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任务驱动”模式下初中物理教学探索

来源 :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dg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互联网+任务驱动”的优势
  “互联网+任务驱动”的总体设计思路是,利用互联网的快捷性、交互性等特点,借助具体的教学任务,助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进而帮助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知识的构建过程如同搭建房屋,是一个系统的过程,需要精心设计。利用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技术,能重构课堂教学,为学生提供形象、直观的学习资源,丰富学生的物理表象。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设计好“图纸”。教师依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需求,以丰富的教学资源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将学习目标转化为一个个适合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学习任务,任务间层层递进。
  二是挑选好“材料”。依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和能力,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发现问题。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利用数字化传感器和数据处理软件等辅助实验探究,带领学生经历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发现过程,帮助学生建构知识。
  三是落实好“管理”。采取任务驱动的方式,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合作交流;利用多媒体交互功能,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和人机互动提供便利;通过辩论、抢答、游戏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四是做好“评定验收”。依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实际表现,借助数字教学平台,教师可以更高效、更精确地掌握每一名学生的情况,从而形成以任务为导向、以评价促发展的课堂学习范式和评价体系。
  二、教学设计
  “运动的相对性”的学习目标主要分为六个方面:一是通过观察,认识世界是运动的;二是知道什么是参照物,什么是机械运动;三是会选择参照物,理解运动的相对性;四是通过生动描述相对运动的诗句,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五是通过对相对运动现象的讨论,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在生产和科研方面的应用;六是观看视频,了解我国在航天技术等领域取得的成就。基于上述学习目标,在“运动的相对性”课程中设置了六个主要任务。
  任务一:哪辆汽车运动了?
  1.情境一:观察下图,从图1到图2,哪辆汽车运动了?(编者注:上面为蓝车,下面为黄车。)
  根据学生的回答可以分成两方,展开讨论:①蓝车运动了;②黄车运动了。
  2.情境二:观察下图,从图3到图4,哪辆汽车运动了?
  观察并思考:“情境二”与“情境一”相比,有什么不同?
  这棵树被大家选定来作为描述汽车是否运动的标准。这个选定的标准就是参照物。
  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即参照物)位置的改变叫作机械运动。如果位置不变,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静止的。
  3.议一议:对“情境一”,我们可以怎么描述?
  参照物的选择:仅有一个物体,无法描述它是否运动,研究对象本身不能做参照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通常选择地面、房屋、树木等作为“标准”,来判断物体是否运动。
  【设计思路】学生通过任务一可以初步认识到世界是运动的,知道什么是参照物,什么是机械运动,初步学会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任务二:他们会怎么说?
  1.如教材第117页图5-35所示,站在小明和小华的角度,他们会怎么描述?这是由于他们各选择了什么做参照物?
  2.在数字教学平台中,独立完成教材第118页图5-37所示的例题,并截屏上传。
  【设计思路】学生通过任务二中由于参照物选择的不同,导致同一物体既可以是相对运动的,也可以是相对静止的,初步理解了运动的相对性。同时,教师借助数字教学平台,可以快速、准确地掌握全班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于在本节课的后续教学中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切实解决学生的困惑,提高课堂效率。
  任务三:怎样实现空中加油?
  1.民航客机跟汽车类似,都是停在地面上加油,而战斗机在执行任务时,往往受条件限制不能降落,只能在空中完成加油。
  加油机和战斗机都在空中飞行,如何才能进行空中加油呢?请观看“空中加油”的视频,寻找信息,完成填空并截图上传。
  (1)若认为视频中的加油机是静止的,则参照物是                    。若认为战斗机是静止的,则参照物是                    ,此时加油机与战斗机必须具有                    。
  (2)若以                    为参照物,则加油机和戰斗机都是运动的。
  2.两个物体,如果甲相对于乙是静止的,那么乙相对于甲也是静止的。同样,甲相对于乙运动,乙相对于甲也是运动的。比如,飞机在飞行过程中,若以空气为参照物,则飞机是运动的;反过来,若以飞机为参照物,则空气也是运动的。这可以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和帮助呢?请观察“风洞实验”视频,谈谈你的想法。
  结论:                                                            。
  【设计思路】通过任务三,学生进一步明确了运动的相对性,初步学会用辩证的观点描述物体的运动。   任务四:我来做导演。
  根据以上学习过程,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运动的相对性。现在,我们来想想,《西游记》里孙悟空腾云驾雾的影视效果是怎么实现的?请你来做导演,利用互动平台,让小超人“运动”起来。图5中有固定的单杠、运动的铁轨(gif动画)及小超人图片。请选用不同的参照物,让你的小超人静止休息或者低空飞行。
  学生完成任务后,截图上传。
  【设计思路】学生通过任务四亲自实践,借助刚刚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有助于加深对知识难点的理解。
  任务五:发现诗句中的相对运动。
  阅读诗句,分析其中描述运动相对性的佳句,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送瘟神  (毛泽东)
  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
  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绝句  (傅翕)
  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
  【设计思路】学生通过任务五中生动描述相对运动的诗句,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任务六:拓展与巩固。
  观看同步卫星以及“神舟十一号”与“天宫二号”交会对接的视频,阐述我国在航天技术领域取得的成就。拓展阅读与“神舟十一号”有关的资料。
  在数字教学平台中推送习题,系统自动批改并统计学生知识掌握情况。
  想一想:你是如何判断物体运动与静止的?你对“运动的相对性”是怎么理解的?
  议一议:相对静止的两个物体需要具备什么条件?
  谈一谈: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设计思路】学生通过任务六中的地球同步卫星、宇宙飞船与“天宫二号”交会对接等科普视频,了解我国在航天技术等领域取得的成就,激发学习兴趣和爱国热情。同时,学生通过对相对运动现象的讨论,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在生产和科研方面的应用。
  三、教学反思
  “互联网+任务驱动”模式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加精准地掌握物理知识,通过一个个小任务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在该模式中,教师主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并借助互联网资源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
  在“互联网+任务驱动”模式中,教师要注重再现生活情境,发现物理问题。以“运动的相对性”为例,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收集生活中运动和静止的现象,帮助学生建立“世界是运动的”这一基本观念;通过探究小车的运动,初步感知參照物的选择对于运动描述的作用,进而理解运动与静止的概念。对于概念教学而言,在初步建立概念阶段,要给予足够的机会让学生放弃错误的前概念,领悟和建立正确的科学概念,不可操之过急。对于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内容,教师应当借助多种情境,让学生积累充足的经验,从而建立丰富的物理表象。最后,教师要善于利用多媒体技术,尽可能地为学生展示物理现象的动态过程,创设有利于学生想象的情境,从而使学生充分体验学习过程,激活物理概念,培育物理思维。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第二十四中学天宁分校)
其他文献
摘要  多媒体在语文生动鲜活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可以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兴趣、重新构造学习方式、陶冶学生情操、破解教学重点和难点。  关键词  多媒体 高效课堂 语文教学  多媒体教学是现代信息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发展对教育的基本要求,更是当前教育现代化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要求。多媒体教学已经在初中语文生动鲜活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当
期刊
有“韵味”的课堂不是语文、音乐等学科的专利,也可以是物理课堂的面孔,物理教学也应当是“和蔼可亲”的。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应处于中心地位,“教”须服务于“学”。有“韵味”的物理课堂教学,应摒弃教学功利性,追寻课堂趣味及高效。笔者以“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的教学为例进行探讨。  一、设计生动有趣的课堂引入  课堂引入有助于学生在活跃愉快的氛围中快速进入课堂教学,有助于学生在类比中激发探究兴趣
期刊
初中美术教学设计应当达到目标精准化、导入新颖化、过程活动化、结尾呼应化的效果。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还应尝试多个形式不一的活动,以期在情境中通过任务驱动来达成教学目标。以下是我对美术课堂教学设计的一些思考。  一、目标精准化,统领全程  教学目标是一堂课的灵魂,指引着全程的教学活动。课前,我提出本堂课的教学目标是说风筝、做风筝和放风筝,但在实践过程中却是说风筝、做风筝和装饰风筝,没有达成原定的教学目标
期刊
回顾自己的从教之路,欢乐与辛酸同行,收获与遗憾同在。记忆虽会随着时光的流逝而褪色,但心中的那份信念却一直如花绽放,馥郁馨香,永不凋零……  任教以来,我始终坚持崇德修身、潜心育人的宗旨,以爱为先,润物无声,力求做到严中有爱,严中有章,严中有信,严中有度。我一直秉持“让教育有温度,让孩子更出彩”的教育理念,努力去做一个受学生尊重和信赖的老师。在英语教学中,我努力推崇“阳光英语”教学模式,让每个孩子轻
期刊
一、文本分析  本文节选自课外阅读刊物《英语阅读精选》第一辑,原著为The Adventures of Pinocchio,是一部脍炙人口的意大利童话。文本通过一系列扣人心弦的情节:主人公匹诺曹的鼻子一说谎就会变长;孩子会因为贪玩变成驴子;还有那位永远不放弃对孩子的希望,有着天蓝色头发的仙女……让学生们体验匹诺曹的喜怒哀乐,从变化无常的生活中,明白许多浅显但意义深刻的道理。  故事情节和语言对学生
期刊
江苏省丰县乡村初中语文骨干教师培育站立足于整本书阅读教学,以改变阅读教学现状、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标,在师生共读的基础上,着力探索农村初中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路径(包括目标、内容、策略、评价等),并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科学实用的教学策略。工作室基于学情,帮助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实现从“教整本书”到“教阅读”、从“知识教育”到“智识教育”的转变,从而改变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现状,丰富和发展学
期刊
在文学写作中,表现人物性格、推进故事情节、深化作品主题、创设环境氛围都离不开细节描写。只有写好细节,才能丰富人物形象,才能塑造作品,才能打动读者。细节特别重要,但是,当下初中生的习作往往缺乏细节,文字乏味。那么,如何才能指导学生抓住细节、写好细节呢?张老师的这节作文指导课,就给了我们不少启示。  首先,张老师对作文中的“细节”这一概念进行了科学而深入的阐述。整堂作文课紧紧扣住“细节”的两层含义——
期刊
在当前大力倡导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背景下,如何让学生在阅读中思考、在活动中探究,提高综合阅读能力,成为广大语文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在进行《儒林外史》的导读教学时,尝试从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切入,寻求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路径。  一、在品读中建构语言能力  《儒林外史》是中国古代白话小说的典范,语言具有 “言简意赅、寓庄于谐、感情冷峻、气韵生动”等特色,突出了人物形象,彰显了作品的艺术魅力。在语文核
期刊
学生在开启整本书阅读之前,通常对整本书的内容、人物形象、主题思想等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处于一种陌生化的语境中。为了快速消除陌生化所带来的阅读隔阂,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独立阅读时未能发现的问题,或者帮助学生解决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进而生成高质量、个性化的阅读成果,梳理、总结科学合理的阅读经验”。  文学创作的审美维度决定着整本书阅读的策略选择。整本书在叙事特点、审美立场等方面所体现出的作者的个性化创
期刊
数学是思维活动的学科,如果数学课堂只是追求知识的获取,而忽视思维发展这一核心,无疑是舍本求末。2011年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独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而思维训练与发展往往需要借助情境、通过问题的提出和解决,让学生主动探究,发现数学的内在规律,认识和理解数学的本质。下面笔者以苏科版教学九年级下册“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