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 (2012)01-0139-02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 面向全体学生, 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心心理素质, 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基础教育必须贯彻《纲要》精神,加强素质教育是当前中学教学改革的核心和关键。
作为基础教育的中学英语教学涉及到学习者的听、说、读、写,也牵动着学习者的注意力、观察力、毅力及兴趣、动机、情感等众多心理素质和思想道德、艺术审美等社会文化素质。本文就高中英语教学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 谈几点看法:
教育是以学生为本的。正如马克思所言:“人本身是人的最高本质。”素质教育正是以人为本, 把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 以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为主旨, 使学生成为积极主动和富有创造性的学习的主人, 从而全面有效地发展学生素质。
那么, 在高中阅读课的教学中应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 以达到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呢?
1 设计提问, 激发学生的主体思维
问题设计是英语阅读教学的重要手段, 是帮助学生理解、鉴赏文章的切入点。教师设计问题, 要遵循循序渐近的原则, 要把问题建筑在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之上,服务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水平的目标需要。
高中英语课文大多篇幅较长。课文内容参透了丰富的审美以及科学教育内容。在这些兼顾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的阅读课教学中精心设计既有启发性又能激起学生探讨兴趣的系列问题, 可以启迪学生动脑, 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
2 授之以法,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传统的看法认为教师的任务就是传授知识, 按韩愈说的就是“传道授业解惑”, 但是仅仅传授知识是不够的。要提高学生的素质, 就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因此英语阅读教学中要突出“学”字, 从让学生“学会”转到培养学生“会学”, 授之以法,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陶行知先生也说这样一句话: “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 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学会怎样学习, 对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学生只有掌握了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 接受新知识才能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 更好地做到知识的迁移,并使学生受益终身。
2.1 指导学生认真预习。
高中阅读课文长, 难度大, 抽象概念内容多, 形象思维内容少,语法现象较复杂。因此, 对学生来说, 认真预习是及其重要的。如果学生没任何准备走进课堂那么学习肯定是被动的, 教师讲解什么, 学生就听什么; 教师演示什么,学生就看什么。这样的学习有什么主动性呢? 预习看起来是学生的事情,但教师精心指导是十分关键的。教师要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 指导学生认真预习,并写出自学笔记、提出自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譬如安排学生针对有关问题做些准备,要求学生课前利用工具书预习生词。如预习 SEFC 1A The Olympics Games一课时, 可以给学生布置以下问题回去思考:
1) How often are the Olympics held?
2) What's the Olympic motto? What does it mean?
接着让学生就“the Olympic motto”的话题联系自己的实际作些准备, 以便课上参与讨论。借2000年Sydney奥运会中国运动员取得的辉煌成绩(28枚金牌)讨论申办2008奥运会成功的可能性。这样, 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进入课堂, 学习就能由被动变主动,以前在课堂上是学生盲目地跟着老师跑, 现在教师要适应学生的学习与发展。
2.2 鼓励学生踊跃参与。
学生踊跃参与, 最关键的是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充分发挥教学民主, 为此, 教师要妥善引导,要尽最大的努力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参与到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去。为此, 要做到:
(1)要营造良好的参与环境, 宽松、和谐、融洽、平等的学习氛围。
(2)要留下足够的参与时间和空间。教学不要“满堂灌”, 也不能“满堂问”, 学生能讲的, 要尽量让学生讲; 学生能动的, 要尽量让学生动。
(3)要创造良好的参与条件, 提供合适的参与机会, 组织学生独立思考与集体讨论。在阅读课的教学中, 教师可让学生互设情景,就他们感兴趣的话题以小组为单位全班展开讨论, 以达到全员参与的目的。
2.3 培养学生归纳理解。
阅读的目的就是要获取书面信息。因而阅读时不能逐字逐句地去分析语法,而是要快速完成树材料的阅读, 抓住大意, 再深层次地去理解内容。在阅读时教师可指导学生根据不同题材、体裁的阅读材料采取不同的归纳形式去归纳材料内容,快速、准确地猎取文章信息,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3 增加语言实践量, 延伸英语阅读空间
应该说, 高中每单元一篇阅读课文所选的文章都是好文章, 精品文章,他们内容丰富, 涉及面广, 课文中所反映的中外文化习俗、世界名人传记,体育竞技比赛、饮食卫生习惯等等都唤起高中生的注意和兴趣。但是,从培养阅读能力的角度来看,仅限于课文的阅读教学是远远不够的。阅读课的课堂教学内容绝不能只停留在封闭的教室、狭窄的一本书里, 而是要面对更广阔的社会生活, 以拓宽阅读内容视角,摆脱传统的英语阅读教材的束缚, 以提高学生的能力素质。做法之一:每周选择三到五篇难易适中、兼顾知识性和趣味性的读物, 打印出来发给学生课后阅读,并要求他们做相应的阅读理解题。做法之二: 在高中开设英语作品选修班。首先从材料的选择上下功夫, 结合学生的兴趣特点、接受能力和表达能力、广泛开拓题材范围,从新近出版的英文报刊、杂志上精选阅读材料,也可采用一些有声读物和视听读物(VCD, MTV, Video tapes, etc)。这些材料的特点是题材多样,内容丰富, 且能把握时代特色, 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 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4 英语阅读教学应渗透人格教育
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人是当前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高中英语阅读教材是一套集思想性、科学性、趣味性与实用性于一体的好教材,具有很强的思想性。阅读教学应结合教学内容, 寓思想品德教育于英语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素质。因此,教师要努力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 以知识为载体,适时适度地渗透思想品德以及爱国主义教育。譬如SEFC 1B An interesting Life讲述了歌星Bob Geldof实施了一个为非洲贫困地区献爱心的计划, 教师可这样设计问题: What should we learn from Bob Geldof? 引导学生谈谈帮助身边贫困学生, 为希望工程献爱心、为灾区人民出力、为建设祖国努力学习的情况等。
此外, 在教学中还可根据教材需要利用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融德育教育于教学中, 这不仅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还能使学生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 这不正是素质教育的宗旨和目的吗? 当然, 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人格教育,最重要的还是教师的自觉意识。正确地认识英语阅读教学在人格教育中的作用。让以政治思想教育为中心的人格教育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取得很好的效果。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 面向全体学生, 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心心理素质, 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基础教育必须贯彻《纲要》精神,加强素质教育是当前中学教学改革的核心和关键。
作为基础教育的中学英语教学涉及到学习者的听、说、读、写,也牵动着学习者的注意力、观察力、毅力及兴趣、动机、情感等众多心理素质和思想道德、艺术审美等社会文化素质。本文就高中英语教学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 谈几点看法:
教育是以学生为本的。正如马克思所言:“人本身是人的最高本质。”素质教育正是以人为本, 把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 以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为主旨, 使学生成为积极主动和富有创造性的学习的主人, 从而全面有效地发展学生素质。
那么, 在高中阅读课的教学中应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 以达到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呢?
1 设计提问, 激发学生的主体思维
问题设计是英语阅读教学的重要手段, 是帮助学生理解、鉴赏文章的切入点。教师设计问题, 要遵循循序渐近的原则, 要把问题建筑在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之上,服务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水平的目标需要。
高中英语课文大多篇幅较长。课文内容参透了丰富的审美以及科学教育内容。在这些兼顾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的阅读课教学中精心设计既有启发性又能激起学生探讨兴趣的系列问题, 可以启迪学生动脑, 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
2 授之以法,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传统的看法认为教师的任务就是传授知识, 按韩愈说的就是“传道授业解惑”, 但是仅仅传授知识是不够的。要提高学生的素质, 就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因此英语阅读教学中要突出“学”字, 从让学生“学会”转到培养学生“会学”, 授之以法,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陶行知先生也说这样一句话: “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 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学会怎样学习, 对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学生只有掌握了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 接受新知识才能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 更好地做到知识的迁移,并使学生受益终身。
2.1 指导学生认真预习。
高中阅读课文长, 难度大, 抽象概念内容多, 形象思维内容少,语法现象较复杂。因此, 对学生来说, 认真预习是及其重要的。如果学生没任何准备走进课堂那么学习肯定是被动的, 教师讲解什么, 学生就听什么; 教师演示什么,学生就看什么。这样的学习有什么主动性呢? 预习看起来是学生的事情,但教师精心指导是十分关键的。教师要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 指导学生认真预习,并写出自学笔记、提出自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譬如安排学生针对有关问题做些准备,要求学生课前利用工具书预习生词。如预习 SEFC 1A The Olympics Games一课时, 可以给学生布置以下问题回去思考:
1) How often are the Olympics held?
2) What's the Olympic motto? What does it mean?
接着让学生就“the Olympic motto”的话题联系自己的实际作些准备, 以便课上参与讨论。借2000年Sydney奥运会中国运动员取得的辉煌成绩(28枚金牌)讨论申办2008奥运会成功的可能性。这样, 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进入课堂, 学习就能由被动变主动,以前在课堂上是学生盲目地跟着老师跑, 现在教师要适应学生的学习与发展。
2.2 鼓励学生踊跃参与。
学生踊跃参与, 最关键的是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充分发挥教学民主, 为此, 教师要妥善引导,要尽最大的努力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参与到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去。为此, 要做到:
(1)要营造良好的参与环境, 宽松、和谐、融洽、平等的学习氛围。
(2)要留下足够的参与时间和空间。教学不要“满堂灌”, 也不能“满堂问”, 学生能讲的, 要尽量让学生讲; 学生能动的, 要尽量让学生动。
(3)要创造良好的参与条件, 提供合适的参与机会, 组织学生独立思考与集体讨论。在阅读课的教学中, 教师可让学生互设情景,就他们感兴趣的话题以小组为单位全班展开讨论, 以达到全员参与的目的。
2.3 培养学生归纳理解。
阅读的目的就是要获取书面信息。因而阅读时不能逐字逐句地去分析语法,而是要快速完成树材料的阅读, 抓住大意, 再深层次地去理解内容。在阅读时教师可指导学生根据不同题材、体裁的阅读材料采取不同的归纳形式去归纳材料内容,快速、准确地猎取文章信息,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3 增加语言实践量, 延伸英语阅读空间
应该说, 高中每单元一篇阅读课文所选的文章都是好文章, 精品文章,他们内容丰富, 涉及面广, 课文中所反映的中外文化习俗、世界名人传记,体育竞技比赛、饮食卫生习惯等等都唤起高中生的注意和兴趣。但是,从培养阅读能力的角度来看,仅限于课文的阅读教学是远远不够的。阅读课的课堂教学内容绝不能只停留在封闭的教室、狭窄的一本书里, 而是要面对更广阔的社会生活, 以拓宽阅读内容视角,摆脱传统的英语阅读教材的束缚, 以提高学生的能力素质。做法之一:每周选择三到五篇难易适中、兼顾知识性和趣味性的读物, 打印出来发给学生课后阅读,并要求他们做相应的阅读理解题。做法之二: 在高中开设英语作品选修班。首先从材料的选择上下功夫, 结合学生的兴趣特点、接受能力和表达能力、广泛开拓题材范围,从新近出版的英文报刊、杂志上精选阅读材料,也可采用一些有声读物和视听读物(VCD, MTV, Video tapes, etc)。这些材料的特点是题材多样,内容丰富, 且能把握时代特色, 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 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4 英语阅读教学应渗透人格教育
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人是当前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高中英语阅读教材是一套集思想性、科学性、趣味性与实用性于一体的好教材,具有很强的思想性。阅读教学应结合教学内容, 寓思想品德教育于英语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素质。因此,教师要努力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 以知识为载体,适时适度地渗透思想品德以及爱国主义教育。譬如SEFC 1B An interesting Life讲述了歌星Bob Geldof实施了一个为非洲贫困地区献爱心的计划, 教师可这样设计问题: What should we learn from Bob Geldof? 引导学生谈谈帮助身边贫困学生, 为希望工程献爱心、为灾区人民出力、为建设祖国努力学习的情况等。
此外, 在教学中还可根据教材需要利用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融德育教育于教学中, 这不仅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还能使学生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 这不正是素质教育的宗旨和目的吗? 当然, 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人格教育,最重要的还是教师的自觉意识。正确地认识英语阅读教学在人格教育中的作用。让以政治思想教育为中心的人格教育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取得很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