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大学生骨干是众多青年中的先进分子和中流砥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青年接班人。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新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大学生在面对来自学习、生活、工作、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压力时经常出现焦虑、消极等情绪。本文从影响当代大学生骨干抗挫力因素分析出发,探索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骨干的抗挫力培养方法。
关键词:大学生骨干;抗挫力;影响因素;培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面向未来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高校学生骨干担负着促进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职责,是开展日常管理、教学、自我服务等工作时在学生中的组织者、协调者和主要受众,是加快高校改革的一支重要力量[1]。
1.影响当代大学生骨干抗挫力因素分析
挫折承受力是指个体对挫折的可忍耐、可接受程度的大小,是人们适应挫折、抵抗和应对挫折的一种能力。抗挫力一般体现为当个体遇到挫折时所表现出来的适应能力、应对能力和抵御能力[2]。对大学生来说,主要指其在遭遇学习、生活、家庭、情感、就业、人际交往等方面挫折时所表现出来的自身调节和适应能力。抗挫力是大学生骨干综合素质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1)网络负面信息影响大,理想信念不坚定。当今大学生成长于网络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各类信息充斥网络空间,其内容良莠不齐。以手机为主的移动终端接入网络越来越方便,大学生可以随时随地接收和查阅信息。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网络监管的漏洞散布、传播虚假信息,对社会敏感、热点事件进行错误解读,误导舆论;特别是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功利主义会对大学生造成不可估计的影响,导致其中滋生一些不良风气。
(2)主体意识过强,环境适应力差。当代大学生大多为“90后”,他们大多为独生子女,没有养成与他人分享的意识,一些人重视自我价值,以自我为中心。在成长过程中家庭给予过度的物质支持,大学之前所受教育思维和形式单一,导致没有形成独自生活和处理问题的能力,缺乏适应新环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高校抗挫教育发展滞后。我国高校关于抗挫力培育的内容普遍浅显,一般以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为主,专业性的抗挫力培育起步很晚,发展不成熟,也缺乏相应的工作经验可以总结和借鉴,没有形成科学系统化的课程。在学术界关于抗挫力的相关教育也缺乏深入研究,目前也没有突出研究成果,与发达国家的抗挫力培养教育之间还存在很大差距。
(4)家庭教育缺乏相应的支持。我国家庭教育以高考为导向,以应试教育为主,家长重视分数和名次,经常给孩子灌输“取得好成绩,考上好大学,就能找到好工作,才能取得人生的成功”这类简单的思想。缺乏对孩子基本生活素质的培育,导致很多孩子成为高分低能的代表,只有做题能力,没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当代大学生骨干抗挫力培养方法
(1)增强理想信念,培养责任意识。拥有坚定理想信念的人,会以积极的态度朝着人生目标去勇敢拼搏,缺乏理想信念便会丧失奋斗目标,终日颓废萎靡以致虚度光阴、最终碌碌无为。高校教育应该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骨干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逐级逐渐增强学生的理想信念。在家庭教育中, 父母要给予孩子充分的尊重和充足的自主权,让孩子能够参与到家庭决定和社会活动中,着重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
(2)高校需加强挫折教育。高校应根据大学生的身心发展阶段、兴趣、社会认识、适应能力等设计相应的教学课程,让学生能够将学习内容付诸实践,真正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进而培养他们的抗挫力。高校还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辅导员队伍,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生人生观、学习观、逆境观等方面价值观养成的影响,在日常的生活和管理中不断引导学生。
(3)在实践中锻炼意志品质。高校应鼓励学生骨干积极参加校内外组织的科技创新、学术交流、志愿服务等活动,在活动中增长见识,丰富知识,增强与人交往能力、遇事处理能力,不断积累成功经验,在实践中磨砺意志品质。辅导员在活动中应对学生骨干以重点指导,要在学生身处困境时提出建议和鼓励,要让学生拥有通过自身努力战胜困难的人生经历,体会到自身能力的强大,逐渐提高抗挫能力。
参考文献:
[1]薛 正,孙国栋.高校90后学生干部队伍的建设与管理[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3(1):42-44.
[2]潘 媛,汪早容.当代大学生抗挫力的培养研究[J].传承,2014(10):120-121.
关键词:大学生骨干;抗挫力;影响因素;培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面向未来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高校学生骨干担负着促进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职责,是开展日常管理、教学、自我服务等工作时在学生中的组织者、协调者和主要受众,是加快高校改革的一支重要力量[1]。
1.影响当代大学生骨干抗挫力因素分析
挫折承受力是指个体对挫折的可忍耐、可接受程度的大小,是人们适应挫折、抵抗和应对挫折的一种能力。抗挫力一般体现为当个体遇到挫折时所表现出来的适应能力、应对能力和抵御能力[2]。对大学生来说,主要指其在遭遇学习、生活、家庭、情感、就业、人际交往等方面挫折时所表现出来的自身调节和适应能力。抗挫力是大学生骨干综合素质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1)网络负面信息影响大,理想信念不坚定。当今大学生成长于网络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各类信息充斥网络空间,其内容良莠不齐。以手机为主的移动终端接入网络越来越方便,大学生可以随时随地接收和查阅信息。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网络监管的漏洞散布、传播虚假信息,对社会敏感、热点事件进行错误解读,误导舆论;特别是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功利主义会对大学生造成不可估计的影响,导致其中滋生一些不良风气。
(2)主体意识过强,环境适应力差。当代大学生大多为“90后”,他们大多为独生子女,没有养成与他人分享的意识,一些人重视自我价值,以自我为中心。在成长过程中家庭给予过度的物质支持,大学之前所受教育思维和形式单一,导致没有形成独自生活和处理问题的能力,缺乏适应新环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高校抗挫教育发展滞后。我国高校关于抗挫力培育的内容普遍浅显,一般以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为主,专业性的抗挫力培育起步很晚,发展不成熟,也缺乏相应的工作经验可以总结和借鉴,没有形成科学系统化的课程。在学术界关于抗挫力的相关教育也缺乏深入研究,目前也没有突出研究成果,与发达国家的抗挫力培养教育之间还存在很大差距。
(4)家庭教育缺乏相应的支持。我国家庭教育以高考为导向,以应试教育为主,家长重视分数和名次,经常给孩子灌输“取得好成绩,考上好大学,就能找到好工作,才能取得人生的成功”这类简单的思想。缺乏对孩子基本生活素质的培育,导致很多孩子成为高分低能的代表,只有做题能力,没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当代大学生骨干抗挫力培养方法
(1)增强理想信念,培养责任意识。拥有坚定理想信念的人,会以积极的态度朝着人生目标去勇敢拼搏,缺乏理想信念便会丧失奋斗目标,终日颓废萎靡以致虚度光阴、最终碌碌无为。高校教育应该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骨干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逐级逐渐增强学生的理想信念。在家庭教育中, 父母要给予孩子充分的尊重和充足的自主权,让孩子能够参与到家庭决定和社会活动中,着重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
(2)高校需加强挫折教育。高校应根据大学生的身心发展阶段、兴趣、社会认识、适应能力等设计相应的教学课程,让学生能够将学习内容付诸实践,真正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进而培养他们的抗挫力。高校还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辅导员队伍,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生人生观、学习观、逆境观等方面价值观养成的影响,在日常的生活和管理中不断引导学生。
(3)在实践中锻炼意志品质。高校应鼓励学生骨干积极参加校内外组织的科技创新、学术交流、志愿服务等活动,在活动中增长见识,丰富知识,增强与人交往能力、遇事处理能力,不断积累成功经验,在实践中磨砺意志品质。辅导员在活动中应对学生骨干以重点指导,要在学生身处困境时提出建议和鼓励,要让学生拥有通过自身努力战胜困难的人生经历,体会到自身能力的强大,逐渐提高抗挫能力。
参考文献:
[1]薛 正,孙国栋.高校90后学生干部队伍的建设与管理[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3(1):42-44.
[2]潘 媛,汪早容.当代大学生抗挫力的培养研究[J].传承,2014(10):1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