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是冀东人民武装抗日大暴动80周年。80年前的7月6日,深受侵华日军铁蹄践踏的冀东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发动了当时中国北方规模最大的抗日暴动,史称“冀东人民抗日暴动”,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早在1937年8月下旬,毛泽东主席就在陕北的洛川会议上指出:红军可以一部于敌后的冀东,以雾灵山为根据地进行游击战争,创建冀热边根据地。为此,中共冀热边特委秘密开展了一系列发动和准备工作。1938年5月,八路军第四纵队5000余人,由司令员宋时轮、政委邓华率领,分两路由平西根据地出发,挺进冀东,配合冀东抗日暴动。1938年6月下旬,中共冀热边特委在丰润县田家湾子村召开军事会议,正式成立冀东抗日联军。7月6日,红军干部李润民、滦县县委委员高培之在滦县古马镇港北村首举义旗,拉开大暴动的序幕。7月7日,丁振军、孔庆同在丰润县火石营镇岩口村起义。随后,大暴动在以滦县、丰润、乐亭、迁安、遵化、玉田等县和开滦煤矿为中心的广大地区迅速开展起来,波及到唐山市域及周边22个县。从7月初到8月底,西起潮白河,东到山海关;北从雾灵山,南至渤海岸,到处点燃抗日烽火,共有20多万人参加暴动,组成10万多人的抗日武装。暴动队伍与八路军第四纵队先后攻克9座县城,建立11个抗日县政权。8月中旬,四纵主力与抗日联军在遵化铁厂镇胜利会师。这次抗日大暴动,是冀东全区抗战的一次大发动,是敌后战场抗日的伟大壮举,轰动全国,震惊世界。9月1日,中共中央、中共北方局发出《关于冀东抗日大起义的贺电》,祝贺冀东抗日大暴动取得伟大胜利。虽然暴动队伍在西撤途中遭遇重大挫折,但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有力地配合了八路军出击敌后战场的战略行动,扩大了共产党、八路军开展敌后抗战的影响,为冀热辽抗日根据地的创建打下了基础。笔者认为,这次大暴动,具有几个突出特点。
建立冀东抗日根据地,是毛主席、党中央的重大战略决策。在解放战争战略反攻阶段,在毛主席、党中央的英明领导下,人民解放军挺进大别山,建立大别山根据地,得以居高临下,虎视南京、武汉,掌握了战略上的主动权。同样,建立冀东抗日根据地,也是毛主席、党中央深谋远虑的战略之举。以唐山为中心的冀东地区,处于燕山山脉东段南麓,是连接华北与东北的咽喉要地,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建立冀东抗日根据地,向东可发挥先机之利,直取黑吉辽三省,向西直逼北京、天津两大城市,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冀东具有建立根据地的雄厚基础。首先,地理位置独特。冀东地处燕山余脉,山地广阔,适于开展游击作战。比邻京津和东北,便于东出西进,收复失地。其次,党的地方组织建立较早。早在1921年秋,这里就诞生了河北省第一名共产党员邓培,1922年8月诞生了河北省第一个党的基层委员会,党的群众基础较好。其三,唐山人民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1922至1927年,唐山广大工农群众在党的领导下,开展了一系列反对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斗争。其中,开滦五矿同盟大罢工最为著名,毛主席盛赞开滦工人“特别能战斗”。玉田农民武装暴动,与秋收起义相呼应,在中国北方独树一帜。
实现了中央的战略意图。抗日大暴动后,暴动队伍面临日伪军疯狂反扑、重兵围剿。四纵党委决定,留下三个各100余人游击支队坚持敌后战争,部队主力分三个批次、共5万余人撤回平西根据地整训。由于队伍成分复杂,加之尚未进行整训即仓促西撤,致使除四纵和抗联的先头部队进入平西根据地外,其余抗联队伍均遭到日伪军重兵围追堵截,伤亡、溃散严重,只剩一千余人被迫返回冀东。抗联队伍西撤受挫后,中共中央一直高度关注着冀东的抗战形势和根据地的创建。在此期间,分散在冀东各地的抗联队伍和八路军的三个游击支队,在日伪军的严酷“围剿”和封锁下,植根于群众之中,以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同广大人民群众一道开展游击战争。到1942年,冀东游击武装发展到1.01万人,组建了3个主力团、1个地区队。1945年初,冀东抗联主力部队壮大到9个主力团1.41万人,另有23个县支队和区游击队5349人、民兵28.5万人。东部以丰润县腰带山为中心、中部以遵化县鲁家峪为中心、西部以蓟县盘山为中心的冀东抗日根据地日益巩固,已拓展到西抵平津和唐山近郊、东临山海关和秦皇岛港的广大地区,成为全國19个集中连片的抗日根据地(解放区)之一。1945年8月8日,毛泽东主席发表文章《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号召一切抗日力量举行全国规模的对日反攻。8月11日,朱德总司令电令“李运昌所部即日向辽宁、吉林进发”。根据中共中央和八路军总部的指示,冀东八路军抽调三分之二的兵力,兵分三路,捷足先登,挺进东北。至10月,先后收复热河(今承德)、辽宁两省和吉林省、黑龙江省的部分地区,解除日本关东军和伪满军警4.5万余人的武装,在军事和政治上控制了东北这一战略要地,实现了中共中央的战略意图。留在冀东基本区的部队,在两个多月的反攻受降战役行动中,收复日伪军盘踞的13座县城、200多个集镇,使革命红旗插遍冀东。
“将星”云集,斗争惨烈。开创冀东抗日根据地,中共中央十分重视,尽遣精兵强将挺进冀东。据1955授衔的将军名录记载,宋时轮、邓华授上将衔,詹才芳为中将,李中权、曾克林为少将。王平陆、洪麟阁、包森、陈群、刘诚光等将领在浴血奋战中壮烈牺牲,长眠在了冀东这块抗战热土上,没能领受军衔。坚持冀东抗战的领军人物、冀热辽军区司令员李运昌及吴德、姚依林、胡锡奎、张明远等负责人转入地方工作,也没能领受军衔。当时,在冀东创建根据地,就是要在日军占领区的“后院”硬“凿”出一块地盘,战斗之惨烈、牺牲之巨大是可想而知的。据《中共唐山市组织史》记载,八年抗战期间,冀东根据地(冀热辽根据地)遭受日伪军前后五次“治安强化”运动(大“扫荡”)、制造千里“无人区”和推行“三光”政策的残害,并实施了“潘家峪惨案”“潘家戴庄惨案”“长河川惨案”“鲁家峪惨案”等令人发指的大屠杀暴行,全区共死亡24万人(含部队1.5万人)。其中被日军直接杀害7.5万人,在抗战中牺牲的烈士9202名。经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国家民政部于2014年9月公布的第一批300名、2015年8月公布的第二批600名在抗日战争中顽强奋战、为国捐躯的著名抗日英烈中,就有冀东烈士陵园在册烈士37名,这在全国地级市中是极其罕见的。
今天,纪念冀东人民武装抗日大暴动80周年,就是要永远铭记抗日英烈的不朽功勋,大力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抗战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作者单位:唐山市档案局)
早在1937年8月下旬,毛泽东主席就在陕北的洛川会议上指出:红军可以一部于敌后的冀东,以雾灵山为根据地进行游击战争,创建冀热边根据地。为此,中共冀热边特委秘密开展了一系列发动和准备工作。1938年5月,八路军第四纵队5000余人,由司令员宋时轮、政委邓华率领,分两路由平西根据地出发,挺进冀东,配合冀东抗日暴动。1938年6月下旬,中共冀热边特委在丰润县田家湾子村召开军事会议,正式成立冀东抗日联军。7月6日,红军干部李润民、滦县县委委员高培之在滦县古马镇港北村首举义旗,拉开大暴动的序幕。7月7日,丁振军、孔庆同在丰润县火石营镇岩口村起义。随后,大暴动在以滦县、丰润、乐亭、迁安、遵化、玉田等县和开滦煤矿为中心的广大地区迅速开展起来,波及到唐山市域及周边22个县。从7月初到8月底,西起潮白河,东到山海关;北从雾灵山,南至渤海岸,到处点燃抗日烽火,共有20多万人参加暴动,组成10万多人的抗日武装。暴动队伍与八路军第四纵队先后攻克9座县城,建立11个抗日县政权。8月中旬,四纵主力与抗日联军在遵化铁厂镇胜利会师。这次抗日大暴动,是冀东全区抗战的一次大发动,是敌后战场抗日的伟大壮举,轰动全国,震惊世界。9月1日,中共中央、中共北方局发出《关于冀东抗日大起义的贺电》,祝贺冀东抗日大暴动取得伟大胜利。虽然暴动队伍在西撤途中遭遇重大挫折,但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有力地配合了八路军出击敌后战场的战略行动,扩大了共产党、八路军开展敌后抗战的影响,为冀热辽抗日根据地的创建打下了基础。笔者认为,这次大暴动,具有几个突出特点。
建立冀东抗日根据地,是毛主席、党中央的重大战略决策。在解放战争战略反攻阶段,在毛主席、党中央的英明领导下,人民解放军挺进大别山,建立大别山根据地,得以居高临下,虎视南京、武汉,掌握了战略上的主动权。同样,建立冀东抗日根据地,也是毛主席、党中央深谋远虑的战略之举。以唐山为中心的冀东地区,处于燕山山脉东段南麓,是连接华北与东北的咽喉要地,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建立冀东抗日根据地,向东可发挥先机之利,直取黑吉辽三省,向西直逼北京、天津两大城市,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冀东具有建立根据地的雄厚基础。首先,地理位置独特。冀东地处燕山余脉,山地广阔,适于开展游击作战。比邻京津和东北,便于东出西进,收复失地。其次,党的地方组织建立较早。早在1921年秋,这里就诞生了河北省第一名共产党员邓培,1922年8月诞生了河北省第一个党的基层委员会,党的群众基础较好。其三,唐山人民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1922至1927年,唐山广大工农群众在党的领导下,开展了一系列反对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斗争。其中,开滦五矿同盟大罢工最为著名,毛主席盛赞开滦工人“特别能战斗”。玉田农民武装暴动,与秋收起义相呼应,在中国北方独树一帜。
实现了中央的战略意图。抗日大暴动后,暴动队伍面临日伪军疯狂反扑、重兵围剿。四纵党委决定,留下三个各100余人游击支队坚持敌后战争,部队主力分三个批次、共5万余人撤回平西根据地整训。由于队伍成分复杂,加之尚未进行整训即仓促西撤,致使除四纵和抗联的先头部队进入平西根据地外,其余抗联队伍均遭到日伪军重兵围追堵截,伤亡、溃散严重,只剩一千余人被迫返回冀东。抗联队伍西撤受挫后,中共中央一直高度关注着冀东的抗战形势和根据地的创建。在此期间,分散在冀东各地的抗联队伍和八路军的三个游击支队,在日伪军的严酷“围剿”和封锁下,植根于群众之中,以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同广大人民群众一道开展游击战争。到1942年,冀东游击武装发展到1.01万人,组建了3个主力团、1个地区队。1945年初,冀东抗联主力部队壮大到9个主力团1.41万人,另有23个县支队和区游击队5349人、民兵28.5万人。东部以丰润县腰带山为中心、中部以遵化县鲁家峪为中心、西部以蓟县盘山为中心的冀东抗日根据地日益巩固,已拓展到西抵平津和唐山近郊、东临山海关和秦皇岛港的广大地区,成为全國19个集中连片的抗日根据地(解放区)之一。1945年8月8日,毛泽东主席发表文章《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号召一切抗日力量举行全国规模的对日反攻。8月11日,朱德总司令电令“李运昌所部即日向辽宁、吉林进发”。根据中共中央和八路军总部的指示,冀东八路军抽调三分之二的兵力,兵分三路,捷足先登,挺进东北。至10月,先后收复热河(今承德)、辽宁两省和吉林省、黑龙江省的部分地区,解除日本关东军和伪满军警4.5万余人的武装,在军事和政治上控制了东北这一战略要地,实现了中共中央的战略意图。留在冀东基本区的部队,在两个多月的反攻受降战役行动中,收复日伪军盘踞的13座县城、200多个集镇,使革命红旗插遍冀东。
“将星”云集,斗争惨烈。开创冀东抗日根据地,中共中央十分重视,尽遣精兵强将挺进冀东。据1955授衔的将军名录记载,宋时轮、邓华授上将衔,詹才芳为中将,李中权、曾克林为少将。王平陆、洪麟阁、包森、陈群、刘诚光等将领在浴血奋战中壮烈牺牲,长眠在了冀东这块抗战热土上,没能领受军衔。坚持冀东抗战的领军人物、冀热辽军区司令员李运昌及吴德、姚依林、胡锡奎、张明远等负责人转入地方工作,也没能领受军衔。当时,在冀东创建根据地,就是要在日军占领区的“后院”硬“凿”出一块地盘,战斗之惨烈、牺牲之巨大是可想而知的。据《中共唐山市组织史》记载,八年抗战期间,冀东根据地(冀热辽根据地)遭受日伪军前后五次“治安强化”运动(大“扫荡”)、制造千里“无人区”和推行“三光”政策的残害,并实施了“潘家峪惨案”“潘家戴庄惨案”“长河川惨案”“鲁家峪惨案”等令人发指的大屠杀暴行,全区共死亡24万人(含部队1.5万人)。其中被日军直接杀害7.5万人,在抗战中牺牲的烈士9202名。经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国家民政部于2014年9月公布的第一批300名、2015年8月公布的第二批600名在抗日战争中顽强奋战、为国捐躯的著名抗日英烈中,就有冀东烈士陵园在册烈士37名,这在全国地级市中是极其罕见的。
今天,纪念冀东人民武装抗日大暴动80周年,就是要永远铭记抗日英烈的不朽功勋,大力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抗战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作者单位:唐山市档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