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生态工业园中的企业实行资源减量化,再循环与回收利用,废物的再资源化等措施能大大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资源的使用量。通过地域毗邻的企业集群的相互利用废弃物,使物质与能源再资源化,达到合理利用。
关键词:献湖生态工业园 设想
1 建设生态工业园是南湖区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工业发展已经为我区的发展做出了有目共睹的贡献。然而在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问题,并且直接影响了我区的可持续发展。迅猛发展的乡镇企业,由于技术水平低、设备陈旧;单位产品能耗高、资源消耗大;污染物排放量大,污染源数量多、分布广;生产管理不善,造成资源能源严重浪费,环境污染严重,给污染控制和管理带来很大困难。
建立在工业生态学基础上的生态工业园,可以使园区内相关企业通过提高材料和能源的使用效率、废物的再生利用等途径,降低园内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绩效、提升企业竞争力。同时通过相互间的废弃物转化为原材料等,可以显著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自然也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改善了生态环境。从某种程度上契合了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具有无限的生命力。
从国外的实践看,生态工业园中的企业实行资源减量化,再循环与回收利用,废物的再资源化等措施能大大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资源的使用量。通过地域毗邻的企业集群的相互利用废弃物,使物质与能源再资源化,达到合理利用。
2 建设生态工业园的设想
2.1 改造现有工业区
改造现有工业区是指已建成的工业区,主要从污染治理、结构改善、资源循环等方面展开,传统产业的生态化改造见图1。
2.1.1 污染治理与淘汰型
在传统产业改造过程中,加强绿色管理建设的同时,重点突出企业层面的清洁生产以及园区的污染治理。
具体措施为:①巩固和深化园区内各企业的污染治理工作,健全并确保各类环境基础设施的正常运转,确保水、气、声、渣污染物达标排放,健全污染物达标排放长效管理机制;对治理无望的工业企业进行“关停并转”;②坚决淘汰那些技术落后、资源浪费和污染严重的企业,取缔小电镀等大浪费、高污染的项目,加快清洁煤的开发和利用,提高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随着工业区内集中供热推进,逐步淘汰燃煤锅炉,可优先考虑淘汰靠近电厂或位于主管网附近的锅炉;③现有企业工艺废气来源于各种易挥发化工原料的使用和中转。工业企业应做好以下工作:一是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对无组织排放的废气进行收集,收集率不低于95%;二是收集后的废气和有组织排放的废气采用相应的废气设施进行治理,全面达标排放;三是对于有无组织废气排放的企业,需设置卫生防护距离,防护距离范围内进行合理规划。(南湖区废气治理建议如表1)
2.1.2 资源循环型
在行业结构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引进“补链”企业构筑生态产业链,加强绿色管理,以此为突破,建设生态工业园区。
具体建设措施为:①运用“关键种企业”理论构筑企业共生体,有意识地引进“补链”的关键种企业和其它企业,构建生态工业园区内部物质循环生态产业链,促使工业园区内部达到物质传递、供应、副产品交换;②以热电为能源中心,供汽管网为能源网,按照各企业所需蒸汽要求,合理布局,构建能量梯级利用的生态产业链,进行“能量层叠”梯级利用;③建设水循环利用生态产业链,根据水的五个质量等级(超纯水、非离子水、饮用水、洗涤用水、灌溉用水),循环利用、分级利用水资源,提高水利用效率。
2.2 全新规划
建设模式为全新规划型,规划建设重点是以生态工业的理论和方法,在现有园区建设的基础上,指导开发建设一个新的区域,与现有工业区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工业区。
2.2.1 该类型生态工业园区是在良好的规划和设计的基础上,在已有的基础设施基础上,主要吸引那些有绿色制造的企业入园,使得这些企业间可以进行物料与能源等交换。
2.2.2 抓好區域开发整体规划,按照生态工业园区的要求,从一开始就进行高标准、高水平的规划,设计出主要工业链,并在此基础上筛选和提出最初的入园项目,并制定项目入园指南。
2.2.3 土地开发利用原则,以集约型开发为主
电子信息产业组团内地块的容积率控制在1.2~1.6之间;精密机械与汽车零配件产业组团内地块容积率控制在0.8~1.2之间;单位面积土地投资强度达到300万美元/公顷;工业厂区建筑密度达到40~45%。
2.2.4 制定相应的鼓励政策和管理措施,设计相应的支撑体系。投资较大,并对拟入园区内的各个成员企业环保要求较高。
2.3 虚拟型
该类型企业生态产业链不受地理位置限制和行政区域的限制,不同区域的工业相互组成生态工业网络,其建设重点是靠资源和废物流动关系建立起稳定的经济关系。不严格要求其成员在同一地区,它通过信息平台,在计算机上建立起成员间的物料或能量联系。在一定意义上来说,虚拟生态工业园区在企业间进行合作时可以不考虑地缘上的距离、同时也可以选择地价较便宜的地方建设,以降低建设所需的昂贵购地费用,具有很大的灵活性。
建设重点是从废物循环利用、资源梯级利用入手,遵循市场价值规律,规划建设生态工业网络,建立企业间稳定、持久的物质和能量流动关系。
关键词:献湖生态工业园 设想
1 建设生态工业园是南湖区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工业发展已经为我区的发展做出了有目共睹的贡献。然而在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问题,并且直接影响了我区的可持续发展。迅猛发展的乡镇企业,由于技术水平低、设备陈旧;单位产品能耗高、资源消耗大;污染物排放量大,污染源数量多、分布广;生产管理不善,造成资源能源严重浪费,环境污染严重,给污染控制和管理带来很大困难。
建立在工业生态学基础上的生态工业园,可以使园区内相关企业通过提高材料和能源的使用效率、废物的再生利用等途径,降低园内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绩效、提升企业竞争力。同时通过相互间的废弃物转化为原材料等,可以显著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自然也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改善了生态环境。从某种程度上契合了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具有无限的生命力。
从国外的实践看,生态工业园中的企业实行资源减量化,再循环与回收利用,废物的再资源化等措施能大大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资源的使用量。通过地域毗邻的企业集群的相互利用废弃物,使物质与能源再资源化,达到合理利用。
2 建设生态工业园的设想
2.1 改造现有工业区
改造现有工业区是指已建成的工业区,主要从污染治理、结构改善、资源循环等方面展开,传统产业的生态化改造见图1。
2.1.1 污染治理与淘汰型
在传统产业改造过程中,加强绿色管理建设的同时,重点突出企业层面的清洁生产以及园区的污染治理。
具体措施为:①巩固和深化园区内各企业的污染治理工作,健全并确保各类环境基础设施的正常运转,确保水、气、声、渣污染物达标排放,健全污染物达标排放长效管理机制;对治理无望的工业企业进行“关停并转”;②坚决淘汰那些技术落后、资源浪费和污染严重的企业,取缔小电镀等大浪费、高污染的项目,加快清洁煤的开发和利用,提高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随着工业区内集中供热推进,逐步淘汰燃煤锅炉,可优先考虑淘汰靠近电厂或位于主管网附近的锅炉;③现有企业工艺废气来源于各种易挥发化工原料的使用和中转。工业企业应做好以下工作:一是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对无组织排放的废气进行收集,收集率不低于95%;二是收集后的废气和有组织排放的废气采用相应的废气设施进行治理,全面达标排放;三是对于有无组织废气排放的企业,需设置卫生防护距离,防护距离范围内进行合理规划。(南湖区废气治理建议如表1)
2.1.2 资源循环型
在行业结构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引进“补链”企业构筑生态产业链,加强绿色管理,以此为突破,建设生态工业园区。
具体建设措施为:①运用“关键种企业”理论构筑企业共生体,有意识地引进“补链”的关键种企业和其它企业,构建生态工业园区内部物质循环生态产业链,促使工业园区内部达到物质传递、供应、副产品交换;②以热电为能源中心,供汽管网为能源网,按照各企业所需蒸汽要求,合理布局,构建能量梯级利用的生态产业链,进行“能量层叠”梯级利用;③建设水循环利用生态产业链,根据水的五个质量等级(超纯水、非离子水、饮用水、洗涤用水、灌溉用水),循环利用、分级利用水资源,提高水利用效率。
2.2 全新规划
建设模式为全新规划型,规划建设重点是以生态工业的理论和方法,在现有园区建设的基础上,指导开发建设一个新的区域,与现有工业区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工业区。
2.2.1 该类型生态工业园区是在良好的规划和设计的基础上,在已有的基础设施基础上,主要吸引那些有绿色制造的企业入园,使得这些企业间可以进行物料与能源等交换。
2.2.2 抓好區域开发整体规划,按照生态工业园区的要求,从一开始就进行高标准、高水平的规划,设计出主要工业链,并在此基础上筛选和提出最初的入园项目,并制定项目入园指南。
2.2.3 土地开发利用原则,以集约型开发为主
电子信息产业组团内地块的容积率控制在1.2~1.6之间;精密机械与汽车零配件产业组团内地块容积率控制在0.8~1.2之间;单位面积土地投资强度达到300万美元/公顷;工业厂区建筑密度达到40~45%。
2.2.4 制定相应的鼓励政策和管理措施,设计相应的支撑体系。投资较大,并对拟入园区内的各个成员企业环保要求较高。
2.3 虚拟型
该类型企业生态产业链不受地理位置限制和行政区域的限制,不同区域的工业相互组成生态工业网络,其建设重点是靠资源和废物流动关系建立起稳定的经济关系。不严格要求其成员在同一地区,它通过信息平台,在计算机上建立起成员间的物料或能量联系。在一定意义上来说,虚拟生态工业园区在企业间进行合作时可以不考虑地缘上的距离、同时也可以选择地价较便宜的地方建设,以降低建设所需的昂贵购地费用,具有很大的灵活性。
建设重点是从废物循环利用、资源梯级利用入手,遵循市场价值规律,规划建设生态工业网络,建立企业间稳定、持久的物质和能量流动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