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来源 :新科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gangw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那么, 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我有几点体会:
  一、深入钻研课本
  新课程提倡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其实最重要的教学资源就是语文教科书。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途径在于教师必须先钻研、理解文本,要“在文本中走几个来回”,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挖掘训练要素,并选取符合教材与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如果教师自身对文本没有吃透,不了解编写意图,教学目标不明,教学重点不详,甚至南辕北辙,便很难做到以文本为凭借,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课文也很少朗读,上课时对教材内容都不甚了了,“以其昏昏,使其昭昭”,这样的课堂教学自然是不可能取得高效的。因为语文学科的本质特征表明: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均具体地体现、落实在语言文字上;语文一旦离开了语言文字,‘工具’也就无法成为工具,‘人文’也就无所依附,只能是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
  我虽然执教了八年的语文,但每每钻研一篇新的课文,总是先通读一遍,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画出学生可能不理解的词语,对这些詞语的理解方法作出“预设”,或查字(词)典解释,或对照近义词、反义词理解,或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如果要联系上下文理解的,则在一旁作上标记。对于要通过查字(词)典理解的词语,自己先查字(词)典并把义项写在一旁。为了扫除阅读障碍,我总是认真地把课文朗读或默读几遍,发现一些难于把握停顿或比较拗口的语句,及时做上记号,备课时写入教案,课堂上予以指导。此外,在阅读各种教学参考书的同时,我总是把文章的结构分析在教本上作好标注,把每一段的段意写在段末空白处。对于重点词句的含义,总是写在一旁,方便课堂上参考表述。只有在对文本内容、教学重点、难点等了然于胸的基础上,我才开始撰写教案,而且几乎是一气呵成。课堂上,我可以不看教案执教,但却不能离开教本上课。
  一篇课文究竟应该怎么上,什么方法最好,什么形式行之有效,我们很难有个一般的标准去加以衡量。不同的教师个性,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没有最好的,只有此时此地最有效的这个过程中,教师也许要花费许多时间与精力,甚至包括一些“无用功”,但它却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必不可少的、最重要的一环。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让他们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愿望,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新知识。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心理上的愉悦感,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在教学《太阳》这堂课。针对题目引发学生发挥想象课文有可能写什么内容。因此学生也毫无顾虑的提出很多有价值的问题。教师是教学过程中问题情境的创设者,一个好的问题情景,能够激起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究动机,引起学生积极地思考。创设问题情境的常用方法有:
  (1)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
  (2)利用演绎推理创设问题情境;
  (3)利用类比推理创设问题情境;
  (4)借助多媒体直观手段创设问题情境;
  (5)借助童话故事创设问题情境。
  在探究中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发现提出问题。爱因斯坦也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是思维的开始,在弘扬创新精神的今天,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显得尤为迫切。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无论从提炼文章主题,还是分析人物形象,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会增强学习效果。美国学者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因此我们在课题研究课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我们通过研究总结出的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策略。
  1、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相信学生能提出问题;要激励学生,哪怕是一个赞许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欣赏,是一种给予,一种沟通与理解;要允许学生犯“错误”,不轻易否定。
  2、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提出问题。
  (1)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能够提出问题。
  (2)注意观察比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3)组织汇报讨论,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4)开展课外实践,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3、重视对问题进行筛选,让学生提出有价值问题。
  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尝试解决问题。问题是思维的开始,问题解决过程就是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当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后,教师应该是学生解决问题过程的指导者,应该鼓励并放手让他们通过查找资料、独立思考 、小组交流等多种途径尝试解决问题。这对启发、提高学生的思维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大有好处的。
  三、把握学生思维发民的年龄特点,发展学生的智力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对形式新异,生动活泼的东西特别容易发生兴趣,一旦有了兴趣,他们就会发挥极大的主动性,对一些问题主动地多思多想,并在这个过程中发展自己的智力。因此,我在低年级课堂教学中,画画写写,模仿表演。设疑质疑等都是很好的教学方法。例如:在教《咏柳》一课时,我先配乐范诗,然后展示幻灯片图。通过引导学生看体现诗意的画面,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在意境中体会到古诗的美。再根据学生喜欢画画的特点,在学生粗略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进行配乐作画,并让他们介绍自己的画。这样学生就在不知不觉中走进诗的意境之中,即享有了美,又弄懂了诗意,而且培养了学生手脑并用能力、绘画能力、想象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总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篇大文章,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因此,语文活动要立足教材,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合适的活动方式组织开展,才能行之有效。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做到与文本有机结合,真情演绎文本内涵,提升孩子们对文本的感悟,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呈现实效。
其他文献
学校是实施审美教育的重要场所,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指出的:“学校的任务在于,把美感和许多世纪以来创造的美变成每个人心灵的财富,变为个人的和人们之间道德关系中的审美素养。”而学校的审美教育应与教学活动紧密结合,使教学活动成为集生活美、科学美、道德美、艺术美、自然美和创造美于一体的高级的社会实践活动。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科目,更是渗透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  一、 实施美育的意义  语文教材中编选的课文,大
期刊
音乐欣赏课是普通高中的一门必修课,是普通中等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高中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要加强学校的美育教育。新课程标准实施后的2007年,山东省高考“3+X+1”模式中的“1”也就是基本能力考试,其中把音乐课也列入考试的范围。那么,一个高中学生,怎样更好地学习、感知并理解音乐作品,如何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最终使自己的素质得以全面发展呢?下面就这一问题,
期刊
摘 要:本文介绍了在生物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几点探索:掌握方法,增强自学效果;检查评价,激发自学热情;养成习惯,提高自学能力。  关键词:生物教学;自学能力;培养    生物学教学大纲明确规定,要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不断获取和运用生物学知识的自学能力。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教学生会学。然而,在当前中学生物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
期刊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我们这个社会生生不竭不断前进发展的动力。那么什么是创新呢?创新就是把已知的素材(或者已知的经验)重新组合,产生具有新价值的事物、思想和方法的过程。创新有三个特点:一是变化性。一成不变墨守成规不叫创新,创新就是在现有的素材和经验的基础上或加以组合、或加以分解等等变化,从而产生新的东西。二是新颖性。只有变化而不新颖也不是创新。创新就是要解放思想,勇于破旧立新,推陈出新,标新立异
期刊
新课标下的高中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要培养学生具有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创新的学习能力,努力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才能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1、激发学习兴趣。高中数学新课标提出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意识和创新的思维能力,给学生一个广泛
期刊
摘 要:高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異也是客观存在的,继续在教学中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已根本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分层次教学”是一种符合因材施教原则的教学方法,它能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有利于学生数学素质的普遍提高。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探究,从“分层次教学”的指导思想,“分层次教学”的理论和实践依据,普
期刊
新课程理念要求“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时代需要,促进高中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促进学习方式的多樣化,发展高中生自主获取知识的愿望和能力”,明确要求教学要摆脱传统知识观的钳制,以高品质的有效教学带领学生走向对知识的理解与建构。因此,在新理念下,化学课堂教学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新的教学模式。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出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师生合作互动,共同构建新知;信息提炼,培养学生获取新
期刊
当前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及方法仍存在说教化、简单化、灌输化和成人化的倾向,依然存在脱离学生实际、脱离社会实际的现象。在教学中学生缺乏主动精神,主体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因而制约了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增强思品教育的实效,促进学生主动健康地发展?关键在于:让思品课“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  一、以现代教育理论指导思品活动化教育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个体发展是在发展主体
期刊
课堂教学过程中,只有让学生始终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才能充分发挥最大的效应,这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十分重要的一环。记得一位伟大的教育学家曾说过:“有了强大的兴趣就会入迷,入迷自然会勤奋,最终达到忘我。”可见,兴趣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动机  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主要场所。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我都着眼于高效率,用最
期刊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和素质教育的更高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成为新基础教育的理论精髓,它充分肯定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直接体验和个性的养成,使学生在主动参与主体性教学中达到辨析明理、自我提高的过程。   一、转变观念,树立主体意识  在传统教学中,常常出现重教师“主导”轻学生“主体”,重“知识”轻“能力”,重“结论”轻“过程”,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容器,主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