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自新课程改革以来,我们一直在探索如何有效地进行教学。课程改革前的教学注重教师的讲话,忽视了学生的感受,学生是否对这种教学方法感兴趣?学生是否掌握了新知识?这些因素很少被教师考虑,但重点是:我完成了本课的内容,你完成了教学任务吗?如果你完成了教学任务,你会认为这是一个成功的课堂。我曾经错误地认为学生的学习是次要的,老师的教学是主要的,小学和中学是相反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性教学
自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更加关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人在多年的教学中得到以下几点体会。
一、 创设合理的情境,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数学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明确提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大量的课堂教学实践也证明,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能使枯燥乏味的数学课堂变得生动形象,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数学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教学中要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创设情境,寓教于乐,使学生拥有良好的情绪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投入学习中。例如,在上课时,课一开始,我邀请男女同学组队来一场摸球比赛,每队均有5名队员,在密闭的箱子中每人各摸球一次,箱子中有两种颜色的球,摸到红球代表女同学赢一次,摸到蓝球代表男同学赢一次,当然事先我已在箱子中放入数量相差较大的红蓝两色球。比赛开始时,我用目光环视了一下,发现全体“拉拉队员”都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队员身上,嘴里叨念着。比赛结束时,女同学以较大的比分赢得了比赛,此时男同学却说:“老师太偏心了,这次比赛不公平。”而我故作疑问:“你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呢?”这样的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热情,而且把单调的数学知识游戏化了。学生在游戏中注意力和观察力均有明显提高,学习效果也很好。
二、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和谐的课堂氛围是传授知识的无声媒介,是开启智慧的无形钥匙。只有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学生才能张扬个性,培养自己的信念、意识,个体的潜能也才能得以释放。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让他们在课堂上充满激情、充满活力。教师每一句激励的语言、每一个赞赏的眼神、每一个鼓励的手势等,都可以让学生树立自信心,学生就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一般来说,成绩不好的学生不敢在课堂上发言,怕说,更怕说错。而我在教学中却有心多让这部分的同学回答问题,特别是一些简单的问题,我会把更多的机会让给他们。使学生真正感觉到,在课堂中没有嘲笑,没有羞辱,没有指责,从思想到行为都能得到充分的放松,人格得到真正的尊重。由于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让学生体会到敢于发言、敢于表现都是光荣的,这样,同学们课堂发言的积极性就更高了,从而进一步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要建立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利用熟悉的生活情景,建立类比联系。生活情景是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历过或已被约定熟成了的过程回忆,它能带给学生共性经验和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截断源头的做法表面上有缩短过程、提高效率的优势,但却抹灭数学的生动性和学习者的兴趣。实践表明:大多数抽象的数学知识在生活中都有具体的“原型”。例如,我在教学面积单位时,把1平方厘米比作一个手指甲的面积;把1平方分米比作一个手巴掌的面积;把1平方米记作教室地板上四块瓷砖的面积;把1公顷比作永昌小学的校园的面积。新知识可以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建立类比联系,又比如,在“加减法的简便算法”教学中,185 98=185 100-2,加98为什么要变成先加100再加2?学生很难理解,这时我设计了一个学生表演商场买衣服付款的情景,妈妈带了185元钱去商场买了一件98元的衣服,还剩多少钱?由于零钱不够,妈妈就付给营业员一张100元的钞票(应从185元减去100元),营业员找回2元(应在原来的85元上加2元),所以,多减的2就该加回。这样抽象的简便运算获得了具体生活经验的支持,知识就很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
四、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要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一个好的问题情境,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主动去关注学习的内容;能唤起学生的学习经验,为学习新知抛砖引玉;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数学思考。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课堂有了新的变化,教师都乐于去创设情境开展教学,这确实给课堂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然而,有些课创设的问题情境复杂、牵强附会,学生不能捕捉有效的信息,致使课堂教学流程舒缓有余而紧凑不足,教学效率不高。所以,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一定要考虑到情境创设的有效性。在讲授课时,在课的开始,我用课件显示一幅图画:用绳子拴住一只羊,绳子的另一端拴在木桩上,羊绕着木桩运动形成一个圆。这个动画情境很快吸引了学生,学生就会很想知道:羊吃草的最大面积是多少?解决这个问题用什么公式计算?它与学过的知识有什么关系?有了公式怎样计算圆面积?这节课就是让学生带着这种探究欲望,围绕探究目标一步一步展开。
参考文献:
[1]易良斌.以学生发展为本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教育科学研究,2002(11):39-42.
[2]曹才翰,张建跃.数学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
劉丽珊,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贵州省平塘县平湖一小。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性教学
自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更加关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人在多年的教学中得到以下几点体会。
一、 创设合理的情境,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数学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明确提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大量的课堂教学实践也证明,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能使枯燥乏味的数学课堂变得生动形象,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数学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教学中要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创设情境,寓教于乐,使学生拥有良好的情绪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投入学习中。例如,在上课时,课一开始,我邀请男女同学组队来一场摸球比赛,每队均有5名队员,在密闭的箱子中每人各摸球一次,箱子中有两种颜色的球,摸到红球代表女同学赢一次,摸到蓝球代表男同学赢一次,当然事先我已在箱子中放入数量相差较大的红蓝两色球。比赛开始时,我用目光环视了一下,发现全体“拉拉队员”都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队员身上,嘴里叨念着。比赛结束时,女同学以较大的比分赢得了比赛,此时男同学却说:“老师太偏心了,这次比赛不公平。”而我故作疑问:“你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呢?”这样的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热情,而且把单调的数学知识游戏化了。学生在游戏中注意力和观察力均有明显提高,学习效果也很好。
二、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和谐的课堂氛围是传授知识的无声媒介,是开启智慧的无形钥匙。只有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学生才能张扬个性,培养自己的信念、意识,个体的潜能也才能得以释放。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让他们在课堂上充满激情、充满活力。教师每一句激励的语言、每一个赞赏的眼神、每一个鼓励的手势等,都可以让学生树立自信心,学生就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一般来说,成绩不好的学生不敢在课堂上发言,怕说,更怕说错。而我在教学中却有心多让这部分的同学回答问题,特别是一些简单的问题,我会把更多的机会让给他们。使学生真正感觉到,在课堂中没有嘲笑,没有羞辱,没有指责,从思想到行为都能得到充分的放松,人格得到真正的尊重。由于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让学生体会到敢于发言、敢于表现都是光荣的,这样,同学们课堂发言的积极性就更高了,从而进一步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要建立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利用熟悉的生活情景,建立类比联系。生活情景是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历过或已被约定熟成了的过程回忆,它能带给学生共性经验和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截断源头的做法表面上有缩短过程、提高效率的优势,但却抹灭数学的生动性和学习者的兴趣。实践表明:大多数抽象的数学知识在生活中都有具体的“原型”。例如,我在教学面积单位时,把1平方厘米比作一个手指甲的面积;把1平方分米比作一个手巴掌的面积;把1平方米记作教室地板上四块瓷砖的面积;把1公顷比作永昌小学的校园的面积。新知识可以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建立类比联系,又比如,在“加减法的简便算法”教学中,185 98=185 100-2,加98为什么要变成先加100再加2?学生很难理解,这时我设计了一个学生表演商场买衣服付款的情景,妈妈带了185元钱去商场买了一件98元的衣服,还剩多少钱?由于零钱不够,妈妈就付给营业员一张100元的钞票(应从185元减去100元),营业员找回2元(应在原来的85元上加2元),所以,多减的2就该加回。这样抽象的简便运算获得了具体生活经验的支持,知识就很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
四、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要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一个好的问题情境,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主动去关注学习的内容;能唤起学生的学习经验,为学习新知抛砖引玉;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数学思考。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课堂有了新的变化,教师都乐于去创设情境开展教学,这确实给课堂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然而,有些课创设的问题情境复杂、牵强附会,学生不能捕捉有效的信息,致使课堂教学流程舒缓有余而紧凑不足,教学效率不高。所以,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一定要考虑到情境创设的有效性。在讲授课时,在课的开始,我用课件显示一幅图画:用绳子拴住一只羊,绳子的另一端拴在木桩上,羊绕着木桩运动形成一个圆。这个动画情境很快吸引了学生,学生就会很想知道:羊吃草的最大面积是多少?解决这个问题用什么公式计算?它与学过的知识有什么关系?有了公式怎样计算圆面积?这节课就是让学生带着这种探究欲望,围绕探究目标一步一步展开。
参考文献:
[1]易良斌.以学生发展为本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教育科学研究,2002(11):39-42.
[2]曹才翰,张建跃.数学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
劉丽珊,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贵州省平塘县平湖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