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澜沧县是世界茶树的原产地,种茶历史悠久,在全县农村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与全县丰富的土地资源、优越的气候条件、发展规模极为不符。因此,通过对澜沧县茶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等情况进行科学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澜沧县加快茶产业发展的主要看法及对策。
[关键词]茶产业 现状 存在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F30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01-0264-02
1 澜沧县茶产业发展的现状
澜沧县是世界茶树的原产地和驰名中外普洱茶的发祥地,种茶、制茶、饮茶、贸茶历史悠久,茶文化丰富浓重,早在三国时期就有史籍记载。解放后在历界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茶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已成为澜沧县第一大支柱产业,到2012年澜沧县茶叶总面积达45.6万亩,茶叶总产量11800万吨,其中普洱茶产量4048吨,名优绿茶产量1849吨,红茶3吨,大众毛茶产量5900吨。茶叶总产值76143.37万元,其中第一产业产值28280.6万元,第二产业产值39487万元,第三产业产值8375.77万元。涉茶农户6.8万户,涉茶人口28万人,茶农人均收入515元。全县共有茶叶初制所138个,茶叶精加工企业5个。茶产业已成为澜沧县农民增收、企业增效、财政增收的重要支柱产业。
2 澜沧县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茶园管理不到位,低效茶园面积比重大。澜沧县茶叶种植面积居全市第一,但茶园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低产茶叶面积较大,效益不高。
2.2 茶园中农药的使用较为频繁,农残留问题严重。由于茶农文化水平较低,生态环保意识淡薄,为了控制茶树病虫害,盲目使用化学农药,使大多茶叶产品农残超标。
2.3 茶产业组织化程度低,企业规模小,经营分散,难以形成产业合力与整体竞争优势。有的甚至一户一个茶厂,这种千家万户小规模生产,使先进的技术难以推广,机械化水平低,茶叶质量无法保证,企业的市场竞争局限于价格为主的低层竞争,难以形成规模经济和整体竞争优势。
2.4 加工车间简陋,生产设备陈旧,卫生条件差,生产工艺落后,产品科技含量低。
2.5 缺乏高素质人才队伍,企业管理水平低,资源运用与新产品开发能力差。由于茶产业都实现了民营化,企业家族化管理比较突出,“小富即安”意识较强,培养的科技人才流失大,缺乏引进留住高素质人才的激励机制。
2.6 茶叶企业经营思路保守,市场观念淡薄。澜沧县茶叶企业一直以来自觉或不自觉地实施以量取胜的战略,不注重茶叶品质的提升或茶叶产品价值的深挖掘,不注重创建自己的品牌。因此,在竞争激烈的茶叶市场上叫得响,打得出去的品牌较少,形不成规模名牌效益。
2.7 企业、基地整合难度大,产业链延伸度不长,低水平的小企业大量存在,对改进工艺,开发创新产品、市场开拓、资源的有效整合等方面缺乏动力。
3 澜沧县茶产业发展的对策
3.1 提高基地管理水平,打造优质茶叶原料基地
3.1.1 加快生态茶园工程建设,提高茶园标准化管理水平,推广实施全国标准茶园建设技术,对茶园建园基础差、未老先衰的茶园实行低产茶园改造,通过改树、改园、改土、改植换种等措施,使其达到标准化茶园要求。大力推广无性系雪芽100号、景谷大白茶、长叶白毫等无性系良种,通过技术培训,规范提高茶农的综合管理水平,提高茶叶平均单产和内在质量,提高鲜叶价格,使茶农真正得到实惠。
3.1.2 将澜沧县全部茶园建设成为生态茶园,每亩种植适宜树种8-10株、6个树种以上,使茶园符合生物多样性的要求。在茶叶建设上,应建立以茶为主,茶与经济作物等立体组合栽培的生态茶园,各种作物合理配置,共生互利。形成立体植物组合,改变群落内水、气、光、热状态,促进其他生物的多样性发展,控制茶园水土流失,增加土壤肥力,加强茶园农业工程建设,运用先进的蓄水、节水技术,补充和改善土壤肥力,引进生物种群,改良土壤结构。在景迈、芒景实行高密度留养,每亩留养茶树160株,其于茶树全部砍除。
3.1.3 综合防治茶园病虫害。在全县茶园中推广应用农业、生物、物理防治技术,对茶园病虫害进行综合防治,如当前推广的黄、蓝板粘胶诱杀及太阳能杀虫灯等,大力推广运用生物农药,避免污染,积极推广测土配方平衡施肥、茶园铺草和有机肥施用技术,降低和消除化肥对茶园土壤及水资源的污染,采用茶园合理修剪、及时分批采摘、疏枝清园、绿肥种植等农业措施,率先在茶产业中走出一条生态、安全、发展之路。
3.1.4 规范农贸市场,加强茶园投入产品的管理。农资经营单位必须设立茶叶专用农药、肥料专柜,并标明可在茶園中使用的农药、化肥及生物调节剂。同时引导龙头企业和茶叶合作社加强对茶园肥料、农药等投入产品的管理,建立统一档案、记录“四统一”的茶园投入产品管理模式。组织力量对茶叶生产中投入产品使用及投入产品市场进行监督检查和抽查,严禁采购使用国家明令禁止在茶园中使用的农药,实行源头控制和产期监督相结合,杜绝各类农业禁用产品进入茶园。
3.1.5 做好《茶园登记证明》工作。县茶办要借助《茶园登记证明》工作,积极引导企业和合作社发展优质生态茶园,全县1000亩以上的基地必须申请办理《茶园登记证明》,并按要求记录好茶园投入品的名称及农艺措施的时间和方法,为下一步申报地理标志产品打下基础,同时为茶企业品牌创造行之有效的条件。
3.2 发展专业合作组织,组建茶叶合作社
3.2.1 加强对茶叶专业合作组织的统一领导。重点发展“龙头企业+茶叶合作社+基地(初制所)+农户”的产业化运营模式,对茶叶专业合作组织的组建给予正确引导,由茶叶合作组织对茶产品牌、统一价格和统一销售,实现茶叶加工企业与分散茶农之间的对接,从源头上加强茶园的科学管理,提高茶叶产量和原料质量。 3.2.2 不断完善茶叶专业合作社内部管理机制,引导茶叶专业合作社向股份制方向发展,完善运行机制,推动茶叶专业合作社组织优化发展。
3.2.3 出台有关茶叶专业合作社规范性管理措施,加强开展对茶业专业合作组织的规范化管理,处理好社员的利益关系,提高专业合作社的管理水平。
3.3 推广茶叶清洁化加工,提高行业综合实力
澜沧县要按照“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的要求,对全县茶叶加工企业分阶段、分步骤全面整改,推广加工清洁化生产,推广成套名优机械,推广清洁化能源、机械,改善加工环境。
3.4 加强行业监督,整顿和规范茶叶市场秩序
开展清理整顿澜沧县普洱茶市场秩序工作,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制止虚假宣传及暴利行为,共同保护“普洱茶”声誉,维护生产、经营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取缔加工条件差、管理粗放、不符合食品卫生标准、造成资源浪费的茶叶初制所和普洱茶加工厂,扭转茶叶初制所泛滥、无序竞争、抢夺原料、竞相压价的行为,共同维护正常的茶叶市场经营秩序。
3.5 提高茶产业集中度,整合资源扶强龙头企业
3.5.1 整合现有企业。澜沧县茶产业由于规模小、经营分散,存在着诸多问题困扰,比如产业组织化程度低、经营保守、管理保守、管理落后与技术力量不足等。必须进行整合,要鼓励一批实力强、管理优的企业,以兼并、收购、参股、控股等多种方式参与乡村茶厂及茶园的经营管理,用现代企业管理理念改变茶叶企业小、散、弱的局面,整合提高产业发展水平。
3.5.2 实施品牌战略。品牌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品牌可以永恒,产品却不能,产品是有生命周期的,不是永恒不变的。因此,建立品牌能够增加产品的价值,注意产品的品牌与企业文化的协调,增强品牌的文化力与营销方式的文化内涵。茶叶包装应符合现代消费理念的变化,从包装材质、外形、装饰、规格及包装设备等方面入手,不断推出符合时代潮流、适应市场要求的品牌。
3.5.3 引导中小企业为龙头企业配套,促进产业专业化分工。鼓励技术创新能力较强和拥有一定产品优势的中小茶叶企业集中力量塑造产品品牌,走市场化、品牌化的发展道路。
3.5.4 茶叶企业要积极研究开发新产品,一般新产品的开发第一阶段是调查研究和前期开发阶段;第二阶段是样品设计和试制阶段;第三阶段是小批试生产阶段;第四阶段是正式生产和销售阶段。
3.6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增强茶产业发展后劲
3.6.1 将茶产业作为澜沧县招商引资重点,建立茶叶招商项目库,在土地、税收、融资等方面制定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通过引进有科技创新能力、市场开拓能力强、品牌运营管理经验丰富的大型企业到澜沧县投资开发茶产业,带动澜沧县茶产业发展,共同做大做强澜沧县的茶产业。
3.6.2 鼓励龙头企业和外商以租赁、承包的形式开发生态茶叶基地。鼓励本地龙头企业与国内外知名企业通过嫁接联营,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优势和外来企业的资金、品牌、网络优势,做大做强澜沧县茶产业。
3.6.3 重点鼓励拥有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和资本实力及市场营销体系,并掌握着普洱茶和绿茶的国际贸易渠道,在普洱茶和绿茶的国内茶叶主销区拥有丰富的客户资源的客商在澜沧县内投资建立茶厂,给予一定的特殊优惠政策,提升澜沧县茶叶企业的营销能力。
3.7 完善茶叶流通体系,建立茶叶交易专业市场
3.7.1 由政府规划出资新建占地不少于100亩的具有现代茶叶专业市场功能的茶叶交易市场,为企业和茶叶商家创建茶叶交易平台。集中展示、批发、销售普洱优质名茶,提高澜沧县茶叶的品牌竞争力、市场占有率和区域辐射力。
3.7.2 帮助企业建立网络销售平台。通过互联网一是便于企业贸易交流合作,二是可以引起人们对于该茶叶其他的文化关注。同时企业还可以在网络平台创建有关互动活动,如论坛、博客等,让企业能从网络中部分了解消费者的动态思维,形成相互交流与沟通的良性循环机制,从而有利于企业向纵深方向发展。
3.8 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3.8.1 加大对茶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每年设立一定的专项资金,以项目为纽带,整合有关项目资金,重点支持茶产业优质原料基地建设、茶叶化工产品开发、品牌培育、市场开拓、清洁化生产和加工自动化设备研发应用。
3.8.2 鼓励各职能单位积极向上级部门申请茶叶项目资金。
3.9 加强科技创新研發,落实科学普洱行动计划
3.9.1 推进普洱茶功效研究,开发功能普洱茶产品。通过加强对普洱茶调节人体综合代谢和普洱茶发酵过程微生物作用的研究,加快对普洱茶降血脂、抗肿瘤、抑制膳食脂肪吸牧、安神等保健功效的机理研究和论证。
3.9.2 加强关键技术攻关。茶企业要和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社会上有关专家或其它企业等在内的科研单位进行技术合作,每年安排若干科技项目,对茶树种资源保护利用、新品种选育、产品质量安全、制茶工艺创新、精深加工等共性关键技术进行科学研究。对茶叶科研做出重大贡献的科研人员,各级政府要给予表彰和奖励。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鼓励科研院所、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技术人员参与茶叶技术承包、产品开发,创办茶叶经济实体。
参考文献
[1] 《普洱市茶产业十二五规划》.杨显鸿等.
[2] 《茶叶企业经营管理》中国农业出版社.杨江帆.
作者简介
汤立新(1966—),男,云南澜沧,大学,农艺师。
[关键词]茶产业 现状 存在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F30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01-0264-02
1 澜沧县茶产业发展的现状
澜沧县是世界茶树的原产地和驰名中外普洱茶的发祥地,种茶、制茶、饮茶、贸茶历史悠久,茶文化丰富浓重,早在三国时期就有史籍记载。解放后在历界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茶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已成为澜沧县第一大支柱产业,到2012年澜沧县茶叶总面积达45.6万亩,茶叶总产量11800万吨,其中普洱茶产量4048吨,名优绿茶产量1849吨,红茶3吨,大众毛茶产量5900吨。茶叶总产值76143.37万元,其中第一产业产值28280.6万元,第二产业产值39487万元,第三产业产值8375.77万元。涉茶农户6.8万户,涉茶人口28万人,茶农人均收入515元。全县共有茶叶初制所138个,茶叶精加工企业5个。茶产业已成为澜沧县农民增收、企业增效、财政增收的重要支柱产业。
2 澜沧县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茶园管理不到位,低效茶园面积比重大。澜沧县茶叶种植面积居全市第一,但茶园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低产茶叶面积较大,效益不高。
2.2 茶园中农药的使用较为频繁,农残留问题严重。由于茶农文化水平较低,生态环保意识淡薄,为了控制茶树病虫害,盲目使用化学农药,使大多茶叶产品农残超标。
2.3 茶产业组织化程度低,企业规模小,经营分散,难以形成产业合力与整体竞争优势。有的甚至一户一个茶厂,这种千家万户小规模生产,使先进的技术难以推广,机械化水平低,茶叶质量无法保证,企业的市场竞争局限于价格为主的低层竞争,难以形成规模经济和整体竞争优势。
2.4 加工车间简陋,生产设备陈旧,卫生条件差,生产工艺落后,产品科技含量低。
2.5 缺乏高素质人才队伍,企业管理水平低,资源运用与新产品开发能力差。由于茶产业都实现了民营化,企业家族化管理比较突出,“小富即安”意识较强,培养的科技人才流失大,缺乏引进留住高素质人才的激励机制。
2.6 茶叶企业经营思路保守,市场观念淡薄。澜沧县茶叶企业一直以来自觉或不自觉地实施以量取胜的战略,不注重茶叶品质的提升或茶叶产品价值的深挖掘,不注重创建自己的品牌。因此,在竞争激烈的茶叶市场上叫得响,打得出去的品牌较少,形不成规模名牌效益。
2.7 企业、基地整合难度大,产业链延伸度不长,低水平的小企业大量存在,对改进工艺,开发创新产品、市场开拓、资源的有效整合等方面缺乏动力。
3 澜沧县茶产业发展的对策
3.1 提高基地管理水平,打造优质茶叶原料基地
3.1.1 加快生态茶园工程建设,提高茶园标准化管理水平,推广实施全国标准茶园建设技术,对茶园建园基础差、未老先衰的茶园实行低产茶园改造,通过改树、改园、改土、改植换种等措施,使其达到标准化茶园要求。大力推广无性系雪芽100号、景谷大白茶、长叶白毫等无性系良种,通过技术培训,规范提高茶农的综合管理水平,提高茶叶平均单产和内在质量,提高鲜叶价格,使茶农真正得到实惠。
3.1.2 将澜沧县全部茶园建设成为生态茶园,每亩种植适宜树种8-10株、6个树种以上,使茶园符合生物多样性的要求。在茶叶建设上,应建立以茶为主,茶与经济作物等立体组合栽培的生态茶园,各种作物合理配置,共生互利。形成立体植物组合,改变群落内水、气、光、热状态,促进其他生物的多样性发展,控制茶园水土流失,增加土壤肥力,加强茶园农业工程建设,运用先进的蓄水、节水技术,补充和改善土壤肥力,引进生物种群,改良土壤结构。在景迈、芒景实行高密度留养,每亩留养茶树160株,其于茶树全部砍除。
3.1.3 综合防治茶园病虫害。在全县茶园中推广应用农业、生物、物理防治技术,对茶园病虫害进行综合防治,如当前推广的黄、蓝板粘胶诱杀及太阳能杀虫灯等,大力推广运用生物农药,避免污染,积极推广测土配方平衡施肥、茶园铺草和有机肥施用技术,降低和消除化肥对茶园土壤及水资源的污染,采用茶园合理修剪、及时分批采摘、疏枝清园、绿肥种植等农业措施,率先在茶产业中走出一条生态、安全、发展之路。
3.1.4 规范农贸市场,加强茶园投入产品的管理。农资经营单位必须设立茶叶专用农药、肥料专柜,并标明可在茶園中使用的农药、化肥及生物调节剂。同时引导龙头企业和茶叶合作社加强对茶园肥料、农药等投入产品的管理,建立统一档案、记录“四统一”的茶园投入产品管理模式。组织力量对茶叶生产中投入产品使用及投入产品市场进行监督检查和抽查,严禁采购使用国家明令禁止在茶园中使用的农药,实行源头控制和产期监督相结合,杜绝各类农业禁用产品进入茶园。
3.1.5 做好《茶园登记证明》工作。县茶办要借助《茶园登记证明》工作,积极引导企业和合作社发展优质生态茶园,全县1000亩以上的基地必须申请办理《茶园登记证明》,并按要求记录好茶园投入品的名称及农艺措施的时间和方法,为下一步申报地理标志产品打下基础,同时为茶企业品牌创造行之有效的条件。
3.2 发展专业合作组织,组建茶叶合作社
3.2.1 加强对茶叶专业合作组织的统一领导。重点发展“龙头企业+茶叶合作社+基地(初制所)+农户”的产业化运营模式,对茶叶专业合作组织的组建给予正确引导,由茶叶合作组织对茶产品牌、统一价格和统一销售,实现茶叶加工企业与分散茶农之间的对接,从源头上加强茶园的科学管理,提高茶叶产量和原料质量。 3.2.2 不断完善茶叶专业合作社内部管理机制,引导茶叶专业合作社向股份制方向发展,完善运行机制,推动茶叶专业合作社组织优化发展。
3.2.3 出台有关茶叶专业合作社规范性管理措施,加强开展对茶业专业合作组织的规范化管理,处理好社员的利益关系,提高专业合作社的管理水平。
3.3 推广茶叶清洁化加工,提高行业综合实力
澜沧县要按照“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的要求,对全县茶叶加工企业分阶段、分步骤全面整改,推广加工清洁化生产,推广成套名优机械,推广清洁化能源、机械,改善加工环境。
3.4 加强行业监督,整顿和规范茶叶市场秩序
开展清理整顿澜沧县普洱茶市场秩序工作,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制止虚假宣传及暴利行为,共同保护“普洱茶”声誉,维护生产、经营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取缔加工条件差、管理粗放、不符合食品卫生标准、造成资源浪费的茶叶初制所和普洱茶加工厂,扭转茶叶初制所泛滥、无序竞争、抢夺原料、竞相压价的行为,共同维护正常的茶叶市场经营秩序。
3.5 提高茶产业集中度,整合资源扶强龙头企业
3.5.1 整合现有企业。澜沧县茶产业由于规模小、经营分散,存在着诸多问题困扰,比如产业组织化程度低、经营保守、管理保守、管理落后与技术力量不足等。必须进行整合,要鼓励一批实力强、管理优的企业,以兼并、收购、参股、控股等多种方式参与乡村茶厂及茶园的经营管理,用现代企业管理理念改变茶叶企业小、散、弱的局面,整合提高产业发展水平。
3.5.2 实施品牌战略。品牌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品牌可以永恒,产品却不能,产品是有生命周期的,不是永恒不变的。因此,建立品牌能够增加产品的价值,注意产品的品牌与企业文化的协调,增强品牌的文化力与营销方式的文化内涵。茶叶包装应符合现代消费理念的变化,从包装材质、外形、装饰、规格及包装设备等方面入手,不断推出符合时代潮流、适应市场要求的品牌。
3.5.3 引导中小企业为龙头企业配套,促进产业专业化分工。鼓励技术创新能力较强和拥有一定产品优势的中小茶叶企业集中力量塑造产品品牌,走市场化、品牌化的发展道路。
3.5.4 茶叶企业要积极研究开发新产品,一般新产品的开发第一阶段是调查研究和前期开发阶段;第二阶段是样品设计和试制阶段;第三阶段是小批试生产阶段;第四阶段是正式生产和销售阶段。
3.6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增强茶产业发展后劲
3.6.1 将茶产业作为澜沧县招商引资重点,建立茶叶招商项目库,在土地、税收、融资等方面制定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通过引进有科技创新能力、市场开拓能力强、品牌运营管理经验丰富的大型企业到澜沧县投资开发茶产业,带动澜沧县茶产业发展,共同做大做强澜沧县的茶产业。
3.6.2 鼓励龙头企业和外商以租赁、承包的形式开发生态茶叶基地。鼓励本地龙头企业与国内外知名企业通过嫁接联营,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优势和外来企业的资金、品牌、网络优势,做大做强澜沧县茶产业。
3.6.3 重点鼓励拥有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和资本实力及市场营销体系,并掌握着普洱茶和绿茶的国际贸易渠道,在普洱茶和绿茶的国内茶叶主销区拥有丰富的客户资源的客商在澜沧县内投资建立茶厂,给予一定的特殊优惠政策,提升澜沧县茶叶企业的营销能力。
3.7 完善茶叶流通体系,建立茶叶交易专业市场
3.7.1 由政府规划出资新建占地不少于100亩的具有现代茶叶专业市场功能的茶叶交易市场,为企业和茶叶商家创建茶叶交易平台。集中展示、批发、销售普洱优质名茶,提高澜沧县茶叶的品牌竞争力、市场占有率和区域辐射力。
3.7.2 帮助企业建立网络销售平台。通过互联网一是便于企业贸易交流合作,二是可以引起人们对于该茶叶其他的文化关注。同时企业还可以在网络平台创建有关互动活动,如论坛、博客等,让企业能从网络中部分了解消费者的动态思维,形成相互交流与沟通的良性循环机制,从而有利于企业向纵深方向发展。
3.8 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3.8.1 加大对茶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每年设立一定的专项资金,以项目为纽带,整合有关项目资金,重点支持茶产业优质原料基地建设、茶叶化工产品开发、品牌培育、市场开拓、清洁化生产和加工自动化设备研发应用。
3.8.2 鼓励各职能单位积极向上级部门申请茶叶项目资金。
3.9 加强科技创新研發,落实科学普洱行动计划
3.9.1 推进普洱茶功效研究,开发功能普洱茶产品。通过加强对普洱茶调节人体综合代谢和普洱茶发酵过程微生物作用的研究,加快对普洱茶降血脂、抗肿瘤、抑制膳食脂肪吸牧、安神等保健功效的机理研究和论证。
3.9.2 加强关键技术攻关。茶企业要和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社会上有关专家或其它企业等在内的科研单位进行技术合作,每年安排若干科技项目,对茶树种资源保护利用、新品种选育、产品质量安全、制茶工艺创新、精深加工等共性关键技术进行科学研究。对茶叶科研做出重大贡献的科研人员,各级政府要给予表彰和奖励。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鼓励科研院所、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技术人员参与茶叶技术承包、产品开发,创办茶叶经济实体。
参考文献
[1] 《普洱市茶产业十二五规划》.杨显鸿等.
[2] 《茶叶企业经营管理》中国农业出版社.杨江帆.
作者简介
汤立新(1966—),男,云南澜沧,大学,农艺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