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全面深化改革不同于先前的改革,它是一场啃硬骨头、蹚深水区、持续攻坚的社会变革,它既具有社会矛盾的化解特质,旨在解决盘根错节互相缠绕的诸多社会问题;也具有啃硬骨头的克难特质,唯有形成改革共识、重构利益取向、探索改革规律,才能解决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难题;还具有利益格局的重塑特质,科学变革利益分配制度,让民众同步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全面深化改革才能得到广大民众的支持,进而实现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和愿景。
【关键字】:深化改革 攻坚克难 利益格局 改革特质
十八大三中全会开始的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抓住历史机遇,迎接新的挑战,开展了旨在推进国家建设及管理现代化的全面深化改革,并且对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目标、方法进行了理论阐述,并把全面深化改革揭示为啃硬骨头、蹚深水区、进入攻坚期的一场革命,充分说明全面深化改革的艰巨程度和不同凡响。深刻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特质,有助于科学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艰巨性、复杂性和急迫性,从而形成全面深化改革的共识,调动一切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要素,以取得全面深化改革的成效。
一、全面深化改革的社会矛盾化解特质
四十年的改革已经取得举世瞩目的辉煌成果。我们国家已经从改革开放之初的国民生产总值人均二百美元发展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家的综合实力得到前所未有的增强,但是,不可否认,仍然存在着许多矛盾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我国社会当前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及文化的需要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这一论断高度概括了我国社会当前发展进程中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改革开放的深入,使得全体民众的自主性、自觉性、自为性获得空前提高,物质及文化需求的内涵得到极大的丰富,诉求的多样性得到前所未有的彰显。但是,社会发展及其成果一方面激发了广大民众的丰富需求,同时另一方面改革新出现的各种社会矛盾又阻碍了民众的需求实现。社会矛盾表现得最突出的是一方面民众的收入水平较改革开放之前有了显著的改观,民众的生活水平也随改革开放明显得到了提高,另一方面民众面临的住房问题、医疗问题、教育问题成为横在民众面前阻碍幸福感、获得感提升的三大巨石,从而引发了日益严重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各种社会问题集中指向贫富差距、政策错位、体制滞后、机制僵化,阶层固化,上述问题既是多年的改革发展的负效应累积而成,也是在社会变革中诸多矛盾不断生成相互缠绕而愈发复杂,业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绊脚石,所以,如果改革停滞不前的话将逐渐侵蚀甚至断送改革开放取得的辉煌成果,也将侵蚀我们党的执政基础,因此,全面深化改革势在必行,也只有通过社会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体制的全面的深层次的改革才能将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二、全面深化改革啃硬骨头的克难特质
全面深化改革与先前的改革相比,习近平用的最多的三个词是啃硬骨头、蹚深水区、进入攻坚期,虽然是形象的比喻,但是实实在在的揭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艰巨性。
如习近平总书记论述的那样,过往的改革,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初,面临的是国家的贫弱、民众的贫穷,主要的症结是广大民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受到压抑,各种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资源尚未得到充分利用,而其中最主要的缘由是国家的管理体制以及衍生的政策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滞后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与文化的需要。因此,经济体制的改革、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城市企业奖励制度的实施打破了旧体制的一潭死水,激发了民众参与经济建设的前所未有的积极性,利益驱动使得我国的城乡焕发了勃勃生机,经济建设高潮一浪高过一浪。对此,习近平形象地比喻为吃肉的改革。反思这一阶段的改革,毫无疑问,释放了制度的活力,激发了民众的积极热情,普遍改善了民众的生活,这种普遍性加法式普惠改革,使得社会的各个阶层都成为改革的受益者,因此改革得到了社会各阶层民众的普遍支持,改革的效应不断得到延伸,所以习近平认定前期的改革是皆大欢喜的改革。
然而,纯粹加法式的吃肉的改革已成过去,随改革进程采取的激励性政策的边际效用大不如前,逐渐形成的过渡性体制也逐渐得到固化,加之改革对贫富差距不断扩张的限制性举措严重不力,改革中形成的诸多问题已经将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对象,全面深化改革的难度一一显现。啃硬骨头已经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绕不去的一道坎。那么,要啃的骨头是什么呢?笔者认为一是不适应现代化国家建设的管理体制、二是严重滞后于社会发展现实的政策、三是沿用已久日益僵化的管理方法、四是改革中业已形成的日益倾斜的利益格局、五是社会阶层的日益固化。
这些骨头究竟硬在何处?笔者认为就是来自于无处不在的既得利益者们已经成为全面深化改革阻碍的力量。虽然,理论界对既得利益集团的讨论非常热烈,但是,现在还鲜有学者明确界定中国的既得利益集团的内涵,我们认为通常所说的中国既得利益集团其实尚没有固定明确的范围与指向,而指的是改革开放形成的利益格局中的各种利益获得者们,但这些所谓的既得利益者们在现实中并不纯粹。也就是说在不同的利益格局,同一的民众及群体有可能既是既得利益者,也可能是利益受损者。比如说在讨论社会保障双轨制的时候,事业单位的员工可以是既得利益者、企业单位的职工则是利益受损者;但是在推进国企改革的时候,那些垄断性的国企职工毫无疑问又是既得利益者,非国企的员工显然就是利益的受损者。因此我国的既得利益者的群体显得十分复杂,在一种场合或背景下,或许是既得利益者,而置于另一种场合或背景,则是利益的受损者,诸多的民众及群体往往集既得利益者与利益被損者于一身,尤其改革获得的利益逐渐被稀释或消蚀殆尽,导致原先的改革的拥护者转变成为改革的阻碍者,使得阻碍改革的民众及群体普遍性的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以至于全面深化的改革必须消解存在于各个领域阻碍改革的力量。所以习近平谓之的啃硬骨头就是要化解全面深化改革的阻力,这是啃硬骨头的题中应有之义。 全面深化改革除了要啃硬骨头之外,还要蹚深水区。过往的改革我们采用的方法是经验式的摸着石头过河,其潜在的逻辑前提是改革类似于过河,是一种摸索着前进的改革,显然,过河是先在的前提,能够摸着石头过的河,毫无疑问是浅水区,表明先前的改革举措与改革预期之间的逻辑关系是线性的、简单的、甚至是必然的。但是,现今面临的改革已经不是过浅水区而是要蹚深水区,这就意味着全面深化的改革面临的问题不再是简单的表象问题,而是复杂的系统问题,是隐含在表象背后的深层次的本质问题。所以,全面深化改革要解决的是复杂的系统性问题,在习近平总书记看来“改革开放越往纵深发展,发展中的问题和发展后的问题、一般矛盾和深层次矛盾、有待完成的任务和新提出的任务越交织叠加、错综复杂”,所以仅仅依靠单一的举措未能奏效,需要改革举措的协同与集成,依靠深化的全面改革的合力解决问题,所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全面者,就是要统筹推进各领域改革”,“这项工程极为宏大,零敲碎打的调整不行,碎片化修补也不行,必须是全面的系统的改革和改进,是各领域改革和改进的联动和集成”。如果改革的诸多举措不能协同、不能联动,或者单独冒进、或者攻其一点不及其余,不仅不能达到预期目的,还可能引来新的问题,导致全面深化的改革或者劳而无功、或者无功而返、甚至前功尽弃。蹚深水区的另一个内涵是经验式的摸石过河必须转化为理性的规律性指导。也就是说摸石过河在改革初期过浅水区是有效的,但是对于蹚深水区不在奏效。因此必须在总结摸石过河经验的基础上,理性分析深水区的现状、结构、困难,以符合规律的改革举措切入深化改革之中,以规律性的认识指导和深化改革,从而在整体上对深化改革的性质、任务、難点、预期目标有整体的全局性的认识与把握。
全面深化改革既是啃硬骨头、也是蹚深水区、更是直接的进入攻坚期。其实无论是啃硬骨头的比喻还是蹚深水区的形象说法都表明全面深化的改革其本质就是攻坚。为什么还提出攻坚期的概念呢?笔者以为攻坚期侧重于一个时间概念,也就是啃硬骨头、蹚深水区必须有时不我待的意识,全面深化的改革不能遥遥无期,更不能碌碌无为,全面深化的改革要有时间观念、要有紧迫感,一方面要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机遇,另一方面要尽快形成全面深化改革的共识,因为推进改革的力量与阻碍改革力量始终彼消我长,一旦阻碍改革的力量逐步沉淀形成气候,那改革的推进势必增加新的难度。
显然,全面深化改革的啃硬骨头的克难指向揭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严峻性和迫切性,只有发扬啃硬骨头的精神,才能将深化改革推向一个新境界。
三、全面深化改革利益格局的重塑特质
全面深化改革与先前的改革一样,始终集中在社会发展的两个根本问题之中,一是全面推进社会的经济发展,增强提高人民群众物质与文化水平的物质基础,二是构建覆盖全社会的科学合理的利益分配格局,使社会各阶层民众劳有所获,提升获得感。
全面深化改革必将面临社会利益格局的构建与重塑。客观的说,四十年来的改革已经构建了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利益格局,也就是说这种利益格局与改革开放之前的建立在普遍贫穷基础上的刻有平均主义烙印的利益格局是一种历史的进步,使得社会各阶层民众的实际生活水平随改革开放的进展、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有了显著的提升,但是,随着这种利益格局的固化,其中不尽合理的部分极大的消耗了它的相对合理之处,从国家统计局历年的统计数据来看,我国社会GDP的增长、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国家财政收入的增长处于明显的非同步增长的姿态,表明国家层面上,三者的增长关系的正相关是重塑利益格局的价值取向,所以党和政府多次提出让老百姓同步共享社会发展改革开放的成果并非空穴来风,而是事出有因;另外,从社会各阶层民众在利益格局中的地位来看,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创新性劳动与重复性劳动、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在整个利益格局中的差距关系都始终都得不到普遍认同,一些社会阶层、一些垄断性行业、一些特殊岗位的利益攫取的程度已经超过普通人的想象,以至于社会产生极为偏颇的仇官仇富倾向,因此,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务或成败标志就在于能否重塑公平合理的利益格局,而在现有的利益格局中的得利阶层或群体必将成为重塑利益格局的抑制力量或反对势力,全面深化改革唯有大刀阔斧的变革利益关系,塑造催人奋进、无人嫉妒、良性循环的利益格局,才能不断获得社会民众的广泛支持,也使得全面深化的改革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夯实全面深化改革持续推进的根基。
综上所述,习近平总书记大力倡导的全面深化改革,一方面勾勒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宏伟蓝图和美好愿景,另一方面则深刻揭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克难的特质,也就表明只有卓有成效地开展全面的整体性的社会改革,开展旨在化解社会深层次的各种问题与矛盾,才能取得社会的全面进步,进而提高民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最终也夯实我们党的执政根基。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 第二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11.
【2】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5.
【3】洪银兴.论新阶段的全面深化改革[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15.7
【4】袁吉福.习近平全面深化改革观[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5.8.
作者简介:
平小颖(1993-),女,汉族,江苏南通人,南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16级研究生,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陆永平(1954-),男,汉族,江苏南通人,南通大学管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政治哲学。
【关键字】:深化改革 攻坚克难 利益格局 改革特质
十八大三中全会开始的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抓住历史机遇,迎接新的挑战,开展了旨在推进国家建设及管理现代化的全面深化改革,并且对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目标、方法进行了理论阐述,并把全面深化改革揭示为啃硬骨头、蹚深水区、进入攻坚期的一场革命,充分说明全面深化改革的艰巨程度和不同凡响。深刻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特质,有助于科学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艰巨性、复杂性和急迫性,从而形成全面深化改革的共识,调动一切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要素,以取得全面深化改革的成效。
一、全面深化改革的社会矛盾化解特质
四十年的改革已经取得举世瞩目的辉煌成果。我们国家已经从改革开放之初的国民生产总值人均二百美元发展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家的综合实力得到前所未有的增强,但是,不可否认,仍然存在着许多矛盾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我国社会当前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及文化的需要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这一论断高度概括了我国社会当前发展进程中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改革开放的深入,使得全体民众的自主性、自觉性、自为性获得空前提高,物质及文化需求的内涵得到极大的丰富,诉求的多样性得到前所未有的彰显。但是,社会发展及其成果一方面激发了广大民众的丰富需求,同时另一方面改革新出现的各种社会矛盾又阻碍了民众的需求实现。社会矛盾表现得最突出的是一方面民众的收入水平较改革开放之前有了显著的改观,民众的生活水平也随改革开放明显得到了提高,另一方面民众面临的住房问题、医疗问题、教育问题成为横在民众面前阻碍幸福感、获得感提升的三大巨石,从而引发了日益严重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各种社会问题集中指向贫富差距、政策错位、体制滞后、机制僵化,阶层固化,上述问题既是多年的改革发展的负效应累积而成,也是在社会变革中诸多矛盾不断生成相互缠绕而愈发复杂,业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绊脚石,所以,如果改革停滞不前的话将逐渐侵蚀甚至断送改革开放取得的辉煌成果,也将侵蚀我们党的执政基础,因此,全面深化改革势在必行,也只有通过社会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体制的全面的深层次的改革才能将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二、全面深化改革啃硬骨头的克难特质
全面深化改革与先前的改革相比,习近平用的最多的三个词是啃硬骨头、蹚深水区、进入攻坚期,虽然是形象的比喻,但是实实在在的揭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艰巨性。
如习近平总书记论述的那样,过往的改革,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初,面临的是国家的贫弱、民众的贫穷,主要的症结是广大民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受到压抑,各种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资源尚未得到充分利用,而其中最主要的缘由是国家的管理体制以及衍生的政策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滞后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与文化的需要。因此,经济体制的改革、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城市企业奖励制度的实施打破了旧体制的一潭死水,激发了民众参与经济建设的前所未有的积极性,利益驱动使得我国的城乡焕发了勃勃生机,经济建设高潮一浪高过一浪。对此,习近平形象地比喻为吃肉的改革。反思这一阶段的改革,毫无疑问,释放了制度的活力,激发了民众的积极热情,普遍改善了民众的生活,这种普遍性加法式普惠改革,使得社会的各个阶层都成为改革的受益者,因此改革得到了社会各阶层民众的普遍支持,改革的效应不断得到延伸,所以习近平认定前期的改革是皆大欢喜的改革。
然而,纯粹加法式的吃肉的改革已成过去,随改革进程采取的激励性政策的边际效用大不如前,逐渐形成的过渡性体制也逐渐得到固化,加之改革对贫富差距不断扩张的限制性举措严重不力,改革中形成的诸多问题已经将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对象,全面深化改革的难度一一显现。啃硬骨头已经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绕不去的一道坎。那么,要啃的骨头是什么呢?笔者认为一是不适应现代化国家建设的管理体制、二是严重滞后于社会发展现实的政策、三是沿用已久日益僵化的管理方法、四是改革中业已形成的日益倾斜的利益格局、五是社会阶层的日益固化。
这些骨头究竟硬在何处?笔者认为就是来自于无处不在的既得利益者们已经成为全面深化改革阻碍的力量。虽然,理论界对既得利益集团的讨论非常热烈,但是,现在还鲜有学者明确界定中国的既得利益集团的内涵,我们认为通常所说的中国既得利益集团其实尚没有固定明确的范围与指向,而指的是改革开放形成的利益格局中的各种利益获得者们,但这些所谓的既得利益者们在现实中并不纯粹。也就是说在不同的利益格局,同一的民众及群体有可能既是既得利益者,也可能是利益受损者。比如说在讨论社会保障双轨制的时候,事业单位的员工可以是既得利益者、企业单位的职工则是利益受损者;但是在推进国企改革的时候,那些垄断性的国企职工毫无疑问又是既得利益者,非国企的员工显然就是利益的受损者。因此我国的既得利益者的群体显得十分复杂,在一种场合或背景下,或许是既得利益者,而置于另一种场合或背景,则是利益的受损者,诸多的民众及群体往往集既得利益者与利益被損者于一身,尤其改革获得的利益逐渐被稀释或消蚀殆尽,导致原先的改革的拥护者转变成为改革的阻碍者,使得阻碍改革的民众及群体普遍性的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以至于全面深化的改革必须消解存在于各个领域阻碍改革的力量。所以习近平谓之的啃硬骨头就是要化解全面深化改革的阻力,这是啃硬骨头的题中应有之义。 全面深化改革除了要啃硬骨头之外,还要蹚深水区。过往的改革我们采用的方法是经验式的摸着石头过河,其潜在的逻辑前提是改革类似于过河,是一种摸索着前进的改革,显然,过河是先在的前提,能够摸着石头过的河,毫无疑问是浅水区,表明先前的改革举措与改革预期之间的逻辑关系是线性的、简单的、甚至是必然的。但是,现今面临的改革已经不是过浅水区而是要蹚深水区,这就意味着全面深化的改革面临的问题不再是简单的表象问题,而是复杂的系统问题,是隐含在表象背后的深层次的本质问题。所以,全面深化改革要解决的是复杂的系统性问题,在习近平总书记看来“改革开放越往纵深发展,发展中的问题和发展后的问题、一般矛盾和深层次矛盾、有待完成的任务和新提出的任务越交织叠加、错综复杂”,所以仅仅依靠单一的举措未能奏效,需要改革举措的协同与集成,依靠深化的全面改革的合力解决问题,所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全面者,就是要统筹推进各领域改革”,“这项工程极为宏大,零敲碎打的调整不行,碎片化修补也不行,必须是全面的系统的改革和改进,是各领域改革和改进的联动和集成”。如果改革的诸多举措不能协同、不能联动,或者单独冒进、或者攻其一点不及其余,不仅不能达到预期目的,还可能引来新的问题,导致全面深化的改革或者劳而无功、或者无功而返、甚至前功尽弃。蹚深水区的另一个内涵是经验式的摸石过河必须转化为理性的规律性指导。也就是说摸石过河在改革初期过浅水区是有效的,但是对于蹚深水区不在奏效。因此必须在总结摸石过河经验的基础上,理性分析深水区的现状、结构、困难,以符合规律的改革举措切入深化改革之中,以规律性的认识指导和深化改革,从而在整体上对深化改革的性质、任务、難点、预期目标有整体的全局性的认识与把握。
全面深化改革既是啃硬骨头、也是蹚深水区、更是直接的进入攻坚期。其实无论是啃硬骨头的比喻还是蹚深水区的形象说法都表明全面深化的改革其本质就是攻坚。为什么还提出攻坚期的概念呢?笔者以为攻坚期侧重于一个时间概念,也就是啃硬骨头、蹚深水区必须有时不我待的意识,全面深化的改革不能遥遥无期,更不能碌碌无为,全面深化的改革要有时间观念、要有紧迫感,一方面要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机遇,另一方面要尽快形成全面深化改革的共识,因为推进改革的力量与阻碍改革力量始终彼消我长,一旦阻碍改革的力量逐步沉淀形成气候,那改革的推进势必增加新的难度。
显然,全面深化改革的啃硬骨头的克难指向揭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严峻性和迫切性,只有发扬啃硬骨头的精神,才能将深化改革推向一个新境界。
三、全面深化改革利益格局的重塑特质
全面深化改革与先前的改革一样,始终集中在社会发展的两个根本问题之中,一是全面推进社会的经济发展,增强提高人民群众物质与文化水平的物质基础,二是构建覆盖全社会的科学合理的利益分配格局,使社会各阶层民众劳有所获,提升获得感。
全面深化改革必将面临社会利益格局的构建与重塑。客观的说,四十年来的改革已经构建了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利益格局,也就是说这种利益格局与改革开放之前的建立在普遍贫穷基础上的刻有平均主义烙印的利益格局是一种历史的进步,使得社会各阶层民众的实际生活水平随改革开放的进展、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有了显著的提升,但是,随着这种利益格局的固化,其中不尽合理的部分极大的消耗了它的相对合理之处,从国家统计局历年的统计数据来看,我国社会GDP的增长、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国家财政收入的增长处于明显的非同步增长的姿态,表明国家层面上,三者的增长关系的正相关是重塑利益格局的价值取向,所以党和政府多次提出让老百姓同步共享社会发展改革开放的成果并非空穴来风,而是事出有因;另外,从社会各阶层民众在利益格局中的地位来看,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创新性劳动与重复性劳动、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在整个利益格局中的差距关系都始终都得不到普遍认同,一些社会阶层、一些垄断性行业、一些特殊岗位的利益攫取的程度已经超过普通人的想象,以至于社会产生极为偏颇的仇官仇富倾向,因此,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务或成败标志就在于能否重塑公平合理的利益格局,而在现有的利益格局中的得利阶层或群体必将成为重塑利益格局的抑制力量或反对势力,全面深化改革唯有大刀阔斧的变革利益关系,塑造催人奋进、无人嫉妒、良性循环的利益格局,才能不断获得社会民众的广泛支持,也使得全面深化的改革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夯实全面深化改革持续推进的根基。
综上所述,习近平总书记大力倡导的全面深化改革,一方面勾勒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宏伟蓝图和美好愿景,另一方面则深刻揭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克难的特质,也就表明只有卓有成效地开展全面的整体性的社会改革,开展旨在化解社会深层次的各种问题与矛盾,才能取得社会的全面进步,进而提高民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最终也夯实我们党的执政根基。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 第二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11.
【2】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5.
【3】洪银兴.论新阶段的全面深化改革[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15.7
【4】袁吉福.习近平全面深化改革观[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5.8.
作者简介:
平小颖(1993-),女,汉族,江苏南通人,南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16级研究生,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陆永平(1954-),男,汉族,江苏南通人,南通大学管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政治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