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古筝的造型古朴,技巧丰富、琴声悠扬,演奏风格多样,音域宽广,演奏技巧丰富,还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具有相当强的表现力这些原因使它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文章主要从古筝的历史渊源、古筝在不同时代的发展、来进行讲述。
关键词:古筝的历史渊源;种类;不同时期的发展
古筝是中国古老而有特色的乐器之一。在表演上,它的表演形式多样,古筝的造型古朴,技巧丰富、琴声悠扬,演奏风格多样,音域宽广,演奏技巧丰富,还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具有相当强的表现力,这些原因使它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古筝艺术的发展自古以来是博大精深的,古人用 “欲将心事付瑶琴。
1 古筝的历史渊源
早在战国时期,也就是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它在秦国(主要在陕西和甘肃)广为流传,也被称为秦筝。它有超过2500年的历史。它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正因为这个原因所以人们习惯在筝前面加一个古字,称之为“古筝”。流传于隋唐时期。随着历史的变迁,它已经蔓延到亚洲的许多地区。历史上称之为秦筝。关于筝的起源,有三种不同的观点:
第一种观点:筝起源于瑟
从《因话录》到《乐道类集》等文献中皆有为争瑟而与分为二成筝的记载。
第二种观点:筝是由秦国的蒙括制造或者改造而成的。
很多史料都否定了蒙括造古筝的说法,认为蒙恬改革古筝的说法是可能存在的。
第三种观点:由柱演变而来
从历史史料来看,早期的古筝和筑更为相象,因为它们的制作材料都是竹子而且都是五根弦。
有关于筝的命名,在汉朝刘熙的《释名》一书中为,“筝,施弦高急,筝筝然也”
作了解释,意思是古筝是以弹奏时的“铮铮”音命名的。
2 不同朝代古筝的发展和演奏形式
早期古筝的表演形式主要是弹唱筝的歌曲。因为汉代相和歌歌曲的兴起,所以古筝艺术汉代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并逐步发展成为六或七种丝、竹乐器一起演奏的形式。
在三国时期,筝作为一个非常优雅的乐器,在当时引起了学者、隐士和文人普遍的高度关注。直到东汉末年,古筝才逐渐登上高雅殿堂,社会开始广泛认可。
古筝在东晋、南北朝继汉代相和歌发展而成的清商乐曲得到了广泛使用,但是筝乐多用来演奏吴歌和西曲。其中著名的吴歌《上声歌》是筝用了“上声促柱”的方法来演奏才命名的。而《三洲》、《采莲》、《乌夜啼》等著名西曲也是筝经常演奏的代表作品。因此,古筝艺术通过吸收民间音乐的营养而获得了生命力。从这时起,古筝开始被引入其他国家,如日本、韩国等。
到隋朝,筝十三弦在隋代雅乐中的地位已经完全确立,但筝十二弦的传统却随着清商乐曲的流入而流入隋唐燕乐。直到唐代末年,因為清乐的衰落,筝的十三条弦被筝的十三条弦取代。当时,人们已经通过移动筝码来改变古筝的音色。在唐代,十二弦筝与十三弦筝并存,广泛用于各种音乐中,成为优雅而流行的乐器。隋唐时期,宫调的丰富形式和宏伟的音乐结构是传统筝乐的巅峰。唐代历经宋、辽、金、元战争的许多传统音乐已不复存在,但在宫廷宴乐中仍存在许多古筝独奏、引奏和合奏的形式。在宋代,十三弦筝仍然深受人们的喜爱,所以在宋代十三弦筝得到广泛的流传。
明朝十三弦古筝仍然是社会的主流,但是为了提高演奏技术,人们开始演奏十四弦和十五弦古筝,并且音高范围进一步扩大。由于此时受到了复古思想的影响,古筝被认为是低俗音乐,音乐家地位低下且不受待见。古筝艺人只有靠口传心授,无法刻录古筝曲谱,这导致了以前的很多的传统古筝音乐的消失。大多数古代歌曲和各种形式的定弦方法都没有流传下来。清朝根据史料,十四弦古筝开始使用七音音阶来进行定弦。然而,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古筝艺术一直没有受到人们的欣赏,也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关注,一度停滞不前,直到近代代才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近现代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1、20世纪50年代初的探索期是筝乐演奏技术发展的一个分水岭,打破了“右手演奏,左手和声”的观念。这个时期的代表作《庆丰年》。
2、20世纪60年代和80年代进入成熟发展时期,大多数古筝演奏家都接受过专业音乐训练。他们不仅接触了西方音乐,而且全面掌握了中外音乐的精髓。他们试图把西方和声概念运用到现代古筝音乐的创作和演奏中去。尤其要强调的是,这一时期的古筝作品中,左手的伴奏也有了突破性的进展。代表作《战台风》。
3、20世纪90年代以来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有大量的专业作曲家创作了古筝曲。他们的作品技法新颖,题材多样,时代气息浓厚,技法大胆创新,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左手技术已经从伴奏形式转变为与右手相同的演奏旋律,同时也推进了古筝演奏技术的发展。代表作《临安遗恨》。
改革开放以来,纵观古筝创作,独奏音乐是其主要形式。有不少作曲家自己创作古筝曲。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非常重视技巧,但是很少有人根据特定的情节加入词语来演奏并且来演唱歌曲。古筝的弹唱除了对演奏技巧要求很高以外还对演唱技巧有一定要求,难度很大。因为难度很大所以中国几乎没有教授古筝弹唱的。
古筝独奏在历史上有大量的经典曲目还有古筝演奏其他乐器的优秀作品,在现在有两种独奏的演奏方式,一种是象《汉江韵》一样右手弹琴,左手按弦;一种是象《西域随想》一样加入了拍琴弦、筝首还有用类似轮指的方法来抹筝首等等。为我们研究古筝技法提供了新的想法和新的思路。独奏筝乐是古今筝乐表演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具有独特的风格和高超的技艺。
古筝合奏曲在历史中有很多,但大多是和其他的一些民乐合奏。现在古筝合奏的形式多样,有和民乐合奏的《枉凝眉》还有和钢琴合奏的《临安遗恨》等等,在演奏形式上取得了重大突破。由于其丰富的音色和演奏技巧,所以有了很多不同的演奏形式。在独奏和合奏方面不仅继承了传统还取得了新的成就,弹唱因为难度希望在将来有进一步的发展。
古筝的发展经历了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过程,筝的发展轨迹从“俗”走向大众化,并且流传甚广,现在古筝有大量优秀的音乐作品不断涌现,演奏技巧也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古筝的弹奏技巧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高度,它为人类文化宝库增添了财富,同时也不断丰富和完善。展望未来,我相信,在众多作曲家和表演艺术家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古代弹拨乐器古筝将再次辉煌。
参考文献
[1]黄成元.公元前500年的古筝[J].中国音乐,1987(3).
[2]闫爱华.当代古筝艺术发展之轨迹[J].艺术百家,2002(3).
关键词:古筝的历史渊源;种类;不同时期的发展
古筝是中国古老而有特色的乐器之一。在表演上,它的表演形式多样,古筝的造型古朴,技巧丰富、琴声悠扬,演奏风格多样,音域宽广,演奏技巧丰富,还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具有相当强的表现力,这些原因使它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古筝艺术的发展自古以来是博大精深的,古人用 “欲将心事付瑶琴。
1 古筝的历史渊源
早在战国时期,也就是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它在秦国(主要在陕西和甘肃)广为流传,也被称为秦筝。它有超过2500年的历史。它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正因为这个原因所以人们习惯在筝前面加一个古字,称之为“古筝”。流传于隋唐时期。随着历史的变迁,它已经蔓延到亚洲的许多地区。历史上称之为秦筝。关于筝的起源,有三种不同的观点:
第一种观点:筝起源于瑟
从《因话录》到《乐道类集》等文献中皆有为争瑟而与分为二成筝的记载。
第二种观点:筝是由秦国的蒙括制造或者改造而成的。
很多史料都否定了蒙括造古筝的说法,认为蒙恬改革古筝的说法是可能存在的。
第三种观点:由柱演变而来
从历史史料来看,早期的古筝和筑更为相象,因为它们的制作材料都是竹子而且都是五根弦。
有关于筝的命名,在汉朝刘熙的《释名》一书中为,“筝,施弦高急,筝筝然也”
作了解释,意思是古筝是以弹奏时的“铮铮”音命名的。
2 不同朝代古筝的发展和演奏形式
早期古筝的表演形式主要是弹唱筝的歌曲。因为汉代相和歌歌曲的兴起,所以古筝艺术汉代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并逐步发展成为六或七种丝、竹乐器一起演奏的形式。
在三国时期,筝作为一个非常优雅的乐器,在当时引起了学者、隐士和文人普遍的高度关注。直到东汉末年,古筝才逐渐登上高雅殿堂,社会开始广泛认可。
古筝在东晋、南北朝继汉代相和歌发展而成的清商乐曲得到了广泛使用,但是筝乐多用来演奏吴歌和西曲。其中著名的吴歌《上声歌》是筝用了“上声促柱”的方法来演奏才命名的。而《三洲》、《采莲》、《乌夜啼》等著名西曲也是筝经常演奏的代表作品。因此,古筝艺术通过吸收民间音乐的营养而获得了生命力。从这时起,古筝开始被引入其他国家,如日本、韩国等。
到隋朝,筝十三弦在隋代雅乐中的地位已经完全确立,但筝十二弦的传统却随着清商乐曲的流入而流入隋唐燕乐。直到唐代末年,因為清乐的衰落,筝的十三条弦被筝的十三条弦取代。当时,人们已经通过移动筝码来改变古筝的音色。在唐代,十二弦筝与十三弦筝并存,广泛用于各种音乐中,成为优雅而流行的乐器。隋唐时期,宫调的丰富形式和宏伟的音乐结构是传统筝乐的巅峰。唐代历经宋、辽、金、元战争的许多传统音乐已不复存在,但在宫廷宴乐中仍存在许多古筝独奏、引奏和合奏的形式。在宋代,十三弦筝仍然深受人们的喜爱,所以在宋代十三弦筝得到广泛的流传。
明朝十三弦古筝仍然是社会的主流,但是为了提高演奏技术,人们开始演奏十四弦和十五弦古筝,并且音高范围进一步扩大。由于此时受到了复古思想的影响,古筝被认为是低俗音乐,音乐家地位低下且不受待见。古筝艺人只有靠口传心授,无法刻录古筝曲谱,这导致了以前的很多的传统古筝音乐的消失。大多数古代歌曲和各种形式的定弦方法都没有流传下来。清朝根据史料,十四弦古筝开始使用七音音阶来进行定弦。然而,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古筝艺术一直没有受到人们的欣赏,也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关注,一度停滞不前,直到近代代才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近现代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1、20世纪50年代初的探索期是筝乐演奏技术发展的一个分水岭,打破了“右手演奏,左手和声”的观念。这个时期的代表作《庆丰年》。
2、20世纪60年代和80年代进入成熟发展时期,大多数古筝演奏家都接受过专业音乐训练。他们不仅接触了西方音乐,而且全面掌握了中外音乐的精髓。他们试图把西方和声概念运用到现代古筝音乐的创作和演奏中去。尤其要强调的是,这一时期的古筝作品中,左手的伴奏也有了突破性的进展。代表作《战台风》。
3、20世纪90年代以来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有大量的专业作曲家创作了古筝曲。他们的作品技法新颖,题材多样,时代气息浓厚,技法大胆创新,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左手技术已经从伴奏形式转变为与右手相同的演奏旋律,同时也推进了古筝演奏技术的发展。代表作《临安遗恨》。
改革开放以来,纵观古筝创作,独奏音乐是其主要形式。有不少作曲家自己创作古筝曲。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非常重视技巧,但是很少有人根据特定的情节加入词语来演奏并且来演唱歌曲。古筝的弹唱除了对演奏技巧要求很高以外还对演唱技巧有一定要求,难度很大。因为难度很大所以中国几乎没有教授古筝弹唱的。
古筝独奏在历史上有大量的经典曲目还有古筝演奏其他乐器的优秀作品,在现在有两种独奏的演奏方式,一种是象《汉江韵》一样右手弹琴,左手按弦;一种是象《西域随想》一样加入了拍琴弦、筝首还有用类似轮指的方法来抹筝首等等。为我们研究古筝技法提供了新的想法和新的思路。独奏筝乐是古今筝乐表演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具有独特的风格和高超的技艺。
古筝合奏曲在历史中有很多,但大多是和其他的一些民乐合奏。现在古筝合奏的形式多样,有和民乐合奏的《枉凝眉》还有和钢琴合奏的《临安遗恨》等等,在演奏形式上取得了重大突破。由于其丰富的音色和演奏技巧,所以有了很多不同的演奏形式。在独奏和合奏方面不仅继承了传统还取得了新的成就,弹唱因为难度希望在将来有进一步的发展。
古筝的发展经历了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过程,筝的发展轨迹从“俗”走向大众化,并且流传甚广,现在古筝有大量优秀的音乐作品不断涌现,演奏技巧也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古筝的弹奏技巧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高度,它为人类文化宝库增添了财富,同时也不断丰富和完善。展望未来,我相信,在众多作曲家和表演艺术家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古代弹拨乐器古筝将再次辉煌。
参考文献
[1]黄成元.公元前500年的古筝[J].中国音乐,1987(3).
[2]闫爱华.当代古筝艺术发展之轨迹[J].艺术百家,2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