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乡村旅游SWOT分析

来源 :经济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ey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青海省乡村旅游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仍然处于发展初级阶段。文章通过SWOT分析方法对青海省乡村旅游发展进行全面分析,并对青海省乡村旅游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青海 乡村旅游 SWOT 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10-268-02
  
  乡村旅游是以良好的乡村生态环境和浓郁的民俗风情为依托,发展起来的以城市居民为主要目标消费群的体验性度假方式。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的加快,青海农牧区基础设施条件大大改观。近年来,以“农家乐”、“牧家乐”、“生态旅游”、“休闲旅游”、“体验型农业”等为主的旅游服务项目在青海如雨后春笋般急速成长。本文通过SWOT分析方法对青海省乡村旅游发展进行全面分析,并对青海省乡村旅游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青海省乡村旅游SWOT分析
  1.优势(strengthens)。
  (1)青海省拥有丰富多彩的乡村旅游资源。地处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结合部、农业文化和畜牧业文化交汇地带的青海,集田园风光和独特自然条件下的草原文化于一体,具有发展乡村旅游的丰富资源,具备加快发展这一产业的基础条件。
  (2)青海省乡村旅游具有一定的品牌优势。青海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撒拉族绿色家园和互助县古城村在2004年被评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现全省已拥有互助土族风情游、循化撒拉族绿色家园游、贵的黄河民俗文化游、环青海湖藏族风情游等多个乡村旅游品牌。2010年1月—8月,乡村旅游经济收入3亿多元。据青海省旅游局政策法规处负责人介绍,近几年,青海乡村旅游发展很快,不论接待人数还是旅游收入,年增长率都在15%以上。
  2.劣势(weaknesses)。
  (1)基础设施及环境建设滞后。乡村建设基本上停留在自然、自发状态,缺乏统一规划和要求,街道、道路标识牌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导致旅游者在有些地区因看不到路标而找不到目的地,也有些地方驾车行走艰难(见表1)。其次,乡村的客房卫生条件差,尤其是厨房和厕所的卫生条件与国家标准相差甚远(见表2)。
  (2)乡村旅游资源开发深度不够“几间房子,几张桌子,喝喝茶,打打麻將”。这是人们对乡村旅游项目最形象的描述。青海乡村旅游开发依然停留在档次低、质量低的层面,与农牧业发展结合不够紧密,对休闲农业和观光农业等旅游产品的深层次开发不够,忽视了对乡土文化、乡村民俗等文化内涵的开发利用,导致这一产业缺乏独具特色的休闲项目和拳头产品,缺少“只此一家”的独特之处和浓郁的农家特色,不能满足游客对乡村旅游的期待。
  (3)乡村旅游管理人才欠缺。乡村旅游接待点的管理队伍人员水平参差不齐,缺乏高水平的管理人才和经营人才,一般从业人员也因为缺乏培训而服务不规范、不到位,标准不统一,相关部门对行业的管理指导也还没有完全到位,这也影响了乡村旅游的发展。
  许多经营者对乡村旅游的特点认识不足,不懂得如何去钻研相关业务,不懂得去揣摩旅游者的心理,错误地认为旅游者看见了美丽的自然景观就行了。正是这种错误的思想使从业人员根本就没有钻研和学习知识的欲望,导致从业人员旅游业务知识贫乏。
  3.机遇(opportunities)。
  (1)自驾车旅游的快速发展。随着汽车逐步走进越来越多的家庭,以及青海省道路状况的进一步改善,自驾车游青海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省外游客进青海旅游的选择。自驾车游客大多选择环境优美、有独特风俗风情的地方作为目的地。截至2010年7月,已有13万辆自驾车驶入青海,自驾车游客的大量涌入为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1.3.2行业支持。乡村旅游能够促进我国农村产业化的优化和升级,增加农民收入,并有助于加强城乡之间的联系,从而获得了国家的支持。青海省旅游局制定了《青海省乡村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将强化对乡村旅游开发的分类指导:提升各类型的“农家乐”、“牧家乐”。按照“一村一品”、“一家一艺”的原则,选择重点旅游乡镇,从建立乡村旅游服务中心、编制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市场宣传、人员培训等方面予以扶持,积极培育典型,逐步发展壮大乡村旅游产业。拓展和深化观光型乡村旅游,保护性地挖掘民族文化型乡村旅游,积极探索不同类型的乡村旅游模式。
  (3)基础设施改善。自2000—2008年间,全省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462.33亿元,其中约40多亿元直接用于和带动旅游公路建设。为进一步提高旅游公路的服务水平,青海省将在“十二五”期间继续加快旅游公路的建设,加大对旅游公路的投入。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4)假期的调整。我国节假日制度调整后,小长假增多,带薪休假制度也全面实施,给人们的度假生活提供了更加多样的选择,加之人们旅游消费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选择体验性的休闲型、享乐型和学习型旅游度假方式,这为乡村旅游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市场需求。
  4.威胁(threats)。
  (1)政府对乡村旅游的指导和引导不力。由于对乡村旅游还缺乏认识,观念和理论还比较落后,政府在乡村旅游的发展过程中存在越位和缺位现象。政府对乡村旅游的实际情况不清楚,没有真正意识到乡村旅游的意义,没有意识到打造乡村旅游品牌的重要性,产品与市场脱节。
  (2)项目建设盲目,重复建设严重。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和社会的普遍认可,许多单位和个人急于瓜分乡村旅游这块蛋糕,却很少来考虑与论证游客流量等经营要素,结果导致重复建设严重,造成行业竞争的无序,对乡村旅游的发展构成很大的威胁。
  (3)环境保护压力不断加大。“真山真水”的生态环境是吸引游客前来参与乡村旅游活动的一个重要诱因,但环境系统本身也很脆弱。经营者在利益的驱动下,盲目追求眼前的经济利益,使生态环境遭到人为破坏。在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出现了生活垃圾增加、水体污染、植被破坏等众多负面影响,如果保护措施不到位,将丧失生态优势。
  二、青海省乡村旅游发展对策建议
  1.加强规划和行业管理。首先,要加强对旅游规划的认识,做好乡村旅游的总体规划、专项规划。通过规划,可以使景点建设和配套设施建设相互协调,避免无序开发、重复建设;乡村旅游规划应与乡村本地特色结合,加强本地村民的参与,充分利用自有设施,加强配套设施建设,保持乡村原有的文化特色。例如:素有“天下黄河贵德清”的贵德县打造以体验乡村生活,参与农事活动,观赏民俗风情为主的农家宾馆、农家院旅游项目;有国家AA级风景区——桃花园林风景区的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开发以餐饮、赏花、娱乐为主的“休闲园”和“农家乐”;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则开发以“撒拉人家”为主的休闲旅游。与此同时,应特别注意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的问题,把发展乡村旅游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整体规划。其次,加强对乡村旅游的管理和监督,提高旅游服务质量,维护旅游市场秩序。要建立完善服务标准、旅游投诉制度和旅游行政处罚制度,建立起高效、有序的行业管理体系,使之逐步规范化。
  2.提升乡村旅游产品的文化品位。在发展乡村旅游中,一定要重视地方传统民风、民俗、历史风情,突出当地民族文化特色,要精心设计乡村旅游项目和游客参与性活动,丰富旅游内容。
  3.走借力发展之路。根据国家旅游局“百村示范千村推进”工程的要求,结合新农村建设和农牧业发展规划,争取从道路建设、环境改善、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发展等项目上予以支持,重点打造一批有特色、有基础的乡村旅游示范村。
  4.大力扶持,简化手续。目前青海省乡村旅游处于市场培育期,仍是微利经营,需要政府的大力扶持:参与乡村旅游区(点)开发、投资额达到一定数量的企业,应作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或扶贫龙头企业看待,享受国家制定的相关扶持政策;贫困乡村在规划指导下进行乡村旅游项目开发,应在申领扶贫开发资金或贴息贷款等方面予以支持;乡村旅游点的道路连接线建设,应纳入交通部门的乡村道路建设规划之中,并优先解决;乡村旅游点的水体面源污染及环境治理工程,应纳入农业部门开展的“乡村清洁工程”之中,优先得到支持;对纳入统一管理的乡村旅游接待户,只办理工商业执照、卫生许可证和健康证,并在税收方面实行定税,在国家允许的范围内给予最大程度的优惠。在经营户房屋统一改造、统一建筑风格的建设中,规划、土地等部门应减免相关费用。
  5.加强培训,努力提高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素质。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发挥教育、农业科技、旅游等各方面的力量,通过举办培训班、专题讲座、外出考察学习等多种途径,对乡村旅游经营者进行文化知识、农业科技知识、旅游专业知识、经营管理培训,使其在创新理念,提高文化素质的同时,不断提高经营旅游的技能和水平,促进乡村旅游不断向科学化经营、规范化服务方面发展。
  6.相关部门协调配合,做好服务。青海省多数乡村旅游还处在分散经营、自主发展的初创阶段,服务水平、管理经验、经营手段和营销策略还较缺乏。笔者相信,只要全省各有关部门紧密配合,大力协作,就能使青海的乡村旅游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春琳.我国乡村旅游的SWOT分析及发展对策[J].商业时代,2008(19)
  2.青海省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青海日报
  3.青海乡村旅游年接待游客300万人次.人民网.2010.9.10
  (作者单位:1.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 陕西西安 710062;2.青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青海西宁 810028)
  (责编:若佳)
其他文献
摘 要:文章以浙江省温岭市非营利组织为个例,运用经验实证、归纳比较及规范分析方法,对非营利组织的现状、存在问题、发展对策进行了全面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非营利组织 现状 存在问题 发展对策 购买服务 等级评选 创新  中图分类号:F0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10-059-02    非营利组织,是国际学术界广泛使用的一个术语。我国大多数学者倾向认为,只
期刊
摘 要:在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世界环境下,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创新企业文化已刻不容缓。技术创新能力的不足和创新型企业文化的欠缺已成为制约扬州经济可持续发展、产业结构提升的主要瓶颈,文章以江苏省扬州市为例,论述了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科技创新的重要意义,指出了创新型企业文化的构建对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路径与方法。  关键词:创新型企业文化 自主创新能力 路径 方法 扬州市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 要:法律作为一种规范,具有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法律效果的显现在于法律和社会的契合程度,法律效果要以社会实践作为检验的手段,这就表现为社会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是否被同时实现,实现的程度如何,可以引入西方经济学原理中的帕累托最优来衡量。通过婚姻法婚龄规定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解析,我国婚龄的规定没有实现帕累托最优,因此还存在改进的可能性。  关键词:法律效果 社会效果 帕累托最优 婚龄  中图分
期刊
摘 要:股权结构是公司治理结构的基础。我国推行股权分置改革旨在优化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提高公司治理效率。股权分置改革后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发生了变化,文章通过研究后股权改革时代上市公司治理存在的缺陷,分析股权结构与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关系,提出了优化股权结构,改善公司治理的途径与措施。  关键词:上市公司 股权结构 治理结构  中图分类号:F830.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
期刊
摘 要:如何提高我国上市银行的运行效率及其综合竞争能力,是我国上市银行面临的一个紧迫问题。文章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對我国11家上市银行2003年至2007年的效率进行分析和比较,并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影响其各个主要因素进行验证。实证结果表明,产权结构安排、技术投入、规模大小等是影响我国上市银行效率高低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上市银行 技术效率 纯技术效率 规模效率 因素分析 DEA模型
期刊
摘 要:文章根据高校后勤集团办公室的工作内容与特点,从规章制度、人员配置、工作规律、工作创新、激励机制五个方面探讨了如何提高办公室工作效率。  关键词:办公室 工作效率 高校后勤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10-110-02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以来,高校后勤无论是硬件设施还是服务质量都得到了大幅提高,高校后勤集团办公室的工作范围也随之不
期刊
摘 要:文章通过武商量贩储备干部订单班在武汉商业服务学院的开办实践,剖析校企双方深化合作的过程,对多专业混合型“订单培养”模式和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有机融合以及对学生的校企共管模式作了探讨。  关键词:高职教育 多专业混合 订单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10-128-02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
期刊
摘 要:送转股仅仅表现为单纯的股本扩张,但在我国证券市场一直是很受欢迎的一种利润分配形式。文章以深圳交易所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实证研究,发现送转股行为与股票的长期收益不存在明显的联系,但在短期内存在显著的公告效应。  关键词:利润分配 股票股利 事件研究  中图分类号:F830.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10-088-02    一、引言  上市
期刊
摘 要: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专业,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多个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而且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文章以黑龙江科技学院信管专业为研究对象,分析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进而提高专业发展水平,为该专业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提供理论依据,从而为社会培养优秀的信息人才。  关键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创新型人才 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期刊
摘 要:文章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分析影响商业银行绩效评价的因素,给出构建指标体系应遵循的原则,从股东、债权人、顾客、员工、政府五个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出发,构建商业银行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指出在实施绩效评价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利益相关者 商业银行 绩效评价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10-179-02    一、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