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目前职校生源质量参差不齐。面对这样的状况,我们该如何把中职的数学课上好、上活,让数学知识成为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的金钥匙呢?
一、合理调度模块化的知识内容
职业学校教师特别是专业教师普遍认为,现在职业学校数学教材模块的安排有很大的问题,前后衔接不到位,人为割裂知识体系,知识滞后。可笔者认为,职高数学教学的弹性度其实很大,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如第一章集合知识后,趁热打铁地把第二册书的第十二章解不等式提上来学,这样能及时帮助学生完善初中解不等式的知识,而且也为第二章学解析法表示函数定义域的求法做一个良好的铺垫。这样能让学生感受到初中、高中知识的衔接,以及高中数学是初中数学知识的延伸和拓展。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应用学科,有很多知识是为理工科服务的,特别是在职业高中的一些专业课中。数学老师要密切配合专业老师,适当调整数学课程计划,争取能与他们的进度保持一致,真正把数学的应用性落到实处。如复数的知识在高一年级第二学期《电工基础》学科中就要用到,而在数学课本中却把《复数》一章安排在第三册书的第十六章。那我们可以根据专业课的需要把这一章提到前面讲,不仅能及时完善数系的知识,也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二、融会贯通,引领学生发现有用结论
目前,职高的学生对知识点举一反三往往有一定的难度。问卷调查显示,有近90%同学的回答是 “上课能听懂,题目稍微一变,就无法动笔”。因此,教师在对数学教学要求不能偏高,要就地取材,依据课本经常变题,包括简单变换一些条件,对调题设和结论的位置等,对学生进行简单的逆向思维训练。
如江苏中职第四册《数学》P187第18题:已知点
A(0,0)、B(3,0)、C(1,2),则三角形ABC的重心坐标是?同学们都想到了先求出两条高线,再求出它们的交点。该方法易想,但运算量大。何不让学生运用课本P166例1的结论来解呢?这个结论就是:△ABC的三条高线交于一点P,则有PA•PB=PB•PC=PA•PC。这样不仅让学生体会一题多解的乐趣,也能让课本的知识活起来、动起来,让学生体会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古训。
三、大胆简化解题过程,培养学生自信心
现在的教材非常人性化,就好像在与学生谈心,娓娓道来,但背景复杂、文字量大,大部分学生没有耐心认真阅读预习。其一是内容本身的原因;其次是教材揉入了教学设计的成分。这时,老师应及时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创设情境,设置预习问题,让他们自己找出重点和难点;还要及时而大胆地简化课本中对一些问题的叙述过程。
如对数换底公式的推导,课本上的推导学生不易理解。我们可以换一种推导法:
令logab=x,则有ax=b,所以logcax logcb(c>0,且c≠1)有xlogca=logcb,所以有x=即logab=(a,b,c>0且a,c≠1)。
这样就顺利而流畅地完成了对数换底公式的推导。学生也易于接受,他们能听懂就能增强自信心。
四、注重思维过程简单化,解题过程小步子
数学是严谨的,但职业高中的学生未必能接受形式上的严谨。所以我们要给学生有用的、易接受的数学知识。例如,推导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根据学生已有的连贯现状,可以将问题简单设置为以下几个步骤:
教师再加上一个具体的例子,这样学生既能从形式上接受公式的来龙去脉,也能理解公式的一般性。学生就没有畏难情绪了,教学效果也达到了。总之,我们要引导学生探求数学的本质,不过分追求形式上的完美。
还有尽量让学生上黑板秀,秀出他们的思维断链点,接着老师借着学生的思维断链处引导学生往下思考,给他们的思考步子一定要小、要细。不耻笑学生的错误,反而要赞扬他们能主动回答问题。其实数学课堂如果都是老师严谨而科学的语言,那是不完美的课堂。课堂的旁逸斜出也是一种美,要看用什么样态度来对待学生的错误了。对于职高生一定要给他们信心,他们才会扬起前进的风帆。
最后,我们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反思。反思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为有目标、有策略的主体行为。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安职业教育中心,
江苏电大海安学院)
一、合理调度模块化的知识内容
职业学校教师特别是专业教师普遍认为,现在职业学校数学教材模块的安排有很大的问题,前后衔接不到位,人为割裂知识体系,知识滞后。可笔者认为,职高数学教学的弹性度其实很大,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如第一章集合知识后,趁热打铁地把第二册书的第十二章解不等式提上来学,这样能及时帮助学生完善初中解不等式的知识,而且也为第二章学解析法表示函数定义域的求法做一个良好的铺垫。这样能让学生感受到初中、高中知识的衔接,以及高中数学是初中数学知识的延伸和拓展。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应用学科,有很多知识是为理工科服务的,特别是在职业高中的一些专业课中。数学老师要密切配合专业老师,适当调整数学课程计划,争取能与他们的进度保持一致,真正把数学的应用性落到实处。如复数的知识在高一年级第二学期《电工基础》学科中就要用到,而在数学课本中却把《复数》一章安排在第三册书的第十六章。那我们可以根据专业课的需要把这一章提到前面讲,不仅能及时完善数系的知识,也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二、融会贯通,引领学生发现有用结论
目前,职高的学生对知识点举一反三往往有一定的难度。问卷调查显示,有近90%同学的回答是 “上课能听懂,题目稍微一变,就无法动笔”。因此,教师在对数学教学要求不能偏高,要就地取材,依据课本经常变题,包括简单变换一些条件,对调题设和结论的位置等,对学生进行简单的逆向思维训练。
如江苏中职第四册《数学》P187第18题:已知点
A(0,0)、B(3,0)、C(1,2),则三角形ABC的重心坐标是?同学们都想到了先求出两条高线,再求出它们的交点。该方法易想,但运算量大。何不让学生运用课本P166例1的结论来解呢?这个结论就是:△ABC的三条高线交于一点P,则有PA•PB=PB•PC=PA•PC。这样不仅让学生体会一题多解的乐趣,也能让课本的知识活起来、动起来,让学生体会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古训。
三、大胆简化解题过程,培养学生自信心
现在的教材非常人性化,就好像在与学生谈心,娓娓道来,但背景复杂、文字量大,大部分学生没有耐心认真阅读预习。其一是内容本身的原因;其次是教材揉入了教学设计的成分。这时,老师应及时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创设情境,设置预习问题,让他们自己找出重点和难点;还要及时而大胆地简化课本中对一些问题的叙述过程。
如对数换底公式的推导,课本上的推导学生不易理解。我们可以换一种推导法:
令logab=x,则有ax=b,所以logcax logcb(c>0,且c≠1)有xlogca=logcb,所以有x=即logab=(a,b,c>0且a,c≠1)。
这样就顺利而流畅地完成了对数换底公式的推导。学生也易于接受,他们能听懂就能增强自信心。
四、注重思维过程简单化,解题过程小步子
数学是严谨的,但职业高中的学生未必能接受形式上的严谨。所以我们要给学生有用的、易接受的数学知识。例如,推导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根据学生已有的连贯现状,可以将问题简单设置为以下几个步骤:
教师再加上一个具体的例子,这样学生既能从形式上接受公式的来龙去脉,也能理解公式的一般性。学生就没有畏难情绪了,教学效果也达到了。总之,我们要引导学生探求数学的本质,不过分追求形式上的完美。
还有尽量让学生上黑板秀,秀出他们的思维断链点,接着老师借着学生的思维断链处引导学生往下思考,给他们的思考步子一定要小、要细。不耻笑学生的错误,反而要赞扬他们能主动回答问题。其实数学课堂如果都是老师严谨而科学的语言,那是不完美的课堂。课堂的旁逸斜出也是一种美,要看用什么样态度来对待学生的错误了。对于职高生一定要给他们信心,他们才会扬起前进的风帆。
最后,我们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反思。反思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为有目标、有策略的主体行为。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安职业教育中心,
江苏电大海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