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回顾性分析167例小肠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小肠出血的原因和特点。小肠出血的病因以炎性病变、肿瘤性病变和血管性病变多见,分别占35.3%(59/167)、30.5%(51/167)和18.0%(30/167);其他良性病变包括小肠憩室、肠套叠、息肉和异位胰腺等共占9.6%(16/167);胆源性、胰源性小肠出血占1.8%(3/167),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占4.8%(8/167)。不同年龄组患者的
【机 构】
: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第一消化内科,沈阳 110004,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第一消化内科,沈阳 110004,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回顾性分析167例小肠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小肠出血的原因和特点。小肠出血的病因以炎性病变、肿瘤性病变和血管性病变多见,分别占35.3%(59/167)、30.5%(51/167)和18.0%(30/167);其他良性病变包括小肠憩室、肠套叠、息肉和异位胰腺等共占9.6%(16/167);胆源性、胰源性小肠出血占1.8%(3/167),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占4.8%(8/167)。不同年龄组患者的疾病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355,P=0.005),而男女患者的疾病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330,P=0.343)。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组织中同源框基因A10(HOXA10)、肝素结合性表皮生长因子(HB-EGF)的表达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在贵阳市妇幼保健院接受IVF-ET治疗的患者,在进入IVF-ET周期的前一月经周期的种植窗口期进行IVF-ET预移植,同时采用微活检术获取少许子宫内膜组织,最终获取125例患者的种植窗口期子宫内膜组织;这些患
《中华消化杂志》第十届编辑委员会成立大会于2019年12月20日在上海召开,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和上海市医学会领导,以及《中华消化杂志》第十届编委会顾问、编委和通讯编委等100余位专家出席会议。《中华消化杂志》会始终以提高期刊质量为核心,做好编者、作者和读者的纽带,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消化医师真正的良师益友。
肠道微生态在肝胆疾病发病中的作用近年来引起关注。诸多肝胆疾病进程中存在肠道微生态紊乱。肠道微生物通过病原菌和(或)微生物直接作用、代谢产物、调控胆汁酸代谢等途径参与急慢性肝病进程。肠道微生态可能成为肝胆疾病诊断和治疗的新靶点。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深入探讨肠道微生态在肝胆疾病发生和进展中的机制,探索干预肠道微生态治疗肝胆疾病的新方法。
目的观察并分析肠屏障在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发病中的作用,为阐释AIH的发病机制和探索基于肠道的治疗策略提供方向。方法纳入2017年1至12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就诊的14例AIH患者(AIH无肝硬化组6例,AIH肝硬化组8例)和10名健康对照(健康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D-乳酸、二胺氧化酶(DAO)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回肠末端组织紧密连接蛋白[闭锁小带蛋白-1(ZO
高分辨率食管测压(HREM)是诊断食管动力障碍疾病的金标准。准确的诊断建立在规范的操作之上。为了提高HREM的操作质量,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医师分会胃食管反流病专业委员会牵头制定本指南。通过邀请国内相关领域专家对国内外有关文献进行检索、讨论,并召开2次专家研讨会,确定了指南的内容。本指南内容涉及HREM的适应证和禁忌证、详细的操作指导,以及结果阐述。
目的探究首次就诊的抗线粒体抗体(AMA)阳性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患者的AMA水平及其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信息系统,收集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首次检测AMA和(或)M2型抗线粒体抗体(AMA-M2)阳性的1 32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183例、免疫印迹法431例、ELISA法709例;分为未诊断PBC组(973例)和新诊断PBC组(350
2019年12月20日,《中华消化杂志》第十届编辑委员会成立。面对机遇和挑战,《中华消化杂志》将恪守为读者和作者服务的办刊初心,创新办刊理念,创办精品期刊,与中国消化事业共同成长,为实现健康中国战略做出更大贡献。
近年来十二指肠乳头肿瘤内镜下切除术日渐成熟,但存在较高风险,术后有肿瘤残留,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或复发率较高,是否追加外科手术仍存在争议。现报道1例行改良十二指肠乳头肿瘤内镜下切除术患者,术前通过超声胃镜评估有无胆胰管内生性生长,术中于胆胰管内放置鼻胆引流管改造的长支架预防术后并发症,术后根据病理结果组织多学科讨论,旨在为十二指肠乳头肿瘤的规范化治疗提供参考。
胆管胸膜瘘是胆道系统与胸膜腔之间的病理性交通,是肝胆疾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该病较为典型的临床表现是胆汁性胸水、胸闷、呼吸困难,CT、MRI检查、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或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可明确诊断,治疗方法主要有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术、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胆总管切开T管引流、胆管胸膜瘘修补术等。由于胆管胸膜瘘症状隐匿且临床较少见,常被误诊、漏诊,现报告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3例胆管
目的初步探讨第二代结肠胶囊内镜的临床应用。方法纳入2017年7月至2018年12月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行结肠胶囊内镜检查的所有门诊和住院患者40例。由具有小肠或结肠胶囊内镜丰富判读经验的消化内科主任医师分析检查结果,观察胶囊在胃、小肠和结肠的通过时间,以及结肠清洁程度评分、胶囊检查完成率、病变检出情况和检查过程中的不良反应。采用卡方检验和Student′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