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科学的质疑可以幫助学生了解课文的重点、难点,可以帮助学生感悟、积累、运用知识,可以反馈教学效果,质疑在教学中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激励他们大胆质疑,充分发挥他们的创新潜能。
【关键词】阅读教学质疑学生
我国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亚里斯多德说:“求知是人类的本性”,“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疑是思维的开端,是创造的基础,勇于质疑、勤于质疑、善于质疑是一种良好的思维习惯,使学生“于无疑处生疑”是教学成功的标志,“无疑——有疑——无疑”,可以说教学过程应是师生双方不断生疑、质疑、释疑的动态平衡过程。科学的质疑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课文的重点、难点,可以帮助学生感悟、积累、运用知识,可以反馈教学效果,质疑在教学中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激励他们大胆质疑,充分发挥他们的创新潜能。
一、激励学生大胆质疑
学生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教学上或实验上的一个技能问题,而提出的新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和想象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激发学生动脑提问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大胆提出自己的疑难问题,并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指导学生解疑,这就要求教师教学民主,课堂氛围宽松和谐。心理学告诉我们自由能使人的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加之,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特别强,特别喜欢提问题,因此,教师应尽可能地保护学生的好奇心,甚至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只有在这样的氛围里,学生才能打开头脑的思维大门,提出一个又一个问题。教学中,我先给学生讲清主动质疑问难的好处,并善于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心理特点,利用矛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产生疑问。正如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出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让学生的思维处于“愤、悱”的状态,灵活而开阔。促使他们的思维积极如泉涌,便会主动向老师质疑问难。我在教学中,经常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疑问,然后通过师生共同讨论,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有利于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于无疑处生疑,从平常的词句中发现不平常,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如能不时提出发人深省的问题,“一石激起千层浪”,会更好地使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处于和谐的信息交流之中,径直向着目标努力。在阅读教学中应想方设法创设出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和学生的学习需要氛围,以保证学生智力和非智力创造因子都处最活跃的姿态,激发学生的质疑兴趣。
二、引导学生学会质疑问难
学生的情绪达到高潮,思维积极如涌泉,便会“敢”字当头,热烈地质疑问难,但质疑问难的水平并不高,往往停留在一些低层面上,可见只让学生质疑问难还不够,还得引导学生学会质疑问难,教给他们如何在平淡处设障,忽略处布疑,关键处推敲等一些质疑方法,使学生真正学会质疑。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从以下几点入手去大胆质疑:
1.揭题质疑
(1)从课题中质疑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引导学生针对课题提出问题,既有利于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又能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首先引导学生在题目中抓住重点字词,开始发问,如《赤壁之战》一课,四字中关键是“战”字,这样就可以从战役的角度入手,可问作战的双方是谁?各自的指挥官都是谁?双方兵力多少?战役的性质是什么?战斗的起因、经过、结果怎样?等等……再看“赤壁”一词告诉了我们战役发生的地点,这地方的地势怎样?或问问为什么选择这地方作战呢?总之,尽量使学生把思路放开,围绕中心开始发问,鼓励学生问得有深度,巧妙。课方始,趣亦生。只有学生主动探究、思维活跃,他们才能对读课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唤起学文的渴望,为下一步的学习作了很好铺垫。
(2)从课文的作者及当时的背景质疑
通过质疑可激起学生对收集有关资料的极大兴趣,使学生获得独特体验,更重要地是帮助他们理解体会课文的内容和情感。
2.初读质疑
在初读课文时,引导学生边读课文边对课文中的字、词、句的理解提出疑问,这样既能疏通课文,又能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如教学《晏子使楚》一课时,学生提出了“使”和“楚”是什么意思?“侮辱”是什么意思?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晏子是怎样反驳的?等问题。这样学生始终处在积极思维状态,拓展了思路,为进一步加深理解课文内容埋下了伏笔。初读时也可以使学生通过在理解字词句中对文章讲了什么事,做一简单的了解,读过之后能简单说出获得对文章在内容上的初步印象。同时要求学生将疑问之处,作出标记,准备课上重点释疑。这样学生始终处在积极思维状态,拓展了思路,为进一步加深理解课文内容埋下了伏笔。
3.精读质疑
引导学生对文章的结构层次、主要内容、重点句段及课文的关键处、困惑处质疑求解。加深理解课文内容,准确地把握文章的中心,有效突破难点。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朗读时间,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才能为进一步探究打下扎实的基础。否则,学生是很难有所发现的,教学也将陷入尴尬的境地。
在细读课文的同时,还要对作者的写作方法和技巧、作者的写作目的进行深入地探究。
4.赏读质疑
在欣赏、品味课文布局之巧、语言之精、修辞之妙的同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深刻体会课文所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生花的妙笔。
5.总结质疑
在讲读分析课文后,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再质疑,启发他们从思想内容、谋篇布局乃至教材等方面提出不同的看法。促使学生不断地进行判断推理,进一步提高学生们的思辨能力。
三、调动学生质疑积极性
在教学中,我不苛求学生那么准确地针对课文的重点、难点质疑,而是满腔热情地保护学生的质疑积极性,耐心细致地教会学生质疑。与此同时我经常表扬那些提问多而好的学生,把一些质量较高的问题提出来当堂评讲。在循序渐进的训练中使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逐步提高。不断鼓励学生敢于自己提出问题,并有意识地鼓励学生敢于猜测、敢于求异、敢于创新。经常用激励性的语言来帮助学生相信自我,充满自信。让学生如沐春风,敢想敢问,敢讲敢做。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能充满生命的活力,学生的个性才能充分展现,学生的创新精神才会逐步得到发展,学生的创造、创新火花才会迸发、闪烁。
教学实践使我深深感到,培养学生学会提问,善于提问,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大有益处。学生的参与意识在增强,不再是让老师牵着鼻子走,而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教会了学生质疑问难,就是教会了学生最好的读书方法,这将使他们一生受用无穷。但同时我也深深体会到,在放手让学生在课堂上大胆质疑问难的同时,对教师的知识水平、教学组织能力和应变调控能力要求就更高。这就要求我在上课时必须“倾听”他们的每一个问题,每一句话,“捕捉”他们身上的火花,根据他们的认知,随时调节课堂教学结构,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参考文献:
[1]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2]小学语文教学新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3]王尚文.语文教育学导论.湖北教育出版社,1994.
【关键词】阅读教学质疑学生
我国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亚里斯多德说:“求知是人类的本性”,“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疑是思维的开端,是创造的基础,勇于质疑、勤于质疑、善于质疑是一种良好的思维习惯,使学生“于无疑处生疑”是教学成功的标志,“无疑——有疑——无疑”,可以说教学过程应是师生双方不断生疑、质疑、释疑的动态平衡过程。科学的质疑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课文的重点、难点,可以帮助学生感悟、积累、运用知识,可以反馈教学效果,质疑在教学中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激励他们大胆质疑,充分发挥他们的创新潜能。
一、激励学生大胆质疑
学生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教学上或实验上的一个技能问题,而提出的新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和想象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激发学生动脑提问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大胆提出自己的疑难问题,并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指导学生解疑,这就要求教师教学民主,课堂氛围宽松和谐。心理学告诉我们自由能使人的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加之,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特别强,特别喜欢提问题,因此,教师应尽可能地保护学生的好奇心,甚至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只有在这样的氛围里,学生才能打开头脑的思维大门,提出一个又一个问题。教学中,我先给学生讲清主动质疑问难的好处,并善于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心理特点,利用矛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产生疑问。正如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出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让学生的思维处于“愤、悱”的状态,灵活而开阔。促使他们的思维积极如泉涌,便会主动向老师质疑问难。我在教学中,经常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疑问,然后通过师生共同讨论,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有利于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于无疑处生疑,从平常的词句中发现不平常,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如能不时提出发人深省的问题,“一石激起千层浪”,会更好地使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处于和谐的信息交流之中,径直向着目标努力。在阅读教学中应想方设法创设出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和学生的学习需要氛围,以保证学生智力和非智力创造因子都处最活跃的姿态,激发学生的质疑兴趣。
二、引导学生学会质疑问难
学生的情绪达到高潮,思维积极如涌泉,便会“敢”字当头,热烈地质疑问难,但质疑问难的水平并不高,往往停留在一些低层面上,可见只让学生质疑问难还不够,还得引导学生学会质疑问难,教给他们如何在平淡处设障,忽略处布疑,关键处推敲等一些质疑方法,使学生真正学会质疑。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从以下几点入手去大胆质疑:
1.揭题质疑
(1)从课题中质疑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引导学生针对课题提出问题,既有利于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又能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首先引导学生在题目中抓住重点字词,开始发问,如《赤壁之战》一课,四字中关键是“战”字,这样就可以从战役的角度入手,可问作战的双方是谁?各自的指挥官都是谁?双方兵力多少?战役的性质是什么?战斗的起因、经过、结果怎样?等等……再看“赤壁”一词告诉了我们战役发生的地点,这地方的地势怎样?或问问为什么选择这地方作战呢?总之,尽量使学生把思路放开,围绕中心开始发问,鼓励学生问得有深度,巧妙。课方始,趣亦生。只有学生主动探究、思维活跃,他们才能对读课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唤起学文的渴望,为下一步的学习作了很好铺垫。
(2)从课文的作者及当时的背景质疑
通过质疑可激起学生对收集有关资料的极大兴趣,使学生获得独特体验,更重要地是帮助他们理解体会课文的内容和情感。
2.初读质疑
在初读课文时,引导学生边读课文边对课文中的字、词、句的理解提出疑问,这样既能疏通课文,又能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如教学《晏子使楚》一课时,学生提出了“使”和“楚”是什么意思?“侮辱”是什么意思?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晏子是怎样反驳的?等问题。这样学生始终处在积极思维状态,拓展了思路,为进一步加深理解课文内容埋下了伏笔。初读时也可以使学生通过在理解字词句中对文章讲了什么事,做一简单的了解,读过之后能简单说出获得对文章在内容上的初步印象。同时要求学生将疑问之处,作出标记,准备课上重点释疑。这样学生始终处在积极思维状态,拓展了思路,为进一步加深理解课文内容埋下了伏笔。
3.精读质疑
引导学生对文章的结构层次、主要内容、重点句段及课文的关键处、困惑处质疑求解。加深理解课文内容,准确地把握文章的中心,有效突破难点。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朗读时间,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才能为进一步探究打下扎实的基础。否则,学生是很难有所发现的,教学也将陷入尴尬的境地。
在细读课文的同时,还要对作者的写作方法和技巧、作者的写作目的进行深入地探究。
4.赏读质疑
在欣赏、品味课文布局之巧、语言之精、修辞之妙的同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深刻体会课文所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生花的妙笔。
5.总结质疑
在讲读分析课文后,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再质疑,启发他们从思想内容、谋篇布局乃至教材等方面提出不同的看法。促使学生不断地进行判断推理,进一步提高学生们的思辨能力。
三、调动学生质疑积极性
在教学中,我不苛求学生那么准确地针对课文的重点、难点质疑,而是满腔热情地保护学生的质疑积极性,耐心细致地教会学生质疑。与此同时我经常表扬那些提问多而好的学生,把一些质量较高的问题提出来当堂评讲。在循序渐进的训练中使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逐步提高。不断鼓励学生敢于自己提出问题,并有意识地鼓励学生敢于猜测、敢于求异、敢于创新。经常用激励性的语言来帮助学生相信自我,充满自信。让学生如沐春风,敢想敢问,敢讲敢做。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能充满生命的活力,学生的个性才能充分展现,学生的创新精神才会逐步得到发展,学生的创造、创新火花才会迸发、闪烁。
教学实践使我深深感到,培养学生学会提问,善于提问,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大有益处。学生的参与意识在增强,不再是让老师牵着鼻子走,而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教会了学生质疑问难,就是教会了学生最好的读书方法,这将使他们一生受用无穷。但同时我也深深体会到,在放手让学生在课堂上大胆质疑问难的同时,对教师的知识水平、教学组织能力和应变调控能力要求就更高。这就要求我在上课时必须“倾听”他们的每一个问题,每一句话,“捕捉”他们身上的火花,根据他们的认知,随时调节课堂教学结构,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参考文献:
[1]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2]小学语文教学新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3]王尚文.语文教育学导论.湖北教育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