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步探索对分课堂在应用化学综合实验课程的实践教学,激励学生课前精读实验讲义,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析实验过程中的现象和基本原理,强化多媒体在实验课程中的应用,构建系统完整的教学体系。
关键词:对分课堂;应用化学综合实验;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应用化学综合实验教学体系按照“基础—综合—研究”三个层次进行展开,引入研究和经典实验与学科前沿内容相结合、常规实验技术与现代实验技术相结合。在实验内容上贴近生活、贴近社会,与健康、环境密切相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恰当的难易梯度供学生选择,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素养,具有初步的科研创新精神和独立工作能力,培养良好的实验协作精神、环境保护意识及服务区域经济意识等。对分课堂是复旦大学心理学教授提出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形式上把课堂时间一分为二,一半留给教师,另一半留给学生,实质上在讲授和讨论之间有一个内化吸收环节,让学生对讲授内容充分理解后再参与讨论。确立学生为课堂主体,教师作为主导的地位。对分课堂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选择性学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讨论中培养思维的逻辑性、客观性,这样可以鼓励学生的创造性行为。除知识的交流学习外,对分课堂要求学生对自己的看法进行口头交流,提倡理解、尊重他人的观点和态度,有利于增强沟通与合作能力。
一、应用化学综合实验课堂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1. 教学实验应用性不足
综合实验的开展要更具时代性和实用性。如大部分的综合性实验只偏向于某些化合物的制备,对性质研究及应用少有讲解,而且学生在工厂实习不能运用所学的实验课程的知识解决实际生产中的诸多问题。针对这种情况,应该在经典实验的基础上结合学科前沿,将一些新产品、新技术引入实验教学中,例如设计精细化工、高端制药等领域,不仅能启发学生进行探索、研究和创新,而且可以将积累的科学思维方式和科研能力运用到今后的工作及生活中。
2. 实验教学方法相对传统
实验指导教师常用理论教学的方法指导实验教学,即参照基础化学实验的教学照本宣科甚至对综合实验随意地授课,忽略学生主体的基础及层次差别。实验教学方法和步骤教条化,完全失去了课程的设计规划。对实验过程可能面临的问题,实验操作中出现的特殊的实验现象及分析,数据结论等完全由学生“自主”的思考和探索,过分忽略或夸大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能力。
3. 学生学习意识相对淡薄
学生在实验教学中始终处于被动状态,课堂上听教师授课,机械性地按照课本重复实验步骤。一部分学生在思想上不重视,將实验课当作辅助课程,不会将其作为学习重点,合作性实验也有一人完成、多人旁观的现象。更有甚者在实验过程中相互抄袭实验数据,完全做不到独立思考和探索。
二、对分课堂用于应用化学综合实验课程的具体措施
1. 教学原则
遵循学生为课堂主体的教学原则。教师通过课堂导入引导学生发现和探索,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提纲挈领地讲解实验重难点,而实验原理及实验后处理方法由师生在课堂上共同讨论完成,实验装置及实验流程示意等主要由学生在课下完成。强化学生课前准备过程,由交流与讨论实现对课前准备的监督并促进学生参与实验过程。
2. 教学顺序
结合学生学业的实际,通过循序渐进,采用逐步引导的方式厘清课程的重难点,帮助学生降低自主学习的难度,让学生增强学习的兴趣,获得克服困难的信心。在学生认真完成课前预习的基础上,随机抽取一到两名学生上台,分享自己对实验的研究思路和想法,其他学生在认真听取后从安全性、创新性和可操作性等方面进行评价,使所有学生加深认识,降低操作难度,最后由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意见进行总结与点评。
3. 授课方式
采取传统授课方式与多媒体教学结合的方式进行。虽然受客观条件限制,实验课程往往难以实现全面的多媒体教学。但在授课过程中可以利用动画或微视频等方式将实验装置和操作流程直观地呈现出来,尽可能地加深学生的印象,改善学习效果。除师生讨论实验进程外,教师也可以结合相关产品的工业生产方式和最新研究成果进行讲解,开阔学生视野,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4. 考核方式
重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反思与总结,考核以实验讨论、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三个主要部分组成,强化讨论过程在考核方式中的比重。在课堂讨论过程依据学生课前对实验的准备情况如预习报告,学生陈述和小组讨论等方面综合性评级打分,对共性和个性的问题针对性地进行点评。在指导学生实验过程中依照预习报告,学生操作各自评定成绩并将分数公开透明反馈给学生,督促学生更加注重平时积累和实验预习,掌握实验原理和方法,避免学生为了上交“标准”的实验结果以获得指导教师更高的评价抄袭甚至伪造数据的问题。
5. 课堂拓展
在授课及讨论过程中,需要多结合生产生活实际,让学生充分地理解应用化学综合实验的产业化应用。另外,将教师的科研成果引入实验教学中,更新和优化实验教学内容,突出实验项目特色。例如,结合无机化学较成熟的研究进展,新增加以席夫碱为配体的一些镍(II)配合物的实验制备及表征,通过此实验可以使学生一并学习红外光谱、质谱和核磁等手段化合物的表征方法。教师也可以积极地鼓励学生进入科研室进行科学兴趣的培养和更多的实验锻炼,或者参加各级、各类化学技能比赛,增强实用型人才培养的实效性。
三、结论
对分课堂作为一种新颖的教学模式,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在应用化学综合实验过程中强调师生讨论的过程和结果,可以从教学原则、教学顺序、授课方式、考核方式和课堂拓展等方面进行调整,唤醒学生对化学研究的兴趣,激发学习潜力,培养具备扎实的化学理论知识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化学学科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邵颖,沈永淼,季根忠.应用化学专业综合化学实验改革思路与实践[J].广东化工,2014,41(9):238-241.
[2]海华,张树彪,刘巨涛,等.应用化学专业实验教学改革与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探索[J].化学教育,2015,36(12):29-31.
[3]张学新.对分课堂: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J].复旦教育论坛,2014,12(5):5-10.
[4]李靖.对分课堂和翻转课堂的对比分析[J].辽宁高职学报,2017,19(9):48-54.
[5]张玉红,艾书伦,何培新.应用化学综合实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J].广东化工,2013,40(14):202-203.
[6]王佳,方东,陶建清.以省级品牌专业建设为平台探索综合化学实验教学改革[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6(4):45-46.
[7]王旭,张帅,于歆平.浅谈应用化学专业综合实验教学改革[J].化工设计通讯,2016,42(5):159-174.
基金项目: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资助项目(项目编号:PPZY2015B113)。
作者简介:孙世新(1987— ),江苏盐城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有机光电材料的设计与合成。
关键词:对分课堂;应用化学综合实验;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应用化学综合实验教学体系按照“基础—综合—研究”三个层次进行展开,引入研究和经典实验与学科前沿内容相结合、常规实验技术与现代实验技术相结合。在实验内容上贴近生活、贴近社会,与健康、环境密切相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恰当的难易梯度供学生选择,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素养,具有初步的科研创新精神和独立工作能力,培养良好的实验协作精神、环境保护意识及服务区域经济意识等。对分课堂是复旦大学心理学教授提出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形式上把课堂时间一分为二,一半留给教师,另一半留给学生,实质上在讲授和讨论之间有一个内化吸收环节,让学生对讲授内容充分理解后再参与讨论。确立学生为课堂主体,教师作为主导的地位。对分课堂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选择性学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讨论中培养思维的逻辑性、客观性,这样可以鼓励学生的创造性行为。除知识的交流学习外,对分课堂要求学生对自己的看法进行口头交流,提倡理解、尊重他人的观点和态度,有利于增强沟通与合作能力。
一、应用化学综合实验课堂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1. 教学实验应用性不足
综合实验的开展要更具时代性和实用性。如大部分的综合性实验只偏向于某些化合物的制备,对性质研究及应用少有讲解,而且学生在工厂实习不能运用所学的实验课程的知识解决实际生产中的诸多问题。针对这种情况,应该在经典实验的基础上结合学科前沿,将一些新产品、新技术引入实验教学中,例如设计精细化工、高端制药等领域,不仅能启发学生进行探索、研究和创新,而且可以将积累的科学思维方式和科研能力运用到今后的工作及生活中。
2. 实验教学方法相对传统
实验指导教师常用理论教学的方法指导实验教学,即参照基础化学实验的教学照本宣科甚至对综合实验随意地授课,忽略学生主体的基础及层次差别。实验教学方法和步骤教条化,完全失去了课程的设计规划。对实验过程可能面临的问题,实验操作中出现的特殊的实验现象及分析,数据结论等完全由学生“自主”的思考和探索,过分忽略或夸大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能力。
3. 学生学习意识相对淡薄
学生在实验教学中始终处于被动状态,课堂上听教师授课,机械性地按照课本重复实验步骤。一部分学生在思想上不重视,將实验课当作辅助课程,不会将其作为学习重点,合作性实验也有一人完成、多人旁观的现象。更有甚者在实验过程中相互抄袭实验数据,完全做不到独立思考和探索。
二、对分课堂用于应用化学综合实验课程的具体措施
1. 教学原则
遵循学生为课堂主体的教学原则。教师通过课堂导入引导学生发现和探索,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提纲挈领地讲解实验重难点,而实验原理及实验后处理方法由师生在课堂上共同讨论完成,实验装置及实验流程示意等主要由学生在课下完成。强化学生课前准备过程,由交流与讨论实现对课前准备的监督并促进学生参与实验过程。
2. 教学顺序
结合学生学业的实际,通过循序渐进,采用逐步引导的方式厘清课程的重难点,帮助学生降低自主学习的难度,让学生增强学习的兴趣,获得克服困难的信心。在学生认真完成课前预习的基础上,随机抽取一到两名学生上台,分享自己对实验的研究思路和想法,其他学生在认真听取后从安全性、创新性和可操作性等方面进行评价,使所有学生加深认识,降低操作难度,最后由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意见进行总结与点评。
3. 授课方式
采取传统授课方式与多媒体教学结合的方式进行。虽然受客观条件限制,实验课程往往难以实现全面的多媒体教学。但在授课过程中可以利用动画或微视频等方式将实验装置和操作流程直观地呈现出来,尽可能地加深学生的印象,改善学习效果。除师生讨论实验进程外,教师也可以结合相关产品的工业生产方式和最新研究成果进行讲解,开阔学生视野,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4. 考核方式
重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反思与总结,考核以实验讨论、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三个主要部分组成,强化讨论过程在考核方式中的比重。在课堂讨论过程依据学生课前对实验的准备情况如预习报告,学生陈述和小组讨论等方面综合性评级打分,对共性和个性的问题针对性地进行点评。在指导学生实验过程中依照预习报告,学生操作各自评定成绩并将分数公开透明反馈给学生,督促学生更加注重平时积累和实验预习,掌握实验原理和方法,避免学生为了上交“标准”的实验结果以获得指导教师更高的评价抄袭甚至伪造数据的问题。
5. 课堂拓展
在授课及讨论过程中,需要多结合生产生活实际,让学生充分地理解应用化学综合实验的产业化应用。另外,将教师的科研成果引入实验教学中,更新和优化实验教学内容,突出实验项目特色。例如,结合无机化学较成熟的研究进展,新增加以席夫碱为配体的一些镍(II)配合物的实验制备及表征,通过此实验可以使学生一并学习红外光谱、质谱和核磁等手段化合物的表征方法。教师也可以积极地鼓励学生进入科研室进行科学兴趣的培养和更多的实验锻炼,或者参加各级、各类化学技能比赛,增强实用型人才培养的实效性。
三、结论
对分课堂作为一种新颖的教学模式,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在应用化学综合实验过程中强调师生讨论的过程和结果,可以从教学原则、教学顺序、授课方式、考核方式和课堂拓展等方面进行调整,唤醒学生对化学研究的兴趣,激发学习潜力,培养具备扎实的化学理论知识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化学学科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邵颖,沈永淼,季根忠.应用化学专业综合化学实验改革思路与实践[J].广东化工,2014,41(9):238-241.
[2]海华,张树彪,刘巨涛,等.应用化学专业实验教学改革与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探索[J].化学教育,2015,36(12):29-31.
[3]张学新.对分课堂: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J].复旦教育论坛,2014,12(5):5-10.
[4]李靖.对分课堂和翻转课堂的对比分析[J].辽宁高职学报,2017,19(9):48-54.
[5]张玉红,艾书伦,何培新.应用化学综合实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J].广东化工,2013,40(14):202-203.
[6]王佳,方东,陶建清.以省级品牌专业建设为平台探索综合化学实验教学改革[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6(4):45-46.
[7]王旭,张帅,于歆平.浅谈应用化学专业综合实验教学改革[J].化工设计通讯,2016,42(5):159-174.
基金项目: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资助项目(项目编号:PPZY2015B113)。
作者简介:孙世新(1987— ),江苏盐城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有机光电材料的设计与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