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圆韧带入路在腹腔镜再次胆道取石术中的应用价值

来源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gwq19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肝圆韧带入路在腹腔镜再次胆道取石术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58例行腹腔镜再次胆道取石术的肝胆管结石病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男33例,女25例;平均年龄54岁,年龄范围为31~85岁。58例患者中,31例行腹腔镜再次胆道取石术,术中采用肝圆韧带入路进行解剖和定位,设为肝圆韧带组;27例行腹腔镜再次胆道取石术,术中采用常规方法进行解剖和定位,设为常规手术组。观察指标:(1)术中情况。(2)术后恢复情况。(3)随访情况。采用电话及门诊方式进行随访,术后3、6、12个月行胆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以后每12个月复查1次胆道彩色多普勒超声,了解患者胆道结石复发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8年8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ean±SD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四格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

结果

(1)术中情况: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腹腔镜再次胆道取石术,无中转开腹和围术期死亡。31例肝圆韧带组患者术中探查发现腹壁网膜粘连7例、肝门部网膜粘连8例、肝门部肠粘连16例。27例常规手术组患者术中探查发现腹壁网膜粘连5例、肝门部网膜粘连8例、肝门部肠粘连14例。肝圆韧带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25±24)min、40 mL(15~100 mL),常规手术组上述指标分别为(150±36)min、55 mL(20~350 m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162,Z=-2.768,P<0.05);肝圆韧带组患者的胆管处理方式为胆总管一期缝合10例、T管引流21例,术中结石取尽26例;常规手术组上述指标分别为9、18例,23例,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008,0.019,P>0.05)。术后胆道残留结石患者均携带T管8周后于门诊经T管窦道采用胆道镜取尽结石。(2)术后恢复情况:肝圆韧带组患者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31±7)h、(7.2±1.5)d,常规手术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35±10)h、(7.1±1.3)d,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814,0.036,P>0.05)。(3)随访情况:58例患者失访5例(肝圆韧带组3例、常规手术组2例),53例患者随访时间为6~4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28个月。肝圆韧带组患者无结石复发。常规手术组1例患者在术后36个月时发现胆总管结石复发,行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取石。

结论

肝胆管结石病复发患者行腹腔镜再次胆道取石术采用肝圆韧带入路具有能快速确定胆总管位置,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等优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涎腺腺泡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16年12月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28例涎腺腺泡细胞癌患者手术切除标本的病理切片行相应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涎腺腺泡细胞癌患者在各年龄组中均可发病,肿瘤好发于腮腺,生长缓慢,预后较好。肿瘤直径0.4~5 cm,边界清,包膜不明显,部分为实性,部分为囊性,灰白色。腺泡样细胞构成实体型及微囊型21例,乳头状囊样型3例,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对丝裂霉素治疗皮下肝癌H22荷瘤小鼠和腹腔H22荷瘤小鼠的增敏作用。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小鼠分为皮下荷瘤组和腹腔荷瘤组,每组各15只;两组小鼠再各分为3个亚组:模型组、丝裂霉素组、丝裂霉素+利多卡因组,每个亚组5只。给药前1 d,将小鼠腹腔培养获得的H22细胞密度调整至5×106/ml,皮下荷瘤组小鼠右侧腋下接种H22细胞,腹腔荷瘤组小鼠腹腔接种H22细胞,0.2 ml/只。接种
目的探讨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724(CA724)联合长链非编码RNA(lncRNA)MALAT1在胃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苏州大学附属常州肿瘤医院2013年3月至2018年2月确诊的胃癌患者100例为病例组,以同期体检健康者100名为健康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两组研究对象血清CEA、CA724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MALAT1相对表达量。分析三者与胃癌临床病理
以手术为基础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是进展期胃癌的基本治疗策略。目前临床上采取手术+辅助化疗和新辅助化疗+手术+辅助化疗。近年来临床研究证实,对于肿瘤较大、浸润层次较深的临床Ⅲ期及以上的患者,新辅助化疗可以达到降期并提高R0切除率降低局部复发率。但有关新辅助化疗的方案选择、最佳疗程等方面并未达成共识。在安全性、疗效以及评价模式等方面并不完全一致,对于新辅助治疗的疗效预测也并不明确。文章对胃癌新辅助化疗的研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组源于造血干/祖细胞的克隆性疾病,高风险向急性髓系白血病(AML)转化。儿童MDS发病率低,在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乃至分子生物学上与成年人MDS有很大差异,且有某些独特生物学特点,临床诊治难度较大。文章就儿童MDS诊断新进展进行综述。
目的评价GEMOX(吉西他滨+奥沙利铂)方案联合靶向药物治疗晚期胆囊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收治的21例晚期胆囊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男8例,女13例;年龄为(58±12)岁,年龄范围为28~80岁。患者行GEMOX方案联合靶向药物治疗,根据基因检测结果选取西妥昔单克隆抗体、曲妥珠单克隆抗体和阿帕替尼靶向药物治疗。观
随着数字医学新时代的来临,一系列数字智能化诊断与治疗技术的出现对胆道恶性肿瘤诊断与治疗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笔者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和笔者团队近15年来应用数字智能化诊断与治疗技术在胆道恶性肿瘤诊断与治疗中的实践经验,对相关数字智能化诊断与治疗技术在胆道恶性肿瘤中的应用现状进行详细阐述。笔者将深入探讨以三维可视化、虚拟仿真手术、3D打印技术、虚拟现实、腹部手术导航、医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影像组学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囊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3年至2017年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305例行原发性胆囊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108例,女197例;中位年龄为62岁,年龄范围为30~88岁。根据不同肿瘤分期施行相应手术。术后根据化疗指征施行辅助治疗。观察指标:(1)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结果。(2)治疗情况:①手术治疗。②术后辅助治疗。(
胆管癌是肝胆系统第二常见肿瘤,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胆管狭窄,早期诊断困难,预后较差。高分辨率的超声内镜检查能够近距离观察胆管树及其周围器官,本文就超声内镜在胆管癌诊断中的应用进行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