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独立学院学生工作要打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辅导员队伍,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做好辅导员的职业生涯规划,高度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完善选聘机制,严格准入制度,加强辅导员培训,建立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的绩效考评体系,全面拓展辅导员的职业发展空间,真正做到“待遇留人、制度激励人、事业成就人”,促进独立学院发展。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独立学院;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
独立学院作为新形势下探索和改革高等教育办学机制的重大措施,目前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一支重要力量。独立学院辅导员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对其职业生涯规划研究就显得尤其迫切,本文将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围绕当前独立学院辅导员队伍出现的问题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研究,实现独立学院辅导员队伍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职业生涯规划在辅导员队伍建设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高校辅导员队伍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力量,辅导员兼顾着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日常管理的双重责任,在大学生基础文明行为规范、道德素质的提高、健康人格的塑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等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就必须做好辅导员的职业生涯规划,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和工作热情,帮助辅导员在最短时间适应其工作岗位的要求,使其自身全面健康发展,进而促使高校打造出一支高效、稳定的高素质辅导员人才队伍,推动高校自身的发展,为国家培养出具有较高道德水平、思想觉悟和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新时期大学生。
二、当前独立学院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现状分析和面临的困境
(一)发展前景模糊,待遇较低,导致辅导员队伍不稳定,人员流动性大。独立学院由于其民办性质,其辅导员教师均属于非事业编制的聘用制人员,无法享受到公办高校教师的行政晋升待遇,其社会地位、发展前景、公益福利等都无法与公办高校相提并论,且在职称评定中也存在诸多困难,仅是把当前的辅导员职业当作“跳板”,随时等待时机跳槽或者考公务员和研究生,独立学院辅导员队伍的流动性已经严重影响到独立学院的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连贯性和有效性,同时对学校的教学管理带来了诸多问题。
(二)工作压力较大,职业认同感有待提高。辅导员工作长期被陷入边缘化境地,大多数高校专业教师认为辅导员岗位工作无技术含量,且不需要高学历和高职称人员,任何人都可以做,辅导员在学生工作中是最底层的,这些观点往往使辅导员对自身职业缺乏认同感。无形中增加了辅导员的心理压力。
(三)辅导员年龄、学历层次普遍较低,专业化水平有待提高。我国独立学院大多成立时间较短,其教师年龄和学历层次普遍较低,辅导员队伍大多以本科毕业生为主,其研究问题的能力和教学经验严重不足,再就是辅导员队伍往往缺乏思想政治教育、法学、心理学等专业背景知识的辅导员,结构缺乏科学性。
(四)独立学院辅导员培训机会较少,个人素质难以提高。独立学院都存在对辅导员重使用轻培养的情况,缺少对辅导员知识结构阶段化、层次化的多种形式培养,更缺少鼓励辅导员学历层次提升的配套激励措施,许多辅导员在缺乏自我管理能力的情况下,其理论水平、工作技能和科研能力往往不能满足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和将来职业发展的需要。
(五)独立学院辅导员职业定位不清晰,职责不明确,任务繁重,思想状况不够稳定。由于独立学院相对较年轻,其管理机制和管理制度尚不健全,绝大多数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其工作范畴往往超出教育部对辅导员工作的要求,辅导员身兼数职的情况及其普遍,同时学校各部门之间工作职责的不明确,多头管理的现象致使辅导员除了完成日常本职工作外,还要应对繁重的行政和教学等事务性工作,造成了一切与学生有关的工作都要交给辅导员去完成,任何部门都可以支派的办事员,由此导致一些部门责任意识缺乏,部门工作出错责任推诿至辅导员等不良现象出现,辅导员工作的角色变位使其无法有充裕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严重影响了辅导员队伍的思想稳定。
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独立学院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维护独立学院辅导员队伍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
(一)完善独立学院辅导员队伍选聘机制,严格独立学院辅导员准入制度。独立学院辅导员选聘要有一套符合自身发展的选拔机制。首先要考虑引进高学历的人才,具有硕士学位的研究生优先考虑,同时兼顾个别突出的本科生,保证辅导员队伍在学历层次上有较大提高。再者,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辅导员,其政治素质必须过硬,这也是能否成为一名合格辅导员的必要条件,所以选拔辅导员要优先考虑中共党员。第三,从实际工作入手考虑,在辅导员选聘中要注重应聘者的专业背景,优先考虑与辅导员岗位相关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管理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方面学科的专业人才。第四,对应聘者的性格、兴趣爱好、工作技能、专业知识等方面进行必要的科学评定测试和面试程序,通过相关测评量表和面试时的表现情况,确定其是否具备辅导员工作的基本素质。
(二)加强辅导员培训,全面提高辅导员素质,建设辅导员发展保障体系。独立学院要加强对辅导员的培训,不断提升辅导员的政治理论素养和学生管理业务水平,把辅导员培养纳入到师资培训规划和人才培养计划中,使其享受与专任教师培养同等待遇,培训可以考虑分为岗前培训,在岗日常培训和高级进修培训。岗前培训主要针对新上岗的辅导员,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工作方面技能培训,在岗日常培训主要包括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大学生心理健康、学生危机事件处理、形势与政策等有关学生工作各方面的培训。高级进修培训主要指进一步提升学历的教育或者脱产、半脱产进修培训。独立学院通过系统的培训培养措施,将会极大的促进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激发辅导员的职业认同感,提高队伍的工作效率和工作热情。
(三)建立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的绩效考评体系。独立学院应当建立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的绩效考评体系,科学、公正的绩效评价体系不仅是对辅导员学生工作的比较与认定,也可以促使辅导员明确角色定位、工作定位和工作职责,使其起到激励和监控的作用,辅导员考评可以重点从两个方面来进行考虑;第一,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相结合,定量考核是基础,辅导员定量考核首先须结合时间因素,明确规定辅导员须完成的具体工作量。其次可以从学生角度出发,量化学生的表现进行考核,比如所带学生党员比例、四级和计算机通过率、学生违纪、学生就业情况等各项指标。第二,要将日常考核与年终考核相结合,可以考虑将一些量化考核指标放到一个月一考核或者一季度一考核,年终再将成绩进行最终汇总,这样可以在工作当中发现问题及时反馈、解决问题,便于树立优秀辅导员典型,并且起到减轻年终考核工作压力的作用。第三,考核结果与辅导员职务聘任、薪酬、晋升、培训等挂钩,连续两年辅导员考核不合格者给予减薪或者解聘,发挥考核体系的积极促进作用和能进能出的用人制度。
(四)解决独立学院辅导员出路问题,拓展独立学院辅导员职业发展空间,实现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当前,许多辅导员仅仅把该职业作为“跳板”,此类现象在公办高校普遍存在,在独立学院中表现更为严重,因此,独立学院应积极探索拓宽辅导员职业发展空间,切实解决辅导员出路问题。首先,要积极推进辅导员队伍向职业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其次,要鼓励辅导员队伍中优秀管理人员走向中高层岗位。再次,要鼓励辅导员向教学、科研方向发展。最后就是最大程度调动辅导员工作积极性。
四、结束语
独立学院建设一支战斗力强、高效过硬的辅导员队伍,从而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事关长远,需要国家政策保障、学校高度重视,独立学院需要加强对辅导员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充分发挥体制和管理优势,做到“待遇留人、制度激励人、事业成就人”,从而保证独立学院辅导员队伍的稳定和全面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Z].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24号),2006-7-23.
[2]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Z].2005.
[3]桑运川.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浅析[J].中国电力教育,2008(1):17-19.
[4]骆慧英.以科学发展观指导独立学院新发展[J].继续教育研究,2008(6).
[5]朱志明,赵娜.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和职业化建设探析[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7,19(5):102-105.
作者简介:郭健(1982-),男,河南泌阳人,学士,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科技学院助教,主要从事高校教育管理工作。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独立学院;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
独立学院作为新形势下探索和改革高等教育办学机制的重大措施,目前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一支重要力量。独立学院辅导员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对其职业生涯规划研究就显得尤其迫切,本文将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围绕当前独立学院辅导员队伍出现的问题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研究,实现独立学院辅导员队伍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职业生涯规划在辅导员队伍建设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高校辅导员队伍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力量,辅导员兼顾着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日常管理的双重责任,在大学生基础文明行为规范、道德素质的提高、健康人格的塑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等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就必须做好辅导员的职业生涯规划,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和工作热情,帮助辅导员在最短时间适应其工作岗位的要求,使其自身全面健康发展,进而促使高校打造出一支高效、稳定的高素质辅导员人才队伍,推动高校自身的发展,为国家培养出具有较高道德水平、思想觉悟和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新时期大学生。
二、当前独立学院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现状分析和面临的困境
(一)发展前景模糊,待遇较低,导致辅导员队伍不稳定,人员流动性大。独立学院由于其民办性质,其辅导员教师均属于非事业编制的聘用制人员,无法享受到公办高校教师的行政晋升待遇,其社会地位、发展前景、公益福利等都无法与公办高校相提并论,且在职称评定中也存在诸多困难,仅是把当前的辅导员职业当作“跳板”,随时等待时机跳槽或者考公务员和研究生,独立学院辅导员队伍的流动性已经严重影响到独立学院的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连贯性和有效性,同时对学校的教学管理带来了诸多问题。
(二)工作压力较大,职业认同感有待提高。辅导员工作长期被陷入边缘化境地,大多数高校专业教师认为辅导员岗位工作无技术含量,且不需要高学历和高职称人员,任何人都可以做,辅导员在学生工作中是最底层的,这些观点往往使辅导员对自身职业缺乏认同感。无形中增加了辅导员的心理压力。
(三)辅导员年龄、学历层次普遍较低,专业化水平有待提高。我国独立学院大多成立时间较短,其教师年龄和学历层次普遍较低,辅导员队伍大多以本科毕业生为主,其研究问题的能力和教学经验严重不足,再就是辅导员队伍往往缺乏思想政治教育、法学、心理学等专业背景知识的辅导员,结构缺乏科学性。
(四)独立学院辅导员培训机会较少,个人素质难以提高。独立学院都存在对辅导员重使用轻培养的情况,缺少对辅导员知识结构阶段化、层次化的多种形式培养,更缺少鼓励辅导员学历层次提升的配套激励措施,许多辅导员在缺乏自我管理能力的情况下,其理论水平、工作技能和科研能力往往不能满足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和将来职业发展的需要。
(五)独立学院辅导员职业定位不清晰,职责不明确,任务繁重,思想状况不够稳定。由于独立学院相对较年轻,其管理机制和管理制度尚不健全,绝大多数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其工作范畴往往超出教育部对辅导员工作的要求,辅导员身兼数职的情况及其普遍,同时学校各部门之间工作职责的不明确,多头管理的现象致使辅导员除了完成日常本职工作外,还要应对繁重的行政和教学等事务性工作,造成了一切与学生有关的工作都要交给辅导员去完成,任何部门都可以支派的办事员,由此导致一些部门责任意识缺乏,部门工作出错责任推诿至辅导员等不良现象出现,辅导员工作的角色变位使其无法有充裕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严重影响了辅导员队伍的思想稳定。
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独立学院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维护独立学院辅导员队伍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
(一)完善独立学院辅导员队伍选聘机制,严格独立学院辅导员准入制度。独立学院辅导员选聘要有一套符合自身发展的选拔机制。首先要考虑引进高学历的人才,具有硕士学位的研究生优先考虑,同时兼顾个别突出的本科生,保证辅导员队伍在学历层次上有较大提高。再者,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辅导员,其政治素质必须过硬,这也是能否成为一名合格辅导员的必要条件,所以选拔辅导员要优先考虑中共党员。第三,从实际工作入手考虑,在辅导员选聘中要注重应聘者的专业背景,优先考虑与辅导员岗位相关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管理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方面学科的专业人才。第四,对应聘者的性格、兴趣爱好、工作技能、专业知识等方面进行必要的科学评定测试和面试程序,通过相关测评量表和面试时的表现情况,确定其是否具备辅导员工作的基本素质。
(二)加强辅导员培训,全面提高辅导员素质,建设辅导员发展保障体系。独立学院要加强对辅导员的培训,不断提升辅导员的政治理论素养和学生管理业务水平,把辅导员培养纳入到师资培训规划和人才培养计划中,使其享受与专任教师培养同等待遇,培训可以考虑分为岗前培训,在岗日常培训和高级进修培训。岗前培训主要针对新上岗的辅导员,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工作方面技能培训,在岗日常培训主要包括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大学生心理健康、学生危机事件处理、形势与政策等有关学生工作各方面的培训。高级进修培训主要指进一步提升学历的教育或者脱产、半脱产进修培训。独立学院通过系统的培训培养措施,将会极大的促进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激发辅导员的职业认同感,提高队伍的工作效率和工作热情。
(三)建立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的绩效考评体系。独立学院应当建立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的绩效考评体系,科学、公正的绩效评价体系不仅是对辅导员学生工作的比较与认定,也可以促使辅导员明确角色定位、工作定位和工作职责,使其起到激励和监控的作用,辅导员考评可以重点从两个方面来进行考虑;第一,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相结合,定量考核是基础,辅导员定量考核首先须结合时间因素,明确规定辅导员须完成的具体工作量。其次可以从学生角度出发,量化学生的表现进行考核,比如所带学生党员比例、四级和计算机通过率、学生违纪、学生就业情况等各项指标。第二,要将日常考核与年终考核相结合,可以考虑将一些量化考核指标放到一个月一考核或者一季度一考核,年终再将成绩进行最终汇总,这样可以在工作当中发现问题及时反馈、解决问题,便于树立优秀辅导员典型,并且起到减轻年终考核工作压力的作用。第三,考核结果与辅导员职务聘任、薪酬、晋升、培训等挂钩,连续两年辅导员考核不合格者给予减薪或者解聘,发挥考核体系的积极促进作用和能进能出的用人制度。
(四)解决独立学院辅导员出路问题,拓展独立学院辅导员职业发展空间,实现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当前,许多辅导员仅仅把该职业作为“跳板”,此类现象在公办高校普遍存在,在独立学院中表现更为严重,因此,独立学院应积极探索拓宽辅导员职业发展空间,切实解决辅导员出路问题。首先,要积极推进辅导员队伍向职业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其次,要鼓励辅导员队伍中优秀管理人员走向中高层岗位。再次,要鼓励辅导员向教学、科研方向发展。最后就是最大程度调动辅导员工作积极性。
四、结束语
独立学院建设一支战斗力强、高效过硬的辅导员队伍,从而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事关长远,需要国家政策保障、学校高度重视,独立学院需要加强对辅导员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充分发挥体制和管理优势,做到“待遇留人、制度激励人、事业成就人”,从而保证独立学院辅导员队伍的稳定和全面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Z].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24号),2006-7-23.
[2]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Z].2005.
[3]桑运川.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浅析[J].中国电力教育,2008(1):17-19.
[4]骆慧英.以科学发展观指导独立学院新发展[J].继续教育研究,2008(6).
[5]朱志明,赵娜.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和职业化建设探析[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7,19(5):102-105.
作者简介:郭健(1982-),男,河南泌阳人,学士,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科技学院助教,主要从事高校教育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