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地理上的鄂尔多斯高原,原指被黄河河套包围着的内蒙古鄂尔多斯地区。高原四周被众多盆地环绕,黄河及其支流汾、渭两河流经其间,海拔变化在400~1000m之间。盆地外侧,常有高峻的山地,南有秦岭及其支脉华山,西有贺兰山,北有阴山,东有五台山及霍山,海拔为2000~3500m不等。
[关键词]鄂尔多斯块体 周缘活动断裂 河套断陷带
[中图分类号] P62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3-109-1
1河套断陷带的展布及其形成
1.1边界断裂组成
河套断裂带周边断裂的地层、地貌和构造标志十分清楚。露头良好,表现为正断层和阶状正断层。重力、航磁及地震勘探反射层等资料也均有明显显示。断陷带南界即鄂尔多斯北缘断裂带,由于库布齐沙漠的覆盖出露较差,仅在瓦窑、城拐子等地见到高达20~50m的断层陡坎。在城拐子—白泥窑一带,陡坎由上更新统湖积层组成,见向北倾斜的正断层出露。根据地震勘探资料,该断裂为形成于上新世末的正断层,其断面向北倾斜,倾角78°,断距西段较大,为1500~2000m,向东逐渐减小,最后至黄河附近消失。
1.2地层发育特征
河套盆地地表为全新世沉积物覆盖。前几年,长庆油田指挥部在西起临河、东至呼和浩特广阔范围内,进行了石油地震普查勘探,所获得的资料表明,其基底为太古界变质岩系,上覆白垩系下统,新生界古新统和始新统缺失,渐新统及其以上地层连续发育,厚度巨大,岩相、厚度变化较大,构造较复杂。渐新统以河湖相沉积为主,岩性主要为棕褐、深灰、灰绿色泥岩夹粉细砂岩、杂色砂砾岩。中新统岩性主要为紫褐、深灰、灰绿色泥岩与粉细砂岩互层,在呼和凹陷ES夹数层灰黑色玄武岩。上新统岩性主要为棕红、灰黄色泥岩与灰白色泥岩、粉细砂岩、砂砾岩互层。第四系分布广泛,主要为一套湖相沉积,岩性以黄、灰黄、灰绿、灰黑色粉细砂夹粘土、砂砾石层为主。
2形成与演化
河套断陷带位于长期隆起的内蒙地轴南侧。中生代时期主要为隆起遭受剥蚀。由于晚侏罗世末期的燕山运动,河套地区遭受强烈的挤压作用,导致地壳表层形成一系列近EW向的褶皱和逆冲断层。在阴山南麓,逆冲断层屡见不鲜,规模宏大,均向北逆冲,与阴山北面向南逆冲的断层构成对冲之势。在鄂尔多斯块体北缘,燕山运动远较北部为弱,所形成的逆冲断层自北向南逆冲。
2.1渐新世阶段
这是河套断陷发展的初始阶段。由于阴山山前断裂活动,阴山山地相对抬升,河套断陷带开始形成,沉降中心在西部临河凹陷,沉积厚度为2600m,往东在白彦花凹陷和呼和凹陷厚度较小,约为1000m。地层最大厚度沿断裂带分布,为北断南超的不对称断陷。
2.2晚第三纪阶段
这是河套断陷发展的重要阶段。中新世时,断陷继续受北部边界断裂控制,沉降中心在西部临河凹陷,沉积厚度可达3800m,东部呼和凹陷厚度为2300m,靠近和林格尔断层附近,有基性岩浆多次喷发。晚第三纪时期,盆地仍显示为北断南超的箕状断陷,由于北面强烈沉降,上地壳拉伸作用加强,导致盆地南界鄂尔多斯北缘断裂的形成。
2.3第四纪阶段
进入第四纪时期,河套断陷带各边界断裂的活动仍较强烈,断裂带普遍错断了第四系,明显的地貌标志和构造标志沿断裂带均可见到。断裂活动仍保持晚第三纪以来的特点,外围山地缓慢抬升,断陷盆地不断下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山前断裂带活动重心有向盆地方向迁移的特点,以至于在狼山与色尔腾山的一些地点,第三纪地层已构成上升山区的一部分,而在各处山前晚更新世湖河相地层组成的台地已位于主要的第四纪活动的断裂的北面,抬升到相当高的位置上。
3新构造活动特征
3.1断裂垂直差异活动强烈
前已述及,河套断陷带北部边界断裂带较鄂尔多斯北缘断裂带活动强烈,阴山山地相对抬升,河套断陷带不断沉降。阴山山地自西而东为狼山—色尔腾山、乌拉山和大青山,最高峰海拔高程分别为2364、2324和2338m,且靠近山前断裂带分布。
3.2山前台地广泛分布
沿狼山、色尔腾山、乌拉山和大青山山麓,山前台地发育,一般发育三级。T1级台地分布于山前主断裂南侧,主要由全新统砂砾石和黄土砾石组成,分布不连续,台面海拔高程为1040~1060m,相对高程为5~10m,台面向南倾斜。在乌加河西柳树泉和土默特右旗黑麻板,利用腐殖土测得14C年龄为9690±553年和9637±105年。在土默特左旗把什,利用砾石的钙膜和钙土充填物作无机碳测定,14C年龄为9799±100年,因而T1级台地应为全新世早期形成的。
T2级台地为基座台地,沿山前主断裂北侧展布,台面海拔高程为1070~1080m,相对高程为15~20m。在狼山口、乌拉山电厂和包头东沙尔沁一带,相对高程可达40~50m,台面宽度一般为50~100m,最宽可达400m。
T3级台地亦为基座台地,台地顶部为松散的砂砾石层组成,覆于河湖相沉积层之上,其下为前新生代基岩。
上述阴山南麓十分醒目的台地地貌,部分受到气候变迁等因素导致侵蚀基准面降低的影响,但主要是晚更新世以来断裂活动、山体间歇性抬升的结果。
3.3山前冲洪积扇发育
全新世时期,河套断陷带周缘断裂仍继承性活动,在山麓地带发育一系列洪积扇裙,尤以阴山南麓最为壮观。在乌拉山南麓,洪积扇裙呈带状分布,宽度一般为2~4km,最宽可达8~10km,前缘已被黄河侵蚀切割,山麓上还常见扇上扇的叠置现象。在大青山南麓,洪积扇形态保存完整,卫星影像显示得十分清楚。在毕克齐以东,洪积扇规模较大,延伸较远,其下常见泥炭层,台阁牧附近泥炭层的14C年龄为9600±107年,因而洪积扇为早全新世形成的。中、晚全新世洪积扇规模较小,常叠置于早全新世洪积扇之上。
参考文献
[1]杨发.内蒙古临河坳陷地震概查普查成果总结报告,1981,长庆油田地调处.
[2]乌前-呼包坳陷石油普查勘探综合研究报告,1984,长庆油田指挥部地调一处.
[关键词]鄂尔多斯块体 周缘活动断裂 河套断陷带
[中图分类号] P62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3-109-1
1河套断陷带的展布及其形成
1.1边界断裂组成
河套断裂带周边断裂的地层、地貌和构造标志十分清楚。露头良好,表现为正断层和阶状正断层。重力、航磁及地震勘探反射层等资料也均有明显显示。断陷带南界即鄂尔多斯北缘断裂带,由于库布齐沙漠的覆盖出露较差,仅在瓦窑、城拐子等地见到高达20~50m的断层陡坎。在城拐子—白泥窑一带,陡坎由上更新统湖积层组成,见向北倾斜的正断层出露。根据地震勘探资料,该断裂为形成于上新世末的正断层,其断面向北倾斜,倾角78°,断距西段较大,为1500~2000m,向东逐渐减小,最后至黄河附近消失。
1.2地层发育特征
河套盆地地表为全新世沉积物覆盖。前几年,长庆油田指挥部在西起临河、东至呼和浩特广阔范围内,进行了石油地震普查勘探,所获得的资料表明,其基底为太古界变质岩系,上覆白垩系下统,新生界古新统和始新统缺失,渐新统及其以上地层连续发育,厚度巨大,岩相、厚度变化较大,构造较复杂。渐新统以河湖相沉积为主,岩性主要为棕褐、深灰、灰绿色泥岩夹粉细砂岩、杂色砂砾岩。中新统岩性主要为紫褐、深灰、灰绿色泥岩与粉细砂岩互层,在呼和凹陷ES夹数层灰黑色玄武岩。上新统岩性主要为棕红、灰黄色泥岩与灰白色泥岩、粉细砂岩、砂砾岩互层。第四系分布广泛,主要为一套湖相沉积,岩性以黄、灰黄、灰绿、灰黑色粉细砂夹粘土、砂砾石层为主。
2形成与演化
河套断陷带位于长期隆起的内蒙地轴南侧。中生代时期主要为隆起遭受剥蚀。由于晚侏罗世末期的燕山运动,河套地区遭受强烈的挤压作用,导致地壳表层形成一系列近EW向的褶皱和逆冲断层。在阴山南麓,逆冲断层屡见不鲜,规模宏大,均向北逆冲,与阴山北面向南逆冲的断层构成对冲之势。在鄂尔多斯块体北缘,燕山运动远较北部为弱,所形成的逆冲断层自北向南逆冲。
2.1渐新世阶段
这是河套断陷发展的初始阶段。由于阴山山前断裂活动,阴山山地相对抬升,河套断陷带开始形成,沉降中心在西部临河凹陷,沉积厚度为2600m,往东在白彦花凹陷和呼和凹陷厚度较小,约为1000m。地层最大厚度沿断裂带分布,为北断南超的不对称断陷。
2.2晚第三纪阶段
这是河套断陷发展的重要阶段。中新世时,断陷继续受北部边界断裂控制,沉降中心在西部临河凹陷,沉积厚度可达3800m,东部呼和凹陷厚度为2300m,靠近和林格尔断层附近,有基性岩浆多次喷发。晚第三纪时期,盆地仍显示为北断南超的箕状断陷,由于北面强烈沉降,上地壳拉伸作用加强,导致盆地南界鄂尔多斯北缘断裂的形成。
2.3第四纪阶段
进入第四纪时期,河套断陷带各边界断裂的活动仍较强烈,断裂带普遍错断了第四系,明显的地貌标志和构造标志沿断裂带均可见到。断裂活动仍保持晚第三纪以来的特点,外围山地缓慢抬升,断陷盆地不断下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山前断裂带活动重心有向盆地方向迁移的特点,以至于在狼山与色尔腾山的一些地点,第三纪地层已构成上升山区的一部分,而在各处山前晚更新世湖河相地层组成的台地已位于主要的第四纪活动的断裂的北面,抬升到相当高的位置上。
3新构造活动特征
3.1断裂垂直差异活动强烈
前已述及,河套断陷带北部边界断裂带较鄂尔多斯北缘断裂带活动强烈,阴山山地相对抬升,河套断陷带不断沉降。阴山山地自西而东为狼山—色尔腾山、乌拉山和大青山,最高峰海拔高程分别为2364、2324和2338m,且靠近山前断裂带分布。
3.2山前台地广泛分布
沿狼山、色尔腾山、乌拉山和大青山山麓,山前台地发育,一般发育三级。T1级台地分布于山前主断裂南侧,主要由全新统砂砾石和黄土砾石组成,分布不连续,台面海拔高程为1040~1060m,相对高程为5~10m,台面向南倾斜。在乌加河西柳树泉和土默特右旗黑麻板,利用腐殖土测得14C年龄为9690±553年和9637±105年。在土默特左旗把什,利用砾石的钙膜和钙土充填物作无机碳测定,14C年龄为9799±100年,因而T1级台地应为全新世早期形成的。
T2级台地为基座台地,沿山前主断裂北侧展布,台面海拔高程为1070~1080m,相对高程为15~20m。在狼山口、乌拉山电厂和包头东沙尔沁一带,相对高程可达40~50m,台面宽度一般为50~100m,最宽可达400m。
T3级台地亦为基座台地,台地顶部为松散的砂砾石层组成,覆于河湖相沉积层之上,其下为前新生代基岩。
上述阴山南麓十分醒目的台地地貌,部分受到气候变迁等因素导致侵蚀基准面降低的影响,但主要是晚更新世以来断裂活动、山体间歇性抬升的结果。
3.3山前冲洪积扇发育
全新世时期,河套断陷带周缘断裂仍继承性活动,在山麓地带发育一系列洪积扇裙,尤以阴山南麓最为壮观。在乌拉山南麓,洪积扇裙呈带状分布,宽度一般为2~4km,最宽可达8~10km,前缘已被黄河侵蚀切割,山麓上还常见扇上扇的叠置现象。在大青山南麓,洪积扇形态保存完整,卫星影像显示得十分清楚。在毕克齐以东,洪积扇规模较大,延伸较远,其下常见泥炭层,台阁牧附近泥炭层的14C年龄为9600±107年,因而洪积扇为早全新世形成的。中、晚全新世洪积扇规模较小,常叠置于早全新世洪积扇之上。
参考文献
[1]杨发.内蒙古临河坳陷地震概查普查成果总结报告,1981,长庆油田地调处.
[2]乌前-呼包坳陷石油普查勘探综合研究报告,1984,长庆油田指挥部地调一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