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教学环境的定义
所谓环境,主要是指我们所研究的主体周围的一切情况和条件。教学环境(classroom environment, school environment, learning environment, etc.)是以教学为中心的环境,从内容构成看,它包括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物质环境如校园校舍、教学设备、教学场所、教室的色彩光线等;心理环境如学校中的人际关系、教学气氛、教师的管理作风、班级文化和社会信息等。愉悦的教学环境,对于提高学习效率,发展学生智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作为一个地理教师如何为学生创设愉悦的教学环境呢,我做了以下探索:
二、创造舒适的教室教学物质环境
(一)教室应该有良好的通风:教室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根据调查研究,在一个有着40-50名学生活动的教室里,每名学生在安静状态下平均呼出0.4%的二氧化碳,每小时通过汗腺排出约40克水蒸气,将近100卡的热量,而新鲜空气中,氧气与二氧化碳的百分比约为78.1%和0.3%。如果没有良好的通风设备,没有新鲜空气流入,教室内的二氧化碳增加,空气就会浑浊不堪。在这种环境下,学生容易心情烦躁,思维活动受到抑制,影响学习效果。
(二)教室环境温度要适宜:实验研究表明,教室中最适宜的温度在20℃-25℃ 之间。此时学生的智力活动最佳。
(三)光线要适当:一般说来,采光越好,学生越容易学习。亮度过强,学生容易头晕烦躁,影响思维判断力,过弱则不能引起学生大脑足够的兴奋强度,也会损害学生视力。所以,在教室中安装了窗帘,以调节教室中的光线强弱。
(四)宁静的色彩: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不难发现,颜色可以影响人们的情绪。
例如,蓝色使人宁静,红色使人兴奋,黑色使人压抑。教室内的色调也会影响学生的智力活动,产生不同的心理效应。教室内的装饰我让学生们布置为以蓝色、绿色等为主。
(五)无噪音的教室:在噪音的环境里学习,学生会感到头晕乏力,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思维发生紊乱。背景噪音越大,分心的作用越强。噪音还会引起不同程度的听力障碍。我校为学生学习创造了无噪音教室。
总之, 良好的通风、适宜的温度、充足的采光、宁静的色调、无背景噪音,这一切为学生创设愉悦的教学环境提供了物质基础保障。
三、营造积极愉悦的教学心理环境
(一)穿插引用谜语:谜语虽小,但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在讲“太阳”一节时,我先朗读谜语:“有个老公公,天亮就出工,若有一日不见它,不是下雨就是刮风。”让学生猜这是什么天体,学生们息生静气,并迅速答出谜底是太阳,然后我在活跃的教学环境中,自然地进入了新课的学习。 还有在讲完地图一课时,我就用了三个谜语:“容纳千山万水,胸怀五湖四海,藏下中外名城,浑身绚丽多彩”、“高山不见一寸土,平地不见半亩田,五湖四海没有水,世界各国在眼前”、“不坐车船跑全国,不乘飞机观四海,分文不花万里游,请问奥妙在哪里?”加深了学生对地图特征、作用等的印象。
(二)巧用历史知识:我在讲“洋流”时我引用了二战时诺曼底“神兵”登陆的史例。1944年6月,英美联军的潜艇在德军的严密监视下,顺利地通过英吉利海峡,在诺曼底登陆,如同‘神兵’从下而降,而德军却毫无察觉,就是利用了英吉利海峡洋流运动的规律,借助深层洋流运动的动力,关闭发动机,使潜艇避开了德军的监视,胜利登陆。讲“土地资源保护”时,我又引用了古代巴比伦王国(今伊拉克)的兴衰。
(三)运用地理诗歌:我在平时收集了一些诗歌,在教学中有选择地加以使用,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还有利于学生对课本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还能扩大他们的知识,讲“侵蚀作用”时,引用了白居易的《浪淘沙》‘一泊浪来一泊去,一重浪来一重生,相搅相淘无歌日,会教山海一时平’ ;讲“风力搬运作用”时引用了岑参的“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碑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四)运用多媒体技术,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多媒体可以创设出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以其形、色、光、声的丰富变化及蒙太奇美学技术极大拓宽了教学信息的传输通道,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对提高教学效率有显著功效,这已是不争的事实。例如:在介绍黄河时,可以播放一组令人振奋、慷慨激昂的《黄河大合唱》多媒体幻灯片,好像一下子把我们带到了母亲河的岸边,学生就像象亲临其境,一方面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感兴趣,让学生学习既轻松又新颖,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五)诙谐幽默的语言:巧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常会创造出幽默的教学环境,比如教“酸雨危害与防治”内容时,教师展示漫画“雨中垂钓”:有个人蹲在岸边戴着防毒面具,打着伞在冒雨垂钓。教师:“请问这位先生钓上来的鱼被谁吃了?”再比如借用语音相近的字词,构成特别的语义,从而产生幽默效果,也便于学生记忆。讲“地壳中主要元素的质量分数”图时,教师可将这些元素按含量从多到少排序:氧、硅、铝,并记为“养、闺、女” 。这样,可活跃地理课堂教学气氛,也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力。
(六)野外实地观察:把学生带出教室,到野外观察地形地貌、河流、土壤、植被、农业、工业、城市等情况,这是实地情境教学。实地情境教学是一种切实可行、效率较高的教学方法。在地理教学中,实地情境教学可以进一步加强和改善教师、学生和教材这三者在教学过程中处于和谐统一的最佳境界,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应加强探索和尝试,使情境教学不断完善、成熟,更好地为地理教学服务。
所谓环境,主要是指我们所研究的主体周围的一切情况和条件。教学环境(classroom environment, school environment, learning environment, etc.)是以教学为中心的环境,从内容构成看,它包括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物质环境如校园校舍、教学设备、教学场所、教室的色彩光线等;心理环境如学校中的人际关系、教学气氛、教师的管理作风、班级文化和社会信息等。愉悦的教学环境,对于提高学习效率,发展学生智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作为一个地理教师如何为学生创设愉悦的教学环境呢,我做了以下探索:
二、创造舒适的教室教学物质环境
(一)教室应该有良好的通风:教室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根据调查研究,在一个有着40-50名学生活动的教室里,每名学生在安静状态下平均呼出0.4%的二氧化碳,每小时通过汗腺排出约40克水蒸气,将近100卡的热量,而新鲜空气中,氧气与二氧化碳的百分比约为78.1%和0.3%。如果没有良好的通风设备,没有新鲜空气流入,教室内的二氧化碳增加,空气就会浑浊不堪。在这种环境下,学生容易心情烦躁,思维活动受到抑制,影响学习效果。
(二)教室环境温度要适宜:实验研究表明,教室中最适宜的温度在20℃-25℃ 之间。此时学生的智力活动最佳。
(三)光线要适当:一般说来,采光越好,学生越容易学习。亮度过强,学生容易头晕烦躁,影响思维判断力,过弱则不能引起学生大脑足够的兴奋强度,也会损害学生视力。所以,在教室中安装了窗帘,以调节教室中的光线强弱。
(四)宁静的色彩: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不难发现,颜色可以影响人们的情绪。
例如,蓝色使人宁静,红色使人兴奋,黑色使人压抑。教室内的色调也会影响学生的智力活动,产生不同的心理效应。教室内的装饰我让学生们布置为以蓝色、绿色等为主。
(五)无噪音的教室:在噪音的环境里学习,学生会感到头晕乏力,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思维发生紊乱。背景噪音越大,分心的作用越强。噪音还会引起不同程度的听力障碍。我校为学生学习创造了无噪音教室。
总之, 良好的通风、适宜的温度、充足的采光、宁静的色调、无背景噪音,这一切为学生创设愉悦的教学环境提供了物质基础保障。
三、营造积极愉悦的教学心理环境
(一)穿插引用谜语:谜语虽小,但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在讲“太阳”一节时,我先朗读谜语:“有个老公公,天亮就出工,若有一日不见它,不是下雨就是刮风。”让学生猜这是什么天体,学生们息生静气,并迅速答出谜底是太阳,然后我在活跃的教学环境中,自然地进入了新课的学习。 还有在讲完地图一课时,我就用了三个谜语:“容纳千山万水,胸怀五湖四海,藏下中外名城,浑身绚丽多彩”、“高山不见一寸土,平地不见半亩田,五湖四海没有水,世界各国在眼前”、“不坐车船跑全国,不乘飞机观四海,分文不花万里游,请问奥妙在哪里?”加深了学生对地图特征、作用等的印象。
(二)巧用历史知识:我在讲“洋流”时我引用了二战时诺曼底“神兵”登陆的史例。1944年6月,英美联军的潜艇在德军的严密监视下,顺利地通过英吉利海峡,在诺曼底登陆,如同‘神兵’从下而降,而德军却毫无察觉,就是利用了英吉利海峡洋流运动的规律,借助深层洋流运动的动力,关闭发动机,使潜艇避开了德军的监视,胜利登陆。讲“土地资源保护”时,我又引用了古代巴比伦王国(今伊拉克)的兴衰。
(三)运用地理诗歌:我在平时收集了一些诗歌,在教学中有选择地加以使用,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还有利于学生对课本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还能扩大他们的知识,讲“侵蚀作用”时,引用了白居易的《浪淘沙》‘一泊浪来一泊去,一重浪来一重生,相搅相淘无歌日,会教山海一时平’ ;讲“风力搬运作用”时引用了岑参的“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碑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四)运用多媒体技术,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多媒体可以创设出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以其形、色、光、声的丰富变化及蒙太奇美学技术极大拓宽了教学信息的传输通道,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对提高教学效率有显著功效,这已是不争的事实。例如:在介绍黄河时,可以播放一组令人振奋、慷慨激昂的《黄河大合唱》多媒体幻灯片,好像一下子把我们带到了母亲河的岸边,学生就像象亲临其境,一方面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感兴趣,让学生学习既轻松又新颖,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五)诙谐幽默的语言:巧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常会创造出幽默的教学环境,比如教“酸雨危害与防治”内容时,教师展示漫画“雨中垂钓”:有个人蹲在岸边戴着防毒面具,打着伞在冒雨垂钓。教师:“请问这位先生钓上来的鱼被谁吃了?”再比如借用语音相近的字词,构成特别的语义,从而产生幽默效果,也便于学生记忆。讲“地壳中主要元素的质量分数”图时,教师可将这些元素按含量从多到少排序:氧、硅、铝,并记为“养、闺、女” 。这样,可活跃地理课堂教学气氛,也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力。
(六)野外实地观察:把学生带出教室,到野外观察地形地貌、河流、土壤、植被、农业、工业、城市等情况,这是实地情境教学。实地情境教学是一种切实可行、效率较高的教学方法。在地理教学中,实地情境教学可以进一步加强和改善教师、学生和教材这三者在教学过程中处于和谐统一的最佳境界,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应加强探索和尝试,使情境教学不断完善、成熟,更好地为地理教学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