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校后期管理部门是高校的基础保障部门,后勤管理保障工作关系到学校的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为了打破发展瓶颈,后勤管理体制进入社会化改革的阶段,是高校发展的创新。本文通过简要介绍高校后期管理社会化改革的意义,分析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
关键词:高校;高校后勤管理体制;社会化改革
将高校后勤管理的生产、经营、服务于管理等工作,以社会市场经济的方式运作,使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由政府引导、社会承担为主,进行自主经营、盈亏自负,这种管理模式就是社会化管理。由于其具备经济属性和教育属性,因此在社会化改革过程中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经济发展规律与教育发展规律。总体而言,我国高校后勤管理体制的社会化改革,成绩斐然,但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不容忽视,亟待解决。
一、高校后勤管理体制社会化改革的意义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是我国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把过去的管理模式改为市场化、社会化、企业化的经营管理方式。把后勤管理與高校相分离,一方面简化管理,可以集中精力发展高校教学,能提高高校的办学效率与办学质量。另一方面,通过市场化运行,可以充分调动和最大利用社会资源,后勤服务规模可以得到加大,可以节省管理费用的支出,获取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服务质量得到提升,各方面工作能做得更细致、到位,后勤管理部门可以更好地服务于高校,促进高校全方面发展。
二、高校后勤管理体制社会化改革存在的问题
高校后勤管理体制的社会化改革,给高校发展带来许多福音。但在改革的过程中,问题和矛盾的突出也逐渐显现出来。
(一)思想观念落后
后期管理部门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过去“花钱靠国家、服务靠无偿”的固定思维,无法适应市场化发展的需要。过去都是以铁饭碗为主,无偿转为有偿服务大大增加了师生的支出,高校的师生会对改革产生抵触心理,导致改革进度缓慢,管理体制社会化改革得不到应有的发展。一些高校领导对社会化改革的认识不够,顾虑重重,难以做出较大的思想转变。加上高校后勤的基础条件水平较低,筹集资金来源窄,将高校后勤作为公益性的角色,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化的运作,严重制约着后勤社会化改革。
(二)后勤管理的产权关系不清晰
高校后勤管理体制的社会化需要通过建立高校后勤服务公司、中心等组织,用企业化、集约化、专业化的管理形式,实现后勤保障服务。实行后勤管理企业化经营,就意味着与高校分离,但分离后的后期管理部门的资产仍然归属高校所有,以企业管理方式的后期管理部门,难以实现自负盈亏。因此,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会激发矛盾,造成产权关系不清晰,无法明确后期管理实体与高校之间的产权关系,容易出现管理与使用脱节,资产安全与完整的责任难以划分,应有的维护也做不到位,对社会化改革带来较大的挑战。
(三)后勤管理队伍的专业水平偏低
大部分高校的后勤管理队伍专业水平偏低,综合素质不高。一方面,由于一部分高校后勤工作人员属于临时工,他们的职业道德偏低,责任意识不强,服务工作不到位。另一方面,高校后勤工作人员的待遇普遍偏低,使得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不高,不利于后勤管理体制社会化改革的发展。此外,一些高校后勤工作人员普遍存在基本素质低、文化水平差等问题,对后勤工作知之甚少,服务技巧缺乏。部门领导与负责人对员工队伍重要性的认识偏低,对员工队伍培养工作不重视,缺乏后勤工作人员的技能培训,难以适应社会化改革。
三、推进高校后勤管理体制社会化改革的对策
(一)转变思想观念
转变思想观念是推进高校后勤管理体制社会化改革的关键之举。高校全体员工应该打破过去传统的思想观念,更新过去后勤服务的福利、公益与事业型层次观念,要适应时代的发展,重新认识后勤管理体制社会化改革的意义,树立起现代商品和产业化的观念,应该进一步认识到,受服务方应该提供服务的费用,遵循有偿性服务的规律。此外,高校的后勤管理人员要树立服务意识,以提供优质服务作为职业目标,不仅要提高自身的服务意识,也要时刻关注师生对后勤部门的看法与建议,对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改正,协调好后勤管理部门与高校之间的关系,以促进高校后勤管理体制社会化改革的发展。
(二)明确高校与后期管理部门的产权关系
高校后勤管理体制社会化改革在于建立高校后勤服务公司,与高校分离,实现市场化运作。因此,需要理顺高校与后期公司直接的产权关系,明确双方的责任、权利与义务等关系,对后勤资产登记造册,清查核实和规范剥离,并依法进行资产价值评估,以界定产权。实现规范经营、规避风险,形成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构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运行机制,实现高效与后勤实体双赢的局面。
(三)加强队伍建设
加强高校后勤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对促进社会化改革具有较大的帮助作用。因此,首先,要建立一套完善的人力资源体系,从招聘到培训,考核到薪酬,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都应该做到系统化、规范化与可行化,才能吸引人才与留住人才。然后,在聘用人员时,要选择专业素质较高的人员作为管理者,不仅要对管理人员的管理技能进行考核,也要关注聘用人员的服务意识与职业道德等方面,确保聘用人员的总体质量。其次,要做好岗前培训,对聘用人员进行技能培训与道德教育,使聘用人员能认识到自己的岗位职责,提高他们的责任意识与工作能力。最后,在工作过程中,要加强规范管理,对聘用人员的工作业绩进行考核,将考核结果与薪酬相挂钩,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从而提高后勤队伍的整体素质。
四、结束语
高校后勤管理体制社会化改革,对提高高校办学效率与质量、增加高校收入与促进高校全方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需要转变过去传统的思想观念,深刻认识到后勤管理体制社会化改革的意义;理顺高校与后期公司直接的产权关系,明确双方的责任、权利与义务等关系;加强高校后勤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提高后勤队伍的整体素质。(作者单位:吉林大学)
参考文献:
[1] 廖晓平,郑春波.高校后勤管理体制的社会化改革分析[J].长江丛刊,2016(12).
[2] 何昌昊,李冰,张洪菁.坚持改革勇于创新勤于实践——西南大学后勤集团十五年后勤社会化改革纪实[J].高校后勤研究,2016(2).
[3] 包美娟.关于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再思考——以南校为例[J].人力资源管理,2016(5).
关键词:高校;高校后勤管理体制;社会化改革
将高校后勤管理的生产、经营、服务于管理等工作,以社会市场经济的方式运作,使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由政府引导、社会承担为主,进行自主经营、盈亏自负,这种管理模式就是社会化管理。由于其具备经济属性和教育属性,因此在社会化改革过程中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经济发展规律与教育发展规律。总体而言,我国高校后勤管理体制的社会化改革,成绩斐然,但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不容忽视,亟待解决。
一、高校后勤管理体制社会化改革的意义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是我国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把过去的管理模式改为市场化、社会化、企业化的经营管理方式。把后勤管理與高校相分离,一方面简化管理,可以集中精力发展高校教学,能提高高校的办学效率与办学质量。另一方面,通过市场化运行,可以充分调动和最大利用社会资源,后勤服务规模可以得到加大,可以节省管理费用的支出,获取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服务质量得到提升,各方面工作能做得更细致、到位,后勤管理部门可以更好地服务于高校,促进高校全方面发展。
二、高校后勤管理体制社会化改革存在的问题
高校后勤管理体制的社会化改革,给高校发展带来许多福音。但在改革的过程中,问题和矛盾的突出也逐渐显现出来。
(一)思想观念落后
后期管理部门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过去“花钱靠国家、服务靠无偿”的固定思维,无法适应市场化发展的需要。过去都是以铁饭碗为主,无偿转为有偿服务大大增加了师生的支出,高校的师生会对改革产生抵触心理,导致改革进度缓慢,管理体制社会化改革得不到应有的发展。一些高校领导对社会化改革的认识不够,顾虑重重,难以做出较大的思想转变。加上高校后勤的基础条件水平较低,筹集资金来源窄,将高校后勤作为公益性的角色,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化的运作,严重制约着后勤社会化改革。
(二)后勤管理的产权关系不清晰
高校后勤管理体制的社会化需要通过建立高校后勤服务公司、中心等组织,用企业化、集约化、专业化的管理形式,实现后勤保障服务。实行后勤管理企业化经营,就意味着与高校分离,但分离后的后期管理部门的资产仍然归属高校所有,以企业管理方式的后期管理部门,难以实现自负盈亏。因此,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会激发矛盾,造成产权关系不清晰,无法明确后期管理实体与高校之间的产权关系,容易出现管理与使用脱节,资产安全与完整的责任难以划分,应有的维护也做不到位,对社会化改革带来较大的挑战。
(三)后勤管理队伍的专业水平偏低
大部分高校的后勤管理队伍专业水平偏低,综合素质不高。一方面,由于一部分高校后勤工作人员属于临时工,他们的职业道德偏低,责任意识不强,服务工作不到位。另一方面,高校后勤工作人员的待遇普遍偏低,使得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不高,不利于后勤管理体制社会化改革的发展。此外,一些高校后勤工作人员普遍存在基本素质低、文化水平差等问题,对后勤工作知之甚少,服务技巧缺乏。部门领导与负责人对员工队伍重要性的认识偏低,对员工队伍培养工作不重视,缺乏后勤工作人员的技能培训,难以适应社会化改革。
三、推进高校后勤管理体制社会化改革的对策
(一)转变思想观念
转变思想观念是推进高校后勤管理体制社会化改革的关键之举。高校全体员工应该打破过去传统的思想观念,更新过去后勤服务的福利、公益与事业型层次观念,要适应时代的发展,重新认识后勤管理体制社会化改革的意义,树立起现代商品和产业化的观念,应该进一步认识到,受服务方应该提供服务的费用,遵循有偿性服务的规律。此外,高校的后勤管理人员要树立服务意识,以提供优质服务作为职业目标,不仅要提高自身的服务意识,也要时刻关注师生对后勤部门的看法与建议,对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改正,协调好后勤管理部门与高校之间的关系,以促进高校后勤管理体制社会化改革的发展。
(二)明确高校与后期管理部门的产权关系
高校后勤管理体制社会化改革在于建立高校后勤服务公司,与高校分离,实现市场化运作。因此,需要理顺高校与后期公司直接的产权关系,明确双方的责任、权利与义务等关系,对后勤资产登记造册,清查核实和规范剥离,并依法进行资产价值评估,以界定产权。实现规范经营、规避风险,形成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构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运行机制,实现高效与后勤实体双赢的局面。
(三)加强队伍建设
加强高校后勤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对促进社会化改革具有较大的帮助作用。因此,首先,要建立一套完善的人力资源体系,从招聘到培训,考核到薪酬,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都应该做到系统化、规范化与可行化,才能吸引人才与留住人才。然后,在聘用人员时,要选择专业素质较高的人员作为管理者,不仅要对管理人员的管理技能进行考核,也要关注聘用人员的服务意识与职业道德等方面,确保聘用人员的总体质量。其次,要做好岗前培训,对聘用人员进行技能培训与道德教育,使聘用人员能认识到自己的岗位职责,提高他们的责任意识与工作能力。最后,在工作过程中,要加强规范管理,对聘用人员的工作业绩进行考核,将考核结果与薪酬相挂钩,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从而提高后勤队伍的整体素质。
四、结束语
高校后勤管理体制社会化改革,对提高高校办学效率与质量、增加高校收入与促进高校全方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需要转变过去传统的思想观念,深刻认识到后勤管理体制社会化改革的意义;理顺高校与后期公司直接的产权关系,明确双方的责任、权利与义务等关系;加强高校后勤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提高后勤队伍的整体素质。(作者单位:吉林大学)
参考文献:
[1] 廖晓平,郑春波.高校后勤管理体制的社会化改革分析[J].长江丛刊,2016(12).
[2] 何昌昊,李冰,张洪菁.坚持改革勇于创新勤于实践——西南大学后勤集团十五年后勤社会化改革纪实[J].高校后勤研究,2016(2).
[3] 包美娟.关于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再思考——以南校为例[J].人力资源管理,20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