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教师,“工作想做好,师爱要先行”。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教师爱护和关心每位学生,学生就乐于接受他的教育和管理。班级如家,家中有爱;班规是绳,约束是爱;教师的信任、课堂教育更是爱。
关键词:教师之爱 严而有情 爱在课堂
师爱是一种高尚的情感,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教师,“工作想做好,师爱要先行”。从心理角度来说,某种东西就算是对自己再有用,但学生从心底不乐于接受,即使最终接受了效果也不会好。在小学从教数年,我逐渐学会了低下身来与学生对话,弯下腰来与学生沟通,争取做一个学生心目中的天使。
让学生接受自己,教师首先要接受学生,从双方角度考虑。教师要用心记住每一个学生的名字。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还不成熟,年龄很小,但是学生在内心深处都渴望得到教师的认可,成为教师心目中的好学生。记住学生的名字,既是对自己教育事业的尊重,也是对学生的尊重。在学校,无论在课堂上还是在课下,教师能够随时随地叫出一个学生的名字,学生幼小的心灵深处就会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器重,就会感到获得了尊重,自然就会对这位教师产生信任感、亲切感、依赖感,学生自然就会从内心喜欢这位教师。这种情况下教师的教学效果往往就会很好。记住学生的名字是对家长的尊重。现在的学生都是家中宝,都是父母心中的天使,有哪一位家长不期望教师对自己的学生多关心一点、照顾一点呢?当今社会每一个人的生活节奏都很快,父母有时没有很多的时间与教师交流沟通。那么怎样让家长把学生放心地交到教师手中呢?这就需要教师把关爱融入到平时的点点滴滴的表现和行为上。比如,家长接学生时,教师看到家长能够准确地喊出其学生的姓名,做到正确的“配对”,这样既消除了家长在学生群中左看右寻的焦虑,又节省了接学生的时间,从心理上家长就会认可教师。教师把学生送到家长手上时,亲切地摸摸学生的头,拍拍学生的肩膀,来一个临别的拥抱,送学生一个笑脸,赠家长一句对学生肯定或者夸奖的话,家长在感受到学生快乐成长的同时自然会增加对教师的信任,学生回家后也会不停地到处宣扬自己教师是最好的教师。做学生心中“快乐的天使”,教师又何乐而不为呢?
接受和认可不代表没有原则,教师不能一味地满足学生的“非分”要求。教师要学会在课堂上立规矩。儿童的天性是好动、好说、好问,有人一刻也坐不住,有人一刻也停不下来,而有的学生满脑子充满可爱的问题。做小学教师确实很费心,更确切地说是费嘴皮子。有人说:“反正学生什么也不懂,只要吓唬住他们就行了,得让他们怕老师。”其实,现在的学生会通过各种渠道接触很多东西,他们的心理远比大人想象的复杂,他们能够感受到大人是否在应付他们,是否真正地关心他们,能够区别大人对自己言行评价的好与坏。也可能个别大人的演技比较高超,学生一时判断错误,但是随着学生的成长,大人的一言一行会成为学生模仿的标准,哪一位教师想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坏教师呢?所以面对个别家庭教育对学生的不良影响,教师有责任去矫正,去引导。有的学生在家中会“假哭”,因为一哭家长就会妥协;有的学生在玩玩具的时候“很独”,自己强行占住很多玩具,习惯了自己在家中的“霸王”位置;还有的学生稍一不顺心,就对别的学生动手动脚,这些不良习惯都得靠教师一点一滴地引导、指正。要想形成愉快和谐的课堂氛围,养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在关爱学生呵护学生的同时,得有规矩。规矩,就是要和学生“约法三章”。如要求学生上课应该怎么做,不能怎样做;课下和同学相处,什么样的行为是错误的,应该怎样去做等等,同时还要规定违反了,教师要怎样处分等。但是教师在处理时要有度。冯班指出:“师太严,弟子多不令,柔弱者必愚,强者对面严,鞭扑叱咄之下,使人不生好念也。”做过了头就会走向反面,教师要做到“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有规矩的课堂,严而有情的课堂,严慈相济的课堂,所有的学生才会有自由。
教师要利用特长打造“故事课堂”,抓住学生心理打造“游戏课堂”,利用小物什打造“颁奖平台”等,使课堂有趣化、活泼化、多样化、高品质化,让学生在嬉笑怒骂中融入课堂。小学语文教师都擅长讲故事,我们就可以利用自己声调的长短高低,在讲故事中让学生体会感情变化,养成学生的人生价值观。比如,讲到高兴的时候教师就露出微笑;讲到忧伤的时候,面容要沮丧,声音较低沉;讲到愤怒的时候,眉毛就高挑,情绪要高亢。这样讲出来的故事就会像磁铁一样具有吸引力,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心灵。学生回家后有时会玩各种各样的小游戏,玩游戏是学生非常喜欢的趣味性活动。教师要教给学生玩乐,在游戏中发现美。把游戏引入课堂,可以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更适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哪个学生不喜欢表扬?口头表扬、物质奖励,针对不同的学生教师可以采取不同的表扬和奖励方式,把课堂打造成颁奖平台。比如,性格内向的学生可以单独表扬或者张贴光荣榜;经常调皮捣蛋的学生可以当众表扬,给他们创造树立优秀品质的环境;进步很大的学生可以颁发作业本,鼓励他们认真学习等。
总之,小学阶段是学生健康心理、优良品质、良好行为等最佳的塑造和形成期。作为小学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我们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简单的价值观的形成培养,从内心深处关爱学生的同时,还要利用自身特长打造高品质课堂,让学生健康快乐地学习和愉悦地成长。
(责编 张亚欣)
关键词:教师之爱 严而有情 爱在课堂
师爱是一种高尚的情感,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教师,“工作想做好,师爱要先行”。从心理角度来说,某种东西就算是对自己再有用,但学生从心底不乐于接受,即使最终接受了效果也不会好。在小学从教数年,我逐渐学会了低下身来与学生对话,弯下腰来与学生沟通,争取做一个学生心目中的天使。
让学生接受自己,教师首先要接受学生,从双方角度考虑。教师要用心记住每一个学生的名字。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还不成熟,年龄很小,但是学生在内心深处都渴望得到教师的认可,成为教师心目中的好学生。记住学生的名字,既是对自己教育事业的尊重,也是对学生的尊重。在学校,无论在课堂上还是在课下,教师能够随时随地叫出一个学生的名字,学生幼小的心灵深处就会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器重,就会感到获得了尊重,自然就会对这位教师产生信任感、亲切感、依赖感,学生自然就会从内心喜欢这位教师。这种情况下教师的教学效果往往就会很好。记住学生的名字是对家长的尊重。现在的学生都是家中宝,都是父母心中的天使,有哪一位家长不期望教师对自己的学生多关心一点、照顾一点呢?当今社会每一个人的生活节奏都很快,父母有时没有很多的时间与教师交流沟通。那么怎样让家长把学生放心地交到教师手中呢?这就需要教师把关爱融入到平时的点点滴滴的表现和行为上。比如,家长接学生时,教师看到家长能够准确地喊出其学生的姓名,做到正确的“配对”,这样既消除了家长在学生群中左看右寻的焦虑,又节省了接学生的时间,从心理上家长就会认可教师。教师把学生送到家长手上时,亲切地摸摸学生的头,拍拍学生的肩膀,来一个临别的拥抱,送学生一个笑脸,赠家长一句对学生肯定或者夸奖的话,家长在感受到学生快乐成长的同时自然会增加对教师的信任,学生回家后也会不停地到处宣扬自己教师是最好的教师。做学生心中“快乐的天使”,教师又何乐而不为呢?
接受和认可不代表没有原则,教师不能一味地满足学生的“非分”要求。教师要学会在课堂上立规矩。儿童的天性是好动、好说、好问,有人一刻也坐不住,有人一刻也停不下来,而有的学生满脑子充满可爱的问题。做小学教师确实很费心,更确切地说是费嘴皮子。有人说:“反正学生什么也不懂,只要吓唬住他们就行了,得让他们怕老师。”其实,现在的学生会通过各种渠道接触很多东西,他们的心理远比大人想象的复杂,他们能够感受到大人是否在应付他们,是否真正地关心他们,能够区别大人对自己言行评价的好与坏。也可能个别大人的演技比较高超,学生一时判断错误,但是随着学生的成长,大人的一言一行会成为学生模仿的标准,哪一位教师想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坏教师呢?所以面对个别家庭教育对学生的不良影响,教师有责任去矫正,去引导。有的学生在家中会“假哭”,因为一哭家长就会妥协;有的学生在玩玩具的时候“很独”,自己强行占住很多玩具,习惯了自己在家中的“霸王”位置;还有的学生稍一不顺心,就对别的学生动手动脚,这些不良习惯都得靠教师一点一滴地引导、指正。要想形成愉快和谐的课堂氛围,养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在关爱学生呵护学生的同时,得有规矩。规矩,就是要和学生“约法三章”。如要求学生上课应该怎么做,不能怎样做;课下和同学相处,什么样的行为是错误的,应该怎样去做等等,同时还要规定违反了,教师要怎样处分等。但是教师在处理时要有度。冯班指出:“师太严,弟子多不令,柔弱者必愚,强者对面严,鞭扑叱咄之下,使人不生好念也。”做过了头就会走向反面,教师要做到“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有规矩的课堂,严而有情的课堂,严慈相济的课堂,所有的学生才会有自由。
教师要利用特长打造“故事课堂”,抓住学生心理打造“游戏课堂”,利用小物什打造“颁奖平台”等,使课堂有趣化、活泼化、多样化、高品质化,让学生在嬉笑怒骂中融入课堂。小学语文教师都擅长讲故事,我们就可以利用自己声调的长短高低,在讲故事中让学生体会感情变化,养成学生的人生价值观。比如,讲到高兴的时候教师就露出微笑;讲到忧伤的时候,面容要沮丧,声音较低沉;讲到愤怒的时候,眉毛就高挑,情绪要高亢。这样讲出来的故事就会像磁铁一样具有吸引力,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心灵。学生回家后有时会玩各种各样的小游戏,玩游戏是学生非常喜欢的趣味性活动。教师要教给学生玩乐,在游戏中发现美。把游戏引入课堂,可以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更适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哪个学生不喜欢表扬?口头表扬、物质奖励,针对不同的学生教师可以采取不同的表扬和奖励方式,把课堂打造成颁奖平台。比如,性格内向的学生可以单独表扬或者张贴光荣榜;经常调皮捣蛋的学生可以当众表扬,给他们创造树立优秀品质的环境;进步很大的学生可以颁发作业本,鼓励他们认真学习等。
总之,小学阶段是学生健康心理、优良品质、良好行为等最佳的塑造和形成期。作为小学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我们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简单的价值观的形成培养,从内心深处关爱学生的同时,还要利用自身特长打造高品质课堂,让学生健康快乐地学习和愉悦地成长。
(责编 张亚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