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后牙种植CAD/CAM全瓷单冠不同牙尖斜度设计对种植体颈部骨吸收量的测量及对种植体周围组织及软组织进行临床观察,并通过问卷调查患者了解不同牙尖斜度修复体的主观感受,为种植冠修复体咬(牙合)设计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已完成Straumann种植体植入手术后需行上部结构CAD/CAM氧化锆全瓷冠修复的下颌后患者共60例,参照对颌(牙合)面形态及整个牙列咬(牙合)关系,设计出与对颌牙相匹配并与本实验设计相符合的牙尖斜度,分为两组,每组30例,分别为牙尖斜度10°~15°(A组)及20°~25°(B组).两组均采用粘结固位方式,颊舌径为对侧同名牙2/3,颌面形成充分的排溢道形态,咬(牙合)略空出30μm的间隙.分别于戴冠当天、戴冠后6个月、1年摄锥束计算机断层成像(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测量种植体颈部的骨吸收量及观察种植体周围软组织.1年后对两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对患者修复后的主观感受进行分析.结果:(1)A组修复后6个月、1年的骨吸收量分别为(0.36±0.05) 、(0.47±0.07) mm,B组分别为(0.40±0.04)、(0.52±0.09) mm,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组牙尖斜度的修复体在戴冠6个月、1年种植体颈部骨吸收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修复体的改良菌斑、改良出血指数比较:两组修复体1年后的mPLI分级与mSBI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修复体自洁功能良好,对种植体周围软组织无影响.(3)18项问卷调查显示B组满意度更高.结论:牙尖斜度对种植体颈部骨质的吸收有影响,10°~15°和20°~25°牙尖斜度的全瓷修复体对种植体颈部骨吸收及周围软组织影响无差异,均适用于临床种植修复,但20°~25°牙尖斜度更受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