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近年来,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预习作为课堂教学前的重要准备阶段, 是帮助学生消化和理解新知识的有效途径,然而,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小学数学预习策略效果并不明显,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教学有效性。因此,加强对小学数学预习策略选择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本文将针对小学数学教学与课前预习相结合的策略进行探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课前预习;策略
预习的重要作用在课堂教学中能够体现出来,学习作为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数学具有科学、系统性,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容易将旧知识遗忘,使得知识体系不完整,而预习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将以往的知识重新复习一下的同时,还能够与新知识联系起来;另外,学生预习之后,能够明确自身不懂的知识点,在参与教学活动过程中,更有针对性接受知识,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
一、课前预习的重要性
(一)转变观念、要重视预习
预习,简单地说,就是学生的课前自学,是在教师正式讲课之前,学生自己单独对教师要讲的课的内容进行一下自学,对要学的知识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为正式上课学习做知识准备的一个过程。这一过程对学习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学生的学习过程包含课前预习、学习知识、对所学知识的课后复习。很多教师都对后两点很重视,尤其是对学习知识(即课堂教学)尤其重视。这一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我们必须要重视起来,认真地研究和探索,使其在教学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预习的具体作用
预习可以提高课堂上的学习效率,这能够在课堂的学习中明显地展现出来。
1.预习能够清除在课堂学习中的一些知识障碍点。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数学更有它的科学性与系统性,我们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往往需要用到以往学习过的旧知识。如果我们所学的旧知识忘记了,那就说明我们头脑中的知识系统链接断裂或是进一步学习的阶梯出现了断层,这样课堂学习的效果当然不会好的。而课前预习就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因为做课堂预习可以把以前忘记的知识重新复习一下,这不但加强了对所学知识的巩固,还会使学生易于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促进知识的系统化,
2.预习能够提高课堂上的听课水平。经过预习,学生课上听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会增强。这是因为预习后,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知道了哪些是自己会的,哪些是要重点学习的,这样学生听讲就有了目的性和针对性,而且思路也会比较清晰。学生不仅学到的知识更加扎实,还能够更好地开拓思路,提高思考能力,学好知识的信心也会大增。
3.预习使学生的课堂笔记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学生在课堂上都会做一些课堂笔记,把教师讲的一些知识点或要点等记下来,以备以后复习时查看。预习过的学生会知道哪些是有必要记在笔记本上,哪些是需要重点记的,这样他们不但记得好,而且目的性强。没有预习的学生就会感到这也重要那也重要,没有重点地一味地记笔记,顾了记听不好,听了又记不好,学习的效果也会打折扣。
4.预习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思考力。自学能力的强弱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是十分重要的。学生学习过程中,除了课堂教学外基本上都是自学的范围,如课前预习、完成作业、复习巩固等。完成作业是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的表现,复习是为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预习是学生自己第一次单独接触新的知识,需要自己读,自己想,自己分析甚至解决问题。长期坚持课前预习,不仅使学生阅读能力提高,能使学生思维敏捷,还能提高分析与综合、归纳推理等能力,这也将为以后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小学数学教学与课前预习相结合的策略
(一)结合学生特点,实施分层预习
预习的目的是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由于学生个体在理解能力等各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一概而论的预习策略不符合学生发展特点。因此,教师应结合学生特点,实施分层预习策略,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并针对各层次培养目标布置针对性预习内容,促使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新知识。例如:基础较好的学生,要进行全面预习;中等学生,要完成基本任务,而针对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仅了解基础知识即可,另外,教师还需要适当调整学生预习重点,确保每一层次的学生都能够获得一定程度的提高,比如:对于优秀的学生,应适当增加深度学习,加强探究预习,以此来提高学生各项能力。例如:在进行“面的旋转”这一内容过程中,教师实施分层预习策略,A 层次学生要认识圆柱和圆锥;B 层次学生要理解圆锥和圆柱之间的区别;C 层次则要初步了解点、线、面以及体之间的关系。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有效落实预习,还能够确保学生都能够有所收获。
(二)控制课外学习难度,提高针对性
预习过程中, 学生需要搜集一些课外知识来完成预习任务,如果这些内容处理不当,就会导致预习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教师要明确课外知识与预习内容之间的联系,尽量选择一些能够调动学生思维的内容,以此来丰富学生知识面;另外,要合理控制课外学习范围, 避免过多的课外知识干扰预习内容,有效提高预习针对性和目的性,从而兼顾拓展知识和预习双重任务。例如:在学习圆柱的表面积这一内容时,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和任务,可以引导学生复习正方形和长方形面积计算方式等内容,并给学生布置一道练习题,让学生结合预习内容,尝试计算圆柱侧面积。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能够帮助学生构建数学知识体系。
(三)实施三维目标,重视学生能力培养
预习并非是简单的对基础知识的了解, 更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从而为课堂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由此,应积极实施三维目标,第一,增加思考,通過为学生设置启发式和探究式问题,充分调动学生思维,长此以往,学生能够逐渐掌握自主学习方法,从而有效提高学习效率。第二,采取多样化预习方式,避免单一、枯燥的预习,并以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给予学生更充分的思维空间,逐渐形成理性思维模式;第三,适当增加预习压力,在特定时间内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不仅能够给学生带来适度压力,还能够激发学生思考积极性。例如:在预习“圆柱体积”这一内容时,教师在预习内容准备阶段,应利用三维目标,设计圆的面积、长方体体积的计算等内容,让学生结合这些内容,初步了解圆柱体积的计算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在提高预习有效的同时,还能够促进学生思维得到了迁移和拓展。
(四)积极进行预习评价,确保预习有效性
预习要进行及时的反馈, 准确的评价能够提高学生知识掌握准确性、增强学生自信心, 并让学生明确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从而调整和优化预习方法。在预习评价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预习实际情况,做出具有指导性、具体的评语,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给予肯定和鼓励,相对应的,指出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纠正错误,不仅如此,在教师针对性评价下,学生还能够获得更多预习方法。
结论
根据上文所述,预习作为课堂教学准备阶段的关键,在提高教学质量, 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等方面占据举足轻重的位置。因此,教师要立足于学生个性差异,采取针对性措施,实施分层预习,控制课外学习难度,实施三维目标,积极进行预习评价,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课题编号:2013B046)
参考文献:
[1] 曹雪蓉. 小学数学预习策略的选择探微[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05:197.
[2] 李建平. 小学数学有效性学习探究[J]. 教育教学论坛,2014,02:96-97.
[3] 彭曙凯. 联系生活,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J]. 中国校外教育,2014,01:25.
[4] 蔡顺兰.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对策[J]. 教育教学论坛,2014,07:132-133.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课前预习;策略
预习的重要作用在课堂教学中能够体现出来,学习作为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数学具有科学、系统性,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容易将旧知识遗忘,使得知识体系不完整,而预习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将以往的知识重新复习一下的同时,还能够与新知识联系起来;另外,学生预习之后,能够明确自身不懂的知识点,在参与教学活动过程中,更有针对性接受知识,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
一、课前预习的重要性
(一)转变观念、要重视预习
预习,简单地说,就是学生的课前自学,是在教师正式讲课之前,学生自己单独对教师要讲的课的内容进行一下自学,对要学的知识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为正式上课学习做知识准备的一个过程。这一过程对学习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学生的学习过程包含课前预习、学习知识、对所学知识的课后复习。很多教师都对后两点很重视,尤其是对学习知识(即课堂教学)尤其重视。这一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我们必须要重视起来,认真地研究和探索,使其在教学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预习的具体作用
预习可以提高课堂上的学习效率,这能够在课堂的学习中明显地展现出来。
1.预习能够清除在课堂学习中的一些知识障碍点。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数学更有它的科学性与系统性,我们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往往需要用到以往学习过的旧知识。如果我们所学的旧知识忘记了,那就说明我们头脑中的知识系统链接断裂或是进一步学习的阶梯出现了断层,这样课堂学习的效果当然不会好的。而课前预习就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因为做课堂预习可以把以前忘记的知识重新复习一下,这不但加强了对所学知识的巩固,还会使学生易于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促进知识的系统化,
2.预习能够提高课堂上的听课水平。经过预习,学生课上听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会增强。这是因为预习后,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知道了哪些是自己会的,哪些是要重点学习的,这样学生听讲就有了目的性和针对性,而且思路也会比较清晰。学生不仅学到的知识更加扎实,还能够更好地开拓思路,提高思考能力,学好知识的信心也会大增。
3.预习使学生的课堂笔记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学生在课堂上都会做一些课堂笔记,把教师讲的一些知识点或要点等记下来,以备以后复习时查看。预习过的学生会知道哪些是有必要记在笔记本上,哪些是需要重点记的,这样他们不但记得好,而且目的性强。没有预习的学生就会感到这也重要那也重要,没有重点地一味地记笔记,顾了记听不好,听了又记不好,学习的效果也会打折扣。
4.预习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思考力。自学能力的强弱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是十分重要的。学生学习过程中,除了课堂教学外基本上都是自学的范围,如课前预习、完成作业、复习巩固等。完成作业是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的表现,复习是为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预习是学生自己第一次单独接触新的知识,需要自己读,自己想,自己分析甚至解决问题。长期坚持课前预习,不仅使学生阅读能力提高,能使学生思维敏捷,还能提高分析与综合、归纳推理等能力,这也将为以后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小学数学教学与课前预习相结合的策略
(一)结合学生特点,实施分层预习
预习的目的是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由于学生个体在理解能力等各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一概而论的预习策略不符合学生发展特点。因此,教师应结合学生特点,实施分层预习策略,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并针对各层次培养目标布置针对性预习内容,促使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新知识。例如:基础较好的学生,要进行全面预习;中等学生,要完成基本任务,而针对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仅了解基础知识即可,另外,教师还需要适当调整学生预习重点,确保每一层次的学生都能够获得一定程度的提高,比如:对于优秀的学生,应适当增加深度学习,加强探究预习,以此来提高学生各项能力。例如:在进行“面的旋转”这一内容过程中,教师实施分层预习策略,A 层次学生要认识圆柱和圆锥;B 层次学生要理解圆锥和圆柱之间的区别;C 层次则要初步了解点、线、面以及体之间的关系。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有效落实预习,还能够确保学生都能够有所收获。
(二)控制课外学习难度,提高针对性
预习过程中, 学生需要搜集一些课外知识来完成预习任务,如果这些内容处理不当,就会导致预习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教师要明确课外知识与预习内容之间的联系,尽量选择一些能够调动学生思维的内容,以此来丰富学生知识面;另外,要合理控制课外学习范围, 避免过多的课外知识干扰预习内容,有效提高预习针对性和目的性,从而兼顾拓展知识和预习双重任务。例如:在学习圆柱的表面积这一内容时,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和任务,可以引导学生复习正方形和长方形面积计算方式等内容,并给学生布置一道练习题,让学生结合预习内容,尝试计算圆柱侧面积。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能够帮助学生构建数学知识体系。
(三)实施三维目标,重视学生能力培养
预习并非是简单的对基础知识的了解, 更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从而为课堂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由此,应积极实施三维目标,第一,增加思考,通過为学生设置启发式和探究式问题,充分调动学生思维,长此以往,学生能够逐渐掌握自主学习方法,从而有效提高学习效率。第二,采取多样化预习方式,避免单一、枯燥的预习,并以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给予学生更充分的思维空间,逐渐形成理性思维模式;第三,适当增加预习压力,在特定时间内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不仅能够给学生带来适度压力,还能够激发学生思考积极性。例如:在预习“圆柱体积”这一内容时,教师在预习内容准备阶段,应利用三维目标,设计圆的面积、长方体体积的计算等内容,让学生结合这些内容,初步了解圆柱体积的计算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在提高预习有效的同时,还能够促进学生思维得到了迁移和拓展。
(四)积极进行预习评价,确保预习有效性
预习要进行及时的反馈, 准确的评价能够提高学生知识掌握准确性、增强学生自信心, 并让学生明确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从而调整和优化预习方法。在预习评价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预习实际情况,做出具有指导性、具体的评语,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给予肯定和鼓励,相对应的,指出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纠正错误,不仅如此,在教师针对性评价下,学生还能够获得更多预习方法。
结论
根据上文所述,预习作为课堂教学准备阶段的关键,在提高教学质量, 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等方面占据举足轻重的位置。因此,教师要立足于学生个性差异,采取针对性措施,实施分层预习,控制课外学习难度,实施三维目标,积极进行预习评价,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课题编号:2013B046)
参考文献:
[1] 曹雪蓉. 小学数学预习策略的选择探微[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05:197.
[2] 李建平. 小学数学有效性学习探究[J]. 教育教学论坛,2014,02:96-97.
[3] 彭曙凯. 联系生活,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J]. 中国校外教育,2014,01:25.
[4] 蔡顺兰.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对策[J]. 教育教学论坛,2014,07:13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