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20-052-02
中专生大多是初中毕业直接考人中专,多数来自农村(占87.67%),入学年龄平均15~16岁。他们既不同于大学生(大学生年龄相对较大,已具有独立人格),也不同于高中生可以依靠家庭和学校共同教育。因此,对于这些学生更要强调因人施教、科学管理。教师(特别是德育教师)既是学生学习上的老师,更是生活上的亲人、长辈。对于这些不具独立的民事能力的未成年人,在校期间,学校是其第一监护人。各类中专学校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关心和培养学生心理健康是职业中专德育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
笔者对本校300名在校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发现了目前在校中专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和方案。
1.对象与方法
笔者随机抽取了福建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校的300名在校学生,采用由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系修订的《心理健康诊断测验表进行测试》,使用统一指导语,要求被试者根据自己的真实情况进行选择。共有100个题目和8个内容量表组成,即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组成。根据《心理健康诊断测验》,若被试者在任何一个量表上的标准分超过8分或全量表超过65分以上者,为有较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应予指导和帮助。此外我们对中专生的一些相关心理情况也进行了调查。
2.结果统计与分析
300名学生中,实收到有效答卷291份,占97%。其中男生127名,女生164名。全量表分超过65分上有5人,占调查人数的1.71%,其中男生2人,女生3人。调查结果(见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出,学习焦虑、过敏倾向和身体症状情况较为严重,分别占调查人数的69.4%、10.3%和10%。男生以学习焦虑、过敏倾向和身体症状情况为主,女生以学习焦虑、身体症状、自责倾向为主。每项内容量表女生均比男生焦虑情况严重。
中专生相关心理卫生情况共有20项内容,出现频率比较高的是,认为中专学历太低,对就业担忧,认为社会不理解中专学生,感到中专生活单调,向往更高学历如参加自学考试等,对中专生活仍不适应,感到学习压力大,经常想家,钱不够花,经常失眠,有早恋倾向。
中专生的总体心理素质不容乐观,由于个体心理承受的压力有所不同,表现的情况也不同。比较普遍的问题是学习焦虑,这与相关心理调查的结果是一致的。这应引起学校和教师的高度注意,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此外,学历低、就业压力和社会地位也是中专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
3.中专生主要心理特征分析
3.1自卑掺杂着自私
由于受当今社会上唯学历论思潮的影响,包括中专学生家长和中专学生本人在内普遍认为上中专,没什么出息,脸上无光。加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片面追求高层次,中专生的技能优势不被企业所让可,中专的毕业文凭在择业上几乎没有优势,就业难度越来越大,本次调查中有85% 的学生觉得自己学历低,产生自卑心理。有80%的学生感到就业压力大。这种心理现象如不及时纠正,将会严重影响中专生心理的健康成长。
与其它独生子女一样,现代的中专生的家长特别是隔辈人对孩子的关心有余,甚至溺爱,并且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孩子综合素质特别是社会融合能力的培养,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以我为中心,缺乏应有的责任心,不关心他人。不关心集体,
3.2自立难摆脱依赖
中专生年龄都在15-16岁,希望自己自立,但是不少同学从小到大一直依赖父母生活,没有经受过生活的磨炼,一旦他们远离家门,开始开始学校伯集体生活,就表现出生活的适应性弱,意志薄弱,心理脆弱,在生活、情感、学习、就业等方面遇到挫折,就感到无所适从,缺乏应有的承受挫折和自我控制与调整的能力,的依赖心理较强。
3.3希望伴随着失望
对生活最富幻想,对前程充满着希望,憧憬着未来,渴望自己成长,渴望将来干一番事业,是当代青年学子们的共同心愿,中专学生也不例外。他们往往对新的学习、生活充满了神秘感,把中等专业学校过于理想化。到了学校后才发现想象与实际反差较大,加上有些中专学校由于资金紧张,投入不够,在某些硬件设施上跟不上发展的要求,学生便产生一种失望心理。此外,中专学生还普遍存在着对中专生活期望值过高,对自己未来生活的设计过于理想化,过高估计自己的前途等脱离实际的心理偏差,致使在中专学习的过程中,容易使一部分学生产生一种失落感,失望、彷惶也会随之产生。本次调查中有46%的学生表现出对中专生活不适应
4.采取的对策与措施
4.1正确合理进行自我评价
正确引导、教育学生摆正自己的位置,合理进行自我评价,正确地认识自己,正视现实,坦然接受现实,最大限度地发挥自我优势,消除不切合实际的幻想。避免两种极端的产生:一是将现实的自我夸大,形成盲目的优越;二是将现实的自我缩小,而出现自卑退缩的心理现象。
4.2怡当调整学习方法
升入中专后,学习的方法和内容都有较大的变化,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适应环境变化,注重角色转换。指导他们合理分配学习的精力和时间,把专业课和基础课合理地融合为一体,不要偏科,加强基本技能的锻炼,做到一专多能,注重专业特长的培养。并且学会自己的综合素质,使他们尽早适应中专的生活。
4.3合理处理人际关系
中专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并且年龄偏小,往往存在或容易产生独特的心理障碍,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较强,生活处理能力差,这对他们处理人际关系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德育教师要向他们传授人际交往的基本技能,使学生对自己充满信心,培养他们以人为善,了解、理解他人,注意别人的心理感受,检点自己的言谈举止的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方法。不断自我完善,适应新的生活学习环境。真诚与他人相处,把个体置身于融洽和谐的集体之中。
4.4在学生中开展适当的“磨难教育”
大多数中专生经过三年的学习后将步入社会。现阶段的中专学生耐挫折的能力较差,这就要求我们德育教育工作者采用适当的教育方法教育他们正确面对挫折与失败,加强他们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因为磨难是一种改变人生的外在条件,学生要正视磨难,不断克服磨难,在磨难中不断进步,把磨难当作前进路上的“垫脚石”而不是“绊脚石”。
4.5加强职业道德,爱业、敬业精神的教育
职业道德是从事某种职业所必需具有的准则和规范。职业道德教育是对中专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中专学生毕业后大部分要直接上岗,因此,在职业中专中要灌输道德、责任、义务等方面的知识。如果学生缺乏这些方面的知识和素质,将无法适应社会,也无法承受未来。强化职业道德教育,可以使学生上岗后明确自己的任务,积极投身于工作中并爱业、敬业。
4.6传授正确的择业心理
中专生在择业过程中,有的受社会片面追求高学历的影响,有的受个人爱好的约束;受传统就业观念影响,对择业期望较高,在职业选择上,他们的情绪、情感常常不能使其进行理智的思考和分析,常常容易选择时髦、时尚、赚钱多、并富有刺激和挑战性强的职业。由于他们正处在心理上的“断乳期”,在就业问题上易出现“思维的自我中心”或盲目、过激行为。当他们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时,他们会对社会产生强烈的不满,认为社会对他们不公平,感到前途渺茫,背上沉重的心理负担。这就要求德育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择业平常心态的教育,坚持思想疏导,帮助中专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培养他们良好的职业兴趣,加强职业兴趣的养成教育;要把自己的职业理想建立在国家、人民利益的基础上,两者要很好地结合,克服好高骛远的思想,慎重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路。
总之,健康的心理素质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精心、周到的培养、教育和引导,中专学生作为教育对象具有明显的特殊性,因此,在顺应时代要求推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要特别强调中专生心理素质教育的核心地位和导向作用,并把这种教育贯穿于专业知识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和社会实践教育之中,帮助和引导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中专生大多是初中毕业直接考人中专,多数来自农村(占87.67%),入学年龄平均15~16岁。他们既不同于大学生(大学生年龄相对较大,已具有独立人格),也不同于高中生可以依靠家庭和学校共同教育。因此,对于这些学生更要强调因人施教、科学管理。教师(特别是德育教师)既是学生学习上的老师,更是生活上的亲人、长辈。对于这些不具独立的民事能力的未成年人,在校期间,学校是其第一监护人。各类中专学校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关心和培养学生心理健康是职业中专德育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
笔者对本校300名在校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发现了目前在校中专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和方案。
1.对象与方法
笔者随机抽取了福建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校的300名在校学生,采用由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系修订的《心理健康诊断测验表进行测试》,使用统一指导语,要求被试者根据自己的真实情况进行选择。共有100个题目和8个内容量表组成,即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组成。根据《心理健康诊断测验》,若被试者在任何一个量表上的标准分超过8分或全量表超过65分以上者,为有较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应予指导和帮助。此外我们对中专生的一些相关心理情况也进行了调查。
2.结果统计与分析
300名学生中,实收到有效答卷291份,占97%。其中男生127名,女生164名。全量表分超过65分上有5人,占调查人数的1.71%,其中男生2人,女生3人。调查结果(见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出,学习焦虑、过敏倾向和身体症状情况较为严重,分别占调查人数的69.4%、10.3%和10%。男生以学习焦虑、过敏倾向和身体症状情况为主,女生以学习焦虑、身体症状、自责倾向为主。每项内容量表女生均比男生焦虑情况严重。
中专生相关心理卫生情况共有20项内容,出现频率比较高的是,认为中专学历太低,对就业担忧,认为社会不理解中专学生,感到中专生活单调,向往更高学历如参加自学考试等,对中专生活仍不适应,感到学习压力大,经常想家,钱不够花,经常失眠,有早恋倾向。
中专生的总体心理素质不容乐观,由于个体心理承受的压力有所不同,表现的情况也不同。比较普遍的问题是学习焦虑,这与相关心理调查的结果是一致的。这应引起学校和教师的高度注意,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此外,学历低、就业压力和社会地位也是中专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
3.中专生主要心理特征分析
3.1自卑掺杂着自私
由于受当今社会上唯学历论思潮的影响,包括中专学生家长和中专学生本人在内普遍认为上中专,没什么出息,脸上无光。加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片面追求高层次,中专生的技能优势不被企业所让可,中专的毕业文凭在择业上几乎没有优势,就业难度越来越大,本次调查中有85% 的学生觉得自己学历低,产生自卑心理。有80%的学生感到就业压力大。这种心理现象如不及时纠正,将会严重影响中专生心理的健康成长。
与其它独生子女一样,现代的中专生的家长特别是隔辈人对孩子的关心有余,甚至溺爱,并且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孩子综合素质特别是社会融合能力的培养,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以我为中心,缺乏应有的责任心,不关心他人。不关心集体,
3.2自立难摆脱依赖
中专生年龄都在15-16岁,希望自己自立,但是不少同学从小到大一直依赖父母生活,没有经受过生活的磨炼,一旦他们远离家门,开始开始学校伯集体生活,就表现出生活的适应性弱,意志薄弱,心理脆弱,在生活、情感、学习、就业等方面遇到挫折,就感到无所适从,缺乏应有的承受挫折和自我控制与调整的能力,的依赖心理较强。
3.3希望伴随着失望
对生活最富幻想,对前程充满着希望,憧憬着未来,渴望自己成长,渴望将来干一番事业,是当代青年学子们的共同心愿,中专学生也不例外。他们往往对新的学习、生活充满了神秘感,把中等专业学校过于理想化。到了学校后才发现想象与实际反差较大,加上有些中专学校由于资金紧张,投入不够,在某些硬件设施上跟不上发展的要求,学生便产生一种失望心理。此外,中专学生还普遍存在着对中专生活期望值过高,对自己未来生活的设计过于理想化,过高估计自己的前途等脱离实际的心理偏差,致使在中专学习的过程中,容易使一部分学生产生一种失落感,失望、彷惶也会随之产生。本次调查中有46%的学生表现出对中专生活不适应
4.采取的对策与措施
4.1正确合理进行自我评价
正确引导、教育学生摆正自己的位置,合理进行自我评价,正确地认识自己,正视现实,坦然接受现实,最大限度地发挥自我优势,消除不切合实际的幻想。避免两种极端的产生:一是将现实的自我夸大,形成盲目的优越;二是将现实的自我缩小,而出现自卑退缩的心理现象。
4.2怡当调整学习方法
升入中专后,学习的方法和内容都有较大的变化,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适应环境变化,注重角色转换。指导他们合理分配学习的精力和时间,把专业课和基础课合理地融合为一体,不要偏科,加强基本技能的锻炼,做到一专多能,注重专业特长的培养。并且学会自己的综合素质,使他们尽早适应中专的生活。
4.3合理处理人际关系
中专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并且年龄偏小,往往存在或容易产生独特的心理障碍,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较强,生活处理能力差,这对他们处理人际关系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德育教师要向他们传授人际交往的基本技能,使学生对自己充满信心,培养他们以人为善,了解、理解他人,注意别人的心理感受,检点自己的言谈举止的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方法。不断自我完善,适应新的生活学习环境。真诚与他人相处,把个体置身于融洽和谐的集体之中。
4.4在学生中开展适当的“磨难教育”
大多数中专生经过三年的学习后将步入社会。现阶段的中专学生耐挫折的能力较差,这就要求我们德育教育工作者采用适当的教育方法教育他们正确面对挫折与失败,加强他们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因为磨难是一种改变人生的外在条件,学生要正视磨难,不断克服磨难,在磨难中不断进步,把磨难当作前进路上的“垫脚石”而不是“绊脚石”。
4.5加强职业道德,爱业、敬业精神的教育
职业道德是从事某种职业所必需具有的准则和规范。职业道德教育是对中专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中专学生毕业后大部分要直接上岗,因此,在职业中专中要灌输道德、责任、义务等方面的知识。如果学生缺乏这些方面的知识和素质,将无法适应社会,也无法承受未来。强化职业道德教育,可以使学生上岗后明确自己的任务,积极投身于工作中并爱业、敬业。
4.6传授正确的择业心理
中专生在择业过程中,有的受社会片面追求高学历的影响,有的受个人爱好的约束;受传统就业观念影响,对择业期望较高,在职业选择上,他们的情绪、情感常常不能使其进行理智的思考和分析,常常容易选择时髦、时尚、赚钱多、并富有刺激和挑战性强的职业。由于他们正处在心理上的“断乳期”,在就业问题上易出现“思维的自我中心”或盲目、过激行为。当他们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时,他们会对社会产生强烈的不满,认为社会对他们不公平,感到前途渺茫,背上沉重的心理负担。这就要求德育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择业平常心态的教育,坚持思想疏导,帮助中专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培养他们良好的职业兴趣,加强职业兴趣的养成教育;要把自己的职业理想建立在国家、人民利益的基础上,两者要很好地结合,克服好高骛远的思想,慎重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路。
总之,健康的心理素质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精心、周到的培养、教育和引导,中专学生作为教育对象具有明显的特殊性,因此,在顺应时代要求推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要特别强调中专生心理素质教育的核心地位和导向作用,并把这种教育贯穿于专业知识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和社会实践教育之中,帮助和引导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