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当前对话式阅读教学实践与新课程倡导的理想之间还存在着很大的落差,在教学实践中,对话式阅读教学步入了一些误区,出现了许多困境。接受美学理论为对话式阅读教学面临的困境提供了新的视野和思路。本研究以接受美学为指导,探索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策略,即:利用期待视界,展开生本对话;利用召唤结构,丰富生本对话;利用多维审美经验,加强审美教育。
关键词: 接受美学; 对话;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236-1879(2018)07-0077-01
接受美学视野下,对话式阅读教学体现在学生的主体性和文本的交流性以及对话的审美性。学生的主体性主要体现于学生的“定向期待”和“创新期待”;文本的交流性主要体现于文本的“空白”和“否定”;对话的审美性主要体现于“美觉”和“净化”。那么,对话式阅读教学实践中,如何借鉴接受美学的相关理论、原则和方法,采取适切的策略,以促进对话式阅读教学的真正实现呢?接受美学的“期待视界”、“召唤结构”、“多维审美经验”同样为对话式阅读教学策略的提出给以启示。
(一)利用期待视界,展开生本对话
对话式阅读教学中,教师既不应让学生的期待视界与文本的视界完全吻合,以致处处无味;又不应让学生的期待视界处于完全陌生的视界里,以致处处受挫。完全吻合,学生对文本未免感到一种失望;完全超越,学生对文本未免感到一筹莫展。因此,对于教材中给定的文本,教师要利用学生的期待视界,巧妙地进行教学设计,让文本的视界与学生的既有经验、期待视界之间既形成一定的亲近感,又呈现一定的审美距离。审美距离是学生原有视界与文本中超越这视界或与这视界不一致的成分之间的差异和间隔,文本的视界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学生已有的经验,以一种可接受的陌生的形象介入,使得学生面对文本遇到挑战,需要作出阅读的努力。
(二)利用召唤结构,丰富生本对话
文本的召唤结构不仅促使它将文本的创作意向与审美潜能现实化,而且使文本在不同程度上得到读者主观想象的补充。尤其是文学作品,它所呈现的是一个想像的虚拟世界,其意在表现与抒发个人的性情,以求表达其“善”,表现其“美”。因而文学语言的表层意义和深层意蕴往往有很大差距,需要读者利用自己已有的先在经验,在作者创造的艺术空间里去想像和生发,以突出理解和体验的个性色彩。深厚丰富的“空白”和不确定性是经典作品必备的,正是这些“空白”和不确定性构成的召唤结构赋予了文学作品长久的甚至是永恒的艺术生命力。鲁迅笔下的阿Q之所以是一个不朽的人物形象——他既是特定时代、阶级、民族的典型,又获得了超时代、超阶级、超民族接线的涵义,这是因为阿Q不是静止、固定的封闭系统,他本身的召唤性给读者提供了说不尽的理解和创造。
文本设计向着师生的个性开放。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第一,新教材(无论是“苏教版”还是其他版本的)文本设计更为关注师生自己的想法。文本设计时使用代表师生的“你”替代了代表作者的“我”。“你”、“你认为”、“你的感受”的大量出现都是对师生个性的张扬。第二,新教材文本设计使用开放性的表达替代作者中心的封闭式的表述。这些空白和不确定处,以一种开放的姿态,吁请学生的参与与创造。应该说,新版本的教材设计通过对“文本意义”不确定性、开放性的追求而构造了文本的召唤结构。对话式阅读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弄清“召唤结构”的内涵、特征以及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合理利用“召唤结构”进行阅读教学。一方面,教师要多为学生创设联想与想象的机会,让学生充分运用自己的理解力、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用自己的情感去体验文本,用自己的想象去填补文本的空白,从而创造、丰富文本的意义;另一方面,教师要多关注文本中与学生的原有生活体验相偏离之处,帮助学生把握文本的“偏离效应”,从而深入理解文本。
(三)利用多维审美经验,加强对话审美性
审美经验是学生以审美的视角欣赏文本,并从自身命运、遭遇及全部文化的情感积累出发,去体验和揭示文本意蕴,进而获得一种侧面的“自我欣赏和发现”。学生面对文本,應持一种审美的视角对其加以审视。
所谓“审美经验的多维性”是指审美经验具有多个层次,是一个包括由表层向中层、深层拓进的多维结构。对话式阅读教学中主要关注审美经验的审美愉悦层次和审美净化层次。审美愉悦是审美经验的表层次。它使学生摆脱了具有控制关系的日常生活,摆脱被日常生活所羁绊的自我,使心灵发生新的变化,达到一种新的自由感。审美净化是审美经验的深层次,它包括心灵解放和人性解放。心灵解放主要体现在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过程中,获得心灵解放并得到自我确证。一方面学生在文本中发现一个迥异于日常世界的全新世界,他自由地展开想象去体验,不再遭受日常经验的束缚压迫。另一方面,学生通过接受活动介入文本世界之中,独立地对文本所表现的事件作出自己的审美评价和审美判断,他在审美中拥有独立自主性。与文本对话所产生的新的经验方式,将改变学生的心灵世界,拓展其生活视野,使学生超越现实而对自身存在价值加以反思。
文本的审美愉悦是直接作用于读者的感性经验层的,其最大的魅力在于震撼心灵,激发情感。教学文本是有其特有的魅力的,教师应善于利用这种优势找准文本中能激发学生情感的兴奋点。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为此,教师应首先为学生营造与文本对话的愉悦氛围,使学生愿意进入文本所描述的那个世界之中,进而调动学生的直观感受,学生充分发挥展开想象的翅膀,介入文本世界之中,获得精神的涤荡、心灵的陶冶。
文本,作为对学生心灵的唤醒,表现为文本不断造就学生的新的思维方式和新的感知方式,并以这些新方式去审视世界。当学生经过较长时间的与文本对话,特别是与优秀文本对话之后,他的心灵的变化将是巨大的,当学生带着一个新的视界重新审视生活,而不是仅仅停留于观赏文本之时,他对世界、人生将会产生新的态度,他会对人生拥有新的追求,他的生活也将从此拥有新的、更为充实的意义。
教师要充分发挥文本对学生灵魂的唤醒功能,文本是凝聚着作者的生命意识、情感体验的,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文本感受作者的情与思,形成一个生命进入另一个生命的传导活动。
关键词: 接受美学; 对话;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236-1879(2018)07-0077-01
接受美学视野下,对话式阅读教学体现在学生的主体性和文本的交流性以及对话的审美性。学生的主体性主要体现于学生的“定向期待”和“创新期待”;文本的交流性主要体现于文本的“空白”和“否定”;对话的审美性主要体现于“美觉”和“净化”。那么,对话式阅读教学实践中,如何借鉴接受美学的相关理论、原则和方法,采取适切的策略,以促进对话式阅读教学的真正实现呢?接受美学的“期待视界”、“召唤结构”、“多维审美经验”同样为对话式阅读教学策略的提出给以启示。
(一)利用期待视界,展开生本对话
对话式阅读教学中,教师既不应让学生的期待视界与文本的视界完全吻合,以致处处无味;又不应让学生的期待视界处于完全陌生的视界里,以致处处受挫。完全吻合,学生对文本未免感到一种失望;完全超越,学生对文本未免感到一筹莫展。因此,对于教材中给定的文本,教师要利用学生的期待视界,巧妙地进行教学设计,让文本的视界与学生的既有经验、期待视界之间既形成一定的亲近感,又呈现一定的审美距离。审美距离是学生原有视界与文本中超越这视界或与这视界不一致的成分之间的差异和间隔,文本的视界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学生已有的经验,以一种可接受的陌生的形象介入,使得学生面对文本遇到挑战,需要作出阅读的努力。
(二)利用召唤结构,丰富生本对话
文本的召唤结构不仅促使它将文本的创作意向与审美潜能现实化,而且使文本在不同程度上得到读者主观想象的补充。尤其是文学作品,它所呈现的是一个想像的虚拟世界,其意在表现与抒发个人的性情,以求表达其“善”,表现其“美”。因而文学语言的表层意义和深层意蕴往往有很大差距,需要读者利用自己已有的先在经验,在作者创造的艺术空间里去想像和生发,以突出理解和体验的个性色彩。深厚丰富的“空白”和不确定性是经典作品必备的,正是这些“空白”和不确定性构成的召唤结构赋予了文学作品长久的甚至是永恒的艺术生命力。鲁迅笔下的阿Q之所以是一个不朽的人物形象——他既是特定时代、阶级、民族的典型,又获得了超时代、超阶级、超民族接线的涵义,这是因为阿Q不是静止、固定的封闭系统,他本身的召唤性给读者提供了说不尽的理解和创造。
文本设计向着师生的个性开放。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第一,新教材(无论是“苏教版”还是其他版本的)文本设计更为关注师生自己的想法。文本设计时使用代表师生的“你”替代了代表作者的“我”。“你”、“你认为”、“你的感受”的大量出现都是对师生个性的张扬。第二,新教材文本设计使用开放性的表达替代作者中心的封闭式的表述。这些空白和不确定处,以一种开放的姿态,吁请学生的参与与创造。应该说,新版本的教材设计通过对“文本意义”不确定性、开放性的追求而构造了文本的召唤结构。对话式阅读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弄清“召唤结构”的内涵、特征以及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合理利用“召唤结构”进行阅读教学。一方面,教师要多为学生创设联想与想象的机会,让学生充分运用自己的理解力、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用自己的情感去体验文本,用自己的想象去填补文本的空白,从而创造、丰富文本的意义;另一方面,教师要多关注文本中与学生的原有生活体验相偏离之处,帮助学生把握文本的“偏离效应”,从而深入理解文本。
(三)利用多维审美经验,加强对话审美性
审美经验是学生以审美的视角欣赏文本,并从自身命运、遭遇及全部文化的情感积累出发,去体验和揭示文本意蕴,进而获得一种侧面的“自我欣赏和发现”。学生面对文本,應持一种审美的视角对其加以审视。
所谓“审美经验的多维性”是指审美经验具有多个层次,是一个包括由表层向中层、深层拓进的多维结构。对话式阅读教学中主要关注审美经验的审美愉悦层次和审美净化层次。审美愉悦是审美经验的表层次。它使学生摆脱了具有控制关系的日常生活,摆脱被日常生活所羁绊的自我,使心灵发生新的变化,达到一种新的自由感。审美净化是审美经验的深层次,它包括心灵解放和人性解放。心灵解放主要体现在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过程中,获得心灵解放并得到自我确证。一方面学生在文本中发现一个迥异于日常世界的全新世界,他自由地展开想象去体验,不再遭受日常经验的束缚压迫。另一方面,学生通过接受活动介入文本世界之中,独立地对文本所表现的事件作出自己的审美评价和审美判断,他在审美中拥有独立自主性。与文本对话所产生的新的经验方式,将改变学生的心灵世界,拓展其生活视野,使学生超越现实而对自身存在价值加以反思。
文本的审美愉悦是直接作用于读者的感性经验层的,其最大的魅力在于震撼心灵,激发情感。教学文本是有其特有的魅力的,教师应善于利用这种优势找准文本中能激发学生情感的兴奋点。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为此,教师应首先为学生营造与文本对话的愉悦氛围,使学生愿意进入文本所描述的那个世界之中,进而调动学生的直观感受,学生充分发挥展开想象的翅膀,介入文本世界之中,获得精神的涤荡、心灵的陶冶。
文本,作为对学生心灵的唤醒,表现为文本不断造就学生的新的思维方式和新的感知方式,并以这些新方式去审视世界。当学生经过较长时间的与文本对话,特别是与优秀文本对话之后,他的心灵的变化将是巨大的,当学生带着一个新的视界重新审视生活,而不是仅仅停留于观赏文本之时,他对世界、人生将会产生新的态度,他会对人生拥有新的追求,他的生活也将从此拥有新的、更为充实的意义。
教师要充分发挥文本对学生灵魂的唤醒功能,文本是凝聚着作者的生命意识、情感体验的,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文本感受作者的情与思,形成一个生命进入另一个生命的传导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