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我国国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现在居民的日常生活已经无法离开电器设备,电器运行的前提是有足够的电力。所以,居民对电力的需求在就在不断提高。特别是当前工业生产和企业的运作更是离不开电力,如果出现停电就会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因此智能电网应运而生。本文就智能电网的自动化建设进行研究。
关键词:智能电网;自动化建设;建设标准
中图分类号:TM76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受市场发展趋势与用户电力需求的影响,电网建设不再局限于传统自动化的建设改造,而是向着智能化电网的方向发展,使得电网建设的重要性愈发突出。智能电网与传统自动化電网不同,智能电网比较注重电网建设的智能化改造,且利用智能电网的建设优势与技术,可以在保障电力安全稳定运行的状态下,促进电网的普及与建设,进而有效加快电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对此,为确保智能电网配电自动化建设水平,满足电力用户的智能化改造需求,需要深入进行智能电网信息配电自动化改造探析。
1智能电网配电自动化建设发展历程
电网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保障,我国智能电网配电自动化从开始建设到发展至今,已经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电网刚开始发展时,为配电系统开关设备的配合阶段,此时的电网建设采用的技术设备,还未能形成统一化和完善化的通信网络,且没有构建完善的计算机网络系统。配电系统开关设备配合阶段发生电网系统故障时,主要是通过配电开关设备各个操作之间的配合控制,实现故障区域进行相应隔离与维护,以使电力能够进行正常运行。随着进一步发展,电网进入到了配电通信网络阶段,此时电网已经形成了相对完善的配电系统通信网络,完成了配电设备非自动化与自动化功能的转变。配电通信网络阶段的配电系统,采用的是自动化功能控制,可以在配电系统运行时,自动化对配电系统进行操作运行控制,进而使配电系统能够安全稳定地运行。随着配电系统的自动化改革与发展,逐渐进入到智能电网的发展阶段,且目前智能电网新型配电自动化依然处于发展状态。虽然配电系统已经实现了相对较多的智能功能优化,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依然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2 智能电网的配电自动化系统结构与建设标准
2.1建设标准介绍
在对配电自动化的系统结构进行分析时,可主要将其按照容量大小分为大型、中型和小型等三类。在实际电网建设过程中,需要根据用户电力需求具体选择适当的系统型号,以便达到较好的供电效果,并且应在系统建设时充分考虑该系统之后需要达到的运行规模,从而预留一定的发展空间。配电系统建设关键在于注重系统运行的可扩展性及安全性,保证自动化系统能在合理运行下为用户提供相应的电力需求,发挥系统应用效能。另外,在智能电网基础上实现配电自动化,还能一定程度增强系统灵活性,能在对电力信息加以分析后,提供对应的电力资源,同时可在调整自动化系统的基础上加强系统适用性。例如,大部分电力企业在创建电力系统时,通常优先选择中型自动化系统,在发挥系统基本配电功能的同时,在系统上增设一个配电站以及终端设备等。
在建立配电自动化时,还需要对系统建设标准有较好把握。电力企业在规定系统构建标准时,将结合电网实际运行需求来制定标准,确保做到智能电网技术在系统中的充分运用。配电系统自动化建设主要涉及智能变电、智能配电等多个专业,需要在有效协调多个智能电网技术的条件下,实现电网系统运行质量及效率的提高。
2.2系统结构介绍
在配电自动化建设中,系统结构类型复杂,根据系统具体包含容量展开相应分析,主要类型有大型、中型、小型。需要选择适当的系统结构,坚持以工程,目标为基础,满足自动化的使用需求,同时还需要以系统结构中未来电网可发展规模作为分析依据。总之,不管是哪一种系统类型,都需要以可扩展性、稳定性、灵活性、经济性为标准,并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当然,在配电自动化系统中,因为灵活性标准为电力企业配电系统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可以选择中信自动化配电系统,在系统中设置配电站、子站等;也可以根据需求选择不同类型的配电自动化系统,必须设置配电站、子站等系统。电力企业确定配电自动化系统之后,将系统中的主站转化为中心站,真正拓展系统配电范围,以中心站为基点,在允许范围之内再次设定主站,强化配电系统自动化。结合配电自动化中层次结构的划分,将其中的中心站划分为不同的层次,结合实际生产或生活等调整用电结构,满足用电需求。需要注意的是,可调整结构主要包括两层以下的电力结构,中心站结构是不允许随意调整的。
3基于智能电网的配电自动化建设的相关模式
3.1故障定位模式
故障定位模式主要基于开关设备相互配合及检修人员操作实现故障指示和定位,主要设备有重合器、分段器、故障指示/报警器等。 该模式的主要功能是通过在发生故障时故障报警器发出信号, 通过工作人员到达现场检修后确定故障区域及类型,操作开关设备实现故障隔离和健全区域恢复供电。 故障定位模式局限于开关设备、故障指示/报警器,自动化程度较低,一般只具有故障指示功能,对供电可靠性的提高程度较低。
图 1 中,CB1、CB2 为变压器出线开关,圆圈代表线路开关分闸,实心圆圈代表线路开关合闸,开关上方指示灯代表故障指示/报警器,在发生故障时会亮灯指示。如果 DE 段线路出现故障,则 CB1 出线开关跳闸,同时 B、C、D 开关跳闸,此时,B、C、D 位置的故障指示器就会发出警示灯,根据警示灯,即可判断故障发生位置。
3.2集中型配电自动化模式
集中型配电自动化模式通过在开关站、 环网柜及柱开等位置安装配电自动化终端,在终端的相互配合下,同时应用网络式光纤以及配电自动化主站通信功能, 能够实现配电系统的故障定位、隔离,并及时恢复正常供电。 集中型配电自动化模式相将使这两种功能更加完备,终端实现三遥、故障信息上报,并且可以通过远程遥控快速切断故障线路,还具备变电站配电线路监控功能,极大提高供电可靠性。该模式可分为全自动和半自动两种实现方式。
3.3建设自动符合分段器应用模式
在电力线路的安装和输送过程中, 安装了自动重合闸开关和电压测试装置,保证配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当配电系统发生线路故障时, 自动重合闸装置可判断故障线路并确定相应时间。 因此,根据供电部门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运行方式,降低智能电网配电自动化工程造价,提高配电自动化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结束语
智能化电网新型配电自动化正处于发展过程中,若想深入优化智能电网新型配电自动化的改造效果,必须要根据智能电网的系统需求与功能运用情况,进行科学化的改造与设计,以不断形成相对稳定化的智能电网新型配电自动化系统。对智能化电网新型配电自动化进行合理建设与改造,不仅有利于提升电网的服务水平与效果,还能有效提升电网实际运行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同时也有利于促使电网为用户提供更高效的电力服务。
参考文献:
[1] 刘械.基于智能电网的配电自动化建设研究[J].通讯世界,2017(17):228-229.
[2] 任思远.基于智能电网的配电自动化建设研究[J].电工技术,2017(08):1-2.
关键词:智能电网;自动化建设;建设标准
中图分类号:TM76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受市场发展趋势与用户电力需求的影响,电网建设不再局限于传统自动化的建设改造,而是向着智能化电网的方向发展,使得电网建设的重要性愈发突出。智能电网与传统自动化電网不同,智能电网比较注重电网建设的智能化改造,且利用智能电网的建设优势与技术,可以在保障电力安全稳定运行的状态下,促进电网的普及与建设,进而有效加快电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对此,为确保智能电网配电自动化建设水平,满足电力用户的智能化改造需求,需要深入进行智能电网信息配电自动化改造探析。
1智能电网配电自动化建设发展历程
电网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保障,我国智能电网配电自动化从开始建设到发展至今,已经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电网刚开始发展时,为配电系统开关设备的配合阶段,此时的电网建设采用的技术设备,还未能形成统一化和完善化的通信网络,且没有构建完善的计算机网络系统。配电系统开关设备配合阶段发生电网系统故障时,主要是通过配电开关设备各个操作之间的配合控制,实现故障区域进行相应隔离与维护,以使电力能够进行正常运行。随着进一步发展,电网进入到了配电通信网络阶段,此时电网已经形成了相对完善的配电系统通信网络,完成了配电设备非自动化与自动化功能的转变。配电通信网络阶段的配电系统,采用的是自动化功能控制,可以在配电系统运行时,自动化对配电系统进行操作运行控制,进而使配电系统能够安全稳定地运行。随着配电系统的自动化改革与发展,逐渐进入到智能电网的发展阶段,且目前智能电网新型配电自动化依然处于发展状态。虽然配电系统已经实现了相对较多的智能功能优化,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依然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2 智能电网的配电自动化系统结构与建设标准
2.1建设标准介绍
在对配电自动化的系统结构进行分析时,可主要将其按照容量大小分为大型、中型和小型等三类。在实际电网建设过程中,需要根据用户电力需求具体选择适当的系统型号,以便达到较好的供电效果,并且应在系统建设时充分考虑该系统之后需要达到的运行规模,从而预留一定的发展空间。配电系统建设关键在于注重系统运行的可扩展性及安全性,保证自动化系统能在合理运行下为用户提供相应的电力需求,发挥系统应用效能。另外,在智能电网基础上实现配电自动化,还能一定程度增强系统灵活性,能在对电力信息加以分析后,提供对应的电力资源,同时可在调整自动化系统的基础上加强系统适用性。例如,大部分电力企业在创建电力系统时,通常优先选择中型自动化系统,在发挥系统基本配电功能的同时,在系统上增设一个配电站以及终端设备等。
在建立配电自动化时,还需要对系统建设标准有较好把握。电力企业在规定系统构建标准时,将结合电网实际运行需求来制定标准,确保做到智能电网技术在系统中的充分运用。配电系统自动化建设主要涉及智能变电、智能配电等多个专业,需要在有效协调多个智能电网技术的条件下,实现电网系统运行质量及效率的提高。
2.2系统结构介绍
在配电自动化建设中,系统结构类型复杂,根据系统具体包含容量展开相应分析,主要类型有大型、中型、小型。需要选择适当的系统结构,坚持以工程,目标为基础,满足自动化的使用需求,同时还需要以系统结构中未来电网可发展规模作为分析依据。总之,不管是哪一种系统类型,都需要以可扩展性、稳定性、灵活性、经济性为标准,并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当然,在配电自动化系统中,因为灵活性标准为电力企业配电系统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可以选择中信自动化配电系统,在系统中设置配电站、子站等;也可以根据需求选择不同类型的配电自动化系统,必须设置配电站、子站等系统。电力企业确定配电自动化系统之后,将系统中的主站转化为中心站,真正拓展系统配电范围,以中心站为基点,在允许范围之内再次设定主站,强化配电系统自动化。结合配电自动化中层次结构的划分,将其中的中心站划分为不同的层次,结合实际生产或生活等调整用电结构,满足用电需求。需要注意的是,可调整结构主要包括两层以下的电力结构,中心站结构是不允许随意调整的。
3基于智能电网的配电自动化建设的相关模式
3.1故障定位模式
故障定位模式主要基于开关设备相互配合及检修人员操作实现故障指示和定位,主要设备有重合器、分段器、故障指示/报警器等。 该模式的主要功能是通过在发生故障时故障报警器发出信号, 通过工作人员到达现场检修后确定故障区域及类型,操作开关设备实现故障隔离和健全区域恢复供电。 故障定位模式局限于开关设备、故障指示/报警器,自动化程度较低,一般只具有故障指示功能,对供电可靠性的提高程度较低。
图 1 中,CB1、CB2 为变压器出线开关,圆圈代表线路开关分闸,实心圆圈代表线路开关合闸,开关上方指示灯代表故障指示/报警器,在发生故障时会亮灯指示。如果 DE 段线路出现故障,则 CB1 出线开关跳闸,同时 B、C、D 开关跳闸,此时,B、C、D 位置的故障指示器就会发出警示灯,根据警示灯,即可判断故障发生位置。
3.2集中型配电自动化模式
集中型配电自动化模式通过在开关站、 环网柜及柱开等位置安装配电自动化终端,在终端的相互配合下,同时应用网络式光纤以及配电自动化主站通信功能, 能够实现配电系统的故障定位、隔离,并及时恢复正常供电。 集中型配电自动化模式相将使这两种功能更加完备,终端实现三遥、故障信息上报,并且可以通过远程遥控快速切断故障线路,还具备变电站配电线路监控功能,极大提高供电可靠性。该模式可分为全自动和半自动两种实现方式。
3.3建设自动符合分段器应用模式
在电力线路的安装和输送过程中, 安装了自动重合闸开关和电压测试装置,保证配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当配电系统发生线路故障时, 自动重合闸装置可判断故障线路并确定相应时间。 因此,根据供电部门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运行方式,降低智能电网配电自动化工程造价,提高配电自动化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结束语
智能化电网新型配电自动化正处于发展过程中,若想深入优化智能电网新型配电自动化的改造效果,必须要根据智能电网的系统需求与功能运用情况,进行科学化的改造与设计,以不断形成相对稳定化的智能电网新型配电自动化系统。对智能化电网新型配电自动化进行合理建设与改造,不仅有利于提升电网的服务水平与效果,还能有效提升电网实际运行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同时也有利于促使电网为用户提供更高效的电力服务。
参考文献:
[1] 刘械.基于智能电网的配电自动化建设研究[J].通讯世界,2017(17):228-229.
[2] 任思远.基于智能电网的配电自动化建设研究[J].电工技术,2017(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