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活好似浩瀚的大海,宽广而五彩斑斓,永不枯竭,而在学生的作文中,我们看到的生活不是丰富多彩、充满个性,而是枯燥乏味、千篇一律。为什么学生对身边的生活熟视无睹;为什么本应充满个性,富有情趣的话语,却空洞、单调、僵硬、呆板?
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作出什么样的文字。”他十分明确地说明了作文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提供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的习作素材,创设具有趣味性的、学生乐于表达的习作环境,点燃学生有话可说、非写不可的创作火花。
一、观察、感悟、记录生活
“生活中并不缺乏美,而是缺少发现”。的确,生活处处有绚丽多姿的“风景”,是学生习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因此,教师要启发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用敏锐的眼睛去观察生活这部百科全书,及时捕捉生活中的亮点,要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到生活中去,陶冶他们的性情,净化他们的心灵,丰富他们的情感。让学生学会用眼睛“摄像”,多角度地去看,真实记录,纤微毕露;发现生活之美,体验生活之乐,感受生活之味,为习作积累了素材。
春夏秋冬,四季更替,那充满神奇奥秘的自然是孩子们最神往的;花草树木、虫鱼鸟兽是学生们最乐于描绘的;工厂、社区、高楼、路桥是学生们最向往的;展览馆、纪念馆、博物馆是学生们最感兴趣的;男女老少、亲朋好友是学生们最熟悉的……所有这些通过一次次细心观察感悟,都成了学生们笔下丰富的色彩。
我经常带领学生去大自然中,指导他们观察日月星辰、树木花草、云雾霜雪、鸟兽虫鱼、瓜果蔬菜等等多姿多彩的大自然事物,引导他们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写下来,还有意识地将自然、家乡、社会等各方面的比较典型的事物用摄像机拍摄下来。如小学生走上街头宣传保护环境,到敬老院去慰问孤寡老人,知名作家进校园等事情,通过多媒体的再现,帮助学生进一步观察,激发他们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从而积累素材,记录生活。有了观察和体验,学生们就会有感而发,自然笔下就会有蓝天、白云、绿树、红花,就会有快乐的童年、多彩的世界,就会有世态的炎凉、亲情的关爱。秋天到了,树叶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颜色,我带学生来到树林里搜集落叶。学生搜集到各种各样形状不一、五彩缤纷的落叶,欣喜无比,又通过观察、触摸、闻嗅,对秋天的树叶感触细腻、深刻,因而写出一篇篇文字优美而富有个性的小散文。如:“秋姑娘挽着长裙轻盈地走来,悄悄地给树木披上一件件五彩斑斓的秋衫……”“今天我才知道,万紫千红不只属于春天,更属于美丽富饶的秋天。秋天的树叶,你的确是一道亮丽的风景。”《今天我执勤》《校长弯腰剪纸片》《老师不在学校》《桂花开了》这些文章里极具特色的小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去观察,去发掘,去记录,发现习作素材可以信手拈来。真实的生活能唤起学生表达的真实感受和无限遐想,真实的感受和无限遐想能让学生的生活跃然纸上。
二、参与、体验、品味生活
作文教学是带有社会性的,课堂教学仅仅是传授和学习作文的一种形式,而更广阔的场所则是整个社会。离开了“生活”这个最基本的素材,所有作文便只是空中楼阁、海市蜃楼。因此,当今作文教学务必要把课堂和生活相联系,进行开放式作文教学,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多渠道作文教学网络。为此,我经常带领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或在校园,或深入社会,让学生积极走进生活,在实际生活中感受体验,获得写作灵感。学生在生活中有了切身的体会,有了鲜活的写作源泉,犹如鱼儿得水,情动辞发,个性化的语言跃然纸上:
“看了这么有趣的比赛,李庆心痒痒了,拿着蛋张牙舞爪地向冬冬的蛋扑来,冬冬猛地一碰,只听“啪”的一声,李庆的蛋破了,他一脸的哭相,哎,真是跳得高,摔得惨!”(《斗蛋比赛》)
“我置身于书海之中,尽情地邀游,贪婪地吮吸着知识的琼浆。”
“我看看这一本很好,看看那一本,也很好。真不知道先看哪一本,真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呀!”(《我去阅览室啦!》)
为使学生写好某一类作文,我有意识地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做“有米之炊”。如课本习作要求学生写一样“喜欢的美味”,我精心策划学生进行“作文三步曲”:一是制作美味,记下制作步骤;二是展示美味,评比优胜作品;三是品尝美味,体会劳动滋味。学生表现了前所未有的兴致。他们积极准备,向书本、家长学习烹调技艺,精心撰写美味广告词,认真评比最佳厨艺手,尽情品味劳动果实。有了这样的活动铺垫,学生根据自己的实践,选择—个侧重点进行习作,可谓水到渠成。
三、创设、拓展、丰富生活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使学生进行个性化的习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必须为学生创设自由宽松的空间,要引导他们自主创设富有个性的生活,拓展他们的生活天地,留给他们自由发挥的时间和空间,充分凸显他们的个性风采。在活动中,学生耳闻目睹,亲身经历,对许多事物增长了感性认识,成为习作的典型题材。生活丰富多彩了,容易激发起学生习作的兴趣、灵感和激情。如每周挑一堂语文课让学得好的学生当一回小老师。学生们争先恐后地要尝试,他们还根据自己的喜好自主地挑选教材,课前准备大量的资料,自行设计教案,课堂教学发挥得游刃有余。班队活动课上,学生们自主设计活动,自行组织开展活动,在活动中各展才艺,大显身手。每一期黑板报,每个组轮流负责,自主编辑、排版、美化,各显风采。活动中,成功和失败都是学习的财富。“今天我当家”中的“我”是一家之主,有充分的“财力”支配权,“人力”调用权,当然也免不了“赡养父母,照顾孩子”的义务。一天的角色置换,学生们切身感受到为人父母的艰辛与不易,习作中的真情实感跃然纸上。学生们自己创编“小人书”,重拾童年美好记忆,构思、撰文、排版、插图……不亦乐乎。他们美滋滋地自编谜语:“小小图书四方方。天天把它带身上。内容生动又精彩,插图有趣又漂亮。你看我看大家看,亲手创编乐陶陶”……富有个性的生活孕育富有个性的灵感,富有真实情感的作文应运而生:
“我站在神圣的讲台前,感到既紧张,又自豪。我的心儿怦怦地跳:我讲课卡壳怎么办?同学提问我答不上来怎么办?再看看老师鼓励的目光,看看同学期待的眼神,我浑身又充满了力量,一种从未有过的自豪感油然而生……”——(《第一次当老师》)
“此时此刻,板报上的文字,仿佛在向我调皮地眨眼睛,那只淘气的米老鼠正笑眯眯地朝我挥手致意呢!望着眼前这整齐美观的黑板报,我欣慰地笑了……”——(《出版报》)
“现在正是下课,此时不卖更待何时。我操起家乡话吆喝了起来,可是许多人只是望了望,并不问津。不 知是为什么?是没钱吗?还是不爱吃粽子,不过不可能全校都没人带钱吧!我们有些失望了,不会吧,就真的卖不出一只,不用这么绝吧!……”——(《卖粽记》)
学生自主创设拓展的富有情趣的活动,丰富了他们的生活阅历和体验,为他们开拓了广阔的习作范围,准备了鲜活的习作内容,激发了浓浓的写作兴趣,形成了各有特色的情感体验,产生了欢乐的童趣、灵动的语言。
四、倾诉、表达、抒写生活
生活是色彩斑斓的,每个人的生活经历和感受又是各不相同的。古人说:“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教师应想方设法地引导学生用心感悟生活,去发现五彩缤纷的世界。随时注意生活积累,随机而作,即随时记录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
我们提倡写《生活随笔》,引导学生作文力求别具一格,给学生充分的写作自由和广阔的想象空间,让学生用自己独特的语言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和心声,释放自己的真情。生活随笔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可以是校园生活,家庭寻常小事;可以是上学路上的见闻:也可以是课外阅读中的收获或感想;享受学习成功的喜悦;受人误解、考试失意的烦恼……我抓住一切瞬间即逝的机会告诉学生:这就是生活,这就是生活笔记的好素材,这就是我们表达真情的源泉。
《生活随笔》已引领学生走进了多彩的生活。学生通过它描绘美丽神奇、奥秘无穷的自然景观,讲述花草树木、虫鱼鸟兽的奇闻逸趣,叙说工厂、社区、高楼、路桥的发展变化,讴歌亲人、朋友、师生、同学间的温情,倾诉校园学习、家庭生活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我看到学生眼中的生活丰富起来,我听到学生心中花开的声音,那里有真实的生活,那里有独特的感悟,那里有放飞的心灵,那里还有飞扬的个性……
赞可夫说:“应该打开窗户,让沸腾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现象映入学生的脑海,借以丰富学生的感情经验,激发学生的表达情感。”奥妙无穷的大自然和色彩斑斓的社会生活,为学生习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鲜活素材。感谢生活,它记录了学生成长的足迹,它为学生提供了写作的源泉,它赋予了学生神奇的灵性,它创造出了学生飞扬的个性。作为一名教师,要努力让习作教学融进生活,引领学生走进生活,观察、感悟生活,参与、体验生活,创造、拓展生活,抒写、讴歌生活,这样,我们的习作教学定会打开一片前景无限的新天地。
(责编 侯艳星)
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作出什么样的文字。”他十分明确地说明了作文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提供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的习作素材,创设具有趣味性的、学生乐于表达的习作环境,点燃学生有话可说、非写不可的创作火花。
一、观察、感悟、记录生活
“生活中并不缺乏美,而是缺少发现”。的确,生活处处有绚丽多姿的“风景”,是学生习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因此,教师要启发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用敏锐的眼睛去观察生活这部百科全书,及时捕捉生活中的亮点,要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到生活中去,陶冶他们的性情,净化他们的心灵,丰富他们的情感。让学生学会用眼睛“摄像”,多角度地去看,真实记录,纤微毕露;发现生活之美,体验生活之乐,感受生活之味,为习作积累了素材。
春夏秋冬,四季更替,那充满神奇奥秘的自然是孩子们最神往的;花草树木、虫鱼鸟兽是学生们最乐于描绘的;工厂、社区、高楼、路桥是学生们最向往的;展览馆、纪念馆、博物馆是学生们最感兴趣的;男女老少、亲朋好友是学生们最熟悉的……所有这些通过一次次细心观察感悟,都成了学生们笔下丰富的色彩。
我经常带领学生去大自然中,指导他们观察日月星辰、树木花草、云雾霜雪、鸟兽虫鱼、瓜果蔬菜等等多姿多彩的大自然事物,引导他们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写下来,还有意识地将自然、家乡、社会等各方面的比较典型的事物用摄像机拍摄下来。如小学生走上街头宣传保护环境,到敬老院去慰问孤寡老人,知名作家进校园等事情,通过多媒体的再现,帮助学生进一步观察,激发他们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从而积累素材,记录生活。有了观察和体验,学生们就会有感而发,自然笔下就会有蓝天、白云、绿树、红花,就会有快乐的童年、多彩的世界,就会有世态的炎凉、亲情的关爱。秋天到了,树叶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颜色,我带学生来到树林里搜集落叶。学生搜集到各种各样形状不一、五彩缤纷的落叶,欣喜无比,又通过观察、触摸、闻嗅,对秋天的树叶感触细腻、深刻,因而写出一篇篇文字优美而富有个性的小散文。如:“秋姑娘挽着长裙轻盈地走来,悄悄地给树木披上一件件五彩斑斓的秋衫……”“今天我才知道,万紫千红不只属于春天,更属于美丽富饶的秋天。秋天的树叶,你的确是一道亮丽的风景。”《今天我执勤》《校长弯腰剪纸片》《老师不在学校》《桂花开了》这些文章里极具特色的小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去观察,去发掘,去记录,发现习作素材可以信手拈来。真实的生活能唤起学生表达的真实感受和无限遐想,真实的感受和无限遐想能让学生的生活跃然纸上。
二、参与、体验、品味生活
作文教学是带有社会性的,课堂教学仅仅是传授和学习作文的一种形式,而更广阔的场所则是整个社会。离开了“生活”这个最基本的素材,所有作文便只是空中楼阁、海市蜃楼。因此,当今作文教学务必要把课堂和生活相联系,进行开放式作文教学,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多渠道作文教学网络。为此,我经常带领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或在校园,或深入社会,让学生积极走进生活,在实际生活中感受体验,获得写作灵感。学生在生活中有了切身的体会,有了鲜活的写作源泉,犹如鱼儿得水,情动辞发,个性化的语言跃然纸上:
“看了这么有趣的比赛,李庆心痒痒了,拿着蛋张牙舞爪地向冬冬的蛋扑来,冬冬猛地一碰,只听“啪”的一声,李庆的蛋破了,他一脸的哭相,哎,真是跳得高,摔得惨!”(《斗蛋比赛》)
“我置身于书海之中,尽情地邀游,贪婪地吮吸着知识的琼浆。”
“我看看这一本很好,看看那一本,也很好。真不知道先看哪一本,真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呀!”(《我去阅览室啦!》)
为使学生写好某一类作文,我有意识地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做“有米之炊”。如课本习作要求学生写一样“喜欢的美味”,我精心策划学生进行“作文三步曲”:一是制作美味,记下制作步骤;二是展示美味,评比优胜作品;三是品尝美味,体会劳动滋味。学生表现了前所未有的兴致。他们积极准备,向书本、家长学习烹调技艺,精心撰写美味广告词,认真评比最佳厨艺手,尽情品味劳动果实。有了这样的活动铺垫,学生根据自己的实践,选择—个侧重点进行习作,可谓水到渠成。
三、创设、拓展、丰富生活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使学生进行个性化的习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必须为学生创设自由宽松的空间,要引导他们自主创设富有个性的生活,拓展他们的生活天地,留给他们自由发挥的时间和空间,充分凸显他们的个性风采。在活动中,学生耳闻目睹,亲身经历,对许多事物增长了感性认识,成为习作的典型题材。生活丰富多彩了,容易激发起学生习作的兴趣、灵感和激情。如每周挑一堂语文课让学得好的学生当一回小老师。学生们争先恐后地要尝试,他们还根据自己的喜好自主地挑选教材,课前准备大量的资料,自行设计教案,课堂教学发挥得游刃有余。班队活动课上,学生们自主设计活动,自行组织开展活动,在活动中各展才艺,大显身手。每一期黑板报,每个组轮流负责,自主编辑、排版、美化,各显风采。活动中,成功和失败都是学习的财富。“今天我当家”中的“我”是一家之主,有充分的“财力”支配权,“人力”调用权,当然也免不了“赡养父母,照顾孩子”的义务。一天的角色置换,学生们切身感受到为人父母的艰辛与不易,习作中的真情实感跃然纸上。学生们自己创编“小人书”,重拾童年美好记忆,构思、撰文、排版、插图……不亦乐乎。他们美滋滋地自编谜语:“小小图书四方方。天天把它带身上。内容生动又精彩,插图有趣又漂亮。你看我看大家看,亲手创编乐陶陶”……富有个性的生活孕育富有个性的灵感,富有真实情感的作文应运而生:
“我站在神圣的讲台前,感到既紧张,又自豪。我的心儿怦怦地跳:我讲课卡壳怎么办?同学提问我答不上来怎么办?再看看老师鼓励的目光,看看同学期待的眼神,我浑身又充满了力量,一种从未有过的自豪感油然而生……”——(《第一次当老师》)
“此时此刻,板报上的文字,仿佛在向我调皮地眨眼睛,那只淘气的米老鼠正笑眯眯地朝我挥手致意呢!望着眼前这整齐美观的黑板报,我欣慰地笑了……”——(《出版报》)
“现在正是下课,此时不卖更待何时。我操起家乡话吆喝了起来,可是许多人只是望了望,并不问津。不 知是为什么?是没钱吗?还是不爱吃粽子,不过不可能全校都没人带钱吧!我们有些失望了,不会吧,就真的卖不出一只,不用这么绝吧!……”——(《卖粽记》)
学生自主创设拓展的富有情趣的活动,丰富了他们的生活阅历和体验,为他们开拓了广阔的习作范围,准备了鲜活的习作内容,激发了浓浓的写作兴趣,形成了各有特色的情感体验,产生了欢乐的童趣、灵动的语言。
四、倾诉、表达、抒写生活
生活是色彩斑斓的,每个人的生活经历和感受又是各不相同的。古人说:“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教师应想方设法地引导学生用心感悟生活,去发现五彩缤纷的世界。随时注意生活积累,随机而作,即随时记录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
我们提倡写《生活随笔》,引导学生作文力求别具一格,给学生充分的写作自由和广阔的想象空间,让学生用自己独特的语言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和心声,释放自己的真情。生活随笔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可以是校园生活,家庭寻常小事;可以是上学路上的见闻:也可以是课外阅读中的收获或感想;享受学习成功的喜悦;受人误解、考试失意的烦恼……我抓住一切瞬间即逝的机会告诉学生:这就是生活,这就是生活笔记的好素材,这就是我们表达真情的源泉。
《生活随笔》已引领学生走进了多彩的生活。学生通过它描绘美丽神奇、奥秘无穷的自然景观,讲述花草树木、虫鱼鸟兽的奇闻逸趣,叙说工厂、社区、高楼、路桥的发展变化,讴歌亲人、朋友、师生、同学间的温情,倾诉校园学习、家庭生活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我看到学生眼中的生活丰富起来,我听到学生心中花开的声音,那里有真实的生活,那里有独特的感悟,那里有放飞的心灵,那里还有飞扬的个性……
赞可夫说:“应该打开窗户,让沸腾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现象映入学生的脑海,借以丰富学生的感情经验,激发学生的表达情感。”奥妙无穷的大自然和色彩斑斓的社会生活,为学生习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鲜活素材。感谢生活,它记录了学生成长的足迹,它为学生提供了写作的源泉,它赋予了学生神奇的灵性,它创造出了学生飞扬的个性。作为一名教师,要努力让习作教学融进生活,引领学生走进生活,观察、感悟生活,参与、体验生活,创造、拓展生活,抒写、讴歌生活,这样,我们的习作教学定会打开一片前景无限的新天地。
(责编 侯艳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