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乡土资源是指一个地域内的全部资源,比如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家庭资源、教育资源等等,是地域文化的基本承载体,反映着各个地域的发展特色。在幼儿园教育领域,教师应该主动利用乡土资源来改善幼儿活动效益,丰富活动素材,以便让幼儿在生活中获取知识。本文将以幼儿园的数学活动为例,从利用乡土资源让幼儿认识数、利用乡土资源丰富幼儿的空间观念、利用乡土资源组织统计活动三个角度来分析幼儿教师应该如何通过乡土资源来丰富本园的数学活动。
关键词:幼儿教育;乡土资源;数学活动;整合策略
幼儿阶段的数学活动需要幼儿初步了解数字、基本的算法与数字大小比较等知识,比较抽象,不利于培养幼儿的活动兴趣,而且有相当一部分幼儿并不能理解数学概念,难以适应本课程的思维特点。但是,数学本身是随着人类的现实生活发展起来的一门理性学科,反映着现实事物的数量关系、空间位置关系,能够全面发展幼儿的思维结构,所以幼儿教师应该利用乡土资源来帮助幼儿理解数学知识,切实优化幼儿的数感,发散幼儿的空间观念,促使幼儿全面展开数学探究,让幼儿可以真正受益,为幼儿的未来学习与自我发展打基础。
一、利用乡土资源让幼儿认识数
数,是数学学科的基本内容,也是最为常见的数学符号,同样也是引导幼儿打开数学大门的重要因素。其中,数虽然是抽象的,但是在特定的情境下,数又有着特殊的寓意,反映着现实生活中的数量问题。因此,幼儿教师可以通过乡土资源来引导幼儿认识数、认识数的大小等等,甚至可以借助乡土资源来剖析简单的算理,切实优化幼儿的数感。由此,则可让幼儿初步了解数学,发展幼儿的数学思维。
为了让幼儿认识数,笔者便利用一些树叶来引导幼儿数数,逐步引出1,2,3,4,……,让幼儿学习这些数字的书写方法,使其认真观察了这些数字的结构。其中,由于树叶的数量直接对照了相应的数字,所以幼儿也可在这一观察、对比活动中认识数的大小,而这就便于幼儿在现实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来描述现实问题。再者,根据树叶的数量变化,笔者也会借此解释加法、减法这两个符号的基本概念,告诉幼儿加法意味着数量变多、东西增加,而减法则与加法相对,意味着数量减少、变少。如此,则可有效优化幼儿的数感,为后续的数学指导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利用乡土资源丰富幼儿的空间观念
实际上,3-6岁的幼儿正处于形象思维飞速发展的关键期,他们对图形的结构、大小等性质开始产生了直观认识,而且会自觉积累直观经验,及时迁移观察所得。在数学领域中,图形的形状、物体的位置等知识也同样十分重要,需要全面优化幼儿的空间观念。在此过程中,乡土资源则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乡土资源中有丰富的图形、位置关系、结构性状等等,便于幼儿利用乡土资源分析相应的数学问题。因此,幼儿教师要积极借助乡土资源来丰富幼儿的直观体验,使其形成完善的空间观念。
通过观察可以发现,多数幼儿都能够较为直接地观察并去区分不同形状的图形,而为了进一步发展幼儿的空间观念,笔者引导幼儿观察了园内的凳子、桌子、黑板等实物的照片,鼓励幼儿按照图形形状进行归类整理。在此过程中,笔者会认真观察幼儿的图形分类行为,然后引出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数学概念。值得一提的是,部分幼儿在观察实物形状时,根据自己的不同观察视角整理出了相关结论。对此,笔者又引导幼儿总结了常见几何体的结构特点,最大限度地发展了幼儿的空间观念。另外,幼儿在活动室内的位置、走路时的方向等活动均可用来培养幼儿的空间观念,所以笔者会将数学指导渗透于方方面面,切实整合了丰富的乡土资源。
三、利用乡土资源组织统计活动
统计,是通过数据搜集、整理、调查、分析等活动来得出具体结论的一种数学思维活动,也是培养与发展幼儿思维能力的关键因素。实际上,统计在幼儿的现实成长中应用十分广泛,所以幼儿教师要积极开发相应的乡土资源,全面组织统计活动,切实发展幼儿的统计意识,促使幼儿形成完善的统计思维。
比如,乡土资源十分丰富,每天都会让幼儿感到惊喜与好奇,而为了引导幼儿学会管理,笔者会教给幼儿通过画正字的方式来统计乡土资源的种类、数量与利用率,或者是通过一些数字、简笔画等符号来标注乡土资源的种类与存储量。在此过程中,幼儿会自然而然地生成统计意识。另外,笔者也会引导幼儿学习画表法,使其学会用图表来反应现实问题,借此优化幼儿的统计意识,促使幼儿真正实现思维进步。
总而言之,在幼儿教育阶段以乡土资源来组织数学活动可以切实开发幼儿的智力水平,降低数学知识的难度,让幼儿切实内化数学知识。因此,幼儿教师要全面整合乡土资源,据此指导幼儿分析数学知识,使其以生活经验去解释数学知识,以数学知识来解决现实问题,从而全面优化数学活动的育人价值。
参考文献
[1]董丽娟.巧用乡土资源丰富幼儿园课程建设——以幼儿园游戏活动为例[J].学周刊,2018(24):182-183.
[2]唐琴.鄉土教育资源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应用探析[J].华夏教师,2017(24):92.
关键词:幼儿教育;乡土资源;数学活动;整合策略
幼儿阶段的数学活动需要幼儿初步了解数字、基本的算法与数字大小比较等知识,比较抽象,不利于培养幼儿的活动兴趣,而且有相当一部分幼儿并不能理解数学概念,难以适应本课程的思维特点。但是,数学本身是随着人类的现实生活发展起来的一门理性学科,反映着现实事物的数量关系、空间位置关系,能够全面发展幼儿的思维结构,所以幼儿教师应该利用乡土资源来帮助幼儿理解数学知识,切实优化幼儿的数感,发散幼儿的空间观念,促使幼儿全面展开数学探究,让幼儿可以真正受益,为幼儿的未来学习与自我发展打基础。
一、利用乡土资源让幼儿认识数
数,是数学学科的基本内容,也是最为常见的数学符号,同样也是引导幼儿打开数学大门的重要因素。其中,数虽然是抽象的,但是在特定的情境下,数又有着特殊的寓意,反映着现实生活中的数量问题。因此,幼儿教师可以通过乡土资源来引导幼儿认识数、认识数的大小等等,甚至可以借助乡土资源来剖析简单的算理,切实优化幼儿的数感。由此,则可让幼儿初步了解数学,发展幼儿的数学思维。
为了让幼儿认识数,笔者便利用一些树叶来引导幼儿数数,逐步引出1,2,3,4,……,让幼儿学习这些数字的书写方法,使其认真观察了这些数字的结构。其中,由于树叶的数量直接对照了相应的数字,所以幼儿也可在这一观察、对比活动中认识数的大小,而这就便于幼儿在现实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来描述现实问题。再者,根据树叶的数量变化,笔者也会借此解释加法、减法这两个符号的基本概念,告诉幼儿加法意味着数量变多、东西增加,而减法则与加法相对,意味着数量减少、变少。如此,则可有效优化幼儿的数感,为后续的数学指导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利用乡土资源丰富幼儿的空间观念
实际上,3-6岁的幼儿正处于形象思维飞速发展的关键期,他们对图形的结构、大小等性质开始产生了直观认识,而且会自觉积累直观经验,及时迁移观察所得。在数学领域中,图形的形状、物体的位置等知识也同样十分重要,需要全面优化幼儿的空间观念。在此过程中,乡土资源则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乡土资源中有丰富的图形、位置关系、结构性状等等,便于幼儿利用乡土资源分析相应的数学问题。因此,幼儿教师要积极借助乡土资源来丰富幼儿的直观体验,使其形成完善的空间观念。
通过观察可以发现,多数幼儿都能够较为直接地观察并去区分不同形状的图形,而为了进一步发展幼儿的空间观念,笔者引导幼儿观察了园内的凳子、桌子、黑板等实物的照片,鼓励幼儿按照图形形状进行归类整理。在此过程中,笔者会认真观察幼儿的图形分类行为,然后引出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数学概念。值得一提的是,部分幼儿在观察实物形状时,根据自己的不同观察视角整理出了相关结论。对此,笔者又引导幼儿总结了常见几何体的结构特点,最大限度地发展了幼儿的空间观念。另外,幼儿在活动室内的位置、走路时的方向等活动均可用来培养幼儿的空间观念,所以笔者会将数学指导渗透于方方面面,切实整合了丰富的乡土资源。
三、利用乡土资源组织统计活动
统计,是通过数据搜集、整理、调查、分析等活动来得出具体结论的一种数学思维活动,也是培养与发展幼儿思维能力的关键因素。实际上,统计在幼儿的现实成长中应用十分广泛,所以幼儿教师要积极开发相应的乡土资源,全面组织统计活动,切实发展幼儿的统计意识,促使幼儿形成完善的统计思维。
比如,乡土资源十分丰富,每天都会让幼儿感到惊喜与好奇,而为了引导幼儿学会管理,笔者会教给幼儿通过画正字的方式来统计乡土资源的种类、数量与利用率,或者是通过一些数字、简笔画等符号来标注乡土资源的种类与存储量。在此过程中,幼儿会自然而然地生成统计意识。另外,笔者也会引导幼儿学习画表法,使其学会用图表来反应现实问题,借此优化幼儿的统计意识,促使幼儿真正实现思维进步。
总而言之,在幼儿教育阶段以乡土资源来组织数学活动可以切实开发幼儿的智力水平,降低数学知识的难度,让幼儿切实内化数学知识。因此,幼儿教师要全面整合乡土资源,据此指导幼儿分析数学知识,使其以生活经验去解释数学知识,以数学知识来解决现实问题,从而全面优化数学活动的育人价值。
参考文献
[1]董丽娟.巧用乡土资源丰富幼儿园课程建设——以幼儿园游戏活动为例[J].学周刊,2018(24):182-183.
[2]唐琴.鄉土教育资源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应用探析[J].华夏教师,2017(24):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