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课理论课的必修课程,对培养大学生成人成才具有重要的作用。要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生受益毕生难忘的优秀课程,必须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本文着重探讨的是如何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的转化的问题,并根据教学实践研究和探索了具体的实施方法。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材体系;教学体系;转化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以下简称“原理”)作为普通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必修课,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向大学生阐述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中的基本观点、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以阐述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为重点,以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为主线,全面阐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对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具有重要意义。在教学实践中,要使“原理”真正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生受益毕生难忘的优秀课程,必须以学生为本,把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原理”课程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科学转化是提高“原理”课程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为了实现“原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原理”课的教学中,通过不断地实践探索,在“原理”课实现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方面,有所进展,有一些认识和体会。
一、实现“原理”课程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的转化的具体实施思路
“原理”课程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科学转化是提高“原理”课程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原理”课程的教学,必须要探索科学的教学体系,实现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变。具体的思路是:以理论教学为核心,根据教材体系设计七个专题,每个专题为一个“教学包”,每个“教学包”包含四个教学板块:即理论教学版块、实践教学版块、课程评价体系板块和网络课堂板块,这四大版块的四位一体的设计,互相贯通、相互印证,构成完整的教学体系和新的教学模式。
通过板块教学,形成“五化”、“三结合”的教学模式。该模式包括:“教学对象主体化;教学内容专题化;实践教学多样化;教学考核科学化;网络课堂现代化”“课堂学习与课后研究结合;专职教师与兼职专家教授相结合;理论学习与社会调研相结合”,这是我们对新时期教学改革的新的尝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模式的创新。
二、实现“原理”课程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的转化的具体实施方法
如何实现“原理”课程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的转化,在教学过程中,涉及许多有待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本学期,我们根据课程改革的思路,在教学中,着重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改革和尝试。
(一)理论教学方面:构建“案例式专题教学”教学模式。
“案例式专题教学”是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有效载体。“案例式专题教学”教学模式设计的基本原则是:把握“一个主题”——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突出“一个重点”——以阐述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重点;贯穿“一条主线”——以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为主线。整合教材内容,突出教学内容的重点,把握好难点,贴近学生实际,设计七个专题。
(二)实践教学方面: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
增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结合大学生的实际情况,构建以课堂讨论、读经论典和专家讲座为依托的的实践教学模式。同时采取多种形式并存、学生喜爱的实践教学形式,使实践教学灵活化、多样化、实效化。具体做法如下:
1.课堂讨论:课堂讨论的安排,要结合课程理论的重点、难点,围绕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重大课题及学生思想认识上感到模糊、困惑和迷茫的问题,精心设计论题。课堂讨论、辩论等实践教学可以在理论教学中穿插进行,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前利用网络、报刊、杂志查找资料、撰写发言提纲。在论题确定之后,教师还要做好讨、论的组织、引导与总结工作果堂讨论的主持人可以由学生来来担当,这样更有利于活跃气氛,进一步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
2.案例教学讨论:通过案例教学可以使原理课抽象的理论变得生动形象,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原理课的课堂教学中,引入现实生活中的典型事件,通过对事件的评析和讨论,使学生在研究典型案例的过程中加深对哲学方法论和经济学基本原理的理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的思维创新能力。
3.读经论典活动:教师要求学生有目的地阅读一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原著与名篇,写读书笔记,并定期批阅和组织心得体会交流。这样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理论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强化学生的自学能力、理解能力、综合能力和持之以恒的意志品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马列原著经典论述摘编
4.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成立学术研究性社团:采用系列讲座、专题报告、专题讨论、学术研究等形式开展活动。如举办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活动周。针对教学中的重大理论问题,选择能体现时代特征、学生普遍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举办学哲学爱哲学活动周;建立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会,培养一批理论学习的学生骨干,推动全校学生理论学习。
(三)网络课堂建设:完善网络课堂内容
网络课堂的目的是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自主学习资源。专题教学的特点是重点突出,适当省略一些内容。省略内容可以放进网络课堂满足学生系统学习的需求。在网络课堂建设方面着手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设和完善。
1.教学基础建设:完善教学资料,授课计划、教学大纲、教案、课后思考题、多媒体课件和网络资源等课程资料等都已经上传。
2.实践教学内容建设:根据课程实践教学内容方案的设计,设置实践教学内容的教学资源区,开设经典论述、案例集锦、学术前沿问题探索、专家讲座评述、材料分析点评等相关栏目,与理论教学相配合,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和扩展性学习的需要。这些形式体现了实践教学环节的多样性和层次性性通过这些多样化的实践教学形式,充分发挥各种教学手段的互补性,从而达到全方位、立体化的教学效果。
(四)考核方法改革:形成完善的考核体系
考核方法实现“五化”。“五化”----“全程化”:考核贯穿课程教学全部阶段和各种教学形式之中;“主体化”:体现教学以学生主体的宗旨,以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为目的;“动态化”:改变过去一次一卷定成绩的考核方法,全过程多形式累计成绩,随时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动态考核和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多样化”:除了惯常的考勤、提问、作业等考核方式以外,更侧重以专题阶段测验、案例和专题讨论、课程论文等方式评定成绩。“无纸化”全部作业和考核均通过网络课堂完成。
综上所述,“原理”课实现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的转化,目的就是达到解决大学生思想的困惑和实际中遇到的现实问题,真正做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实践的结合。
参考文献:
[1]罗映光,简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导刊,2010,(5).
[2]卢黎歌,试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教学与研究,2009、(11).
作者简介:
陆欣,(1967-)女,辽宁本溪人,辽宁科技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副教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课题:
本论文是辽宁科技学院教学改革课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的转化的研究与实践的阶段性成果之一。课题编号:2012SZZX02。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材体系;教学体系;转化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以下简称“原理”)作为普通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必修课,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向大学生阐述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中的基本观点、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以阐述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为重点,以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为主线,全面阐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对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具有重要意义。在教学实践中,要使“原理”真正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生受益毕生难忘的优秀课程,必须以学生为本,把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原理”课程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科学转化是提高“原理”课程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为了实现“原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原理”课的教学中,通过不断地实践探索,在“原理”课实现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方面,有所进展,有一些认识和体会。
一、实现“原理”课程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的转化的具体实施思路
“原理”课程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科学转化是提高“原理”课程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原理”课程的教学,必须要探索科学的教学体系,实现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变。具体的思路是:以理论教学为核心,根据教材体系设计七个专题,每个专题为一个“教学包”,每个“教学包”包含四个教学板块:即理论教学版块、实践教学版块、课程评价体系板块和网络课堂板块,这四大版块的四位一体的设计,互相贯通、相互印证,构成完整的教学体系和新的教学模式。
通过板块教学,形成“五化”、“三结合”的教学模式。该模式包括:“教学对象主体化;教学内容专题化;实践教学多样化;教学考核科学化;网络课堂现代化”“课堂学习与课后研究结合;专职教师与兼职专家教授相结合;理论学习与社会调研相结合”,这是我们对新时期教学改革的新的尝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模式的创新。
二、实现“原理”课程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的转化的具体实施方法
如何实现“原理”课程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的转化,在教学过程中,涉及许多有待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本学期,我们根据课程改革的思路,在教学中,着重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改革和尝试。
(一)理论教学方面:构建“案例式专题教学”教学模式。
“案例式专题教学”是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有效载体。“案例式专题教学”教学模式设计的基本原则是:把握“一个主题”——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突出“一个重点”——以阐述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重点;贯穿“一条主线”——以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为主线。整合教材内容,突出教学内容的重点,把握好难点,贴近学生实际,设计七个专题。
(二)实践教学方面: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
增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结合大学生的实际情况,构建以课堂讨论、读经论典和专家讲座为依托的的实践教学模式。同时采取多种形式并存、学生喜爱的实践教学形式,使实践教学灵活化、多样化、实效化。具体做法如下:
1.课堂讨论:课堂讨论的安排,要结合课程理论的重点、难点,围绕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重大课题及学生思想认识上感到模糊、困惑和迷茫的问题,精心设计论题。课堂讨论、辩论等实践教学可以在理论教学中穿插进行,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前利用网络、报刊、杂志查找资料、撰写发言提纲。在论题确定之后,教师还要做好讨、论的组织、引导与总结工作果堂讨论的主持人可以由学生来来担当,这样更有利于活跃气氛,进一步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
2.案例教学讨论:通过案例教学可以使原理课抽象的理论变得生动形象,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原理课的课堂教学中,引入现实生活中的典型事件,通过对事件的评析和讨论,使学生在研究典型案例的过程中加深对哲学方法论和经济学基本原理的理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的思维创新能力。
3.读经论典活动:教师要求学生有目的地阅读一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原著与名篇,写读书笔记,并定期批阅和组织心得体会交流。这样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理论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强化学生的自学能力、理解能力、综合能力和持之以恒的意志品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马列原著经典论述摘编
4.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成立学术研究性社团:采用系列讲座、专题报告、专题讨论、学术研究等形式开展活动。如举办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活动周。针对教学中的重大理论问题,选择能体现时代特征、学生普遍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举办学哲学爱哲学活动周;建立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会,培养一批理论学习的学生骨干,推动全校学生理论学习。
(三)网络课堂建设:完善网络课堂内容
网络课堂的目的是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自主学习资源。专题教学的特点是重点突出,适当省略一些内容。省略内容可以放进网络课堂满足学生系统学习的需求。在网络课堂建设方面着手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设和完善。
1.教学基础建设:完善教学资料,授课计划、教学大纲、教案、课后思考题、多媒体课件和网络资源等课程资料等都已经上传。
2.实践教学内容建设:根据课程实践教学内容方案的设计,设置实践教学内容的教学资源区,开设经典论述、案例集锦、学术前沿问题探索、专家讲座评述、材料分析点评等相关栏目,与理论教学相配合,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和扩展性学习的需要。这些形式体现了实践教学环节的多样性和层次性性通过这些多样化的实践教学形式,充分发挥各种教学手段的互补性,从而达到全方位、立体化的教学效果。
(四)考核方法改革:形成完善的考核体系
考核方法实现“五化”。“五化”----“全程化”:考核贯穿课程教学全部阶段和各种教学形式之中;“主体化”:体现教学以学生主体的宗旨,以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为目的;“动态化”:改变过去一次一卷定成绩的考核方法,全过程多形式累计成绩,随时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动态考核和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多样化”:除了惯常的考勤、提问、作业等考核方式以外,更侧重以专题阶段测验、案例和专题讨论、课程论文等方式评定成绩。“无纸化”全部作业和考核均通过网络课堂完成。
综上所述,“原理”课实现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的转化,目的就是达到解决大学生思想的困惑和实际中遇到的现实问题,真正做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实践的结合。
参考文献:
[1]罗映光,简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导刊,2010,(5).
[2]卢黎歌,试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教学与研究,2009、(11).
作者简介:
陆欣,(1967-)女,辽宁本溪人,辽宁科技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副教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课题:
本论文是辽宁科技学院教学改革课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的转化的研究与实践的阶段性成果之一。课题编号:2012SZZX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