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的写意性对米·顾依达绘画的影响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eyoureadygolaop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米·顾依达在他许多的作品中除了西方绘画的技巧之外,都不难看到其绘画受到中国画的写意性的影响。本文尝试从米顾依达初次接触中国为引,从他作品的构图,用线以及色调来赏析其艺术特点。同时浅析他对我之后创作的启迪。
  【关键词】:写意性;中国画味;中西绘画融合
  初次接触到米·顾依达时,很简单,喜欢他的一幅作品《梅青肖像》。这让我产生了巨大的心理波动,之后我围绕着他的作品进行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与探究。你会发现不同的材料却有着惊人的相似,这才是他最异人之处。正是由于这种东西方文化不断交流与冲撞中所展现的新味道,之后又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从而出现了这种东方韵味的油画,不由的吸引我。
  一、米·顾依达的中国情结
  米·顾依达,这位艺术家的故乡---库班,是一个具有中国南方特征气候的地方,它温暖、湿润,宜人。而这所有都与中国南方小镇一样那么温婉,静谧。所以他创作的大部分灵感也是来源于中国,那么他与中国又有着怎样的情结呢?
  早在十几年前,米·顾依达与中国就结下了不解之缘。1997年,他被邀前来绘制壁画,而后开始对这个神秘而又陌生的国家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开始了旅行。并潜心研究和探索中国独有的文化,历史。一年之后,米·顾依达带着所受到的中国文化的熏陶出现的新思想,新构想回到了祖国乌克兰,由此开始了他创作的新阶段。
  到了1999年,米·顾依达的个人画展《中国组画》系列在乌克兰的首都基辅“人物”艺术画廊中首次亮相,画风已经慢慢有了中国写意画的韵味,这便是吸收了中国写意画之后最直接体现。在这一年,米·顾依达再次前往中国,开始频繁的在苏州,杭州等地进行風景写生。这便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并由此创作了《江南组画》这一系列作品。这一系列作品,极富有诗意,极富有中国写意画的平静。
  2010年11月中旬,以“相约杭州,诗画江南”米·顾依达画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开幕,其中展出81幅作品。这批作品就像是国画中墨水在纸上飘散开来,氤氲,烟云弥漫的样子。很明显这是在中国写意国画的影响下,优雅而又别致的再现了写意江南,水墨江南的中国画味!
  二、中国画的写意性的具体表现
  在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杂志执行主编尚辉所提到过中国画的写意性,【2】他认为“笔者有个很固执的观念:意象是我们名族极为独特的思维方式与审美心理,而写意只是这种思维方式与审美心理的外化”。米·顾依达的油画很自觉地把中国画的写意性拿来作为转变,他很早的时候,就认识到了绘画不是简单地画画,它并不是一个学科,它要涉及文学、数学,戏曲,音乐,舞蹈等多种学科,才能够对绘画有着更加饱满的思想内涵来支撑着整幅画面。他便是具备了这种潜能—思维聚合和特殊合成—即中国写意画与油画相融合。
  米·顾依达既强化了自身本就有的西方绘画的油画功底,即对于空间,深度,体积,造型,色彩的认知本能,又加上中国南方独特的人文环境,这便使其绘画中对中国画的写意性的追求与表现,下面我们从这几个方面来分析。
  1.构图的写意性
  首先我们可以从他的构图中看出,他多运用中国古代的生活素材,例如:屏风,卷轴,井台等。这不仅是对自然事物的再现,而是体现了他主观的加工,组织,直接展现其作品的整体形态和和他的思想。以《春天》为例,我们可以看出整幅画以一个中国的农村妇人的形象为重点,老人的头巾用黑色晕染开,左侧有寒冬腊月的梅花做陪衬,人物的背后用中国古老的井台做背景,井台下雪后,留下的堆积的雪用晕染,这不仅是简单的留白,而是画面的构成感。就像是中国道家所讲到“知黑守白”的运用。正是有了“空白”,是画面构成的空间关系,节奏关系,对比关系更加明确。无论是构图还是手法,都给人一种视觉上中国写意画观感的油画,及具意境之美。
  2.形式美感的写意性
  抛开其扎实的绘画功底,仅仅是对绘画的技术与独特的绘画语言进行探究,我们会发现米·顾依达油画艺术中所呈现的中国画味多来源于中国写意画用线的写意性。中国的大写意以酣畅淋漓的水墨,多样的用笔方法,朴实的意境来营造一种氛围,讲究的是一种“天人合一,物我交融"。而米·顾依达的作品中也常常看到这样一种处理方式:因为油画颜料是由颜料粉加油和胶加工而成,是其自身具有粘稠性和可塑性,因此在画面中易于形成肌理,有著凹凸之感;而油画颜料加入一定的稀释剂,使其原本厚重不透明的颜色变得稀薄流动,多了几分墨色效果。【3】使其出现的肆意流淌的效果,即中国画中的墨色。而其画笔,刮刀,油漆,等工具和材料,则制造出了多种的肌理效果。同时,中国山水写意中使用的皴、擦、勾、提、按等用笔方法,都能在他的油画中找到相似的痕迹。显然,不同的材料,虽有着本质的区别,但却有着相似的表现方式。
  3.用色的写意性
  之前都是讲到用笔,其实米·顾依达的油画中用色的淡雅,【3】张红艳在《米哈伊尔·顾依达油画艺术的东方韵味》中提到“其绘画用色是与在黄公望的淡赭设色及山水的淡彩设色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这也是中国画味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他的绘画颜色直接影响了他的油画创作,他巧妙的运用黑色,将中国画的“墨分五色”做了很好的诠释。在作画当中,它是用大面积的灰色,形成一种很高级的灰色调,这也是吸取了中国画中的玄色,形成一种质朴,含蓄的东方审美。 在运用平面化的构图,他偏爱黑色,但又很少用,只是在画面起到一个画龙点睛的作用,把背景用灰色做底,让人看起来是那么的和谐,整幅画给我的感受就是雅。
  由此可见,米·顾依达作品中,中国画的写意性是对其绘画有着巨大的影响,但他不仅仅是停留在对中国的喜好方面,更是对中国画的构图,线条,意境有着更深刻的研究。包括中国文化,古代绘画,书法的精通。
  三、对我今后创作的启发
  从艺术创作上来看,他的油画继承了西方绘画的艺术技巧,又将中国审美加入其中。他不仅仅是脱开西方传统绘画的造型模式的束缚、而且将笔触和形体表现的随意而松弛,正像是中国画中的“意”。在他的作品中,肯定的理解与感悟东方审美,与中国“似与不似之间”的创作理念相同,把中西方绘画艺术材料的隔阂完全突破、互通语言、搭建桥梁。
  而对于当下的我们,我们要学习其内在精华,而不只是盲目的效仿。对我而言,我觉得艺术创作应不拘于中式还是西式,而主要体现是所感受到的韵味。同时,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党震说到:“我信、感性的执拗比理性的圆融更可贵”。所以我认为感性是画味最重要的一个体现形式,这便也是在今后的创作中我所学习的方向。
  参考文献:
  【1】李亚男,米顾依达的中国情结,剑南文学,2014年,第一期
  【2】尚辉,写意的界限在哪?中国油画,2014年,第一期
  【3】张红艳,米哈伊尔·顾依达油画艺术的东方韵味,西北美术,2016年,第一期
其他文献
邵尉
期刊
【摘要】:牌坊是中华文化的象征性标识之一。本文提出,牌坊并非如历史所说的“起于宋”,而是起于春秋中叶。牌坊由起源到鼎盛,经历了由衡门—坊门—乌门(棂星门)冲天牌楼、及有两柱单间—多柱多间多楼这样漫长的曲折的演变发展过程。牌坊并非仅有《辞海》、《辞源》所说的表彰、纪念、宣扬和标榜功能,而是具有放表褒奖、道德教化、空间分界、情感承载、纪念追思、炫耀标榜、理念体现、风俗展示、装饰美化、标识引导等十大功能
期刊
【摘要】:俄语作为一门跨境语言在新疆的发展同新疆俄罗斯族的命运一样跌宕起伏,从它在新疆的起源到后来的发展都受到国家、地方政府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政策的深刻影响,都同新疆俄罗斯族的命运紧密联系。从近代到我国建国、再到改革开放,21世纪的今天,俄语在新疆的发展可谓一波三折,起起落落。不同的历史阶段,其发展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可以这样说,政治因素保证了俄语在新疆的生存和发展,而经济因素则使其在新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从民族历史与语言政策的角度分析车臣语在发展中面临的危机或者潜在的威胁因素以及在面对这些不利条件的情况下,共和国政府作出相应的调整和努力。  【关键词】:车臣語;危机;语言政策  车臣全境面积1.5万平方公里,人口约130万,其中车臣人占57.8%,俄罗斯人占23.5%,印古什人占12.9%,其余为亚美尼亚人,乌克兰和卡尔梅克人。  车臣语是纳荷-达吉斯坦诸语言之一(属高加索诸语言
期刊
藏传佛教是藏族宗教文化的主体,纷繁复杂的宗教仪轨构成了藏族宗教的重要特色。祈祷是信仰者用言辞和身体行动向神明表达颂扬、感恩和恳求的仪式。其主要目的是向神灵祈求愿望的实现和满足,是一种精神性供养。藏传佛教的祈祷朝拜仪式丰富多彩,主要包括叩拜、转经、诵经、祈愿等几种形式。  一.叩拜  拜佛像、佛塔、寺庙、神山、圣湖、圣迹以及活佛、上师是藏区普通佛教信徒最普通、最常见的叩拜仪式行为,既是寺庙中职业修炼
期刊
馮帆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的方法,对《西游记》两个藏译本进行了对比分析。在该分析中,作者主要对比了两位译者,即孙仲旭和施咸荣在翻译策略(归化和异化)以及翻译方法(直译和意译)上的异同,提出了两个问题,并在对比分析中寻求解答:一、在《西游記》两个藏译本中,两位译者的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是如何体现出来的? 二、 二位译者更倾向于使用归化还是异化?在理论层面上,归化和意译,异化和直译都紧密相关,
期刊
【摘要】:明正土司是康区四大土司之首,本文主要探讨不同时期明正土司的辖地之变化,对明正土司之属地进行梳理。  康区土司制度创立于元代,完善于明代,发展并初步衰落于清代,消失于新中国成立的少数民族地区民主改革。本文主要以康区的明正土司为主线,浅析并梳理康区明正土司的形成及属地范围。  (一)学界对明正土司属地的讨论  明正土司,是康区著名土司之一。蒙元时期,忽必烈南征大理时途经川边藏区时,采取“因其
期刊
【摘要】:二胡是我国传统的弓弦乐器,凭借其惟妙惟肖的音色,多样的演奏风格,优雅的演奏意境,如今已发展成为深受大众喜爱的民族乐器。  二胡演奏不仅在于技术的展现,更注重于情感和艺术的体现。演奏者只有在掌握体态运动与气息相结合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提升乐曲的感染力,将技术技巧和演奏者的气息、律动相结合,融汇贯通,这样才能充分地表达作品的内涵。本文一开始探讨了二胡演奏中规律性运动,之后结合作品重点剖析了体
期刊
【摘要】:本论文从甘南历史出发,以地名的形成和特点为主,对甘南音译和意译、音义结合的地名,以及地名标准化的重要性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甘南地區;地名;翻译  前言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除了自己平时生活的区域以外,对其他地区、甚至本市本县的地名也都知之甚少。因此,本文通过列举甘南地区的诸多地名,从而让更多本地或其他政府人员和群众在平时的生活中对地名翻译的规范化引起重视。  一、甘南藏族自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