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文本研究提高党的理论水平

来源 :群文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miewongy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重点项目,《马克思恩格斯文集》(10卷本)和《列宁专题文集》(5卷本)正式出版,既是我们党一贯重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翻译出版的传承,也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的集中体现。马克思列宁主义原著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世界观、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指导无产阶级解放的理论指南,“老祖宗不能丢”,只有深刻理解原著才能推陈出新,进而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进程。
  一、我们党一贯重视对马克思主义原著的学习研究
  我们党作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从成立之日起,就始终重视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因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是立党之本。能不能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关键在于是不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此,必须有计划、有组织地不断开展攻读马克思主义的原著活动。
  建党初期和战争年代,广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就十分重视阅读学习马克思等人的著作。1938年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就向全党提出普遍深入地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任务,并号召“来一个全党的学习竞赛”。后来在延安整风过程中,中央专门组织专家翻译了马列著作,并出版了“干部必读”系列书籍,提出干部要读20—30本马列的书。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重提学习马列著作,并亲自审定了一套“干部必读”书目,成为建国初期广大干部、党员群众学习马列主义理论的必备书籍。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学习研究也始终没有放松。尽管毛泽东思想已经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但领导干部并未放松对攻读马列著作的要求。每隔三五年,毛泽东就会提议全党集中一段时间和精力学习马列著作。1957年中宣部按照中央要求,选编了包括马列原著的社会主义教育课程;1963年中央指示党内高级干部要学好马恩列斯著作,中宣部为此拟定了“干部选读马恩列斯著作目录”,即通常所说的“三十本书”。即使在“文革”期间,斗争十分尖锐,毛泽东也向全党提出读《共产党宣言》、《哥达纲领批判》等6本马列的书。
  改革开放后,我党对马克思主义原著的学习研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邓小平提出读原著“要精,要管用”,大力倡导全党开展马克思主义学习运动。江泽民、胡锦涛也都反复强调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重要性。在党的十五大的报告中就明确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定不能丢,丢了就丧失了根本。”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又做出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重大战略决策,并把编译出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和《列宁专题文集》列为工程的重点项目。可见,党的领导人,在社会主义改革的实践中,都深刻体验到党员和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低下,并认识到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原著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这些都极大地推动了全国范围内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研究的开展。
  二、清醒认识新时期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原著的弊病
  改革开放30年间,我国的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研究取得了很多成绩,但也存在许多值得注意的问题。最为突出的是,在集中精力抓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往往容易忽视对理论的学习,由此导致我国出现了许多弊病和消极倾向,威胁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健康发展。
  第一,由于缺乏对马克思主义原著的学习研究,客观上助长了马克思主义“过时论”。马克思主义虽然在我国意识形态中占指导地位,但面临着封建残余思想、资本主义思想的严重挑战,尤其是西方国家力图凭借其军事、经济、科技手段赢得意识形态领域的竞争优势诋毁、歪曲、否定马克思主义理论,一些机会主义者还试图以民主社会主义代替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过时论”、“无用论”在社会中四处弥漫。以致国内产生了一些消极、模糊、错误的观念,在对待基本理论的态度上出现了教条式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实用地对待马克思主义乃至怀疑、否定马克思主义的现象。例如,一些党员领导干部认为经典马克思主义已经不适合领导我国今天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在群众中客观上也形成了一种误解的舆论,认为领导人不重视马克思主义原著,马列毛不能再为今天的改革提供现成的答案,因此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了。
  第二,由于缺乏对马克思主义原著的学习研究,严重影响了干部的思想理论素质。改革开放以来,一些干部由于多年不读马克思主义原著,在思想上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根基,不能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极易受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影响,出现贪污腐败现象;在工作中,一些党员只把马克思主义挂在口头上,不能真正懂得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不明白国际共产主义的历史和传统,以致不能分清哪些是教训,哪些是好的经验,无法真正体会马克思主义发展的真谛。
  第三,由于缺乏对马克思主义原著的学习研究,存在割裂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现象,使部分党员不能正确理解我国科学发展观,阻碍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由于不读原著,很多党员干部不了解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间的继承和发展的关系,甚至将其割裂开来。一些党员片面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性,认为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只符合革命战争年代,现在已经不符合我国发展建设的需要了;更有甚者认为科学发展观是对邓小平发展观的否定,认为全面协调和“五个统筹”就意味着发展经济已经不是硬道理了,我们现在不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了。这些都不利于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科学发展观的正确理解。试想,缺少了马克思主义这个“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会变成了“无源之水”,因此很难展现出足够的生命力,也就很难在人们的思想上得到充分尊重,从而不能推动科学发展观向深度和广度的拓展。
  三、加强思想理论建设必须重视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原著
  对马克思主义原著的学习研究,可以使全党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深入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全面理解和掌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更好地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实践,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道路和理论体系不动摇。
  第一,有利于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和灵魂。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原著,可以使广大党员干部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全面正确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精神,准确理解经典作家的原意,破除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式理解,摒弃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从而可以更好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抵抗西方敌对势力的“西化”和“分化”图谋,遏制国内非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滋长和一些否定马克思主义的错误倾向,更好地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第二,有利于推进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这是我们党深刻总结历史经验、科学分析当前形势,着眼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而要完成这项重大任务,首先就要求全党进行马克思理论的学习,因为一个政党只有坚持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才能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才能凝聚全党全国人民为崇高的理想和目标而奋斗。马克思主义原著,特别是最近刚刚出版的两部文集,包含了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为我们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提供了根本遵循。通过原著的学习,不仅“有助于深化对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重大意义和目标任务的认识,而且有助于我们深入研究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科学内涵、基本特征、实践经验和现实途径,不断深化规律性认识,为推动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提供有力的学理支撑和理论支持”。
  第三,有利于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解,更好地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
  通过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可以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这种一脉相承的关系,深化了我们对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从而可以更透彻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同时,我们还能更加深刻地领会经典作家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并使我们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在什么是科学发展、为什么要科学发展、能不能科学发展、怎样科学发展等重大问题上形成共识,不断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更自觉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在我国,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学习研究意义重大,正如李长春在两部文集出版座谈会上指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人类文明的瑰宝,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精神支柱和强大思想武器”,因此在结合我国当前实际情况,同时继承我们党的优良传统的情况下,我们必须“紧密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紧密联系用科学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长期任务,学习好运用好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不断推动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参考文献:
  [1]江泽民.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一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N].人民日报,1997-9-13(2).
  [2]李长春.在《马克思恩格斯文集》《列宁专题文集》出版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9-12-31(3).
  
  (作者简介:周杨(1986.6-)女,河北廊坊人,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其他文献
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图书馆的馆藏结构发生了变化,读者的信息需求发生了变化,读者利用图书馆获取信息的方式方法也发生了变化。[1]因此,如何适应和利用新技术带来的变化,找准重点,发挥优势,更新服务思想、服务模式、服务内容,是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图书馆工作亟待研究的课题。  一、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基本要求和新特点  网络环境对高职院校图书馆来说就是一种新的生存发展环境,打破了传统图书馆独立封闭的局
期刊
“花儿”的诞生  黄河与湟水相约,在甘肃达川热情一抱,相拥东去。这一抱,就孕育出一片历史悠远、文化灿烂、风情万种的独特地域——河湟谷地。多种民族、多种文化的交融汇聚,像一根根彩线在这里盘绕、交叠,紧紧密密地绾成了一个多姿多彩的情结。而河湟“花儿”则是缀在这情结上的格外瑰丽、格外璀璨的一颗珠子,它奇异的色彩已熠熠闪烁了几个世纪。  “花儿”本是心上的话/不唱是由不得个家。对于生活在这片地域上的人们来
期刊
文化不仅是精神和教育的需求,而且是文明传承的需求,是民族繁衍、生息和发展的命脉。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是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需要,也是建设精神文明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  互助县是全国唯一的土族自治县,坐落于青藏高原的东部、祁连山南麓,属海东地区少数民族农业大县。全县总人口37.89万,其中农村人口34.9万,土族人口8 万多,约占总人口的17
期刊
2010年4月14日  7时49分  这一时刻  毁灭了我们的家园  撕碎了我们的梦想  ——凿刻在了玉树的山川    2010年4月14日  7时49分  这一时刻  书写了我们的悲伤  装订了我们的疼痛  ——泼洒在了史书的页面    2010年4月14日  7时49分  这一时刻  凝聚了我们的生命  升华了我们的意志  ——定格在了民族的记忆
期刊
在那雪山之上  点起了酥油的灯盏  它的光焰映照着草原  陪伴人们守护受伤的家园    在那三江之源  酥油灯如莲花绽放  它的芳香温暖着心灵  祈祷大地焕发美丽的容颜    在那圣洁的地方  酥油灯星星般闪亮  它把轮回的道路照亮  慈悲洒播在劫难后的人间    2010年4月28日
期刊
四月,生机盎然的春天  父母忙碌着放牧、耕耘  四月,挺拔脊梁的高原  奶奶祈祷着风调雨顺  谁知突降天灾  满城狂呼着:“地震!地震!地震……    4月14日啊  这惊心动魄的时辰  地球在脚下颤抖  瞬间,地裂、山崩  坍塌了结古镇的家园  坍塌了玉树县城  心爱的校园一片废墟瓦砾  到处散落着书包、课本  震魔肆虐天真活泼的童年  正吞噬一个个无辜的生命    此时,卓玛和小曲扎  紧紧地
期刊
一  四月十四大地震  天灾降临玉树县  七点一级山河动  房塌地倾废一片  财产损失数目大  同胞伤亡万余人  多少幸福被抢夺  多少生命失瞬间  二  天灾无情人有情  一方有难八方援  党中央和国务院  各级领导赴一线  全国上下都动员  科学有序抗地震  共产党员勇带头  人民军队齐上阵  扒开废墟救生命  争分夺秒不停歇  白衣使者带药械  昼夜细心救伤员  抚平撕裂的伤口  安慰惊吓的
期刊
随着民间文学艺术的重要地位在国际经济交往中凸显,越来越多的国家以及国际组织意识到保护民间文学艺术的必要性。许多国家已制定了保护本国民间文学艺术的法律法规,同时也积极促使国际组织制定民间文学艺术保护的国际条约。但是,民间文学艺术的国际保护体系尚未形成。本文从民间文学艺术的界定入手,分析民间文学艺术的保护现状及所面临的困境,进而提出利益平衡的基础上寻求民间文学艺术的国际保护。  一、民间文学艺术的界定
期刊
你那么小  那么小的你在母亲的臂弯里  躲过了天崩地裂的灾难  母爱,在你的生命里讲述着矗立的永恒    你那么小  那么小的你在大地的震颤中  失去了天境般的家园  母亲的身躯横亘成你生命的山峰    你那么小  那么小的你只顾吸饱一口奶水  可金珠玛米在你的土地上重新演绎  军民雨水的手足亲情    你那么小啊  可无论你有多么小你也要记住  藏族是一个懂得感恩的民族  4月14日以后的玉树 
期刊
是什么  在格桑花将要开放的季节  无情地袭击了  玉树,这块心灵的绿草地  让那双  伸向晨曦的手  湮没在  那冲天的尘土里  让佛堂里  那虔诚的祈祷  瞬间  湮没了声息  冬天之外的雪花  冷却了这一时刻  而生命  却在这寒冽的风里  哭泣  啊是地震这个恶魔  在格桑花就要开放的时候  无情地袭击了这块神圣的土地  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  以冰冷的抽搐  鞭打着人们哭泣  而那正在早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