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理教师如何创设愉悦的教学环境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rabir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教学环境的定义
  所谓环境,主要是指我们所研究的主体周围的一切情况和条件。教学环境(classroom environment, school environment, learning environment, etc.)是以教学为中心的环境,从内容构成看,它包括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物质环境如校园校舍、教学设备、教学场所、教室的色彩光线等;心理环境如学校中的人际关系、教学气氛、教师的管理作风、班级文化和社会信息等。愉悦的教学环境,对于提高学习效率,发展学生智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作为一个地理教师如何为学生创设愉悦的教学环境呢,我做了以下探索:
  二、创造舒适的教室教学物质环境
  (一)教室应该有良好的通风:教室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根据调查研究,在一个有着40-50名学生活动的教室里,每名学生在安静状态下平均呼出0.4%的二氧化碳,每小时通过汗腺排出约40克水蒸气,将近100卡的热量,而新鲜空气中,氧气与二氧化碳的百分比约为78.1%和0.3%。如果没有良好的通风设备,没有新鲜空气流入,教室内的二氧化碳增加,空气就会浑浊不堪。在这种环境下,学生容易心情烦躁,思维活动受到抑制,影响学习效果。
  (二)教室环境温度要适宜:实验研究表明,教室中最适宜的温度在20℃-25℃ 之间。此时学生的智力活动最佳。
  (三)光线要适当:一般说来,采光越好,学生越容易学习。亮度过强,学生容易头晕烦躁,影响思维判断力,过弱则不能引起学生大脑足够的兴奋强度,也会损害学生视力。所以,在教室中安装了窗帘,以调节教室中的光线强弱。
  (四)宁静的色彩: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不难发现,颜色可以影响人们的情绪。
  例如,蓝色使人宁静,红色使人兴奋,黑色使人压抑。教室内的色调也会影响学生的智力活动,产生不同的心理效应。教室内的装饰我让学生们布置为以蓝色、绿色等为主。
  (五)无噪音的教室:在噪音的环境里学习,学生会感到头晕乏力,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思维发生紊乱。背景噪音越大,分心的作用越强。噪音还会引起不同程度的听力障碍。我校为学生学习创造了无噪音教室。
  总之, 良好的通风、适宜的温度、充足的采光、宁静的色调、无背景噪音,这一切为学生创设愉悦的教学环境提供了物质基础保障。
  三、营造积极愉悦的教学心理环境
  (一)穿插引用谜语:谜语虽小,但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在讲“太阳”一节时,我先朗读谜语:“有个老公公,天亮就出工,若有一日不见它,不是下雨就是刮风。”让学生猜这是什么天体,学生们息生静气,并迅速答出谜底是太阳,然后我在活跃的教学环境中,自然地进入了新课的学习。 还有在讲完地图一课时,我就用了三个谜语:“容纳千山万水,胸怀五湖四海,藏下中外名城,浑身绚丽多彩”、“高山不见一寸土,平地不见半亩田,五湖四海没有水,世界各国在眼前”、“不坐车船跑全国,不乘飞机观四海,分文不花万里游,请问奥妙在哪里?”加深了学生对地图特征、作用等的印象。
  (二)巧用历史知识:我在讲“洋流”时我引用了二战时诺曼底“神兵”登陆的史例。1944年6月,英美联军的潜艇在德军的严密监视下,顺利地通过英吉利海峡,在诺曼底登陆,如同‘神兵’从下而降,而德军却毫无察觉,就是利用了英吉利海峡洋流运动的规律,借助深层洋流运动的动力,关闭发动机,使潜艇避开了德军的监视,胜利登陆。讲“土地资源保护”时,我又引用了古代巴比伦王国(今伊拉克)的兴衰。
  (三)运用地理诗歌:我在平时收集了一些诗歌,在教学中有选择地加以使用,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还有利于学生对课本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还能扩大他们的知识,讲“侵蚀作用”时,引用了白居易的《浪淘沙》‘一泊浪来一泊去,一重浪来一重生,相搅相淘无歌日,会教山海一时平’ ;讲“风力搬运作用”时引用了岑参的“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碑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四)运用多媒体技术,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多媒体可以创设出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以其形、色、光、声的丰富变化及蒙太奇美学技术极大拓宽了教学信息的传输通道,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对提高教学效率有显著功效,这已是不争的事实。例如:在介绍黄河时,可以播放一组令人振奋、慷慨激昂的《黄河大合唱》多媒体幻灯片,好像一下子把我们带到了母亲河的岸边,学生就像象亲临其境,一方面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感兴趣,让学生学习既轻松又新颖,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五)诙谐幽默的语言:巧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常会创造出幽默的教学环境,比如教“酸雨危害与防治”内容时,教师展示漫画“雨中垂钓”:有个人蹲在岸边戴着防毒面具,打着伞在冒雨垂钓。教师:“请问这位先生钓上来的鱼被谁吃了?”再比如借用语音相近的字词,构成特别的语义,从而产生幽默效果,也便于学生记忆。讲“地壳中主要元素的质量分数”图时,教师可将这些元素按含量从多到少排序:氧、硅、铝,并记为“养、闺、女” 。这样,可活跃地理课堂教学气氛,也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力。
  (六)野外实地观察:把学生带出教室,到野外观察地形地貌、河流、土壤、植被、农业、工业、城市等情况,这是实地情境教学。实地情境教学是一种切实可行、效率较高的教学方法。在地理教学中,实地情境教学可以进一步加强和改善教师、学生和教材这三者在教学过程中处于和谐统一的最佳境界,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应加强探索和尝试,使情境教学不断完善、成熟,更好地为地理教学服务。
其他文献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保证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条件,如果一个教师不热爱他的学生,那他也就不可能去关心他们,并且帮助他们进行更好的学习;相反如果一个学生和自己的任课教师有对抗情绪,那他就会厌恶这位教师所教的这门课程,直接影响这门学科的学习成绩,故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的一切活动都要建立在了解学情的基础上,这样才能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  和谐的师生关系需要教师积极的人生准则来维系,随着社会的讯猛发展,传统
期刊
一、当前化学学习的困境  “化学难学”是许多高中学生的感叹,大部分学不好的都表现为“老师讲的时候听得明白,上课认真作好了笔记,但碰到自己做题还是不会正确分析”,“课后做了大量练习,成绩还是提不高,问题没感觉”。  “化学难教”同样是许多化学教师的感叹,教师常常吃惊于一些基本知识及方法学生往往学到后面了还似懂非懂,反复讲过的题型再次出现学生依然出错。  习题是做不完的,学生固然有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的
期刊
以前的教材都是把“教师的知”转化为“学生的知”,而由“学生的知”转化为“学生的能”和“学生的德”的过程基本是靠学生本人去实现,而新的教材矛头直指“学生的能”。本人通过一段时间对化学新教材的教学,深深的体会到:新教材的知识容量大,覆盖面广,时间紧,教学过程中再想侧重于面面俱到的教知识点已很难适应新的课程要求,迫使我们站在教学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不得不改变观念,直面新教材,接受挑战。在我看来,新的教材编
期刊
依照人们生理和心理的一般规律,对事物或者真理的认识,首先必须对其产生浓厚兴趣,因为有了兴趣,大脑就容易形成兴奋中心,注意力集中,思维敏捷,对事物的认识立即就会达到最佳状态,学习的效率也就能明显地提高。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谈点个人体会。  一、设置悬念情景,激发兴趣  在教学的一开始就巧设悬念,容易形成良好的心理态势和思维环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其积极开动脑筋去思索、去探求。例
期刊
一、引言  2004年9月起,在广东、山东、宁夏、海南等4省(自治区),开始新课改实验,而我有幸在这时走上教坛,“走近新课程”。可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如何理解好新课改的理念,如何用好新教材,是我教学工作起步优劣的关键,是我以何种姿态站在新课改的浪潮的关键。下面,谈谈对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必修(以下简称“化学1必修”)的一些理解和思考。  二、对化学1的浅析  化学1是人教版系列化学教
期刊
高中物理难学是许多学生的共同感受,这是因为高中物理同初中物理相比,无论从知识的深度、难度和广度,还是从学习方法上都有很大的不同。所以,高中物理教学难的问题较为普遍,直接影响着高中物理教学,解决好这个问题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若能正确引导学生掌握物理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直接影响学生对高中物理的学习态度,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本文就高一物理教学难的成因及其对策做一简单探讨。  1、树立学生学好
期刊
无机推断分框图和文字形兩种形式 ,物质推断涉及知识面广,思维强度大,问题的核心在于如何确定解题的突破口。下面将有关题眼总结如下:  1、同一元素的气态氢化物和气态氧化物反应,生成该元素的单质和水,该元素可能是硫或氮。  2、同一元素的气态氢化物和最高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化合,生成盐的元素一定是氮。  3、两溶液混合生成沉淀和气体,这两种溶液的溶质可能分别是:①Ba(OH)2与(NH4)2SO
期刊
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中心任务,学校教育中的素质教育主要通过学科教学来完成,其主要阵地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师生间的双向交流过程,即教师为主导和学生为主体是相互作用的,只有教师将精心准备的教学内容通过各种手段作用于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学内容才会真正内化为学生的知识,并外化为学生的能力。那么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呢?如何提高
期刊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此,现代教育的根本意义和价值在于培养和训练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形成创新能力,在于塑造一个健康向上、适应时代要求的人格。本人以为,政治课中的研究性学习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和潜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结合相关理论,想就此问题谈谈一己之见。  一、注重材料
期刊
初中思想政治课在新课改革理念的指导下,以倡导启发式教学和研究性学习为核心,探索教学新理念,培养新模式,全面构建和谐教育。初中思想政治课由其学科本身的特点、性质决定,在教学过程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科知识教育与德育教育相结合,知与行的统一,应该结合教学实际,优化课堂结构,实施教学改革,采取多种方式力求突破传统的教师说教为主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具体来说要做到以下几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