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凉山彝区学前教育发展相对滞后,目前其学前教育的教学内容小学化倾向明显,教学内容随意,缺乏系统性和计划性,教学内容与当地文化传统缺乏融合。导致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既有园方、教师及家长的观念影响,也有师资水平不高的阻碍。只有从社会各方观念的改变、师资质量的提高等方面入手才能改變彝区学前教育教学内容的现状。
[关 键 词] 一村一幼;凉山彝区;学前教育;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1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1-0024-02
凉山彝族自治州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自治州,全州有17个县市,到2018年全州有11个贫困县。凉山州由于地理位置偏僻,经济发展落后等因素的影响,其学前教育基础差,发展滞后,制约着全州整体教育的发展。2015年8月,四川省在大小凉山彝区率先启动实施“一村一幼”计划,以建制村为单位,一个村设立一个幼儿教学点,根据实际情况也可“多村一幼”或“一村多幼”,组织开展以双语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学前教育。“一村一幼”计划是四川创新实施的重大教育扶贫工程,是民族地区少年儿童学习国家通用语言、化解基础教育阶段教学语言障碍、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奠基工程。“一村一幼”计划的实施从源头上打破了“贫困积累循环效应”。目前,凉山彝区幼儿园教学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不符合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原则。
一、学前教育教学内容现状
目前,凉山彝区学前教育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在学前教育的教学内容上体现为有的学校学前教育阶段教授大量小学化的内容;有的学校学前教育阶段的教学中,随意性很强,教学内容缺乏计划性、系统性和目的性;凉山彝区很多学校的教学内容并未体现当地地方特色。
(一)小学化现象突出
幼儿教育本应以游戏、活动为主要形式对儿童进行全面、和谐发展的启蒙教育。但凉山彝区有些幼儿园缺乏科学的教学理念,照抄照搬其他地区幼儿园的教学内容,加之受部分家长的观念影响,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现象表现明显,主要体现在这个方面。
1.教学内容小学化,忽略儿童身心发展水平
由于缺乏适合彝区儿童学习的双语教材,在教学中教师难以做到根据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组织教学,教学中主观性表现突出,照抄照搬其他幼儿园教学上的经验,或者按照家长的要求在幼儿园阶段大量教授小学化的内容,包括小学阶段的拼音、识字、计算等内容。
2.教学方法小学化
凉山彝区很多幼儿园教师缺乏专业的知识,对幼儿教学规律了解不充分,未能认识到幼儿的学习主要是通过游戏、活动的方式获得。教师习惯采用“排排坐”的班级授课方式,以教师讲解示范的方式进行教学。不注重环境创设在幼儿学习中的作用,不注重游戏在幼儿学习中的重要性。这种小学化的教学方式往往使幼儿失去了自主探索的机会,降低了学习兴趣。
(二)随意性较强
凉山彝区“一村一幼”的教师大多是当地人,文化素质参差不齐,缺乏学前教学的科学知识,在调查中发现,有的幼教点的教师缺乏组织幼儿教学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无法正常组织幼儿园教学。有的幼教点教师几乎不组织幼儿的教学活动,幼儿到园后,由年龄大的幼儿带领年龄小的幼儿自行玩耍,教师在这过程中不知如何组织,只是看管幼儿,负责幼儿的安全而已。幼儿在学校的活动缺乏计划性和系统性。
(三)地区特点不明显
目前,凉山彝区学前教育使用的教材大多为四川省通用的汉语统编教材。选用统编教材彝区幼儿掌握困难,同时也不能体现地方特色,不适合地方幼儿的实际需要。
1.使用的教材是汉语教材
凉山的很多彝族聚居区,儿童从小在本民族语言的环境中成长,他们对汉语比较陌生,学习汉语编订的教材,儿童常常难以听懂,学习效果不尽如人意。同时,很多彝区教师,特别是“一村一幼”的教师通常是当地人,教师自身对汉语掌握不是很熟悉,双语转换能力有限,他们讲授汉语教材时,语言障碍也导致教学效果受到影响。因此,编订彝汉双语的教材对彝区学前教育的发展尤为迫切。
2.教材内容反映的是汉族文化
统编教材的内容大多反映的是汉族文化、城市文化的内容,彝区儿童对这些文化比较陌生,教材中出现的一些事物,他们完全没有接触过,难以理解,教学内容与他们的现实生活相脱离,儿童学习困难,学习兴趣不高。
3.教材内容没有体现当地特色
凉山彝族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如音乐、舞蹈、丰富的民族节日、独特的礼仪习俗。而教育是传承文化的基本途径,但在彝区幼儿园教学中,幼儿园教育的五大领域都极少反映当地文化特色,对当地优秀的民族文化资源利用较少,教育与文化脱离。
二、影响学前教育教学内容的原因
当地学校、家长及教师的观念对幼儿园教育内容有重要影响,同时当地幼儿园的师资水平也是影响教学内容的原因。
(一)观念
1.学校、教师理念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幼儿教育越来越重视,幼儿园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在市场竞争的影响下,学校基于利益的驱使,为迎合家长的需求,大量进行知识教学,小学化倾向明显。教师也迫于家长的压力,不得不传授小学化的知识。
2.家长观念
家长观念对幼儿园教学有直接影响。在教育及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中,家长的观念也逐渐发生了变化,家长希望孩子有较强的应试能力,他们希望在幼儿园阶段就能教授幼儿大量的知识化内容,以免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彝族地区的很多家长自身文化程度不高,对学前教育缺乏科学的了解与认识,他们简单地把幼儿园教育看作是幼儿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初级阶段,为将来的应试做准备。家长的这种观念自然会转移到幼儿园,而幼儿园之间由于竞争激烈,为获取生源不得不迎合家长的需求,大量教授小学化内容。 (二)师资水平
由于凉山彝区地理位置偏远,经济发展滞后,人才匮乏。从2015年开始实施“一村一幼”计划,计划实施中时间、资金和人力等相对不足,因而在实际中师资水平难以得到保障。
一方面,“一村一幼”的辅导员与其他地区相比文化层次相对
较低。例如,2018年美姑县参加四川省“一村一幼”辅导员能力培训第一期的140名学员中,成人及全日制大专及以上学历的27人,仅占总人数的19.29%,其中学前教育专业的4人。辅导员的学历水平和专业特点导致其专业化程度不高。另一方面,凉山彝区辅导员入职年限短,教学经验不足。四川省从2015年开始实施“一村一幼”计划,辅导员要么是刚毕业的学生,要么来自其他行业的从业人员,辅导员的从业经历较短,从业经验不足。以上原因导致学前教育教学缺乏科学性。
三、对策
(一)改变观念
1.幼儿园园方及教师都要改变观念
幼儿园在办园过程中不能仅考虑社会影响和自身收益,而应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坚持正确的教育立场,充分认识到幼儿教育的特殊性,科学合理地开展幼儿教育活动。树立科学的幼儿园教学观不能仅基于利益的驱使而一味地迎合家长的需求。
2.家庭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基础
因此,家长的观念也需要幼儿园园方及教师对其进行正确引导,从而形成幼儿园科学教育的氛围。《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可见,幼儿园要加强与家长的密切联系,以自身对教育立场的坚守使家长认识到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弊端,以幼儿园和家长形成的教育合力促使幼儿教育回归其应然的状态。
3.要切实落实教育部关于禁止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相关文件
2018年7月4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明确严禁幼儿园传授小学化的教学内容,纠正小学化的教学方式,整治小学化的教学环境。
(二)提高师资水平
通过提高当地师资水平改善当前幼儿园教学现状。对当前师资开展全方位的培训,不仅要对师资进行最基本的语言、文字能力的培训,提高当地教师的汉语使用能力,能将本民族的传统文化、风俗习惯等进行传承。同时还要增加对保教知识、技能的培训,从而提高教学的科学性。
一方面,可由教育主管部门联系当地高校为“一村一幼”教师开办学前教育专科或本科的函授课程,解决教师学历层次低的问题;另一方面,定期对“一村一幼”教师开展专项培训,如对教师语言能力提升的培训,对教师的保育保教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培训可采用多种形式,既可采用讲座、讲授的方式,同时也可让“一村一幼”的教师到优秀幼儿园进行参观学习,或邀请其他幼儿园的优秀教师到幼教点进行现场指导。通过各种有效的培训方式真正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三)加大政府的指导力度
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政府的投入和管理。长期以来,政府在学前教育发展中的投入和管理缺位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幼儿园办学中存在一定的问题。政府管理部门应明确自身的责任,对学前教育进行有效领导和管理。政府部门可组织了解当地文化的专家对民族教育的文化资源进行整合,将统编教材和当地文化资源相结合,编订适合彝区儿童使用的教材。这样一方面传承了该民族的传统文化;另一方面,也使当地儿童可以更好地接受教育。
参考文献:
[1]黄翠华.桂西民族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14):14-15.
[2]楚艳芳,刘文武.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发展现状与思考:以贵州省为例[J].教育观察,2018(9):14-15.
[3]江全.文化视野下民族地區幼儿园教育教材的改革[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2(4):32-35.
[4]尖措吉.少数民族地区学前教育整合本土文化的思考:以互助土族地区为例[J].学前教育研究,2013(3):8-10.
编辑 赵瑞峰
[关 键 词] 一村一幼;凉山彝区;学前教育;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1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1-0024-02
凉山彝族自治州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自治州,全州有17个县市,到2018年全州有11个贫困县。凉山州由于地理位置偏僻,经济发展落后等因素的影响,其学前教育基础差,发展滞后,制约着全州整体教育的发展。2015年8月,四川省在大小凉山彝区率先启动实施“一村一幼”计划,以建制村为单位,一个村设立一个幼儿教学点,根据实际情况也可“多村一幼”或“一村多幼”,组织开展以双语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学前教育。“一村一幼”计划是四川创新实施的重大教育扶贫工程,是民族地区少年儿童学习国家通用语言、化解基础教育阶段教学语言障碍、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奠基工程。“一村一幼”计划的实施从源头上打破了“贫困积累循环效应”。目前,凉山彝区幼儿园教学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不符合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原则。
一、学前教育教学内容现状
目前,凉山彝区学前教育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在学前教育的教学内容上体现为有的学校学前教育阶段教授大量小学化的内容;有的学校学前教育阶段的教学中,随意性很强,教学内容缺乏计划性、系统性和目的性;凉山彝区很多学校的教学内容并未体现当地地方特色。
(一)小学化现象突出
幼儿教育本应以游戏、活动为主要形式对儿童进行全面、和谐发展的启蒙教育。但凉山彝区有些幼儿园缺乏科学的教学理念,照抄照搬其他地区幼儿园的教学内容,加之受部分家长的观念影响,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现象表现明显,主要体现在这个方面。
1.教学内容小学化,忽略儿童身心发展水平
由于缺乏适合彝区儿童学习的双语教材,在教学中教师难以做到根据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组织教学,教学中主观性表现突出,照抄照搬其他幼儿园教学上的经验,或者按照家长的要求在幼儿园阶段大量教授小学化的内容,包括小学阶段的拼音、识字、计算等内容。
2.教学方法小学化
凉山彝区很多幼儿园教师缺乏专业的知识,对幼儿教学规律了解不充分,未能认识到幼儿的学习主要是通过游戏、活动的方式获得。教师习惯采用“排排坐”的班级授课方式,以教师讲解示范的方式进行教学。不注重环境创设在幼儿学习中的作用,不注重游戏在幼儿学习中的重要性。这种小学化的教学方式往往使幼儿失去了自主探索的机会,降低了学习兴趣。
(二)随意性较强
凉山彝区“一村一幼”的教师大多是当地人,文化素质参差不齐,缺乏学前教学的科学知识,在调查中发现,有的幼教点的教师缺乏组织幼儿教学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无法正常组织幼儿园教学。有的幼教点教师几乎不组织幼儿的教学活动,幼儿到园后,由年龄大的幼儿带领年龄小的幼儿自行玩耍,教师在这过程中不知如何组织,只是看管幼儿,负责幼儿的安全而已。幼儿在学校的活动缺乏计划性和系统性。
(三)地区特点不明显
目前,凉山彝区学前教育使用的教材大多为四川省通用的汉语统编教材。选用统编教材彝区幼儿掌握困难,同时也不能体现地方特色,不适合地方幼儿的实际需要。
1.使用的教材是汉语教材
凉山的很多彝族聚居区,儿童从小在本民族语言的环境中成长,他们对汉语比较陌生,学习汉语编订的教材,儿童常常难以听懂,学习效果不尽如人意。同时,很多彝区教师,特别是“一村一幼”的教师通常是当地人,教师自身对汉语掌握不是很熟悉,双语转换能力有限,他们讲授汉语教材时,语言障碍也导致教学效果受到影响。因此,编订彝汉双语的教材对彝区学前教育的发展尤为迫切。
2.教材内容反映的是汉族文化
统编教材的内容大多反映的是汉族文化、城市文化的内容,彝区儿童对这些文化比较陌生,教材中出现的一些事物,他们完全没有接触过,难以理解,教学内容与他们的现实生活相脱离,儿童学习困难,学习兴趣不高。
3.教材内容没有体现当地特色
凉山彝族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如音乐、舞蹈、丰富的民族节日、独特的礼仪习俗。而教育是传承文化的基本途径,但在彝区幼儿园教学中,幼儿园教育的五大领域都极少反映当地文化特色,对当地优秀的民族文化资源利用较少,教育与文化脱离。
二、影响学前教育教学内容的原因
当地学校、家长及教师的观念对幼儿园教育内容有重要影响,同时当地幼儿园的师资水平也是影响教学内容的原因。
(一)观念
1.学校、教师理念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幼儿教育越来越重视,幼儿园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在市场竞争的影响下,学校基于利益的驱使,为迎合家长的需求,大量进行知识教学,小学化倾向明显。教师也迫于家长的压力,不得不传授小学化的知识。
2.家长观念
家长观念对幼儿园教学有直接影响。在教育及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中,家长的观念也逐渐发生了变化,家长希望孩子有较强的应试能力,他们希望在幼儿园阶段就能教授幼儿大量的知识化内容,以免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彝族地区的很多家长自身文化程度不高,对学前教育缺乏科学的了解与认识,他们简单地把幼儿园教育看作是幼儿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初级阶段,为将来的应试做准备。家长的这种观念自然会转移到幼儿园,而幼儿园之间由于竞争激烈,为获取生源不得不迎合家长的需求,大量教授小学化内容。 (二)师资水平
由于凉山彝区地理位置偏远,经济发展滞后,人才匮乏。从2015年开始实施“一村一幼”计划,计划实施中时间、资金和人力等相对不足,因而在实际中师资水平难以得到保障。
一方面,“一村一幼”的辅导员与其他地区相比文化层次相对
较低。例如,2018年美姑县参加四川省“一村一幼”辅导员能力培训第一期的140名学员中,成人及全日制大专及以上学历的27人,仅占总人数的19.29%,其中学前教育专业的4人。辅导员的学历水平和专业特点导致其专业化程度不高。另一方面,凉山彝区辅导员入职年限短,教学经验不足。四川省从2015年开始实施“一村一幼”计划,辅导员要么是刚毕业的学生,要么来自其他行业的从业人员,辅导员的从业经历较短,从业经验不足。以上原因导致学前教育教学缺乏科学性。
三、对策
(一)改变观念
1.幼儿园园方及教师都要改变观念
幼儿园在办园过程中不能仅考虑社会影响和自身收益,而应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坚持正确的教育立场,充分认识到幼儿教育的特殊性,科学合理地开展幼儿教育活动。树立科学的幼儿园教学观不能仅基于利益的驱使而一味地迎合家长的需求。
2.家庭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基础
因此,家长的观念也需要幼儿园园方及教师对其进行正确引导,从而形成幼儿园科学教育的氛围。《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可见,幼儿园要加强与家长的密切联系,以自身对教育立场的坚守使家长认识到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弊端,以幼儿园和家长形成的教育合力促使幼儿教育回归其应然的状态。
3.要切实落实教育部关于禁止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相关文件
2018年7月4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明确严禁幼儿园传授小学化的教学内容,纠正小学化的教学方式,整治小学化的教学环境。
(二)提高师资水平
通过提高当地师资水平改善当前幼儿园教学现状。对当前师资开展全方位的培训,不仅要对师资进行最基本的语言、文字能力的培训,提高当地教师的汉语使用能力,能将本民族的传统文化、风俗习惯等进行传承。同时还要增加对保教知识、技能的培训,从而提高教学的科学性。
一方面,可由教育主管部门联系当地高校为“一村一幼”教师开办学前教育专科或本科的函授课程,解决教师学历层次低的问题;另一方面,定期对“一村一幼”教师开展专项培训,如对教师语言能力提升的培训,对教师的保育保教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培训可采用多种形式,既可采用讲座、讲授的方式,同时也可让“一村一幼”的教师到优秀幼儿园进行参观学习,或邀请其他幼儿园的优秀教师到幼教点进行现场指导。通过各种有效的培训方式真正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三)加大政府的指导力度
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政府的投入和管理。长期以来,政府在学前教育发展中的投入和管理缺位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幼儿园办学中存在一定的问题。政府管理部门应明确自身的责任,对学前教育进行有效领导和管理。政府部门可组织了解当地文化的专家对民族教育的文化资源进行整合,将统编教材和当地文化资源相结合,编订适合彝区儿童使用的教材。这样一方面传承了该民族的传统文化;另一方面,也使当地儿童可以更好地接受教育。
参考文献:
[1]黄翠华.桂西民族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14):14-15.
[2]楚艳芳,刘文武.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发展现状与思考:以贵州省为例[J].教育观察,2018(9):14-15.
[3]江全.文化视野下民族地區幼儿园教育教材的改革[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2(4):32-35.
[4]尖措吉.少数民族地区学前教育整合本土文化的思考:以互助土族地区为例[J].学前教育研究,2013(3):8-10.
编辑 赵瑞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