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供應链不仅是一条连接供应商到用户的物流链、信息链、资金链,而且是一条增值链,物料在供应链上因加工、包装、运输等过程而增加其价值,给相关企业带来收益,供应链库存管理是实现价值链增值的重要环节。本文在现代供应链管理思想的指引下,分析了M公司库存管理的现状,以及M公司库存管理不善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供应链环境下的ABC分类法管理库存和VMI库存管理策略,从而改善库存现状,降低库存成本。
关键词:供应链库存管理
1 概述
M公司是一家外商独资企业,总部在日本,专业开发、生产水晶应用产品,主要从事水晶振子、发振器、晶片等的生产,该类产品是一种集IC和振动子在一起的高科技产品,是信息产业发展所不可缺少的。产品满足高端客户的要求,具有广泛的市场前景。
M公司在中国大陆的企业主要是生产制造,完成公司85%产值的生产,为此,为了保证生产经营的正常进行,需要维持一定量的原材料库存,但近年来,在公司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问题,特别是库存管理方面的问题。
2 M公司库存管理的现状
2.1 库存周转率低
库存周转率是在一定程度上折射一个企业库存水平的重要指标。库存周转越快,表明库存管理的效率越高。库存周转慢意味着库存占用资金量大,保管等各种费用也会大量发生。据统计,M公司原料仓库6个月的平均库存周转率为5.76次/年,相当于一个月库存周转了0.48次,折算成平均库存天数为63.4天,即每63.4天库存才周转一次。具体如表1所示:
2.2 库存积压,库存成本居高不下
有时会为了获得数量折扣,节约采购成本,一次采购量比较大,造成库存积压。例如,某物料,公司每月总共才只需要2000个,但一次采购量就要达到30000个,一次采购的量足够使用一年半。另外,在材料需求的预测方面缺乏灵活性,造成大量重复采购,并且在考虑一定比例的富裕量时,多余的采购量将是非常惊人的。
2.3 缺货问题
一般情况下,公司对原材料、产成品都设置了大量的库存,不应该再出现缺货问题,但事实并非如此。由于原材料种类繁多,不可能每种原材料都设置足够的库存来满足随机的需求,这就需要增加需求率高的原材料的库存量,减少需求率低的原材料的库存量。但由于缺乏有效的数据统计手段,结果是造成了真正需要的原材料经常缺货,不用的原材料库存量居高不下。
3 M公司在供应链环境下的库存管理策略
3.1 采用ABC分类法来管理库存
3.1.1 ABC分类法的概念
ABC分类法又称ABC分析法,它简单易行,效果显著,在库存管理中已被广泛运用。ABC分析法,就是以某类库存货物品种数占总物资品种数的百分数和该类物资金额占库存物资总金额的百分数大小为标准,将库存物资分为A、B、C三类,进行分级管理。
3.1.2 ABC分类法的实施步骤
第一步:主要依据库存产品的平均资金占用额为标准进行分类,同时考虑物品的品种、保管方法、生产特点等因素,把物品分成ABC三类。第二步:对于不同的物品采取不同的库存管理方法。A类物品看作是公司的“重点”对象,每周甚至每天都要进行盘点,小批量,根据需求进行订货。C类物品,虽然种类很多,但其业务量可能提高的比率却较低,因此,在管理方面的决策是,采用不需花费更多费用的,简便而又能抓住要害的管理方法,可以一个季度,半年盘点一次,可进行批量采购。至于B类零件,最好能采用适合B类零件介绍于两者之间特点的管理方法,可以一个月盘点一次,设置一定的安全库存。第三步:不同类别的物品由不同人员进行区别性的管理控制,这样管理人员可以将精力集中,投入到同一性质的库存品上,实现分类模式的管理。取代了从前不论什么性质的物品都由一个保管员,进行单一的管理。
3.2 采用供应商管理库存(VIM)策略
3.2.1供应商管理库存(VIM)的概念
VMI是一种在用户和供应商之间的合作性策略,以对双方来说都是最低的成本优化产品的可获得性,在一个相互同意的目标框架下由供应商管理库存,这样的目标框架被经常性监督和修正,以产生一种连续改进的环境。在VMI策略下,各节点企业共同帮助供应商制定库存计划,要求供应商来参与管理客户的库存,供应商拥有和管理库存控制权。
3.2.2 VMI的实施价值
供应商在产品管理方面更专业化,可以实现更有效的库存管理和订货决策;降低双方采购订单、发票、付款、运输、收货等交易时间和交易成本;加强双方的伙伴关系,提高供应链的柔性和持续改进能力,为双方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3.2.3 VMI的实施条件
供应链上各成员,首先,目标要一致性,VMI的顺利实施依赖于一个共同的平台,即供应链上游企业与下游企业相互信任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其次,利益的共享性,互利性是VMI实施的动力源泉,共同利益基础上的相互信任是VMI成功的基础,良好的沟通是VMI成功的保证。再次,库存状态的透明化,即供应商对库存能随时跟踪调查,业务处理的标准化,主要指订单的标准化。最后,需要一定的技术支持,主要包括:条码技术,条码应用标识符,ID代码,EDI等。
3.2.4 M公司实施VMI的可行性和步骤
M公司管理层已经认识到了库存问题的严重性,正在积极想办法进行改革,资金方面也能得到总部的支持,可以解决VMI实施过程中所需要的一些技术问题。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第一步:选择部分原材料进行VMI供应商管理库存试验,和少数的供应商,一家或两家供应商结成战略联盟。第二步:和供应商沟通并制定框架协议。将合作概念化并拟订框架协议,在协议中要确定以下一些内容:存货所有权问题,资金流问题,绩效评估标准,保密问题,技术支持问题,供应商的运输方式选择和仓库建立,存货安全的保证,退货条款,例外条款,罚款条约,参与VMI的供应商资格认定标准、潜在的供应商选择、供应商培训和退出计划,组织结构调整等。另外还要确定处理订单的业务流程、库存控制的参数以及库存信息的传递方式。第三步:建立行之有效的信息系统,可以在现有的ERP系统基础上进行改进,增加供应商可以共享信息的资源模块,增加在线订货系统等。第四步:对物品进行编码,条码化,通过先进的扫描技术把物品信息录入到ERP系统中,可以随时跟踪物品信息。第五步:通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处理,修订框架协议。
4 结语
综上所说,在供应链环境下运用ABC分类法和VMI等方法来管理库存可以有效的降低供应链的库存成本,提高库存管理水平。但要成功实施VMI,供应链上各成员必须要建立相互信任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要有相应的技术做支撑。在实际运作过程中不断的进行总结,不断的改进框架协议,取得供应链整体库存水平的降低。
参考文献:
[1]兰洪杰,施先亮,赵启兰.供应链与企业物流管理[M].清华大学出社.2009.
[2]于春艳.供应链环境下库存管理方法的研究[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6.
[3]孙立新.基于供应链管理思想的VMI[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7,10.
[4]胡从旭.ABC分类法在库存管理中的实施及改进[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0,09.
作者简介:龚雪娟(1981-),女,苏州托普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现代服务学院教师,南京理工大学物流硕士在读,主要从事物流金融方面的教学和研究。
关键词:供应链库存管理
1 概述
M公司是一家外商独资企业,总部在日本,专业开发、生产水晶应用产品,主要从事水晶振子、发振器、晶片等的生产,该类产品是一种集IC和振动子在一起的高科技产品,是信息产业发展所不可缺少的。产品满足高端客户的要求,具有广泛的市场前景。
M公司在中国大陆的企业主要是生产制造,完成公司85%产值的生产,为此,为了保证生产经营的正常进行,需要维持一定量的原材料库存,但近年来,在公司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问题,特别是库存管理方面的问题。
2 M公司库存管理的现状
2.1 库存周转率低
库存周转率是在一定程度上折射一个企业库存水平的重要指标。库存周转越快,表明库存管理的效率越高。库存周转慢意味着库存占用资金量大,保管等各种费用也会大量发生。据统计,M公司原料仓库6个月的平均库存周转率为5.76次/年,相当于一个月库存周转了0.48次,折算成平均库存天数为63.4天,即每63.4天库存才周转一次。具体如表1所示:
2.2 库存积压,库存成本居高不下
有时会为了获得数量折扣,节约采购成本,一次采购量比较大,造成库存积压。例如,某物料,公司每月总共才只需要2000个,但一次采购量就要达到30000个,一次采购的量足够使用一年半。另外,在材料需求的预测方面缺乏灵活性,造成大量重复采购,并且在考虑一定比例的富裕量时,多余的采购量将是非常惊人的。
2.3 缺货问题
一般情况下,公司对原材料、产成品都设置了大量的库存,不应该再出现缺货问题,但事实并非如此。由于原材料种类繁多,不可能每种原材料都设置足够的库存来满足随机的需求,这就需要增加需求率高的原材料的库存量,减少需求率低的原材料的库存量。但由于缺乏有效的数据统计手段,结果是造成了真正需要的原材料经常缺货,不用的原材料库存量居高不下。
3 M公司在供应链环境下的库存管理策略
3.1 采用ABC分类法来管理库存
3.1.1 ABC分类法的概念
ABC分类法又称ABC分析法,它简单易行,效果显著,在库存管理中已被广泛运用。ABC分析法,就是以某类库存货物品种数占总物资品种数的百分数和该类物资金额占库存物资总金额的百分数大小为标准,将库存物资分为A、B、C三类,进行分级管理。
3.1.2 ABC分类法的实施步骤
第一步:主要依据库存产品的平均资金占用额为标准进行分类,同时考虑物品的品种、保管方法、生产特点等因素,把物品分成ABC三类。第二步:对于不同的物品采取不同的库存管理方法。A类物品看作是公司的“重点”对象,每周甚至每天都要进行盘点,小批量,根据需求进行订货。C类物品,虽然种类很多,但其业务量可能提高的比率却较低,因此,在管理方面的决策是,采用不需花费更多费用的,简便而又能抓住要害的管理方法,可以一个季度,半年盘点一次,可进行批量采购。至于B类零件,最好能采用适合B类零件介绍于两者之间特点的管理方法,可以一个月盘点一次,设置一定的安全库存。第三步:不同类别的物品由不同人员进行区别性的管理控制,这样管理人员可以将精力集中,投入到同一性质的库存品上,实现分类模式的管理。取代了从前不论什么性质的物品都由一个保管员,进行单一的管理。
3.2 采用供应商管理库存(VIM)策略
3.2.1供应商管理库存(VIM)的概念
VMI是一种在用户和供应商之间的合作性策略,以对双方来说都是最低的成本优化产品的可获得性,在一个相互同意的目标框架下由供应商管理库存,这样的目标框架被经常性监督和修正,以产生一种连续改进的环境。在VMI策略下,各节点企业共同帮助供应商制定库存计划,要求供应商来参与管理客户的库存,供应商拥有和管理库存控制权。
3.2.2 VMI的实施价值
供应商在产品管理方面更专业化,可以实现更有效的库存管理和订货决策;降低双方采购订单、发票、付款、运输、收货等交易时间和交易成本;加强双方的伙伴关系,提高供应链的柔性和持续改进能力,为双方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3.2.3 VMI的实施条件
供应链上各成员,首先,目标要一致性,VMI的顺利实施依赖于一个共同的平台,即供应链上游企业与下游企业相互信任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其次,利益的共享性,互利性是VMI实施的动力源泉,共同利益基础上的相互信任是VMI成功的基础,良好的沟通是VMI成功的保证。再次,库存状态的透明化,即供应商对库存能随时跟踪调查,业务处理的标准化,主要指订单的标准化。最后,需要一定的技术支持,主要包括:条码技术,条码应用标识符,ID代码,EDI等。
3.2.4 M公司实施VMI的可行性和步骤
M公司管理层已经认识到了库存问题的严重性,正在积极想办法进行改革,资金方面也能得到总部的支持,可以解决VMI实施过程中所需要的一些技术问题。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第一步:选择部分原材料进行VMI供应商管理库存试验,和少数的供应商,一家或两家供应商结成战略联盟。第二步:和供应商沟通并制定框架协议。将合作概念化并拟订框架协议,在协议中要确定以下一些内容:存货所有权问题,资金流问题,绩效评估标准,保密问题,技术支持问题,供应商的运输方式选择和仓库建立,存货安全的保证,退货条款,例外条款,罚款条约,参与VMI的供应商资格认定标准、潜在的供应商选择、供应商培训和退出计划,组织结构调整等。另外还要确定处理订单的业务流程、库存控制的参数以及库存信息的传递方式。第三步:建立行之有效的信息系统,可以在现有的ERP系统基础上进行改进,增加供应商可以共享信息的资源模块,增加在线订货系统等。第四步:对物品进行编码,条码化,通过先进的扫描技术把物品信息录入到ERP系统中,可以随时跟踪物品信息。第五步:通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处理,修订框架协议。
4 结语
综上所说,在供应链环境下运用ABC分类法和VMI等方法来管理库存可以有效的降低供应链的库存成本,提高库存管理水平。但要成功实施VMI,供应链上各成员必须要建立相互信任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要有相应的技术做支撑。在实际运作过程中不断的进行总结,不断的改进框架协议,取得供应链整体库存水平的降低。
参考文献:
[1]兰洪杰,施先亮,赵启兰.供应链与企业物流管理[M].清华大学出社.2009.
[2]于春艳.供应链环境下库存管理方法的研究[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6.
[3]孙立新.基于供应链管理思想的VMI[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7,10.
[4]胡从旭.ABC分类法在库存管理中的实施及改进[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0,09.
作者简介:龚雪娟(1981-),女,苏州托普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现代服务学院教师,南京理工大学物流硕士在读,主要从事物流金融方面的教学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