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坦克作战

来源 :轻兵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laixunb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韩非子·难一》中有这样一则家喻户晓的故事:一位楚国商人同时叫卖矛与盾这两种兵器,从而引出了“矛盾”的笑谈,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因没有能正确认识矛盾事物的两个方面而留下笑柄,但从装甲与反装甲的角度分析,事情远没有那样简单。自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坦克首次登上战争舞台以来,因其把“矛” 与“盾”的特点完美结合,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甚至引发了一场重大的陆战革命。但是,正像故事中楚人所言,即使坦克的性能再优越,也无法掩盖它自身难以克服的弱点,于是针对坦克弱点的反坦克武器应运而生了,并与装甲兵器在此消彼长的共同发展中走过了近百年的历史。
  
  摸着石头过河——第一次 世界大战及战后的反坦克作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由于交战双方的军队都难以突破对方由大量自动武器、多种新式工事和障碍构成的防御,因而都加紧研制新的武器装备,探索新的突破方法,在这种情况下坦克诞生了。它于1916年由英国在索姆河战役中首次投入战场,尽管由于自身性能的原因,且多数是由于自身的机械故障而丧失作战能力,但这种新式武器给人们带来了强大的心理震撼,引起各国的恐慌,同时,反坦克问题受到关注,也逐渐拉开了反坦克作战的序幕。
  
  一战反坦克作战的主要特点
  仓促上阵,反坦克作战初期束手无策
  1916年的索姆河战役中,坦克的出现给德军造成了极度的恐慌,甚至战斗结束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德军士兵仍然惊魂未定。一方面,面对坦克的巨大毁伤能力和机动作战能力,缺乏反坦克作战的具体手段,不具备反坦克作战的能力;另一方面,没有进行反坦克作战的心理准备,坦克作战对德军产生了巨大的心理震撼作用。坦克这种首次把快速的机动能力、强大的火力和坚固的防护能力结合为一体的独特的进攻性武器,使防御第一线的步兵既没有以往的经验可以借鉴,又没有平时的针对性训练,再加上手中武器对坦克毫无作用,要想阻止坦克的进攻,无异于 “与虎谋皮”。因此,在索姆河进行的第一次坦克战斗结束后,德军第 3军团参谋长对其上级作了这样的报告:“在这次战斗中,敌人使用了一种新型作战武器,这种武器极为有效但又十分残酷。”
  
  手段单一,难以取得很好的打击效果
  坦克出现以后,随即产生了反坦克作战的问题,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坦克只是作为游动的火力点来使用的,那个时期没有专门的反坦克武器,而是由普通火炮代劳,英法等国在战斗中损失的坦克有98%是被普通火炮消灭的。反坦克武器这个概念是在坦克出现之后,出于对反坦克的迫切需要而逐步形成的。
  西班牙内战的遗憾这一时期反坦克手段问题被搁置一旁,几乎无人问津,主要原因是坦克所蕴藏的强大突击效果还不为世人所知。1936年西班牙内战爆发,当西班牙人面临着火力和机动性方面都占有极大优势的坦克的步步逼近时,没有有效的反坦克武器和切实可行的作战方法,在绝望中,他们只好跟坦克进行近距离格斗。整个反坦克作战处于一种原始状态。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西班牙人自制了两种土反坦克武器。一种是所谓的“莫洛托夫鸡尾酒瓶炸弹”,这种玻璃瓶炸弹内装汽油或其他挥发油、水和黄磷混合物,同时还附有一块胶皮,胶皮和挥发油作用后可以生成一种粘性胶体。抛掷出去与目标相撞破碎后猛烈燃烧,以点燃当时坦克上的汽油发动机,但这种炸弹无论携带还是投掷,都有很大的危险性。另一种土制的反坦克炸药包,是西班牙北部阿斯塔让的矿工发明的,对坦克进行攻击时,爆破手必须冲到坦克跟前,拔出引信保险销,将炸药包扔到发动机盖板上或车体下面,这对坦克有致命效果,但同时对爆破手也是致命的。与此同时,所有的国家都在关注西班牙战场,试图从中学到一些经验。虽然人们清楚地认识到必须迅速改进装甲、增强攻击能力,但对反坦克武器重要性的认识并没有实质性的提高,导致反坦克武器发展的一个重要契机就这样错失了。
  
  一战反坦克作战的主要战法
  一战中,反坦克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炮兵火力攻击
  对远距离和集结的敌坦克,用火炮实施间接瞄准射击和航空轰炸;对开进的坦克,用火炮实施直接瞄准射击和“三层拦阻射击”,集中火力打击。
  迷盲
  对近距离冲击的坦克,步兵以步枪、机枪射击坦克的潜望孔,破坏观瞄设备,迷盲坦克乘员。
  综合打击
  使用迫击炮、瓦斯、喷火器和集束手榴弹及机枪、步枪的穿甲弹等多种武器予以打击。
  障碍阻滞
  利用天然障碍物,布设地雷、路障、混凝土桩和坦克陷阱,限制坦克机动。
  
  一战反坦克作战的主要轻武器装备
  反坦克步枪——偶然诞生的反坦克武器一战中,德军在1917年4月11日,即阿拉斯战斗开始两天之后,发现其给机枪射手和狙击手发放的一种特殊型号的枪弹(著名的“K”型枪弹,比普通枪弹重,并且含有碳化钨弹心),可以穿透英军MKⅠ和MKⅡ型坦克的装甲板。在此之后,为了与坦克进行作战,德军给每个步兵战士配发5发“K”型枪弹,给每个机枪手配发一条装满“K”型枪弹的弹链。但1917年6月,英军在墨西尼斯战斗中,首次使用了MK Ⅳ型坦克,这种坦克的装甲防护能力有了很大的增强,足以抵御“K”型枪弹的攻击。在得知这一情报后,德国立即着手执行一项新的计划,结果导致了世界上第一种反坦克武器的诞生。毛瑟兵工厂受领任务后,将制式7.92mm步枪按比例放大到13mm。在不到1年的时间内,毛瑟兵工厂研制的T-格韦尔毛瑟13mm M1918反坦克步枪即开始在部队中服役。“T”代表“坦克”,在100m的距离上,只要角度适当,就可以穿透英军的MK Ⅳ型坦克的装甲板。
  第一代反坦克枪榴弹
  英军在1918年4月装备了一种新型的反坦克武器。该武器是一种长杆式榴弹,有一根短钢杆旋在弹体后部,射击时将钢杆插入步枪口,用空包弹发射出去,飞行时榴弹后面拖着一个丝织“裙”带,用于保持飞行稳定,确保弹头始终朝前,这就是No.44型反坦克枪榴弹。最初由于装药量少,效果不是很好,但它开创了用枪榴弹执行反坦克作战任务的先河。No.44型反坦克枪榴弹是反坦克枪榴弹的第一种型号,该武器系列至今依然存在。
  
  迅速崛起——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反坦克作战
  
  一战及一战后,由于人们对反坦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了反坦克作战的停滞不前。但在二战中,以装甲武器为骨干的闪电战的出现,给世界带来了强烈的震撼,坦克等装甲车辆得到了空前广泛的应用。北非战场、欧洲战场特别是苏德战场,双方在作战中使用坦克进行攻防作战的次数更多、规模更大。因而,反坦克作战也就更紧张、更激烈、更残酷。这种摧枯拉朽的势头使人们猛然认识到,反坦克作战是何等至关重要,从这个意义上说,二战是反坦克作战真正发展的时期。
  
  二战反坦克作战的主要特点
  闪电战的严峻挑战使反坦克作战受到高度关注
  坦克作战由对步兵的支援手段一跃成为主要的作战手段,能否有效遏制坦克攻势,成为取胜的关键。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发展坦克、组建坦克兵团,是世界各国,特别是军事大国的基本军事政策,使各自的陆军向摩托化、机械化目标前进。在这种潮流之下,一些无力研发的国家,也不惜以重金向外国购买坦克。一时间,坦克成为当时陆战场的基本作战力量。这种势不可挡的滚滚铁流使人们认识到能否有效遏制强大的坦克攻势成为作战取胜的关键,反坦克作战的地位也因此迅速提升。
  技术上的突破促进了反装甲能力的提高
  1930年代末,空心装药破甲技术取得了成功,破甲弹的出现则为反坦克找到了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1940年,德军第一次使用了发射破甲弹的无坐力炮,这是最早出现的专用反坦克武器。尽管二战只进行了短短几年,但新型反坦克武器的品种与数量在这一时期发展很快,对战场的影响也显而易见。比如,德军损失的坦克有66%是被苏军反坦克火炮击毁的,由于苏联极其熟练地大规模使用反坦克雷,使德军集群坦克的进攻能力平均下降了16%。
  强烈的战场需求催生武器装备的迅速发展
  基于一战反坦克发展的教训和对闪电战的充分认识,二战中,人们对反坦克作战投入了极大的精力。因此,反坦克作战在二次大战中迅速崛起。与同盟国对立的德国涉猎了各种不同的思路和几乎所有的方法,获得了各种各样的成功,并且生产了一系列名目繁多的反坦克武器,其品种之多、范围之广,在其他武器领域是罕见的,从而构成了现代反坦克武器系列赖以发展的基础。
  
  二战反坦克作战的主要战法
  构筑支撑点,组网抗击
  在支撑点配置一定数量的射程较远的反坦克火炮和火箭筒、反坦克枪等反坦克武器,组成远近结合、密切协同的交叉火力网,并与工程障碍相结合,挫败对方集群坦克的进攻。德军在1944年7月的卡昂防御战中,其第三防区由12个小村庄组成,每个村庄都有一个步兵连防守,配备3~4 门反坦克炮,组织反坦克火力,控制村落之间的开阔地。英军对该地区实施了猛烈的轰炸以后,以约300辆坦克发动了进攻,结果损失较大,进攻未能奏效。
  伏击
  防御中,以伏击方式消灭敌坦克,是二战中苏军打坦克常用的手段之一。遂行伏击任务的有坦克、反坦克炮兵部队、分队,以及装备有火箭筒、反坦克枪、反坦克手榴弹、燃烧瓶的歼击连或小组。1941年11月,苏军在姆岭斯克附近的战斗中,卡图科夫上校指挥的坦克第4旅,拥有56辆坦克,运用伏击手段,消灭德军133辆坦克和49门火炮,并使其2个坦克师数天内未能向莫斯科方向前进。
  “特种”作战
  在步兵与大量坦克的斗争中,除广泛使用步兵手中的反坦克武器和器材外,还使用发烟罐迷盲坦克乘员,甚至抛出油布蒙住敌坦克的炮塔或驾驶员的潜望孔,再以反坦克手雷等炸毁敌坦克。苏军曾训练军犬炸坦克,使之见到坦克就迅猛地钻到坦克下面,狗背上的小驮鞍上绑有触发引信的炸药包,引信触到坦克底部即爆炸。在莫斯科防御战役中,苏联红军使用此法炸毁德军坦克20多辆。
  反突击、袭击
  在反坦克作战中,苏、德、英、美军队曾广泛使用坦克兵团、军团以反突击的手段,与敌坦克进攻作斗争。1943年库尔斯克会战中,德军于 7月10日以大量坦克向普罗霍罗夫卡地区进攻。7月12日早晨,苏军坦克兵向德军坦克部队实施反突击,经过12小时激战,消灭德军坦克400辆。作战中,苏、德、英、美军还广泛使用航空兵袭击对方坦克,亦取得较好战果。
  
  二战中反坦克作战的主要轻武器装备
  反坦克地雷异军突起
  反坦克地雷的历史,几乎与坦克一样长。1918年,德军首先把用炮弹改装成的反坦克地雷用于实战,1935年,苏、美、英、法等国也先后研制反坦克地雷并装备部队。但反坦克地雷大量应用是在二战中。在北非战场,英军和德军在各自前沿地带布设了长宽各几十千米的地雷阵,形成了 “魔鬼的花园”。在库尔斯克战役中,苏军在战役初期为了抑制德军的进攻,在战场正面每千米布设了2500枚反坦克地雷,有效地阻止了德军的进攻势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地雷炸坏的坦克数量占坦克损失总数的16%。
  “巴祖卡”震惊世界
  二战期间,性能优良的坦克广泛运用于战场,而步兵反坦克的主要手段仍然是使用炸药包抵近爆破,伤亡大、效率低,前线士兵迫切需要一种便携式轻型反坦克武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美国陆军上校军官斯克纳发明了一种轻便灵活的新型反坦克武器——M1火箭筒,外形很像当时流行于美国的一种喜剧演员用的管乐器“巴祖卡”,美军士兵便亲切地称之为“巴祖卡”。
   从此,轻型火箭筒“巴祖卡”这一美名扬名天下,各国纷纷仿制,成为步兵近距离反坦克的主要武器。“巴祖卡”主要由火箭弹和发射筒组成,质量6~6.6kg,初速81~91m/s,可击穿127~152mm的装甲,需两人操作。随后,德国在1943年研制出“铁拳”火箭筒。反坦克火箭筒在二战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并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一种真正的单兵反坦克武器的出现引发的小革命二战期间,德军的“喷气式空心装药反坦克榴弹”,是第一种真正的单兵反坦克武器,既轻便灵活,又富有实效,于1942年下半年首次发往部队,有过不错的战绩。它在战场上的出现,曾经引起了一场小的革命,使得位于堑壕内的单兵一下达到了近乎与坦克势均力敌的地位。它是当代抛射武器的先躯,操作简单、效果好、成本低,缺点是射程太近。(待续)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部队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步兵乘坐装甲输送车实施机动作战的机会增多,因此,为了适应未来战争的需要,打赢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研究轻武器乘车射击的意义就非常重大。通常情况下,步兵在以下几种时机实施乘车射击:一是完成一切战斗准备向敌前沿冲击时;二是在行进间突然向敌进攻时; 三是与敌遭遇时。下面结合我军现装备的63式装甲输送车谈机械化步兵如何乘车射击。     乘车射击特征     乘车训练会感
期刊
美国允许私人拥有武器,正是看中了这个巨大的市场,美国的轻武器制造商几乎遍地都是。在这些厂商中,有的有着悠久的历史,如柯尔特、史密斯-韦森、雷明顿公司等,有的则是一些新兴的公司,如巴雷特公司等,本文所要介绍的这两支折叠武器的生产商——凯尔-泰柯公司(Kel-Tec)就属于后者。该公司成立于1991年,原本是一家机械工厂,1995年开始生产轻武器,起初主要致力于研制、生产能隐蔽携带的手枪,其销售情况证
期刊
初冬的北京,空气中透着丝丝寒意,而当列车带着我们驶入南国广州时,这里却依旧被热浪包裹着。2005年11月12日,星期六。经过季节转换的我们,走进广州市公安局大院,与数万市民一同参加了“广州警察开放日”活动。天气虽热,而市民参观的热情更是一浪高过一浪。   本次警察开放日活动,设有警用装备和科技强警两个展区,开放了110 接处警系统,同时进行了特警技能表演和部分装备的演示。     警用装备彰显实力
期刊
M60E4 7.62mm机枪系列是美国萨科防务公司在M60E3机枪基础上进行时尚设计与改进而成的全新机枪。该机枪系列包括M60E4轻机枪、 M60E4车载机枪和M60E4并列机枪3种形式,其中轻机枪又有短突击枪管型、长枪管型和标准枪管型。M60E4机枪现已被美国海军采用,并正式命名为MK43 7.62mm机枪,目前由美国军械公司特许生产。     演进历程     二战时期,美军装备的M1917勃
期刊
日前,美国陆军与ITT公司签订了下一代夜视眼镜的购买合同,该合同为期5年,合同总价值5.6亿美元。ITT公司是在击败了由因塞特技术公司(Insight Technologies)、那斯洛普·格鲁曼公司(Northrop Grumman)及DRS公司组成的竞争对手而获得此合同的。  ITT公司研制的增强型夜视眼镜(ENVGs)采用的是传统的像增强技术和热成像技术,不过,它将通过这两项技术获得的目标图
期刊
王明君高级工程师,5.6mm标准手枪、慢射手枪项目主任设计师。曾参与0.357英寸转轮手枪项目的研制,并担任过0.380英寸PPN手枪及5.6mm鲁格手枪(运动手枪)项目主任设计师。   伴随着时间的推移,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脚步声离我们越来越近。“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科技奥运”的理念也已逐步深入人心,在“科技奥运”方面,北京奥组委提出了“十大科技奥运项目”,其中一项就是让我国的射击运动员用国
期刊
  
期刊
  
期刊
研制历程     苏联的第一种大口径机枪是在1925年底设计的,当时苏联红军需要一种大口径机枪作为低空防御武器,因此就参照德国的德莱赛(Dreyse)机枪设计了一种机枪,但在测试中发现这种机枪的自动机并不可靠,而且射速太低。   1929年,设计师捷格加廖夫接到设计大口径机枪的研制任务,在此之前由他设计的DP-27轻机枪在1928年已经被苏联红军正式采用。捷格加廖夫在1930 年设计成功了一种12
期刊
发展历程     M1卡宾枪的研制原本是美国陆军要为二线部队提供一种用于替代制式手枪的自卫武器,这个要求最初是在1938年提出的,其设想是研制一种类似于卡宾枪的肩射武器,发射中等威力的弹药,比标准的0.45英寸(11.43mm)半自动手枪或转轮手枪有更远的有效射程,但要比M1伽兰德步枪更容易操作,携带更方便。这些要求实际上与现在流行的单兵自卫武器(PDW)的概念差不多。   美国陆军的这个要求被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