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变易理论认为变易是学习的必要条件和主要机制,它讨论的是教师如何处理学习内容,以便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学习。本文从变易理论的视角出发,对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雨水对土壤的侵蚀》课堂教学进行观察分析,试图为课堂教学的优化提出四步操作性建议:探明学生的学习起点;用变易图式开展教学设计;突出学习内容的关键特征;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
关键词 变易理论 课例分析 变易图式 课堂教学优化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7.08.062
Study on Optimization of Classroom Teach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Variation Theory"
——The fifth grade science textbook version of "rain on land erosion" lesson analysis
FENG Lei, CHEN Xing
(School of Education Science,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10000)
Abstract The variation theory thinks that the variation is the necessary condition and the main mechanism of learning, it is discussed how to deal with teachers learning content, in order to better promote students' learning. This pap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variation theory, analyze the textbook version of the fifth grade primary school "science" rain on soil erosion in classroom teaching, tries to put forward four steps of suggestions to optimize the classroom teaching learning: students with proven starting point; change teaching schema design; key features of outstanding learning content; optimization the learning style of students.
Keywords variation theory; lesson analysis; variation schema; classroom teaching optimization
變易理论是关于学习的一种理论,它探讨的是人们怎样才能够帮助别人更好地进行学习。自从香港学者将“变易理论”框架引入到课堂学习研究以来,就在实践中发挥了广泛而积极的作用:缩小了不同水平学生之间的差易,还被证明是推动教师专业发展,提升课堂教学效能的有效方法。[1]研究者认为,“变易理论”框架“在分析和描述课堂教学上是十分有用和有独到之处的”。[2]
本文将以小学科学《雨水对土壤的侵蚀》教学为例,从变易理论的视角出发,通过对教师教学内容的变易分析为着力点,为课堂教学的优化提出四步操作性建议。
1 课例观察
《雨水对土壤的侵蚀》是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本文所选的这篇教学案例来自北京市S小学一名特级优秀教师的课堂实录。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从以下几个环节展开。
(1)引入主题。土壤和雨水是本篇课文的主题词,教师通过让学生猜字谜的形式,使学生在形象生动的描绘中,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猜出本课的关键词:土壤、雨水。教师巧妙的抛出问题:雨水在滋润万物的时候会对土壤产生什么样的影响?通过学生的奇思妙想和教师的引导,引出本课的研究主题——雨水对土壤的影响。
(2)模拟实验。①介绍实验器具。实验器材有水瓶、松土、报纸、小铲子、小木快、接水容器等。②实验注意问题。教师播放多媒体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在实验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通过学生的回答,可以归纳以下问题:接水器应放在桶的正下方;模拟下雨时应遵循自然规律;木块放在塑料盒的下方,使塑料盒形成一个斜坡的状态这三个主要问题。③填写实验记录表。各小组根据自己的实验操作和观察填写实验记录表。④学生汇报。教师提出问题:下雨前后,土壤分别是什么样的状态?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⑤引出主题——雨水对土壤的侵蚀。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逐步引导出雨水对土壤造成这种变化的现象被称为雨水侵蚀,并着重强调与解释“侵蚀”这一概念。⑥推测哪些因素影响土地被侵蚀的程度。通过小组交流讨论,得出影响土壤被侵蚀的大小与否还与植被的覆盖率和坡度的大小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3)设计实验方案。各小组根据自己的推测,完成实验研究计划。实验计划如图1所示。
我们的研究计划
请选择以下三项中的其中一个影响侵蚀的因素进行研究
①降雨量的大小 ②有无植被覆盖 ③土地坡度大小
研究项目 对侵蚀的影响
我们的推测:如果 ,土地受侵蚀的程度小;
如果 ,土地受侵蚀的程度大。
实验方法:用对比实验,设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和对照组需要改变的条件:
具体操作方法是: 图1
2 课例变易分析
本课例中,“变易”首先发生在实验操作的注意点这一活动中。教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了实验器材,并且播放实验视频让学生仔细观察,最后请小组交流讨论,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些什么。其次是实验记录表的填写。教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了一张实验记录表(请你仔细观察实验过程中土地和雨水的变化情况并记录下来)。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将结果记录在表中。再次是讨论土地被侵蚀的因素。教师通过播放幻灯片,提出:“哪些因素影响土地被侵蚀的程度”。让学生讨论并做汇报。最后是实验设计。教师在课件上展示影响土地被侵蚀的三个因素:植被的覆盖率、坡度的大小、雨水的大小这一表格,让小组选择其中一个影响因素进行推测,完成研究计划。如表1所示。具体变易图式分析如下:
活动1的变易图式保持实验器材不变,突出学生对于实验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这个关键特征,使学生能够规避实验的误差。目的让学生初步了解实验的操作过程,懂得如何才能提高实验的可行性,从而为下面的实验操作奠定基础。
活动2的变易图式保持实验器材不变,变得是各下小组所填的侵蚀土壤的实验记录表,突出了雨水对土壤侵蚀这一共同特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找到学生找到雨水对土壤的侵蚀这一共同特征。从各个小组的汇报看,土壤有如下变化:土壤变得松软、土壤表面渗漏出了石头,土壤变得坑坑洼洼,并且形成了泥石流,水土流失等,以及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有:雨水带动土壤,对土壤的冲刷,以及从上向下的推动力等。
活动3的变易图式保持影响因素这一问题不变,变得是不同小组对土地被侵蚀的因素有不同的看法,目的让学生知道,影响土地被侵蚀的因素不仅是雨水,还有其它因素。从小组的汇报来看,学生基本上能概括出影响土地被侵蚀的因素有植被的覆盖率、坡度的大小、雨水的大小等影响因素。
活动4变易图式保持了三种影响因素的不变,变得是不同小组研究计划有所不同,突出了不用影响因素的大小对土地的侵蚀程度不同这一关键特征。从学生来看,学生基本上能够理解不同因素大小对土地的侵蚀程度不同,但在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设计中,学生不是太能理解怎样设计才能突出两组实验的对比性。教师针对这一问题对学生进行引导,从而使学生理解两组实验区别的关键点。
3 “变易理论”视域下的课堂教学优化
变易理论作为一种学习理论,它所要回答的是,如何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而这个学习则要让学生抓住学习内容的关键特征,要让学生经验到“特定学习的关键之处”,教师应该充分创造“变易”,即:“将现象或事物的某个属性保持变化而其它属性同时保持不变”,则变化的属性将被审辨到。[3]运用变易理论优化课堂,就需要教师善于通过对比,在“变”与“不变”的同时呈现出学习内容的关键特征。使学生能够申辩出这一特征。在实际教学中,运用这一理论,将对于促进学生更好地 学习、改进课堂教学水平和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3.1探明学生的学习起点
运用变易学习理论促进学生的学习,需要学生对学习内容理解的变易,然而,由于学生已有概念知识的习得,可能会对内容的理解表现出偏差。为此,教师应该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理解出发,诊断不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并以此设计教学内容。譬如:以《雨水对土壤的侵蚀》为例,上课前,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对土地被侵蚀的影响因素的认识,弄清楚学生对于影响因素存在偏差与误区,然后找到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设计,这样可以使所学内容更加突出,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2 用变易图式开展教学设计
所谓“变易图式”就是保持某些特征或整体大致不变而只变易某些特征或整体的情况,[4]变易图式能概要地显示出什么特征在变而什么不变。在教学设计中,教师需要理解根据学习功能不同,变易图式大致分为对照变易、区分变易、类合变易和融合变易。依据变易图式來开展教学设计,能够使教师教学的重点不仅仅只关注教学环节优化,也能够重视到学习内容的安排,尤其是在处理学习内容的变易图式过程中,抓住事物特征得变与不变对于指导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譬如:本课活动1和活动2中不变的是实验器材,变得是不同小组对实验过程中注意的问题不同,以及不同的实验小组有不同的实验结果这一变式,对于突出重点学习内容,学生抓住关键特征具有重要作用。
3.3 突出学习内容的关键特征
变易理论强调学习内容的重要性,并且把“在同样的教学环境下,有些学生学得比另外一些学生要好”的(下转第134页)(上接第131页)主要原因归结为“学得好的人审辨到了现象或事物在某个方面的关键特征”。[5]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应当最先考虑到学生掌握什么样的学习内容。其次才是寻找匹配的教学方法。马飞龙和他的同事提出教学中实际存在三种学习内容,即“教师预设的学习内容”“课堂实践者的学习内容”“学生体验到的学习内容”。并提出这三个学习尽可能保持一致性,则有可能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基于此,反过头来重新看一看本节课安排的三个活动,活动1是说明实验操作过程中的注意问题。活动2是实验操作的结果不同。活动3是影响土地被侵蚀的因素有哪些?整个活动都是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的,从整个课堂的组织和效率来看,教师抓住了三个活动的关键特征,使学生学习了重点内容,但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太过于让学生说出教师预期的答案,而没有注重学生在环节中体验到的学习内容。譬如:对于实验过程中学生观察到的不同现象,教师没有作出回应和点评,丢失了生成性的学习资源。所以教师课前应该了解不同水平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预设学习内容,从而使学习内容更加聚焦,三种学习内容能够协调一致,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3.4 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
变易理论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转变学生被动接受学习为主动探索,成为我国新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却是以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为前提的。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否有转变,取决于教师怎样引导、帮助。因此,学生主动探索学习的前提是教师表现有恰当的探索性教学行为。[6]从整节课的学生学习行为来说,学生能够积极的参与到小组讨论当中去,并且依据老师提出的探究性问题进行合作交流,进行探究性的学习,逐步认识影响土地被侵蚀的因素主要有三种:雨水、植被、坡度大小,最后一个活动引导学生探究三种影响因素的大小对于土地被侵蚀程度不同,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本节课教师的探究引导式教学,一改以往被动接受式的教学方式,这是值得我们许多教师学习的。
参考文献
[1] 高宝玉,赖明珠.中文课堂学习研究实践与案例分析[M].安徽教育出版社,2011:序2.
[2] 彭明辉.现象图析学与变易理论[J].教育学报,2008(10):36.
[3] Bowden,J.,& Marton,F..The university of learning[M].Lon-don:Kogan Page,1998:33.
[4] 卢敏玲.变易理论和优化课堂教学[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11(11):6-19.
[5] 黄志军.“变易理论”与课堂教学优化——香港和大陆两节二年级故事(童话)课例分析[J].上海教育科研,2015(1):57.
[6] 赵伟丽.课堂教学录像研究一种新的课堂观察策略[D].曲阜师范大学,2009(4):13.
关键词 变易理论 课例分析 变易图式 课堂教学优化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7.08.062
Study on Optimization of Classroom Teach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Variation Theory"
——The fifth grade science textbook version of "rain on land erosion" lesson analysis
FENG Lei, CHEN Xing
(School of Education Science,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10000)
Abstract The variation theory thinks that the variation is the necessary condition and the main mechanism of learning, it is discussed how to deal with teachers learning content, in order to better promote students' learning. This pap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variation theory, analyze the textbook version of the fifth grade primary school "science" rain on soil erosion in classroom teaching, tries to put forward four steps of suggestions to optimize the classroom teaching learning: students with proven starting point; change teaching schema design; key features of outstanding learning content; optimization the learning style of students.
Keywords variation theory; lesson analysis; variation schema; classroom teaching optimization
變易理论是关于学习的一种理论,它探讨的是人们怎样才能够帮助别人更好地进行学习。自从香港学者将“变易理论”框架引入到课堂学习研究以来,就在实践中发挥了广泛而积极的作用:缩小了不同水平学生之间的差易,还被证明是推动教师专业发展,提升课堂教学效能的有效方法。[1]研究者认为,“变易理论”框架“在分析和描述课堂教学上是十分有用和有独到之处的”。[2]
本文将以小学科学《雨水对土壤的侵蚀》教学为例,从变易理论的视角出发,通过对教师教学内容的变易分析为着力点,为课堂教学的优化提出四步操作性建议。
1 课例观察
《雨水对土壤的侵蚀》是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本文所选的这篇教学案例来自北京市S小学一名特级优秀教师的课堂实录。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从以下几个环节展开。
(1)引入主题。土壤和雨水是本篇课文的主题词,教师通过让学生猜字谜的形式,使学生在形象生动的描绘中,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猜出本课的关键词:土壤、雨水。教师巧妙的抛出问题:雨水在滋润万物的时候会对土壤产生什么样的影响?通过学生的奇思妙想和教师的引导,引出本课的研究主题——雨水对土壤的影响。
(2)模拟实验。①介绍实验器具。实验器材有水瓶、松土、报纸、小铲子、小木快、接水容器等。②实验注意问题。教师播放多媒体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在实验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通过学生的回答,可以归纳以下问题:接水器应放在桶的正下方;模拟下雨时应遵循自然规律;木块放在塑料盒的下方,使塑料盒形成一个斜坡的状态这三个主要问题。③填写实验记录表。各小组根据自己的实验操作和观察填写实验记录表。④学生汇报。教师提出问题:下雨前后,土壤分别是什么样的状态?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⑤引出主题——雨水对土壤的侵蚀。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逐步引导出雨水对土壤造成这种变化的现象被称为雨水侵蚀,并着重强调与解释“侵蚀”这一概念。⑥推测哪些因素影响土地被侵蚀的程度。通过小组交流讨论,得出影响土壤被侵蚀的大小与否还与植被的覆盖率和坡度的大小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3)设计实验方案。各小组根据自己的推测,完成实验研究计划。实验计划如图1所示。
我们的研究计划
请选择以下三项中的其中一个影响侵蚀的因素进行研究
①降雨量的大小 ②有无植被覆盖 ③土地坡度大小
研究项目 对侵蚀的影响
我们的推测:如果 ,土地受侵蚀的程度小;
如果 ,土地受侵蚀的程度大。
实验方法:用对比实验,设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和对照组需要改变的条件:
具体操作方法是: 图1
2 课例变易分析
本课例中,“变易”首先发生在实验操作的注意点这一活动中。教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了实验器材,并且播放实验视频让学生仔细观察,最后请小组交流讨论,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些什么。其次是实验记录表的填写。教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了一张实验记录表(请你仔细观察实验过程中土地和雨水的变化情况并记录下来)。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将结果记录在表中。再次是讨论土地被侵蚀的因素。教师通过播放幻灯片,提出:“哪些因素影响土地被侵蚀的程度”。让学生讨论并做汇报。最后是实验设计。教师在课件上展示影响土地被侵蚀的三个因素:植被的覆盖率、坡度的大小、雨水的大小这一表格,让小组选择其中一个影响因素进行推测,完成研究计划。如表1所示。具体变易图式分析如下:
活动1的变易图式保持实验器材不变,突出学生对于实验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这个关键特征,使学生能够规避实验的误差。目的让学生初步了解实验的操作过程,懂得如何才能提高实验的可行性,从而为下面的实验操作奠定基础。
活动2的变易图式保持实验器材不变,变得是各下小组所填的侵蚀土壤的实验记录表,突出了雨水对土壤侵蚀这一共同特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找到学生找到雨水对土壤的侵蚀这一共同特征。从各个小组的汇报看,土壤有如下变化:土壤变得松软、土壤表面渗漏出了石头,土壤变得坑坑洼洼,并且形成了泥石流,水土流失等,以及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有:雨水带动土壤,对土壤的冲刷,以及从上向下的推动力等。
活动3的变易图式保持影响因素这一问题不变,变得是不同小组对土地被侵蚀的因素有不同的看法,目的让学生知道,影响土地被侵蚀的因素不仅是雨水,还有其它因素。从小组的汇报来看,学生基本上能概括出影响土地被侵蚀的因素有植被的覆盖率、坡度的大小、雨水的大小等影响因素。
活动4变易图式保持了三种影响因素的不变,变得是不同小组研究计划有所不同,突出了不用影响因素的大小对土地的侵蚀程度不同这一关键特征。从学生来看,学生基本上能够理解不同因素大小对土地的侵蚀程度不同,但在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设计中,学生不是太能理解怎样设计才能突出两组实验的对比性。教师针对这一问题对学生进行引导,从而使学生理解两组实验区别的关键点。
3 “变易理论”视域下的课堂教学优化
变易理论作为一种学习理论,它所要回答的是,如何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而这个学习则要让学生抓住学习内容的关键特征,要让学生经验到“特定学习的关键之处”,教师应该充分创造“变易”,即:“将现象或事物的某个属性保持变化而其它属性同时保持不变”,则变化的属性将被审辨到。[3]运用变易理论优化课堂,就需要教师善于通过对比,在“变”与“不变”的同时呈现出学习内容的关键特征。使学生能够申辩出这一特征。在实际教学中,运用这一理论,将对于促进学生更好地 学习、改进课堂教学水平和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3.1探明学生的学习起点
运用变易学习理论促进学生的学习,需要学生对学习内容理解的变易,然而,由于学生已有概念知识的习得,可能会对内容的理解表现出偏差。为此,教师应该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理解出发,诊断不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并以此设计教学内容。譬如:以《雨水对土壤的侵蚀》为例,上课前,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对土地被侵蚀的影响因素的认识,弄清楚学生对于影响因素存在偏差与误区,然后找到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设计,这样可以使所学内容更加突出,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2 用变易图式开展教学设计
所谓“变易图式”就是保持某些特征或整体大致不变而只变易某些特征或整体的情况,[4]变易图式能概要地显示出什么特征在变而什么不变。在教学设计中,教师需要理解根据学习功能不同,变易图式大致分为对照变易、区分变易、类合变易和融合变易。依据变易图式來开展教学设计,能够使教师教学的重点不仅仅只关注教学环节优化,也能够重视到学习内容的安排,尤其是在处理学习内容的变易图式过程中,抓住事物特征得变与不变对于指导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譬如:本课活动1和活动2中不变的是实验器材,变得是不同小组对实验过程中注意的问题不同,以及不同的实验小组有不同的实验结果这一变式,对于突出重点学习内容,学生抓住关键特征具有重要作用。
3.3 突出学习内容的关键特征
变易理论强调学习内容的重要性,并且把“在同样的教学环境下,有些学生学得比另外一些学生要好”的(下转第134页)(上接第131页)主要原因归结为“学得好的人审辨到了现象或事物在某个方面的关键特征”。[5]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应当最先考虑到学生掌握什么样的学习内容。其次才是寻找匹配的教学方法。马飞龙和他的同事提出教学中实际存在三种学习内容,即“教师预设的学习内容”“课堂实践者的学习内容”“学生体验到的学习内容”。并提出这三个学习尽可能保持一致性,则有可能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基于此,反过头来重新看一看本节课安排的三个活动,活动1是说明实验操作过程中的注意问题。活动2是实验操作的结果不同。活动3是影响土地被侵蚀的因素有哪些?整个活动都是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的,从整个课堂的组织和效率来看,教师抓住了三个活动的关键特征,使学生学习了重点内容,但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太过于让学生说出教师预期的答案,而没有注重学生在环节中体验到的学习内容。譬如:对于实验过程中学生观察到的不同现象,教师没有作出回应和点评,丢失了生成性的学习资源。所以教师课前应该了解不同水平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预设学习内容,从而使学习内容更加聚焦,三种学习内容能够协调一致,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3.4 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
变易理论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转变学生被动接受学习为主动探索,成为我国新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却是以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为前提的。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否有转变,取决于教师怎样引导、帮助。因此,学生主动探索学习的前提是教师表现有恰当的探索性教学行为。[6]从整节课的学生学习行为来说,学生能够积极的参与到小组讨论当中去,并且依据老师提出的探究性问题进行合作交流,进行探究性的学习,逐步认识影响土地被侵蚀的因素主要有三种:雨水、植被、坡度大小,最后一个活动引导学生探究三种影响因素的大小对于土地被侵蚀程度不同,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本节课教师的探究引导式教学,一改以往被动接受式的教学方式,这是值得我们许多教师学习的。
参考文献
[1] 高宝玉,赖明珠.中文课堂学习研究实践与案例分析[M].安徽教育出版社,2011:序2.
[2] 彭明辉.现象图析学与变易理论[J].教育学报,2008(10):36.
[3] Bowden,J.,& Marton,F..The university of learning[M].Lon-don:Kogan Page,1998:33.
[4] 卢敏玲.变易理论和优化课堂教学[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11(11):6-19.
[5] 黄志军.“变易理论”与课堂教学优化——香港和大陆两节二年级故事(童话)课例分析[J].上海教育科研,2015(1):57.
[6] 赵伟丽.课堂教学录像研究一种新的课堂观察策略[D].曲阜师范大学,2009(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