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牛津英语预备教材》是对小学英语三年级至六年级的知识点和技能的归纳总结和资源再现,也是七年级英语课程教学向7A教材教学的过渡课程教材。对此,很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利用好预备教材,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更好掌握深化原有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做到“温故知新”,从而培养学生对英语的敏感度;另一方面,能够更好地做好中小学英语教学的有机衔接,让学生学习英语更具有一定的系统性。
关键词 情境教学 衔接 激活
中图分类号:G633.4文献标识码:A
1 优化课程教材知识点,进行情境教学
《牛津英语预备教材》在教材编排上具有如下特点:(1)再现了小学三年级到六年级常用的英语词汇和短语,语言现象再现率高;(2)语言的素材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生活化,便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理解掌握;(3)运用课题(project)来统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学的语言知识、语言技能;(4)教学内容的安排上,由Welcome to the unit到Task,无不体现了知识内容的有机连接特征,符合学生“由浅入深”的认知规律;(5)语法知识的归纳体现了“准确全面”的特点,从“人称代词主格及其与be 动词的搭配使用”到“一些特殊疑问句 When/How/Who/Where/What …?”等11项知识要求,都做了一一的归纳总结。
正是上述教材的特点,笔者以为运用情境教学方法,一方面,能够激活学生的英语学习思维,帮助学生进一步地梳理知识结构体系;另一方面,让学生在充满情趣的教学氛围下,更好的接受消化英语知识,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技能水平。学生在这样的情境教学氛围下,更能够增强自身的英语学习激情和潜能,提高学习的效果。
例如,在unit1的教学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不少英语知识的特点,笔者设计了如下的教学情境:(1)要求学生就教室作为活动地点,能够进行“Hi, €讇?、Good morning、 Goodbye”等句型的简单对话;(2)设计猜谜语的形式,要求学生能够拼写出apple, ball , cat, dog, egg, fish等单词,并进行比赛记忆,看谁记得最好;(3)要求学生分别扮演A a——G g等字母角色,就这些字母的位置以及正确读法等进行反复的训练。上述教学设计,能够让学生在充满乐趣的学习环境背景下,积极主动的投入课堂学习实践活动中,提高自身的英语知识和技能水平。
2 优化课程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习惯
新课程英语教学在教学上特别强调,围绕教材文本的重点内容,开展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以此来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这种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运用,一方面,能够打破传统课堂教学的被动紧张局面,让学生在一种更为自由、轻松的环境背景下进行知识探究活动;另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发展创新意识。
《牛津英语预备教材》在教材的导入上,无不体现了知识的再现和结构体系的有机连接。在教材的“Listening”、“ Speaking”、“ Reading”、“Task”等方面无不体现了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语言技能。正是在这样的教学流程下,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学习习惯就显得很有必要。
例如,在Unit 3 good friend的教学中,笔者以为运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就能实现上述的教学目标:(1)以小组为单位,运用“Hello, this is my…he/she is my good friend”等进行交流,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运用能力;(2)要求学生利用现有的学习资源,对“There be”句型进行反复的训练,以此来培养他们的语言感知能力;(3)利用交流探讨的时机,建议学生学会使用“he/she/her/him”等不同的人称代词,鼓励他们在实践活动中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知识技能。
3 依据学生的学习实际,运用生成性评价激活学习激情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也是自我提高发展的主要载体。正是这样的教学要求,笔者以为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发展生成性评价机制,一方面能够满足学生学习发展的心理需要,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另一方面能够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改正发展的机会,从而培养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
笔者以为这样的生成性评价机制,应该体现在:(1)教师运用包容的心态看待学生在学习中所犯的一些错误;(2)帮助学生养成“屡败屡战”的坚强心理,以培养他们受挫的能力;(3)鼓励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正确面对自己的错误,从发展的角度来审视学生的发展潜能;(4)教师应运用赏识性的眼光和口吻,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点滴进步予以充分地表扬,让学生在别人的尊重和赞赏的环境背景下快乐的健康成长。
总之,在《牛津英语预备教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紧紧围绕学生的英语学习需要,优化教学资源配置,按照任务型教学的目标要求,不断地激活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为学生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形成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5.
[2] 郑士强.小组合作学习下的课堂写真.中小学外语教学,2004(7).
[3] 朱旭彬.课堂教学活动的反思与探索.中小学外语教学,2005(2).
[4] 吴效锋.新课程英语怎样教.沈阳出版社,2002.3.
关键词 情境教学 衔接 激活
中图分类号:G633.4文献标识码:A
1 优化课程教材知识点,进行情境教学
《牛津英语预备教材》在教材编排上具有如下特点:(1)再现了小学三年级到六年级常用的英语词汇和短语,语言现象再现率高;(2)语言的素材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生活化,便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理解掌握;(3)运用课题(project)来统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学的语言知识、语言技能;(4)教学内容的安排上,由Welcome to the unit到Task,无不体现了知识内容的有机连接特征,符合学生“由浅入深”的认知规律;(5)语法知识的归纳体现了“准确全面”的特点,从“人称代词主格及其与be 动词的搭配使用”到“一些特殊疑问句 When/How/Who/Where/What …?”等11项知识要求,都做了一一的归纳总结。
正是上述教材的特点,笔者以为运用情境教学方法,一方面,能够激活学生的英语学习思维,帮助学生进一步地梳理知识结构体系;另一方面,让学生在充满情趣的教学氛围下,更好的接受消化英语知识,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技能水平。学生在这样的情境教学氛围下,更能够增强自身的英语学习激情和潜能,提高学习的效果。
例如,在unit1的教学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不少英语知识的特点,笔者设计了如下的教学情境:(1)要求学生就教室作为活动地点,能够进行“Hi, €讇?、Good morning、 Goodbye”等句型的简单对话;(2)设计猜谜语的形式,要求学生能够拼写出apple, ball , cat, dog, egg, fish等单词,并进行比赛记忆,看谁记得最好;(3)要求学生分别扮演A a——G g等字母角色,就这些字母的位置以及正确读法等进行反复的训练。上述教学设计,能够让学生在充满乐趣的学习环境背景下,积极主动的投入课堂学习实践活动中,提高自身的英语知识和技能水平。
2 优化课程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习惯
新课程英语教学在教学上特别强调,围绕教材文本的重点内容,开展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以此来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这种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运用,一方面,能够打破传统课堂教学的被动紧张局面,让学生在一种更为自由、轻松的环境背景下进行知识探究活动;另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发展创新意识。
《牛津英语预备教材》在教材的导入上,无不体现了知识的再现和结构体系的有机连接。在教材的“Listening”、“ Speaking”、“ Reading”、“Task”等方面无不体现了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语言技能。正是在这样的教学流程下,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学习习惯就显得很有必要。
例如,在Unit 3 good friend的教学中,笔者以为运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就能实现上述的教学目标:(1)以小组为单位,运用“Hello, this is my…he/she is my good friend”等进行交流,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运用能力;(2)要求学生利用现有的学习资源,对“There be”句型进行反复的训练,以此来培养他们的语言感知能力;(3)利用交流探讨的时机,建议学生学会使用“he/she/her/him”等不同的人称代词,鼓励他们在实践活动中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知识技能。
3 依据学生的学习实际,运用生成性评价激活学习激情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也是自我提高发展的主要载体。正是这样的教学要求,笔者以为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发展生成性评价机制,一方面能够满足学生学习发展的心理需要,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另一方面能够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改正发展的机会,从而培养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
笔者以为这样的生成性评价机制,应该体现在:(1)教师运用包容的心态看待学生在学习中所犯的一些错误;(2)帮助学生养成“屡败屡战”的坚强心理,以培养他们受挫的能力;(3)鼓励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正确面对自己的错误,从发展的角度来审视学生的发展潜能;(4)教师应运用赏识性的眼光和口吻,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点滴进步予以充分地表扬,让学生在别人的尊重和赞赏的环境背景下快乐的健康成长。
总之,在《牛津英语预备教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紧紧围绕学生的英语学习需要,优化教学资源配置,按照任务型教学的目标要求,不断地激活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为学生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形成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5.
[2] 郑士强.小组合作学习下的课堂写真.中小学外语教学,2004(7).
[3] 朱旭彬.课堂教学活动的反思与探索.中小学外语教学,2005(2).
[4] 吴效锋.新课程英语怎样教.沈阳出版社,2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