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是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本文分析了通化师范学院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在物业管理专业的现状,梳理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校企协同育人机制运用的途径,以期为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在通化师范学院物业管理专业的更好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校企合作 育人机制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19-0017-02
一、通化师范学院物业管理专业校企协同育人现状
通化師范学院物业管理专业创建于2011年年底,于2012年9月开始招生,本科学历,学制四年,2016年6月第一届本科生毕业,截至目前,在校生共计155人。物业管理教研室依托学校现有资源,形成优秀教学团队,主动改革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建立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培养创新型、实践应用型、实用管理型人才。具体做法如下:
(一)依托通化当地房地产资源,积极与物业企业合作建立实习基地
物业服务行业起源于房地产行业的蓬勃发展,是房地产行业发展的派生物。通化市在我国属于四线城市,拥有保利、中盛、贵隆、永基等房地产开发商。通化师范学院物业管理专业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与永基房地产旗下的永基物业建立实习基地,进行深入的校企合作。物业企业方派遣专门物业人才为学生上课、作报告,让学生足不出户便可丰富实践知识。作为校方,可以向物业企业提供人才输送,尤其在年底或者业主入户时,需要大量专门物业人才,便由学校物业管理专业提供优秀学生进行顶岗。同时,按照培养方案要求,物业管理专业学生在第四学期结束的暑期至第五学期开学后六周进行为期2个月的实习,采取集中实习和分散实习两种方式。其中,集中实习便以永基物业为基地,是通化师范学院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在物业管理专业最集中的体现。
(二)与东昌区社区合作,开展“物业专业学生进社区”活动
校企育人机制,在与物业企业积极合作的同时,不仅仅局限在企业,也加强与通化市当地行政部门的合作,共同培养专门物业人才,为通化市城市规划、社区建设做好人力资源储备。物业管理专业与东昌区社区、市物业办密切联系,每学期都会不定期邀请物业办领导或者物业管理负责人到课堂进行授课,或者针对最新的房地产政策或者物业相关制度进行解读,使学生可以了解国家的相关政策、制度,物业办等人员从实务角度、政策执行者的角度对政策、制度进行深入的剖析,对学生学习最前沿的理论知识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建设通化美丽社区的广泛宣传打下理论根基。
二、通化师范学院物业管理专业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存在的问题
通化师范学院物业管理专业创建不到四年,在校企协同育人方面还不够成熟,具体存在以下问题:
(一)通化市物业服务企业发展滞后,校企协同育人质量偏低
通化市地处长白山区,三分之二面积为山地,房地产业发展相比其他省的地级市还有较大差距。作为房地产行业的延续,物业服务企业也自然发展滞后,学生在通化当地物业服务发展的土壤中,很难得到良好发育。首先,通化市物业企业中具有专业从业资格的人员较少,缺乏培育物业专业知识的先天条件,无法发挥学生在学习能力方面的优势;其次,通化市物业企业规模较小,资质较低,可以容纳学生数量较少,不足以满足学生顶岗实习锻炼的需求;最后,通化当地业主对物业服务认可度不高,物业服务发展滞后,学生无法接触到最前沿的物业服务,例如社区O2O、写字楼运营等,学生实践只能局限在传统物业服务之中。
(二)通化师范学院物业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师存在空缺
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离不开教师对学生的指导,物业企业工作人员和在校教师在教育学生方面均存在不足,前者理论不足而富于实践,后者实践经验匮乏而善于理论。按照培养方案要求,学生在毕业之前,需要在校完成学分,而且企业、政府方面的物业人才都有各自的工作,学校授课时间不能保证。势必,只能从教师“入手”, 但专任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和兼职教师的理论水平还没有通过校企合作达到预想的有效互补,所以,“双师型”教师对物业专业学生尤为重要。但遗憾的是,通化师范学院物业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师为零,无法满足学生培养的现实需要。
(三)现有制度成为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的掣肘
教育部门只是提倡培育实践性应用人才,倡导校企联合,但是缺乏对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的政策支持。作为校方,缺少针对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的物质、人员保障等。物质方面,个别企业要求校方提供场所,企业投资建立实训基地,但学校现有条件无法满足物业企业的要求。人员方面,本校物业专业专任教师至今没有本专业的“科班”教师,全部是跨专业授课。在人员招聘方面,一方面,高学历的物业专门人才匮乏,另一方面,校方现有条件无法吸引物业管理的专门人才前来任职。
三、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有效应用的对策
综合以上问题,结合物业服务行业发展的现实需要以及通化师范学院的实际情况,径如下:
(一)坚持“走出去”的校企协同育人机制
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本身并没有问题,但是在通化市当地应用发生了偏离。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本质上需要在实践中学习最先进行业经验,但是通化市当地物业服务企业自身发展便远远落后于一线城市,这样如何培养出适合物业服务行业发展迫切需要的创新型应用人才?所以,作为身在偏远山区的通化师范学院物业管理专业,要想培养出符合时代需要的物业人才,必须坚定“走出去”的理念。第一,可以与长春或者沈阳地区物业服务企业进行联系,先就近“走出去”。长春和沈阳作为省会级别城市,虽然无法与北上广等一线城市相提并论,但就物业服务发展来说,已经远远高于通化地区,所以选择长春或者沈阳对于本校物业管理专业的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来说,是目前条件下最合理选择。第二,可以先行将一部分较优秀的学生送往长春或沈阳。通过学生的优秀表现获得当地物业企业的认可,从而成规模地进行人才输送,以长春、沈阳作为踏板,将学生推送至更高的平台。 (二)创造条件,实现物业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师的突破
第一,将教师派往物业企业进行挂职锻炼。本校现有的教师培训,大部分是以学者访问方式,将教师送至高校深造学习。但此模式依然是在校园环境中熏陶,无法接触真正的企业实践和企业文化,无法适应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所以,在将学生送至企业的同时,教师一同前往,在企业挂职学习,既作为监护人保障学生的安全,也使自身实践经验得到了提升。第二,将物业企业案例带入课堂。经过挂职,符合了“双师型”教师的身份,可以将积累的日常案例进行整理,经过提炼直接带入课堂,既使学生了解到
最新鲜的物业企业行为,也从侧面宣传该企业的企业文化,一举两得。
(三)学校方从制度上给予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支持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通化师范学院积极响应国家政策,逐步从师范类院校向技术型、实践型院校转型,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是学校转型的必要模式。作为物业管理专业,是实践类专业的代表,理应走在前面,作为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的成功示范,离不开学校支持。第一,邀请合作企业共同制定培养方案。与物业企业合作不仅仅是将学生输送至企业锻炼,更是共同合作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每个物业企业都有其对人才的特定要求和标准,这些要求和标准便体现在学生在校期间的课程。在企业提供岗位需求的基础上,由学校与企业专家组成专业指导委员会,通过分析岗位对知识、能力、素质等基本要求,制定行业特色鲜明、适合学生可持续发展和企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第二,对于走出去的学生,其授课采取灵活方式。由于实行学分制,每个学生只有修够学分才能毕业,如果学生长期在外面企业锻炼,则无法通过考试。针对此种情况,应灵活处理。可以派教师前往学生集中的企业进行授课,或通过网络授课方式,使学生在外同样可以学习在校的课程,及时参加考试,完成学分。可以参照本校师范类学生支教的方式,即学生一学期在外锻炼,可以冲抵该学期学分,同样可以满足国家对学分制本科人才的培养要求。
物业管理专业是培养相关人才的摇篮,作为通化市唯一一所高等院校,通化师范學院物业管理专业同时也是吉林省第一个本科物业管理专业,理应为建设美丽中国、振兴东北作出贡献,通过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的良好运行,为通化市物业服务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责任编辑:杨国栋
关键词:校企合作 育人机制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19-0017-02
一、通化师范学院物业管理专业校企协同育人现状
通化師范学院物业管理专业创建于2011年年底,于2012年9月开始招生,本科学历,学制四年,2016年6月第一届本科生毕业,截至目前,在校生共计155人。物业管理教研室依托学校现有资源,形成优秀教学团队,主动改革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建立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培养创新型、实践应用型、实用管理型人才。具体做法如下:
(一)依托通化当地房地产资源,积极与物业企业合作建立实习基地
物业服务行业起源于房地产行业的蓬勃发展,是房地产行业发展的派生物。通化市在我国属于四线城市,拥有保利、中盛、贵隆、永基等房地产开发商。通化师范学院物业管理专业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与永基房地产旗下的永基物业建立实习基地,进行深入的校企合作。物业企业方派遣专门物业人才为学生上课、作报告,让学生足不出户便可丰富实践知识。作为校方,可以向物业企业提供人才输送,尤其在年底或者业主入户时,需要大量专门物业人才,便由学校物业管理专业提供优秀学生进行顶岗。同时,按照培养方案要求,物业管理专业学生在第四学期结束的暑期至第五学期开学后六周进行为期2个月的实习,采取集中实习和分散实习两种方式。其中,集中实习便以永基物业为基地,是通化师范学院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在物业管理专业最集中的体现。
(二)与东昌区社区合作,开展“物业专业学生进社区”活动
校企育人机制,在与物业企业积极合作的同时,不仅仅局限在企业,也加强与通化市当地行政部门的合作,共同培养专门物业人才,为通化市城市规划、社区建设做好人力资源储备。物业管理专业与东昌区社区、市物业办密切联系,每学期都会不定期邀请物业办领导或者物业管理负责人到课堂进行授课,或者针对最新的房地产政策或者物业相关制度进行解读,使学生可以了解国家的相关政策、制度,物业办等人员从实务角度、政策执行者的角度对政策、制度进行深入的剖析,对学生学习最前沿的理论知识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建设通化美丽社区的广泛宣传打下理论根基。
二、通化师范学院物业管理专业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存在的问题
通化师范学院物业管理专业创建不到四年,在校企协同育人方面还不够成熟,具体存在以下问题:
(一)通化市物业服务企业发展滞后,校企协同育人质量偏低
通化市地处长白山区,三分之二面积为山地,房地产业发展相比其他省的地级市还有较大差距。作为房地产行业的延续,物业服务企业也自然发展滞后,学生在通化当地物业服务发展的土壤中,很难得到良好发育。首先,通化市物业企业中具有专业从业资格的人员较少,缺乏培育物业专业知识的先天条件,无法发挥学生在学习能力方面的优势;其次,通化市物业企业规模较小,资质较低,可以容纳学生数量较少,不足以满足学生顶岗实习锻炼的需求;最后,通化当地业主对物业服务认可度不高,物业服务发展滞后,学生无法接触到最前沿的物业服务,例如社区O2O、写字楼运营等,学生实践只能局限在传统物业服务之中。
(二)通化师范学院物业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师存在空缺
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离不开教师对学生的指导,物业企业工作人员和在校教师在教育学生方面均存在不足,前者理论不足而富于实践,后者实践经验匮乏而善于理论。按照培养方案要求,学生在毕业之前,需要在校完成学分,而且企业、政府方面的物业人才都有各自的工作,学校授课时间不能保证。势必,只能从教师“入手”, 但专任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和兼职教师的理论水平还没有通过校企合作达到预想的有效互补,所以,“双师型”教师对物业专业学生尤为重要。但遗憾的是,通化师范学院物业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师为零,无法满足学生培养的现实需要。
(三)现有制度成为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的掣肘
教育部门只是提倡培育实践性应用人才,倡导校企联合,但是缺乏对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的政策支持。作为校方,缺少针对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的物质、人员保障等。物质方面,个别企业要求校方提供场所,企业投资建立实训基地,但学校现有条件无法满足物业企业的要求。人员方面,本校物业专业专任教师至今没有本专业的“科班”教师,全部是跨专业授课。在人员招聘方面,一方面,高学历的物业专门人才匮乏,另一方面,校方现有条件无法吸引物业管理的专门人才前来任职。
三、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有效应用的对策
综合以上问题,结合物业服务行业发展的现实需要以及通化师范学院的实际情况,径如下:
(一)坚持“走出去”的校企协同育人机制
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本身并没有问题,但是在通化市当地应用发生了偏离。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本质上需要在实践中学习最先进行业经验,但是通化市当地物业服务企业自身发展便远远落后于一线城市,这样如何培养出适合物业服务行业发展迫切需要的创新型应用人才?所以,作为身在偏远山区的通化师范学院物业管理专业,要想培养出符合时代需要的物业人才,必须坚定“走出去”的理念。第一,可以与长春或者沈阳地区物业服务企业进行联系,先就近“走出去”。长春和沈阳作为省会级别城市,虽然无法与北上广等一线城市相提并论,但就物业服务发展来说,已经远远高于通化地区,所以选择长春或者沈阳对于本校物业管理专业的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来说,是目前条件下最合理选择。第二,可以先行将一部分较优秀的学生送往长春或沈阳。通过学生的优秀表现获得当地物业企业的认可,从而成规模地进行人才输送,以长春、沈阳作为踏板,将学生推送至更高的平台。 (二)创造条件,实现物业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师的突破
第一,将教师派往物业企业进行挂职锻炼。本校现有的教师培训,大部分是以学者访问方式,将教师送至高校深造学习。但此模式依然是在校园环境中熏陶,无法接触真正的企业实践和企业文化,无法适应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所以,在将学生送至企业的同时,教师一同前往,在企业挂职学习,既作为监护人保障学生的安全,也使自身实践经验得到了提升。第二,将物业企业案例带入课堂。经过挂职,符合了“双师型”教师的身份,可以将积累的日常案例进行整理,经过提炼直接带入课堂,既使学生了解到
最新鲜的物业企业行为,也从侧面宣传该企业的企业文化,一举两得。
(三)学校方从制度上给予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支持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通化师范学院积极响应国家政策,逐步从师范类院校向技术型、实践型院校转型,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是学校转型的必要模式。作为物业管理专业,是实践类专业的代表,理应走在前面,作为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的成功示范,离不开学校支持。第一,邀请合作企业共同制定培养方案。与物业企业合作不仅仅是将学生输送至企业锻炼,更是共同合作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每个物业企业都有其对人才的特定要求和标准,这些要求和标准便体现在学生在校期间的课程。在企业提供岗位需求的基础上,由学校与企业专家组成专业指导委员会,通过分析岗位对知识、能力、素质等基本要求,制定行业特色鲜明、适合学生可持续发展和企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第二,对于走出去的学生,其授课采取灵活方式。由于实行学分制,每个学生只有修够学分才能毕业,如果学生长期在外面企业锻炼,则无法通过考试。针对此种情况,应灵活处理。可以派教师前往学生集中的企业进行授课,或通过网络授课方式,使学生在外同样可以学习在校的课程,及时参加考试,完成学分。可以参照本校师范类学生支教的方式,即学生一学期在外锻炼,可以冲抵该学期学分,同样可以满足国家对学分制本科人才的培养要求。
物业管理专业是培养相关人才的摇篮,作为通化市唯一一所高等院校,通化师范學院物业管理专业同时也是吉林省第一个本科物业管理专业,理应为建设美丽中国、振兴东北作出贡献,通过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的良好运行,为通化市物业服务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责任编辑:杨国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