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提出了“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学习和探索掌握物理学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并能将其运用于实践”,同时还“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主张科学探究”。可见,新课标下的初中物理教学应创新方法,与实践相结合。创设教学情境是模拟生活,使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加强感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激发思维。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拨动学生的心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那么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如何创设教学情境呢?
一、创设问题式教学情境,诱导学生积极思维
思维源于问题,恰当的呈现问题能在不经意间拨动学生思维的琴弦,让他们陷入深思,触发他们不断深入探究的欲望。因此,教师在新课教学中,要通过认真钻研教材,仔细研究学生的特点,设计一些引发学生思维的问题,将学生置于问题情境中,让学生去分析、去探究,从而不断优化他们的思维品质,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学杠杆时,创设如下教学情境:根据我们日常生活的经验,我独自一人能把和我一样重的大石头撬起吗?这时学生会回答“能”,那就请个同学模拟一下教师用硬棒撬动大石头的情境。然后再问:老师能不能用一根硬棒把地球托起来呢?这时学生就会产生很大的疑虑,地球那么大,怎么撬得起呢?这时要肯定地告诉学生:只要条件许可,一定能。学生就会想:这个条件是什么呢?这时再引入课题:杠杆。通过这样的连环推进式的发问,将问题的关键暴露在学生面前,从而使得他们开启思维,展开积极的讨论,从而把握问题的本质。
二、创设讨论式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初中生具有很强的表现欲和好胜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抓住学生的这些天性,激发他们的思维潜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讨论型教学情境,故意设置错误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分析,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观念,并针对不同的观点进行讨论交流,使整个课堂氛围活跃起来,学生的注意力也在讨论中高度集中,对于问题的解决都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也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伏安法测电阻”时,教师提出问题:如果只有电压表或电流表,怎样测未知阻值的电阻阻值?学生通过课上和课下积极的思考,热烈的讨论,交流综合设计出了八种测电阻的方案,无论在掌握知识上还是提高技能上,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创设生活式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
物理学科与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物理知识来自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物理教材中的定理、原理都是生活原型的缩影。正如物理新课标要求的那样,物理教学要从生活走向物理,再将物理运用到生活中。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将物理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将物理知识置于学生平时的生活中,教给学生运用物理知识去分析生活现象,去解释生活问题,这既能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本领,更能让学生充分体验物理的学科价值。例如,在教学“杠杆”时,学生对杠杆这个抽象的概念不易理解,所以教师可以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杠杆,例如镊子,剪刀,钓鱼竿,铡刀,天平,核桃钳等,从这些实物工作时的共同点入手,和学生一起总结杠杆的概念及杠杆的五要素,之后举一反三,让学生根据自己总结的杠杆的特点再列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杠杆。创设“生活式”的物理情境,让学生对物理的认知更加真切,减少理论与现实的差距,让初中生在物理概念的接受领悟方面有所提升。
四、创设实验式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在物理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如果我们在教学设计过程中仔细留意实验的每一步,着力于一些容易忽视的实验细节来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必定能够“以小见大”,于“不经意处”发现问题,引发学生的探究冲动。例如在“机械能的转化”一节中先做滚摆的上升、下降实验,提出问题“滚摆为什么会上升和下降”?从而在上课开始就引起学生对课题的浓厚兴趣,为本课后续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另外学生实验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最有效途径。学生实验能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一方面学生通过亲自操或亲自设计实验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另一方面学生会因为自己验证了某个物理规律或因自己通过实验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而感到高兴,因而增加了学习的兴趣。
五、创设多媒体式教学情境,唤起学生学习兴趣
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发挥多媒体技术优势,把宏观缩小、微观放大,将难以展现的景象、不便操作的实验、无法重现的历史故事等以視频、声音、图片、动画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例如,在初中“大气压强”这一节课中,学生对托里拆利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理解比较困难。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教师不能在教室进行实验演示,就可以利用Flash动画的课件进行演示,并配有讲解。不仅有效的节约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还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更加深刻。
总之,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物理教学需要及时的做出调整和改革。创设情境教学模式体现了教学手段的新颖,开放。本文中提出的创设生活情境及问题情境体现了物理教学与实践的结合,也突显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可供一线教师参考。相信在我们的不断努力和研究下,物理教学定会发展的越来越好。
一、创设问题式教学情境,诱导学生积极思维
思维源于问题,恰当的呈现问题能在不经意间拨动学生思维的琴弦,让他们陷入深思,触发他们不断深入探究的欲望。因此,教师在新课教学中,要通过认真钻研教材,仔细研究学生的特点,设计一些引发学生思维的问题,将学生置于问题情境中,让学生去分析、去探究,从而不断优化他们的思维品质,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学杠杆时,创设如下教学情境:根据我们日常生活的经验,我独自一人能把和我一样重的大石头撬起吗?这时学生会回答“能”,那就请个同学模拟一下教师用硬棒撬动大石头的情境。然后再问:老师能不能用一根硬棒把地球托起来呢?这时学生就会产生很大的疑虑,地球那么大,怎么撬得起呢?这时要肯定地告诉学生:只要条件许可,一定能。学生就会想:这个条件是什么呢?这时再引入课题:杠杆。通过这样的连环推进式的发问,将问题的关键暴露在学生面前,从而使得他们开启思维,展开积极的讨论,从而把握问题的本质。
二、创设讨论式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初中生具有很强的表现欲和好胜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抓住学生的这些天性,激发他们的思维潜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讨论型教学情境,故意设置错误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分析,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观念,并针对不同的观点进行讨论交流,使整个课堂氛围活跃起来,学生的注意力也在讨论中高度集中,对于问题的解决都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也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伏安法测电阻”时,教师提出问题:如果只有电压表或电流表,怎样测未知阻值的电阻阻值?学生通过课上和课下积极的思考,热烈的讨论,交流综合设计出了八种测电阻的方案,无论在掌握知识上还是提高技能上,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创设生活式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
物理学科与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物理知识来自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物理教材中的定理、原理都是生活原型的缩影。正如物理新课标要求的那样,物理教学要从生活走向物理,再将物理运用到生活中。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将物理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将物理知识置于学生平时的生活中,教给学生运用物理知识去分析生活现象,去解释生活问题,这既能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本领,更能让学生充分体验物理的学科价值。例如,在教学“杠杆”时,学生对杠杆这个抽象的概念不易理解,所以教师可以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杠杆,例如镊子,剪刀,钓鱼竿,铡刀,天平,核桃钳等,从这些实物工作时的共同点入手,和学生一起总结杠杆的概念及杠杆的五要素,之后举一反三,让学生根据自己总结的杠杆的特点再列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杠杆。创设“生活式”的物理情境,让学生对物理的认知更加真切,减少理论与现实的差距,让初中生在物理概念的接受领悟方面有所提升。
四、创设实验式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在物理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如果我们在教学设计过程中仔细留意实验的每一步,着力于一些容易忽视的实验细节来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必定能够“以小见大”,于“不经意处”发现问题,引发学生的探究冲动。例如在“机械能的转化”一节中先做滚摆的上升、下降实验,提出问题“滚摆为什么会上升和下降”?从而在上课开始就引起学生对课题的浓厚兴趣,为本课后续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另外学生实验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最有效途径。学生实验能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一方面学生通过亲自操或亲自设计实验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另一方面学生会因为自己验证了某个物理规律或因自己通过实验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而感到高兴,因而增加了学习的兴趣。
五、创设多媒体式教学情境,唤起学生学习兴趣
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发挥多媒体技术优势,把宏观缩小、微观放大,将难以展现的景象、不便操作的实验、无法重现的历史故事等以視频、声音、图片、动画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例如,在初中“大气压强”这一节课中,学生对托里拆利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理解比较困难。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教师不能在教室进行实验演示,就可以利用Flash动画的课件进行演示,并配有讲解。不仅有效的节约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还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更加深刻。
总之,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物理教学需要及时的做出调整和改革。创设情境教学模式体现了教学手段的新颖,开放。本文中提出的创设生活情境及问题情境体现了物理教学与实践的结合,也突显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可供一线教师参考。相信在我们的不断努力和研究下,物理教学定会发展的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