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种橘子的方法种苹果

来源 :北京教育·普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12539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一次教师培训时,主讲教师给每个接受培训的教师发了一个装着各种种子的盘子,盘子里有比较常见的玉米、豆子等,也有平时大家都很难见到的,还有一些是从来没见过的。主讲教师先让大家观察这些种子,然后说说怎么播种这些种子,再说说这些种子长出幼苗之后,该怎样去培植。被培训的教师都感到有点奇怪:盘子里的种子大多数都是不认识的,我们哪里知道怎么播种、怎么培育它们呢?看着大家疑惑的表情,培训教师笑了:“是呀,我们不认识那些种子,就不知道怎样播种和培育。如果我们想当然地把这些种子种下去,很可能会在我们希望长出橘子树的地方长出苹果树来;而如果你用种橘子的方式去种苹果,那棵苹果树上不但长不出橘子,连好的苹果也长不出来。”培训者通过这样的方式告诉被培训者,我们面对的学生就像眼前的种子,他们都是不一样的。他们来到我们面前时,我们不知道他的内心世界,就像我们不知道面前是橘子的种子还是苹果的种子。我们要想帮助他们成长、成才,一定要首先了解这些孩子,懂得他是什么样的,然后选择合适的方法教育他、帮助他。教师这样做,才算是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我们每一位教师都熟知的词汇,在任何一个教师面前提起这个词,都会有“老生常谈”之嫌。但是,我们真的做到因材施教了吗?比如,你要准备一节公开课,在备课过程中,你考虑最多的是怎样才能“出彩”,还是学生到底能通过这一课学到什么?如果你考虑最多的是学生通过这一课能学到什么,那么你侧重考虑的是自己的教法还是学生的学法?如果你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学法,那么你的教学是让学生读懂教材上的知识,还是让学生读懂你的教学?如果你想让学生读懂教材上的知识,你有没有想过通过这些知识让他们受到哪些知识之外的教育?如果上面的问题你都处理得很好,那么,你是让每一个学生,至少是大多数学生都学到了他应该学到也能够学到的内容了吗?
   “因材施教”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要做到真的不容易。□
  (作者单位:北京市石景山区实验中学)
其他文献
期刊
一  王老师做了多年班主任,几乎每天都要面对学生家长,她从来没有意识到,坐在自己对面的家长内心有什么感受。直到有一天,她以学生家长的身份到另一所学校与孩子的老师面谈。回来后她对同事说:“没想到与孩子的老师面谈会是这种感觉,没想到作为一个家长是那么的一无是处,又是那么的无所适从。不知我平时给学生家长的感觉是不是也这样?”   当了一回家长所体验到的“尴尬”,让王老师意识到不仅教育学生要因材施教,面对
2004年,我参与了中国民主建国会北京市委员会组织的关于居民住宅小区物业管理问题的社会调研工作.经过深入一些小区进行实地调查,同时查阅许多媒体材料,我愈来愈感觉到,当时
中泰交流源远流长,泰国“宾乍隆”“莱南通”彩瓷结合了本国、中国乃至欧洲的多元文化。本文以18-20世纪中泰彩瓷造型、构图、用色、纹饰为例,对比研究并总结泰国“宾乍隆”“莱南通”彩瓷风格,从外交贸易、政治因素、佛教信仰、民俗生活四个方面来考证“宾乍隆”“莱南通”彩瓷风格形成原因,感受泰国民族文化的审美以及中泰乃至欧洲文化交融的物质与精神文明。  一、“宾乍隆”与“莱南通”彩瓷概况  “宾乍”指“五”
期刊
有一次到外校听课。一进教室,我就被“震”住了。那个授课的教师和我同龄,可是比我在课堂上的表现威严多了,学生也比我的学生规矩多了。课开始后,教师一直讲得有板有眼,学生也一直坐得整整齐齐,可见平时的训练有素。尤其是下课铃响时,教师的课还没讲完,全班学生竟然没有一点诧异的表情,就像没听到铃声一样,依然稳稳当当地坐着听老师讲。我心里不由暗想:这可是上午的最后一节课呀!这要是换了我的学生,一定会以为我今天耳
作为天通苑小区的第一批居民,近十年来我亲眼目睹了小区从周围一片荒凉的农村和脏乱的垃圾山,到京城最大的经济适用房项目的巨大转变。 As the first residents of Tiantong
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学生和家长们对于学前教育的需求越来越大,对学前教育质量的要求也逐步提高,尤其是对激发孩子们艺术兴趣的学前美术教育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现在
小学语文老师布置作文,题目是《我的理想》。一个学生是这样写的:  “我的理想是将来当一个大老板,挣很多钱,在世界各地开很多公司,专门雇用大城市的人来我的公司打工,让他们干最苦最脏的活儿,让农村的人领导他们,他们干不好就训斥他们,让他们受受农村人进城打工受的苦,知道农村人也不是好欺负的。”  语文老师觉得这篇作文思想倾向有些问题,就私下找这个学生交流思想。谁知这个学生振振有词:“我将来就是要挣大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