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河北省宽城县农广校以农业产业为中心,以农民需求为导向,以实践为目的,以引导为手段,对职业农民培育采取幼教保姆式教学培训模式。幼教保姆式教学培训模式即在课堂教学中,针对学员普遍听不懂的专业术语,对理解能力差、见识面较窄的学员采取幼儿园的教学方式,像对待幼儿园小朋友一般不断进行面对面反复传授,用农民听得懂的大白话、土话来解释或者用打比喻、举例子、引导的方法,耐心地一字一句地教,并让学员亲自讲,讲给其他学员听,直至全体学员听明白,理解透彻。在生产实践过程中,学校教师把自己当成一名学员的保姆,先是老师示范,学员模仿;接着学员动手,教师指导;对完不成技术要领的学员进行手把手教,直至所有学员都能够独立操作学会为止。培训主讲教师选拔都是从产业实践成功者中精心挑选,在每节课后都有针对讲师的满意度测评,学员进行打分,并提出意见和建议,教师针对意见和建议进行归纳总结,对下一步教学进行改进,以提高教学效果,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
一、培育模式特征
宽城县新型职业农民的幼教保姆式教学培训模式主要特征概括为政府引导、政策拉动、目标导向、方法创新、评估反馈等五个方面。
(一)政府引导
宽城县县委县政府出台相关文件要求各职能部门和各乡镇积极引导农民参训。并拨付一定的财政资金,对典型大户给予奖励,组织农民外出参观先进地区的产业发展现状,引导农民自发地参与到产业升级中来。
(二)政策拉动
县政府在2013年和2014年分别拿出1000万资金,对农业产业园区建设的农民给予贴息和奖补等政策,全县范围内出现了赶学比超的园区建设热潮。
(三)目标导向
幼教保姆式教学模式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坚持目标导向原则。一是对政府提供目标导向。对农民急需的技术技能和农业产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反复调研和分析,最终形成产业调研报告并汇报至县委县政府,为政府决策做好参谋。二是对农民推出目标导向。教学过程中明确推出典型示范户,提出产业发展盈利目标,使农民明确知道自己在产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差距,看到方向,增强产业发展信心。
(四)方法创新。方法创新体现在教师队伍能力建设和教学方法两方面。从高等院校聘请讲师;聘请成功的能人和已经辅导过成功产业的教师。教学方法采取对成功产业的模仿,即让成功人士现身说法、教师手把手教,保证学员听得懂、学得会。
(五)评估反馈。培育过程采取课内课外即时评估,问卷调查评估、走访评估等方法。通过对乡镇、村、产业园区等组织机构访问和问卷调查做出总结,反馈到各个教学班授课老师和实践指导老师,安排规定时间到学员基地实践指导教学,把难题查清教会。
二、培育模式的主要做法
(一)明确培养目标
政府目标:学校每年都通过县政府成立调研组,深入乡村开展调研,形成产业发展和培育方向等为主题的调研报告,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采取整村推进的方式,重点培训产业大户,对培育的新型职业农民探索建立动态管理机制,造就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目标:以具有一定农业产业规模的农民为培育对象,以产业发展为引领,重视培育过程和效果,在培育过程中推出典型示范户,倡导典型示范、典型带动,加上参观观摩等活动,使农民能够看到差距,看到发展方向,转变观念,在学、看过程中,提升自身素质。
(二)明确实施主体
在职业农民培育中,县政府是主导,负责组织与管理,县农牧局、财政局等有关部门联合推动。
培训机构是主体,宽城县农广校是职业农民培训的主阵地,各农业职业院校、农技推广服务机构、科研院所广泛参与,构建一主多元体系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满足新型职业农民多层次、广覆盖、经常性、制度化的教育培训需求。
(三)建立培训师资队伍
根据不同产业,分别从中国农业大学、昌黎果树研究所、承德市食用菌研究会、县林业局、农牧局各股站、外县专业技术人才等选聘了25名教师担任主讲,主要采取了提前沟通、调查问卷、实践考察等活动,让教师真正了解学员的实际情况,使各位教师的授课内容做到了有的放矢。
(四)组建技术指导小组
培育示范村内组建技术指导小组,由校内选聘的乡土人才担任组长,成员有农技员、技术示范户等。按照农时季节编印技术资料,经常进果园、入大棚到田间进行长期指导。
(五)幼教保姆式教学培育的特点
1. “三重”管理法:各培训班实行班主任、教师、班委会三重管理。班主任实行双班主任,学校和示范村各派一名班主任。
2. “三式”教学法:在整个培育过程中,采取“三式”教学法,即模仿式、指导式、手把手式教学法。简单的技术操作教师做,学员模仿;农时季节进行常规技术指导;关键技术环节实行手把手教。
3. 参观考察交流法:在培训结束时,组织学员到产业明晰示范带动作用强的果园、公司、菌棚、设施蔬菜基地进行参观考察,并与当地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工人进行讨论交流,将所学专业知识与实践观察、实际操作等紧密结合。
4. 跟踪服务长期性:培育工作没有终结,只有继续,在培训结束后,要进行长期的跟踪服务。
三、幼教保姆式培育模式的开办基本条件、流程与步骤
(一)基本条件
1. 培育示范村有主导产业或有潜力形成区域优势的主导产业;
2. 有经过系统培训、具备丰富实践经验的实践指导教师1名,并明确1名农技指导员;
3. 有自愿成为培育对象的职业农民学员,愿意参加培训学习,有共同农产品生产和技术需求;
4. 有相对固定的学习活动场所;
5. 有能够开展实践教学的实践教学基地。
(二)流程与步骤 幼教保姆式教学培训模式简单易操作,教师易掌握,学员喜欢,效果突出。
1. 开展农民需求调研:围绕当地优势主导产业,进村与农民共同讨论、分析产业发展问题与技术需求,并形成农民技术与培训需求调研与分析报告。
2. 确定培训对象、制订培训计划: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确定30~50名左右学员,吸收当地科技示范户、种植养殖规模大户。依据农民需求调研结果,编制培训计划,并与学员共同讨论确定。
3. 确定培训内容:按照培训规范及县内产业发展特点,确定培训内容,包括农业生产常识、食品安全意识、环境保护意识等,依据农民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现状,调整教学内容。
4. 集中培训活动:围绕培育示范村主导产业或特色产业,按季节分阶段组织农民开展理论培训,并组织观摩活动及互动式交流等。
5. 分散实践指导活动:围绕培育示范村主导或特色产业,按季节编印技术明白纸,发到学员手中,农技员进行操作示范,学员模仿;与此同时农技员进果园、入大棚进行技术指导;实践指导教师和农技指导小组成员在技术关键环节开展分组教学,手把手地教,保证教好、教明白、教会。
6. 检查学习成果:在整个培育期间结束,要通过理论考试和实践考核,检查学习成果,成绩合格发培训合格证。
7. 效果评估与需求分析: 在培训过程中和培训结束后,要进行满意度测评,主要内容包括教师授课情况、学校组织情况及意见建议,通过汇总分析,改进教学方式方法,调整培训内容,尽量贴近学员需求。
8. 评选优秀学员,建立技术指导小组:在培育过程中,协助村级逐步建立技术指导小组;培养1~2名农技指导员,确定科技示范户,建立宣传栏。
9. 建设家庭农场:按照产业规模及经济效益情况,建设家庭农场,起到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的作用。
10. 验收制度:每个培训班县政府派两名负责人到教学班讲解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目的意义及相关政策,培训结束进行检查验收,验收内容包括培训环节、培训时间、培训内容是否符合培训规范要求,学员是否满意,学习成果如何。验收形式有电话回访、召开座谈会、培训机构汇报等。
四、成效分析
农民通过参加培训,转变了观念,增强了自信,加上技术保障和政策支持,使一些工业企业有了转向投产农业产业的意愿,加快了农业产业发展进程。幼教保姆式教学模式经过一年来的试行,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如石柱子村菇农常富由于技术和管理不到位,香菇菌棒下地后不出菇,心中已经绝望。他参加新型职业农民食用菌培育班学习后,授课老师通过实地指导,关键技术环节手把手地教。常富高兴得打来电话说,没有农广校的老师指导,肯定会赔钱;目前本金全部赚回来了,2015年开春的两茬菇都是纯赚了。这样的实例数不胜数,这种培训模式获得了当地农民的一致好评。
河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宽城县分校
一、培育模式特征
宽城县新型职业农民的幼教保姆式教学培训模式主要特征概括为政府引导、政策拉动、目标导向、方法创新、评估反馈等五个方面。
(一)政府引导
宽城县县委县政府出台相关文件要求各职能部门和各乡镇积极引导农民参训。并拨付一定的财政资金,对典型大户给予奖励,组织农民外出参观先进地区的产业发展现状,引导农民自发地参与到产业升级中来。
(二)政策拉动
县政府在2013年和2014年分别拿出1000万资金,对农业产业园区建设的农民给予贴息和奖补等政策,全县范围内出现了赶学比超的园区建设热潮。
(三)目标导向
幼教保姆式教学模式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坚持目标导向原则。一是对政府提供目标导向。对农民急需的技术技能和农业产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反复调研和分析,最终形成产业调研报告并汇报至县委县政府,为政府决策做好参谋。二是对农民推出目标导向。教学过程中明确推出典型示范户,提出产业发展盈利目标,使农民明确知道自己在产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差距,看到方向,增强产业发展信心。
(四)方法创新。方法创新体现在教师队伍能力建设和教学方法两方面。从高等院校聘请讲师;聘请成功的能人和已经辅导过成功产业的教师。教学方法采取对成功产业的模仿,即让成功人士现身说法、教师手把手教,保证学员听得懂、学得会。
(五)评估反馈。培育过程采取课内课外即时评估,问卷调查评估、走访评估等方法。通过对乡镇、村、产业园区等组织机构访问和问卷调查做出总结,反馈到各个教学班授课老师和实践指导老师,安排规定时间到学员基地实践指导教学,把难题查清教会。
二、培育模式的主要做法
(一)明确培养目标
政府目标:学校每年都通过县政府成立调研组,深入乡村开展调研,形成产业发展和培育方向等为主题的调研报告,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采取整村推进的方式,重点培训产业大户,对培育的新型职业农民探索建立动态管理机制,造就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目标:以具有一定农业产业规模的农民为培育对象,以产业发展为引领,重视培育过程和效果,在培育过程中推出典型示范户,倡导典型示范、典型带动,加上参观观摩等活动,使农民能够看到差距,看到发展方向,转变观念,在学、看过程中,提升自身素质。
(二)明确实施主体
在职业农民培育中,县政府是主导,负责组织与管理,县农牧局、财政局等有关部门联合推动。
培训机构是主体,宽城县农广校是职业农民培训的主阵地,各农业职业院校、农技推广服务机构、科研院所广泛参与,构建一主多元体系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满足新型职业农民多层次、广覆盖、经常性、制度化的教育培训需求。
(三)建立培训师资队伍
根据不同产业,分别从中国农业大学、昌黎果树研究所、承德市食用菌研究会、县林业局、农牧局各股站、外县专业技术人才等选聘了25名教师担任主讲,主要采取了提前沟通、调查问卷、实践考察等活动,让教师真正了解学员的实际情况,使各位教师的授课内容做到了有的放矢。
(四)组建技术指导小组
培育示范村内组建技术指导小组,由校内选聘的乡土人才担任组长,成员有农技员、技术示范户等。按照农时季节编印技术资料,经常进果园、入大棚到田间进行长期指导。
(五)幼教保姆式教学培育的特点
1. “三重”管理法:各培训班实行班主任、教师、班委会三重管理。班主任实行双班主任,学校和示范村各派一名班主任。
2. “三式”教学法:在整个培育过程中,采取“三式”教学法,即模仿式、指导式、手把手式教学法。简单的技术操作教师做,学员模仿;农时季节进行常规技术指导;关键技术环节实行手把手教。
3. 参观考察交流法:在培训结束时,组织学员到产业明晰示范带动作用强的果园、公司、菌棚、设施蔬菜基地进行参观考察,并与当地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工人进行讨论交流,将所学专业知识与实践观察、实际操作等紧密结合。
4. 跟踪服务长期性:培育工作没有终结,只有继续,在培训结束后,要进行长期的跟踪服务。
三、幼教保姆式培育模式的开办基本条件、流程与步骤
(一)基本条件
1. 培育示范村有主导产业或有潜力形成区域优势的主导产业;
2. 有经过系统培训、具备丰富实践经验的实践指导教师1名,并明确1名农技指导员;
3. 有自愿成为培育对象的职业农民学员,愿意参加培训学习,有共同农产品生产和技术需求;
4. 有相对固定的学习活动场所;
5. 有能够开展实践教学的实践教学基地。
(二)流程与步骤 幼教保姆式教学培训模式简单易操作,教师易掌握,学员喜欢,效果突出。
1. 开展农民需求调研:围绕当地优势主导产业,进村与农民共同讨论、分析产业发展问题与技术需求,并形成农民技术与培训需求调研与分析报告。
2. 确定培训对象、制订培训计划: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确定30~50名左右学员,吸收当地科技示范户、种植养殖规模大户。依据农民需求调研结果,编制培训计划,并与学员共同讨论确定。
3. 确定培训内容:按照培训规范及县内产业发展特点,确定培训内容,包括农业生产常识、食品安全意识、环境保护意识等,依据农民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现状,调整教学内容。
4. 集中培训活动:围绕培育示范村主导产业或特色产业,按季节分阶段组织农民开展理论培训,并组织观摩活动及互动式交流等。
5. 分散实践指导活动:围绕培育示范村主导或特色产业,按季节编印技术明白纸,发到学员手中,农技员进行操作示范,学员模仿;与此同时农技员进果园、入大棚进行技术指导;实践指导教师和农技指导小组成员在技术关键环节开展分组教学,手把手地教,保证教好、教明白、教会。
6. 检查学习成果:在整个培育期间结束,要通过理论考试和实践考核,检查学习成果,成绩合格发培训合格证。
7. 效果评估与需求分析: 在培训过程中和培训结束后,要进行满意度测评,主要内容包括教师授课情况、学校组织情况及意见建议,通过汇总分析,改进教学方式方法,调整培训内容,尽量贴近学员需求。
8. 评选优秀学员,建立技术指导小组:在培育过程中,协助村级逐步建立技术指导小组;培养1~2名农技指导员,确定科技示范户,建立宣传栏。
9. 建设家庭农场:按照产业规模及经济效益情况,建设家庭农场,起到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的作用。
10. 验收制度:每个培训班县政府派两名负责人到教学班讲解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目的意义及相关政策,培训结束进行检查验收,验收内容包括培训环节、培训时间、培训内容是否符合培训规范要求,学员是否满意,学习成果如何。验收形式有电话回访、召开座谈会、培训机构汇报等。
四、成效分析
农民通过参加培训,转变了观念,增强了自信,加上技术保障和政策支持,使一些工业企业有了转向投产农业产业的意愿,加快了农业产业发展进程。幼教保姆式教学模式经过一年来的试行,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如石柱子村菇农常富由于技术和管理不到位,香菇菌棒下地后不出菇,心中已经绝望。他参加新型职业农民食用菌培育班学习后,授课老师通过实地指导,关键技术环节手把手地教。常富高兴得打来电话说,没有农广校的老师指导,肯定会赔钱;目前本金全部赚回来了,2015年开春的两茬菇都是纯赚了。这样的实例数不胜数,这种培训模式获得了当地农民的一致好评。
河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宽城县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