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妈是部门里的质检员,每半个小时需要下场地取样回来分析,冬季上班的时候,时常和我抱怨:“唉,天气这么冷还得往雪地里跑,冻死咯!”下班回来急急忙忙叫我,嚇了我一个机灵:“来,女儿,教我玩儿电脑呗!”
我心里又惊讶又纳闷:“一把年纪了,玩儿什么电脑!”我以为我妈跟阿姨们玩抖音、快手一样,突然迷上了电脑软件?结果并不是。
“我新调了岗位,要用电脑!”听完,我明白了:这是有新动力驱动啊!和原来相比,她的新岗位说好也不好。优点是可以坐在办公室里工作,完事了和同事泡泡茶、聊聊天;坏处呢,她得“精通”电脑,将材料和数据输入电脑进行大数据分析。
以前,工人们经历了岗前培训和单位锻炼,自然轻车熟路,能够驾驭一般工作,不出岔子,这样的状态能够持续至退休。可是,我妈调任到新的岗位,外表轻松了不少,内心却压力重重。
“新建文档会吗?”看着我妈严严实实包着鼠标的手,我试探着问了一句。果不其然,前半辈子她的工作不需要使用电脑,自然而然也没有系统去学习,我“指挥”她点击右键新建文档,她眼睛紧盯着电脑桌面不知从何点起,与此同时,左键上的手指却不知不觉翘了起来。
“快点啦,点击桌面空白处,动鼠标!”我看她迟疑的样子,口气也逐渐凶了起来。我妈此刻化身小学生,听到我的“指令”立马一点一点挪着鼠标,原本放松的身子也立马绷直,耳朵上下颤动着随时接受下一步“指令”。
我爸看着我妈,再看看我越来越凶的样子,开始调侃起来:“免费的老师哦,现在可要多学点儿!”
电脑屏幕的光投射到脸上,我妈还是目不转睛,一个手指一个手指在键盘上按下字母。过了半天的光景,才听到她吁出一口气:“哎呦,终于打完了五行哈哈!”我凑前一看,果不其然,五行一行不多,而且没有区分大小写。“哎呦,这得打到猴年马月啊!”我好像遇到钉子泄了气的轮胎,“夺”过键盘就要替她完成下面的材料输入。转念一想,她下个月就要正式上岗了,难不成我还要替她把关?这时候我就突然想到一句话:“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整理了一下思路,又开始给她“传授”常用的快捷键来转换大小写,来选定数字。
这慢吞吞的场景让我想起外公用智能手机的样子,怎么也没想到用“笨手笨脚”来形容这个小老头。
外公是退休的小学校长,一个瘦高的小老头,以前的“高级”知识分子。他脾气也不美,一度怀疑我妈的脾气是一脉相承的。他书房的柜子里一层一层码着《故事会》、《今古传奇》、金庸小说等等,整整齐齐的,像是一个个端坐着的小脑袋在认真听讲。小时候,时常觉得里头气味奇特,不爱往书房跑。直到后来,书房飘来MP3的声音,暗悠悠地传到院子里,是怎么也听不懂的“咿咿呀呀”,我没忍住时不时去偷窥外公又新增了什么好东西。
后来,我上了高中,回老家的日子更少了。舅舅给外公买了一部新手机,听说还是外公主动要求的。我心里欢喜:不愧是当初那个赶时髦的老头。我想着微信方便,不如以后微信视频,听得到声音还能见到面。谁知道,第一次发过去“添加新的朋友”,过了半个月也不见回复,才知道老头不知道怎么用微信,手机也一直当摆设,只使用了它的“电话”功能。
“哎呀,暴殄天物啊,智能手机当然要发挥它的用处啊!”回了老家,我立马给他接受了全部好友申请,列表里立马多了满满当当的一大伙人。接着,给他放大了字体,设置了铃声,调节了音量,像一个保姆级老师,一整套服务到家。
外公歪着头看我一系列操作不吭声,见我没有停下的意思,立马拍了拍我的手提醒我:“哎,姑娘,赶紧教我呀!”我像是被手机下了咒,差点儿忘记主要学习对象还是外公。拉着外公来试试微信的视频功能,他此时反倒不像是那个脾气臭的老头,乖巧地听着,讲完一个步骤就看到他微微点头回应。全程下来,他的“学霸”人设闪闪发光,立马给我来了一次演绎:“这样是吧,那我给你打个视频看看!”
手机震动起来,传来熟悉的声音,我打开摄像头,老头的身影立马映入眼帘,角度还特别正,能清楚地看见他一本正气的文人形象。掌握了视频功能,我这个老师自然想多多益善,所以开始教他发朋友圈。谁知道,老头看到要打字,脸色立马蔫了。看来打字是大人们的一大克星啊!
并不是不懂拼音,只是“手脑不协调”。给外公选择了较大的九格键,没想到打得还是慢吞吞的,左手握着机身,右手一个手指一个手指点着,嘴里不停念叨着。过了好久,才给我一句反应:“姑娘, 这个表情怎么发的呀?”他指着弟弟朋友圈的鬼笑表情,让我又惊又喜。不由得又感叹一句:真是个时髦又“倔强”的老头啊!
看着此刻妈妈严肃的神情,想想70岁的老头都能乐呵呵的,40岁的后辈怎么能不抓紧点儿呢!其实,不管是被推动地学,还是主动地学,最重要的始终是我们呀!如果我们带着先入为主的眼光,其实就是在瓦解他们的好奇心。其实小时候的我们不是一样吗?“笨笨”的样子,又懵懵懂懂地被不知名的东西推着学习。
我们才20岁啊,我们满怀着对外界的憧憬,我们有“天马行空”的创造力,慢慢地接受了新事物的洗礼,而且能够驾轻就熟。而大人们不一样,他们经历了他们的新事物,他们也走过了40年、70年的驾轻就熟。面对我们的新事物,他们学得有些慢。
大人们在慢慢地落跑,而时间在快快地追赶。我们手握着大人们的接力棒,我们也乘坐着时代的高速列车。我们是“中间分子”,我们也是“造血细胞”。看着大人们的踽踽前行,我们做的就是像他们当初教我们学步一样,一点一点引领着,同时也要学会放手让他们自己实践。更重要的是,耐心地为他们讲述新鲜的事物,就像他们当初带来外面的奇闻趣事,为你吹动第一阵启蒙的风一样。
编辑/广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