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中学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fdwer2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音乐是人内心情感体验最直接的表达方式,是培养人审美能力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正因为它的这种特殊性,音乐教育在审美教育中的作用是其他艺术学科所不能替代的,是培养人的审美能力的最佳途径。本文从充分认识,体现审美;音乐欣赏,联想想象;尽显活力、释放个性三方面入手,探讨中学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途径。
  【关键词】音乐教学;审美能力;培养途径
  音乐艺术从诞生开始直至今天,总是以音响作为载体存在的。而音乐的艺术是听觉的艺术,在聆听的过程中,通过相应的引导学生能够逐渐建立起正确的音乐审美价值觀和音乐审美价值取向。根据教材要求,学习音乐的宗旨是:让人生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美国音乐家艾伦·科普兰在《怎样欣赏音乐》艺术中说:如果你要更好的理解音乐,再也没有比倾听音乐更重要的了,什么也代替不了倾听音乐。音乐教材的要求与学习音乐的宗旨是:让人生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因此作为一个整体班级的同学们,怎么能通过共同欣赏做到理解音乐,是音乐课的重点。由于是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这一个个活生生的孩子们都来自不同的家庭,接受了不同的家庭教育,同时也有着不同的经历和思想,对音乐的体验也同样会呈现出不同的反应。作为老师,我不能够单纯的以我个人的主观意愿强加于同学的理解。而最需要做到的是让学生们爱上聆听,愿意理解,最终在耳朵的熏陶中建立起正确的审美价值观,在音乐中让心灵栖息。那么,如何在中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探讨。
  一、充分认识,体现审美
  音乐教育,从根本上说是艺术审美教育,而不是一种纯粹的技能训练。审美教育是培养人感知、感受和创造美的教育,是培养人审美能力、审美情操的教育——即美育。审美教育有着在整体教育中独特的地位和作用,而音乐审美能力的提高,也影响着审美教育,它的作用是不能忽视的。教学是实施学校教育的基本手段和途径,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渐渐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是音乐教学目标的重要内容。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抓牢审美体验这根主线,必须把审美体验作为音乐教育最重要的价值观,作为音乐教育的核心,把音乐教育作为一个审美感知和审美发现的过程。例如在音乐鉴赏教学中,应充分揭示音乐要素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让学生亲身感受音乐最激动和极具表现力的部分,应以整体音乐的无穷魅力,促成产生情绪的反映和情感的体验。另外,音乐教学应特别注重艺术实践,要强调音乐概念和音响的统一,音乐技能技巧的学习应始终贯穿着学生的情感参与。只有这样,基础音乐教育才能真正体现审美价值,成为审美教育。
  二、音乐欣赏,联想想象
  音乐欣赏是学生的听觉感知、情感体验、想象联想、创造性思维等心理活动融为一体的音乐审美实践活动。学生的审美能力就是在这种独特的艺术活动过程中逐渐和熏陶出来的。音乐是不可能像文学作品那样用文字描写具体的情节故事和刻画人物的内心活动,更不能描绘复杂的现象,或者抽象的概念。那么,音乐是如何通过概括性的感情媒介来打动学生的呢?可以说,这主要是依靠学生的主观联想和想象来实现的。学生欣赏音乐的过程就是感情体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音乐表达的感情和学生心中潜在的感情相互交融,发生共鸣。这就是说,音乐中概括性的感情使学生联想到自己以往现实生活中的情与景,并由此而获得种种审美享受。例如,一曲《十面埋伏》,学生听了以后,就会想到许多战斗场面,想到战场上“军营如林,旌旗蔽空,战鼓隆隆,铁骑驰骋”的壮阔画面,也使学生想到:“两军对战时,声动天地,屋瓦若飞坠,徐而察之,有金鼓声剑弯声,人马辟易声”等气势磅礴的大战场面。那种抒情性的音乐,常常会使人的想象力无边无际,有时或许悟出某种哲理来。贝多芬的《第五(命运)交响曲》,有的学生从个人的生活道路去想象,于是悟出“要做生活的强者,就不为命塞时而气馁,反而要扬起风帆,与命运之神去拼搏抗争,直到驶向美满幸福的彼岸”这样的哲理。也有人从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去想象,从而得到这样的哲理思想,即革命的阶级要战胜反动的阶级,必须通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战胜各种黑暗势力,最终取得胜利并通向光明的未来。这一切都说明,音乐审美带给学生的绝不在一个狭小的范畴之 内。它会使学生在广阔的天地里自由地飞腾翱翔,从而培养了他们对美的理解能力和想象能力。
  三、尽显活力、释放个性
  音乐,少不了参与。聆听是一种参与、演唱是一种参与、创作也是一种参与,只有在音乐审美实践活动的体验中,才能了解和认识音乐、把握音乐。马克思说:“劳动的对象是人类生活的对象化:人不仅像在意识中那样理智的复现自己,而且能动地、现实地复现自己,从而在他所创造的世界中直观自身”,马克思的话正说明了音乐审美活动的创造机制。
  在音乐审美活动中,学生是通过身体和身心去经验的。而音乐实践活动里,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身体律动和情感去体验音乐作品。著名音乐人类学家梅里亚姆将人类学的三要素定义为“声音、概念、行为”。因此学生也只有最终落实在行为上,才算是合理的找到了解相关音乐的途径。
  在《我是中国人》的学习中,笔者发现学生对京剧有些莫名的激动,在欣赏中先是小声嬉笑,再是跟着旋律摇头假唱,几乎全班都能积极参与。在对京剧文化有所了解的基础上,我要求他们四人一组,每个人做和京剧相关的动作,扮演四种角色,如角色、演唱者、观众等等。在学会一些基本的手势和动作后,学生都跃跃欲试。平常不爱表现的一些同学居然能“疯狂”入戏,一组学生里有一个张口摇头晃脑的哼唱,还伴随瞪眼、眯眼、摆头动作,简直将角色模仿的惟妙惟肖;一个学生扮演戏迷,坐在那儿翘着二郎腿,打着有些生疏的板眼拍,仿佛把自个儿当做一个老剧迷一般;另外还有学生拉起“京胡”,跟着曲子的旋律走向,将右手中的“弓”快慢快慢的拉起来。突然间课堂气氛因为他们的表演进入高潮。
  在体验活动里,学生们充分体现了各自的个性,从而能体现出各自的审美境界和审美情趣。在学生“自由”的审美价值取向选择中,在时间的发展里作为人的特质在“现在”显露和决定。
  一次偶然的音乐实践活动,让学生对戏曲音乐有了兴趣,学生如果能从体验中培养出兴趣,在表演中了解音乐基本知识和感受到戏曲的魅力,笔者认为这是音乐终身学习的基础和土壤,有了肥沃的土壤才能供给娇嫩的小苗生长。
  总之,音乐是美的艺术,音乐教师是美的传播者。我们要应用一切美的手段来带领学生走进音乐的殿堂,在轻松活泼的音乐气氛中感受美、理解美、表现美与创造美,塑造美的心灵和美的人格,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力争做到使学生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现代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华传统文化受到了全国上下的重视,因此,如何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创新文化传播机制,推动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对于现代小学教育体系而言具有重要意义。探索创新小学语文教育传播机制的路径,是实现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小学;语文;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渗透  在现代多元社会文化体系下,小学语文教育面临新的要求和挑战,一方面学生思想日趋多样,对于创新性
【摘 要】对于一年级的新生,培养他们良好的数学学习行为习惯是十分重要的,这样,才能为他们后续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本文结合教学实例论述了一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专心倾听、独立思考、应用数学行为习惯的策略。  【关键词】一年级;数学行为习惯;策略  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教学较之过去有了很大的变革,强调要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年级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无论是习惯还是智力
【摘 要】初中学生不仅需要掌握更多的文化知识,还需要拥有一个强健的体魄。因为,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只有拥有一副好身体,才能够顶的住压力,承受得住辛苦,在求学的道路上勇往直前。而初中体育课程正式教授学生体育技能,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学科,要想发挥体育教学的作用,就要以兴趣为手段,构建高效课堂,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置教学内容,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有效
【摘 要】数学核心素养是数学的生命和灵魂,注重问题设置和师生互动,让学生能够在问题互动中培养他们良好的数学素养,用数学思维和数学知识去分析和结合生活与生产中的问题,真正体现数学的价值,强化他们的数学思维方法。  【关键词】高中数学;问题-互动;核心素养  数学核心素养是数学的生命和灵魂,是最能够体现学生能力和数学品质的关键要素,是数学教学的重点,也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根本所在。不少学生平时考试成绩不
【摘 要】在信息时代要激发学生的物理探究精神,就是要利用学生获得的丰富信息里提炼出其中蕴含的物理信息,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科学的探究精神。  【关键词】信息;好奇心;探究精神  当前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人类历史的车轮驶入了包罗万象、瀚渺无疆的信息时代。以多媒体和国际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从台式电脑到手机自媒体,从个体信息到互联网大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