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语文承载着增长知识,丰富内涵,开启心智的重要责任。可如今语文成了学生最不喜欢的课程之一。这不能不引起“疗救”的注意。语文课堂究竟缺失了什么?缺的是对学生心灵的呵护,对学生情感的陶冶。新课改强调的不仅仅是知识与能力,还包括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新型教师,应该摆脱单调枯燥的过于模式化的传统教学,倡导积极有效的富有诗意的语文课堂,使语文课堂充满诗意,使学生和教师诗意地栖居在语文的大地上。
【关键词】诗意 激情 文化内涵 教学语言 教学设计
语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是我们每个人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工具,而且还负载着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和人类绵绵不绝的文明。可如今经常听到同事们叹息,说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越来越淡了,语文素养也越来越低。他们课后更愿意把时间花在见效更快,成就感更容易满足的数学、外语学科上。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产生呢?我想还得从语文老师自身找原因。如今我们不少的语文课堂干枯、板结,令人可怕的乏味,甚至面目可憎。条分缕析的讲解,将一篇篇优美的散文肢解的支离破碎;生硬呆滞的语言,让学生仿若置身于庄严肃穆的教堂;漫天飞舞的试卷,更让人产生如入理科课堂的错觉。如此课堂,何谈引起学生的兴趣!在此,我觉得有必要呼喊一句:语文教学亟需诗意的灌溉!诗意是语文教学的灵魂,缺乏诗意的教学,就像一片没有鲜花点缀的贫瘠土地,荒凉而落寞。
何为诗意呢?按照词典的解释,诗意是指“像诗里表达的那样给人以美感的意境”。如是,则诗意语文指的就是语文课堂应该像诗的意境那样给学生以美的享受。这应当是我们语文课堂不懈的美学追求。
如何才能让语文课堂充满诗意,成为学生热爱的地方呢?
做一个诗意的语文老师!
首先,要做一个激情四射的老师。诗意是充满激情的,而语文又是一门富有感染力的学科。每一篇课文都是作者情感的释放、思想的流淌。语文老师就像风向标,引领学生探寻作者心灵的足迹,进而让学生形成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而这一过程能否顺利进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师有没有将作品中的情感有效地再现给学生,让他们能感同身受。所以,做一个激情四射的老师很重要。如果一个老师上课时没有丰富的情感,连自己都没有被打动,又怎么能感染学生,怎么能让学生喜欢语文!
激情源自哪里?源自对生活的热爱,对学生的热爱,对课堂的热爱。只有让自己的思想感情充满对生活、对他人的深深的爱,做一个灵魂充实精神饱满的人,才能够在生活中获得实实在在的感动,并把这种感动传递给学生;反之,如果一个老师对周围的一切漠然视之,全不在乎,他必然是一个思想贫瘠,消极堕落的人,他的课堂也会如此。这样的人怎么能教出有爱有感动的学生呢?作为语文教师,只有树立起了一切为学生成长和发展的教学观,一心为学生,才能课堂上热情洋溢,不断寻找教学上与学生的心弦能够对上音调的鼓点。在爱的浸润下,学生心里沉淀的情感自然会发酵、释放。
其次,要丰富教师的文化内涵。要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诗情画意,语文教师需要有较高的文化素养,丰厚的人文底蕴。语文老师不说通晓天下事,至少要了解文学、史学、哲学等。课本外有万紫千红,课堂外有万水千山。我们的课本是开放型的,势必要求老师也应具有开阔的文化视野,唯其如此,才能在课堂上运筹帷幄,挥洒自如。比如很多作品都是跟当时的时代背景息息相关的。若不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便很难理解其创作意图。尤其是一些古诗文。在教授《赵普》一课时,适当地穿插与赵普有关的历史事件,不仅能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也对进一步理解赵普的人物形象有很大的帮助。在教《相见欢》时,若不了解李煜的悲苦身世,根本无法体会词中的万千愁绪。
第三,要注意教学语言的锤炼。从某种程度上说,教学的艺术就是教师运用语言的艺术,对语文教师来说尤其如此。于漪老师曾说过:“语文教师语言要活泼、生动、流畅,能悦于耳,入于心,对学生产生说服力与感染力,产生春风化雨般的魅力。”教学语言有感染力,才能让学生情动于中,从而产生学习的内动力,愿学,乐学。教学语言有“说服力”,才能够让学生能学、易学。教学语言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吸引住学生,达到怡情启智的效果。但现在很多老师的课堂充斥着机械化,程式化的语言,极少运用积极的修辞。这种无趣的课堂怎么能走进学生的心灵,让学生真正得到情感的熏陶和价值观的培育呢?有的老师认为只要课堂上有欢声笑语,就是有趣。于是在课堂竭尽全力讲笑话,说一些俏皮话,使用怪异的强调,达到逗乐的目的。学生笑完了之后得到了什么呢?语文课是教学生如何正确规范灵活地运用祖国的语言,而一个语文老师都不能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语言去感染学生,而要通过低级趣味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何谈通过课堂引领学生走进语文的殿堂,领略汉语的魅力呢?
第四,要有巧妙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遵循一个原则,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主体地位的确定,将促进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学生与文本对话,与同学对话,与教师对话,与自己对话。自己提出问题,同学合作解答,师生共同探讨,并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运用不同的学习方式,比如接受,模仿,讨论等,学生在各种活动中体会学习的乐趣、发掘自己的潜能,让学习变得丰富而又个性。这种教学已不仅是一种认知过程,更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是一种诗意的教学。能否顺利实现这一目标,则有赖于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很多课堂之所以沉闷乏味,很大程度上是老师没有让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提出的教学问题,设计的教学活动没有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限制了学生的话语权。至于具体的教学设计,则是丰富多彩的。当然“教无定法,教亦多术”,可以讲读结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音乐、视频,创设情境,也可以把课堂交还给学生,让学生体验自主学习的乐趣。只要有利于教学,都可以使用。
上一节语文课容易,上一节有诗意的语文课很难,做一个语文老师容易,做一个有诗意的语文老师很难。有诗意的语文课,是激情飞扬,和谐融洽的;有诗意的语文老师,是机智幽默、诗意盎然的。就让我们用诗意语文去点亮每个学生心灵深处的诗意的灯盏吧,每个学生都可以成为一个诗人!
【参考文献】
[1] 胡凌. “言之有文” 与“言之有魂”,《中学语文教学》.
[2] 虞晔如. 怎样让语文课有“语文味” ,《中学语文教学》.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陈俊学校)
【关键词】诗意 激情 文化内涵 教学语言 教学设计
语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是我们每个人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工具,而且还负载着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和人类绵绵不绝的文明。可如今经常听到同事们叹息,说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越来越淡了,语文素养也越来越低。他们课后更愿意把时间花在见效更快,成就感更容易满足的数学、外语学科上。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产生呢?我想还得从语文老师自身找原因。如今我们不少的语文课堂干枯、板结,令人可怕的乏味,甚至面目可憎。条分缕析的讲解,将一篇篇优美的散文肢解的支离破碎;生硬呆滞的语言,让学生仿若置身于庄严肃穆的教堂;漫天飞舞的试卷,更让人产生如入理科课堂的错觉。如此课堂,何谈引起学生的兴趣!在此,我觉得有必要呼喊一句:语文教学亟需诗意的灌溉!诗意是语文教学的灵魂,缺乏诗意的教学,就像一片没有鲜花点缀的贫瘠土地,荒凉而落寞。
何为诗意呢?按照词典的解释,诗意是指“像诗里表达的那样给人以美感的意境”。如是,则诗意语文指的就是语文课堂应该像诗的意境那样给学生以美的享受。这应当是我们语文课堂不懈的美学追求。
如何才能让语文课堂充满诗意,成为学生热爱的地方呢?
做一个诗意的语文老师!
首先,要做一个激情四射的老师。诗意是充满激情的,而语文又是一门富有感染力的学科。每一篇课文都是作者情感的释放、思想的流淌。语文老师就像风向标,引领学生探寻作者心灵的足迹,进而让学生形成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而这一过程能否顺利进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师有没有将作品中的情感有效地再现给学生,让他们能感同身受。所以,做一个激情四射的老师很重要。如果一个老师上课时没有丰富的情感,连自己都没有被打动,又怎么能感染学生,怎么能让学生喜欢语文!
激情源自哪里?源自对生活的热爱,对学生的热爱,对课堂的热爱。只有让自己的思想感情充满对生活、对他人的深深的爱,做一个灵魂充实精神饱满的人,才能够在生活中获得实实在在的感动,并把这种感动传递给学生;反之,如果一个老师对周围的一切漠然视之,全不在乎,他必然是一个思想贫瘠,消极堕落的人,他的课堂也会如此。这样的人怎么能教出有爱有感动的学生呢?作为语文教师,只有树立起了一切为学生成长和发展的教学观,一心为学生,才能课堂上热情洋溢,不断寻找教学上与学生的心弦能够对上音调的鼓点。在爱的浸润下,学生心里沉淀的情感自然会发酵、释放。
其次,要丰富教师的文化内涵。要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诗情画意,语文教师需要有较高的文化素养,丰厚的人文底蕴。语文老师不说通晓天下事,至少要了解文学、史学、哲学等。课本外有万紫千红,课堂外有万水千山。我们的课本是开放型的,势必要求老师也应具有开阔的文化视野,唯其如此,才能在课堂上运筹帷幄,挥洒自如。比如很多作品都是跟当时的时代背景息息相关的。若不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便很难理解其创作意图。尤其是一些古诗文。在教授《赵普》一课时,适当地穿插与赵普有关的历史事件,不仅能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也对进一步理解赵普的人物形象有很大的帮助。在教《相见欢》时,若不了解李煜的悲苦身世,根本无法体会词中的万千愁绪。
第三,要注意教学语言的锤炼。从某种程度上说,教学的艺术就是教师运用语言的艺术,对语文教师来说尤其如此。于漪老师曾说过:“语文教师语言要活泼、生动、流畅,能悦于耳,入于心,对学生产生说服力与感染力,产生春风化雨般的魅力。”教学语言有感染力,才能让学生情动于中,从而产生学习的内动力,愿学,乐学。教学语言有“说服力”,才能够让学生能学、易学。教学语言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吸引住学生,达到怡情启智的效果。但现在很多老师的课堂充斥着机械化,程式化的语言,极少运用积极的修辞。这种无趣的课堂怎么能走进学生的心灵,让学生真正得到情感的熏陶和价值观的培育呢?有的老师认为只要课堂上有欢声笑语,就是有趣。于是在课堂竭尽全力讲笑话,说一些俏皮话,使用怪异的强调,达到逗乐的目的。学生笑完了之后得到了什么呢?语文课是教学生如何正确规范灵活地运用祖国的语言,而一个语文老师都不能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语言去感染学生,而要通过低级趣味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何谈通过课堂引领学生走进语文的殿堂,领略汉语的魅力呢?
第四,要有巧妙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遵循一个原则,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主体地位的确定,将促进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学生与文本对话,与同学对话,与教师对话,与自己对话。自己提出问题,同学合作解答,师生共同探讨,并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运用不同的学习方式,比如接受,模仿,讨论等,学生在各种活动中体会学习的乐趣、发掘自己的潜能,让学习变得丰富而又个性。这种教学已不仅是一种认知过程,更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是一种诗意的教学。能否顺利实现这一目标,则有赖于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很多课堂之所以沉闷乏味,很大程度上是老师没有让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提出的教学问题,设计的教学活动没有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限制了学生的话语权。至于具体的教学设计,则是丰富多彩的。当然“教无定法,教亦多术”,可以讲读结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音乐、视频,创设情境,也可以把课堂交还给学生,让学生体验自主学习的乐趣。只要有利于教学,都可以使用。
上一节语文课容易,上一节有诗意的语文课很难,做一个语文老师容易,做一个有诗意的语文老师很难。有诗意的语文课,是激情飞扬,和谐融洽的;有诗意的语文老师,是机智幽默、诗意盎然的。就让我们用诗意语文去点亮每个学生心灵深处的诗意的灯盏吧,每个学生都可以成为一个诗人!
【参考文献】
[1] 胡凌. “言之有文” 与“言之有魂”,《中学语文教学》.
[2] 虞晔如. 怎样让语文课有“语文味” ,《中学语文教学》.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陈俊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