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触动学生的心灵

来源 :课外语文·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aozhang7812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读书从“感动”开始,让教书和育人从“感动”开始,在书海的“感动”中“立德”,在践行的“感动”中“树人”,这也是我们的教育的首要任务“立德树人”。成功的师者是抓住文本“情”觸动孩子们内心最柔软的地方的,这样的读书是细致的,是温暖的。
  【关键词】感动;立德;树人;心灵
  【中图分类号】G634.3 【文献标识码】A
  船长看到这儿,突然间,好像嗓子被什么捅了一下似的,大声的呜咽起来……
  列夫·托尔斯泰的原著《跳水》中有这样的一段话,而我们教材的编排删掉了这一段,仔细体会,有和没有,人物的丰满、鲜活也大相径庭,原版这一段,展现了船长救下儿子后的喜极而泣,展现了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物,读者跟着船长同紧张,同喜同泣。一个了不起的人物不仅是技能、智慧上的高超,更重要的他是有血有肉,有悲有喜的真实人物。这样的人物才能植根我们的内心。
  纵观我们现在社会,细品我们现实生活,总是感慨现在的孩子缺少同情,多了无情,不会感动,我们反思一下,现在文明的发展,孩子感动的东西太少了,或者快餐文化的时兴,我们拿来捂热孩子内心的载体,产生共鸣的东西也少了。
  我们需要做的是为别人的进步真心拍手、赞扬,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真善美的眼睛的热血青年。而现在的教育流于空白的说教,忽略了感同身受,与作者同喜同悲的过程,人的成长缺少了感动,冷漠这把杀猪刀就铸就了。
  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是我们教育者思考的问题。
  首先培养的这个人应是知人间冷暖、有血、有肉、有情的人。选什么课文,作为普通的教育者做不了主,但是怎样教,怎样引导是我们的责任。国家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的付宜红处长举了一个例子,对中国和日本孩子读《狐狸阿权》做调查发现:中国孩子善于发现故事的发生、发展、结果等顺序,善于站在第三者的角度去评论,理性多一点,如是什么导致小狐狸送命,从这个故事中我明白做事情都应该先弄清真相……日本的孩子善于从事件的出发点,站在人物的角度与人物同悲喜。如想小狐狸会说:“我快死了,请救救我吧!山的那边还有许多栗子,我再也不能给你送柴火了……”
  丰富故事情节,走进故事,只有这样才能丰富孩子内心的情感体验。一个人的发展,需要的不仅仅是理性的东西,更多的是情感的丰富,我们一直在探讨“人性”,倡导“人文”,就是要从这个角度多思考,让孩子从感动中汲取能量。
  作家梁晓声一次在法国,他跟两个老作家一同坐车到郊区。那天刮着风,不时有雨滴飘落。
  前面有一辆旅行车,车上坐着两个漂亮的法国女孩,不停地从后窗看他们的车。前车车轮碾起的尘土扑向他们的车窗,加上雨滴,车窗被弄得很脏。他们的车想超过,但路很窄。他问司机:“能超吗?”司机说:“在这样的路上超车是不礼貌的。”正说着,前面的车停了下来,下来一位先生,先对后车的司机说了点什么,然后让自己的车靠边,让他们先过。
  梁晓声问司机:“他刚才跟你说什么了?”司机转述了那位先生的话:“一路上,我们的车始终在前面,这不公平!车上还有我的两个女儿,我不能让她们感觉这是理所当然的。”梁晓声说,这句话让他羞愧了好几天。
  一种能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的善良。它关乎公平、正义,就在我们日常的生活,就在人和人的关系中,唯有感动才会流淌于血液,感染别人。是“真情”,是“触动”让我们恪守做人的本分,尽可能为别人着想、帮助他人, 这本身就是一种“感动”。
  公平正义是理,维系这个“理”需要一颗有情的心。我们正是有内心的不安,才知道这个行为不合理;有关怀他人的情感,有对真善美的感动,才能付诸行动,内化为行为。 做一个有情感的人,才能成为一个为他人着想的人,才不自私,才能铸就社会的温情,才能架构社会的文明。
  拿什么捂热孩子的心?你思考了吗?你做了吗?做到什么程度?
  在主题为“不同文体经典作品阅读教学研究成果”的交流会上,课例《桥》的现场观摩让我深刻感受到作品塑造人物的力量,一个老支书,在洪水来临时沉着、冷静地指挥全村人渡过了桥,却牺牲了自己的儿子、牺牲了自己。作为小小说,师者引领我们分析人物,欣赏语言:“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师者处理是:学生读老支书的话,体会党员为什么排在后面?用问题处理感人的情节,用“理”来阐释“情”,显得那么苍白无力,让孩子再也走入不了情景,无法体会形式的危机,人物的高大,内心的反应……血肉灵魂的感受一下擦肩而过,相反,孙传文老师的指导一下子让我们情感奔放。他说:“此处要重在读,用读句子展现形式的危机、人物的沉着、坚定的命令,读出力量;展现人物品质,学生做不到的话,老师就范读,把领会的情感用有声文字的高低、快慢、急缓展现。”听了孙老师的示范,作为听者的我如临其境,仿佛听到洪水的声音,闻到死亡的气息,那桥下汹涌的洪水溅湿了我的双眼,那山一样的老支书巍然屹立在我心间。
  成功的师者是抓住文本“情”触动孩子们内心最柔软的地方的,这样的读书是细致的、是温暖的。
  从上面的教育实例可见,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孩子不喜欢读书,我们的语文教学、读书引导说理性的倾向太严重了,而真正走心的、让心灵颤动的东西都在功利的标杆下删除、淡化、忽略了,怎能让我们的孩子感动,做有血有肉的人,连师者都不去读、不愿意读的东西,怎么让孩子读进去,更谈不上喜欢读。我想打动人心的作品,拨动内心最柔软的文字,是没一个人有能力抗拒的。
  那就让读书从“感动”开始,让教书和育人从“感动”开始,在书海的“感动”中“立德”,在践行的“感动”中“树人”,这也是我们的教育的首要任务“立德树人”。做一个善于感动的师者,做一个情感细腻的育人者,陪孩子一起成长。
  (编辑:董 娇)
其他文献
本文从石油石化行业科研板块软件独家采购策略出发,系统的从独家采购策略的角度,分析了科研板块应用独家采购的必要性、特殊性、客观性,将专家集中论证独家采购作为依据和判
现阶段乙烯废碱液处理系统装置使用的长轴液下泵存在运行周期短、检修频繁的问题。本文对立式长轴液下泵运行状况进行分析,最终确定合理的改造、选型优化方案。
【摘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理解文章思想感情,掌握文章表达方法。在进行语言文字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引导学生体会、理解课文中所蕴含的丰富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在学习祖国优美的语言文字的同时,受到中华民族优秀品德的熏陶,从而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关键词】语文阅读;思想教育;重视观察;激发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一、重视思想教育
本文主要阐述了HIPPS系统的故障诊断与自主优化。
【摘要】一直以来,对于“人文”的说法,学界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纵观这些观点与看法,无非是要强调对人类尊严、价值以及命运的维护与关怀。立足真善美,祛除假恶丑。目前我们的教育体制还是以考试为中心,学生与教学都简单地关心考试,以分数论成败,这样的教学现实极大地禁锢了学生的天性发展,使其丧失了固有的灵性。换言之当下我们的中学语文教学没有涉及语文这一学科最核心的关键——人文情感以及人的语文素养。本文
本文主要分析了油砂山油田结蜡严重的原因,阐述了油田所使用的清防蜡方式的原理和不同清防蜡措施的特点,计算了油砂山油田的清蜡成本,并提出了合理建议。
【摘要】近些年,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以及国家加大了对国民教育的投入力度,一些先进的教学方式以及教学设备正在逐渐的应用到我国当前的小学教育中来,并将其自身一些独特的优越性表现出来。在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用多媒体教学,不仅能够营造出一种轻松、欢快的教学氛围,让整个教学过程富有趣味性,同时也进一步优化和完善了课堂教学结构,拓展了学生自身的知识面,并从某种程度上极大的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
【摘要】对低年级的写话教学,重在激发兴趣,培植自信。让学生开始写话就感到轻轻松松,没有任何负担,觉得写话是一种乐事,使他们在写话过程中,不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提高自信心,从而对写话充满欲望。  【关键词】生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引导学生热爱生活,深入地体验生活,记载下生活的感受,让学生从空洞的、抽象的说教中走出来,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