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过多年的教育实践,我深深认识到,教育是“教育是慢养的艺术”,千万不能急功近利!“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其中就包含这个教育的特质。快速成才,这是家长与老师们普遍的愿望,可是人的思想的成熟、才智的增加,是需要慢慢形成的,况且人各有不同,需要“因材施教”,需要每个老师静下心来慢慢地去培育。
新教育说:“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怎样的教育才完整,怎样的生活才幸福?让我们学着放开手,看着雏鹰天空飞翔,弯下腰,与蜗牛看风景变换。在我们的班中,孩子在我眼中是那样的不同,开朗、忧郁;活泼、敏感;勇敢、胆怯;自信、自卑,每一个孩子都有他最独特的地方。
刚接我们班的时候,上完第一堂课的感受就是“累”,嘴累、心累、手也累。班里有些孩子自律性差、学习习惯差、实践能力有限,这样一个充满小恶魔的班级让人怎么教啊!
这时,思考后的我脑海中浮现出这样一首小诗——《和蜗牛一起散步》:
上帝给我一个任务,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我不能走得太快,蜗牛已经尽力爬,每次只是往前挪那么一点点。
我催它,我唬它,我责备它,拉它,扯它,我甚至想踢它,蜗牛受了伤,它流著汗,喘著气,往前爬。
真奇怪,为什么上帝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任蜗牛往前爬,我在后面生闷气。
咦?我闻到花香,原来这边有个花园。
我感到微风吹来,原来夜里的风这么温柔。
慢著!我听到鸟叫,我听到虫鸣,我看到满天的星斗多亮丽。
以前怎么没有这些体会?
我忽然想起来,莫非是我弄错了!
原来是上帝叫蜗牛牵我去散步。
啊,突然间我发现,原来我们班并不是一个个讨人厌的小恶魔,而是像小蜗牛一样,有着不同性格特点的小精灵。心境的改变让我在处理班级问题时,经常换位思考,不再带着有色的眼光,主观的看待孩子们。
那个时常在课堂上发脾气的孩子,是一个自尊又敏感的小蜗牛。班里的孩子们都大声的说着“他发疯了!他又发疯了!”,而在这样的气氛中,他会更加疯狂的将拳头挥向每个想要靠近他的人,包括我——他的老师。当我和他一起来到门外,耐心的倾听他心中的不平,在他发泄出来,情绪渐渐平静时,问出了事情发生的原因。这个在我们看来不值一提的事情,在他看来却是对他最大的不尊重,而当时我在同学们面前说的那一句“把扔在地上的课本捡起来”,更是火上浇油。
了解到前因后果,我站在他的角度耐心的说:“最初的错误并不在你,那位同学应该向你道歉,你冲动我可以理解,但冲动是魔鬼,情绪就是一只大老虎,要学会控制它,要成为打虎的英雄,不要被老虎吃掉。”短短的话语,让我们彼此间拉近了距离,让他知道,他并不是不被人理解的,而我也从他眼眶里晃动的泪珠看到了悔过和歉意。
人是需要时常沟通和换位思考来了解身边的环境,并让身边的人了解自己。而很多欠缺沟通技巧的孩子,更加需要有成年人的引导,既然他的父母没有做到,那我们教师作孩子人生的第二任老师就要担负起这个重任,不能简单的给孩子们贴上标签,用“好孩子”或“坏孩子”加以区分。作为成年人,作为教师,更要用多角度的视野观察孩子们,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长处进而表扬,弱化短处对他们的影响。尽量让每个孩子有一个阳光的童年与少年。
教育孩子就像牵着一只蜗牛在散步,和孩子一起走过他们的孩提时代、少年时代和青春岁月,虽然也有被气疯与失去耐心的时候。然而,孩子却在不知不觉中向我们展示了生命最初的美好。
那个总是不完成作业的孩子,却总是热心的帮助同学和老师,只要不提学习,快乐的神情就会展现在他的脸上,这也是一个乐于助人的小蜗牛。谁能说他一定就不能成功?在我们身边,就是人有善于学习书本知识,而有人善于动手实践。不能要求所有的孩子都考上大学,读硕士、博士,在我眼中,那样的孩子不一定就是成功。高分低能、眼高手低,很多时候就是那些在象牙塔里的宠儿,进入复杂社会的真实写照。
不要嫌弃他们“爬”得太慢,我们不能期望孩子在我们的责罚中转变,有些事情真不是想象的那么简单。“教育是慢养的艺术”,以“慢”的心态看待教育,慢慢地欣赏孩子们慢慢成长,慢慢地体会其中的快乐。
那个努力追上前,却总是赶不上的小蜗牛,不要再催促他。他已经在努力了,不要用别人的脚步去丈量他的成长,要求他像“排头看齐”。 教育孩子,就像带着蜗牛散步,慢慢来,给他们空间和时间。我们放慢脚步,与蜗牛为伴,告诉自己:学会忍耐、学会宽容、学会等待。看到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能压抑自己的怒火,深吸一口气,让心静如水;能贴近他们的心灵,换位思考,平心静气地看待他们的“脱口而出”、“随心所欲”;能对他们少一点冷漠与失望,多一份关爱与期待。只要小小蜗牛能一直向前、掌握方向,他也能看到雄鹰所能看到的景色!
班级中的每个孩子都是雏鹰,同时也都是蜗牛。作为教师要做的就是发现这些孩子的闪光点,像串珍珠一样将这些点串成线,由线及面,协助他们打开适合自己的星光大门,在通往成功的路上前行。这并不是全部,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急功近利更是要不得,作为孩子人生第二任老师,还要教会他们适时地放缓脚步,欣赏那星光,感受那花香。
孩子的眼光是率真的,孩子的视角是独特的。我们作为在孩子人生教育中仅次于父母的引导者,不妨放慢脚步,把固有的主观想法放在一边,陪着孩子们静静体味生活的滋味,欣赏那满天繁星、鸟语花香。倾听孩子内心声音,留给自己一点时间,从枯燥的知识教学中探出头来。这受益的又何止是孩子呢!
新教育说:“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怎样的教育才完整,怎样的生活才幸福?让我们学着放开手,看着雏鹰天空飞翔,弯下腰,与蜗牛看风景变换。在我们的班中,孩子在我眼中是那样的不同,开朗、忧郁;活泼、敏感;勇敢、胆怯;自信、自卑,每一个孩子都有他最独特的地方。
刚接我们班的时候,上完第一堂课的感受就是“累”,嘴累、心累、手也累。班里有些孩子自律性差、学习习惯差、实践能力有限,这样一个充满小恶魔的班级让人怎么教啊!
这时,思考后的我脑海中浮现出这样一首小诗——《和蜗牛一起散步》:
上帝给我一个任务,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我不能走得太快,蜗牛已经尽力爬,每次只是往前挪那么一点点。
我催它,我唬它,我责备它,拉它,扯它,我甚至想踢它,蜗牛受了伤,它流著汗,喘著气,往前爬。
真奇怪,为什么上帝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任蜗牛往前爬,我在后面生闷气。
咦?我闻到花香,原来这边有个花园。
我感到微风吹来,原来夜里的风这么温柔。
慢著!我听到鸟叫,我听到虫鸣,我看到满天的星斗多亮丽。
以前怎么没有这些体会?
我忽然想起来,莫非是我弄错了!
原来是上帝叫蜗牛牵我去散步。
啊,突然间我发现,原来我们班并不是一个个讨人厌的小恶魔,而是像小蜗牛一样,有着不同性格特点的小精灵。心境的改变让我在处理班级问题时,经常换位思考,不再带着有色的眼光,主观的看待孩子们。
那个时常在课堂上发脾气的孩子,是一个自尊又敏感的小蜗牛。班里的孩子们都大声的说着“他发疯了!他又发疯了!”,而在这样的气氛中,他会更加疯狂的将拳头挥向每个想要靠近他的人,包括我——他的老师。当我和他一起来到门外,耐心的倾听他心中的不平,在他发泄出来,情绪渐渐平静时,问出了事情发生的原因。这个在我们看来不值一提的事情,在他看来却是对他最大的不尊重,而当时我在同学们面前说的那一句“把扔在地上的课本捡起来”,更是火上浇油。
了解到前因后果,我站在他的角度耐心的说:“最初的错误并不在你,那位同学应该向你道歉,你冲动我可以理解,但冲动是魔鬼,情绪就是一只大老虎,要学会控制它,要成为打虎的英雄,不要被老虎吃掉。”短短的话语,让我们彼此间拉近了距离,让他知道,他并不是不被人理解的,而我也从他眼眶里晃动的泪珠看到了悔过和歉意。
人是需要时常沟通和换位思考来了解身边的环境,并让身边的人了解自己。而很多欠缺沟通技巧的孩子,更加需要有成年人的引导,既然他的父母没有做到,那我们教师作孩子人生的第二任老师就要担负起这个重任,不能简单的给孩子们贴上标签,用“好孩子”或“坏孩子”加以区分。作为成年人,作为教师,更要用多角度的视野观察孩子们,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长处进而表扬,弱化短处对他们的影响。尽量让每个孩子有一个阳光的童年与少年。
教育孩子就像牵着一只蜗牛在散步,和孩子一起走过他们的孩提时代、少年时代和青春岁月,虽然也有被气疯与失去耐心的时候。然而,孩子却在不知不觉中向我们展示了生命最初的美好。
那个总是不完成作业的孩子,却总是热心的帮助同学和老师,只要不提学习,快乐的神情就会展现在他的脸上,这也是一个乐于助人的小蜗牛。谁能说他一定就不能成功?在我们身边,就是人有善于学习书本知识,而有人善于动手实践。不能要求所有的孩子都考上大学,读硕士、博士,在我眼中,那样的孩子不一定就是成功。高分低能、眼高手低,很多时候就是那些在象牙塔里的宠儿,进入复杂社会的真实写照。
不要嫌弃他们“爬”得太慢,我们不能期望孩子在我们的责罚中转变,有些事情真不是想象的那么简单。“教育是慢养的艺术”,以“慢”的心态看待教育,慢慢地欣赏孩子们慢慢成长,慢慢地体会其中的快乐。
那个努力追上前,却总是赶不上的小蜗牛,不要再催促他。他已经在努力了,不要用别人的脚步去丈量他的成长,要求他像“排头看齐”。 教育孩子,就像带着蜗牛散步,慢慢来,给他们空间和时间。我们放慢脚步,与蜗牛为伴,告诉自己:学会忍耐、学会宽容、学会等待。看到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能压抑自己的怒火,深吸一口气,让心静如水;能贴近他们的心灵,换位思考,平心静气地看待他们的“脱口而出”、“随心所欲”;能对他们少一点冷漠与失望,多一份关爱与期待。只要小小蜗牛能一直向前、掌握方向,他也能看到雄鹰所能看到的景色!
班级中的每个孩子都是雏鹰,同时也都是蜗牛。作为教师要做的就是发现这些孩子的闪光点,像串珍珠一样将这些点串成线,由线及面,协助他们打开适合自己的星光大门,在通往成功的路上前行。这并不是全部,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急功近利更是要不得,作为孩子人生第二任老师,还要教会他们适时地放缓脚步,欣赏那星光,感受那花香。
孩子的眼光是率真的,孩子的视角是独特的。我们作为在孩子人生教育中仅次于父母的引导者,不妨放慢脚步,把固有的主观想法放在一边,陪着孩子们静静体味生活的滋味,欣赏那满天繁星、鸟语花香。倾听孩子内心声音,留给自己一点时间,从枯燥的知识教学中探出头来。这受益的又何止是孩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