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美术课是普通中学的一门基础文化课,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主要途径。审美教育,即我们常说的美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培养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的不可缺少的環节。美术课作为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主要手段和途径,在中学教育中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审美教育 美术课 中学教育
美术作为艺术人文学科之一,是关于美学的艺术。美术教育具有改变人的视觉态度的重要功能,可以增强人的审美意识,培养人的审美能力。一、开展审美教育的目的
我国近代美学家、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说:“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冶感情为目的者也。”由此可见,审美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人,审美教育对完整个性、人格的塑造主要集中在个体的审美发展上。培养崇高的审美理想、健康的审美情趣,健全和完善审美心理结构,提高和训练审美能力,就是审美教育的具体任务。
一、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1、通过教学素材,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审美教育是对具体形象如线条、色彩、形体、结构、空间等绘画语言的鉴赏,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想象和创造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人生价值观。由于农村学生美术基础差,很少有学生喜欢美术。据了解,中学的学生喜欢体育的人数是喜欢美术的两倍,他们认为学生天生就不是学美术的材料,一般的学生都不喜欢上美术课。对美术的爱好和追求,是学习美术的动力,没有学习兴趣,就不可能去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只有通过对美术不断的欣赏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艺术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引起学生的兴趣,养成注意观察生活,提高在生活中发现绘画题材的能力,从平常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随着科技的发展,一方面使知识更新的频率加快,要求人们必须学会快速地获取知识和信息;另一方面,影视技术、多媒体技术、电子虚拟技术使美术作品更加丰富,为美术的欣赏教学提供了物质条件。美术作品的多样化,为中学的美术教学欣赏提供了更好的条件。如通过影片或三维动画形象演示的方法,可以使学生耳目一新。可以帮助学生在轻松、娱乐的课堂气氛中掌握知识。美术作品的欣赏一方面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另一方面可以给学生一个有趣的形象的概念,便于理解和记忆。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美术作品的多样性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欣赏中提高美术欣赏水品和欣赏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美术审美观。
2、在教学中,采用多种形式进行艺术欣赏活动。提高审美能力美术欣赏不应局限于课堂教学,应该把课堂的美术作品欣赏和课外的各种美术作品展览欣赏结合起来。采用多种形式去引导学生美术欣赏。例如,举办全校性的美术作品展览,包括名家作品和学生作品展览;请专家来校讲学;带领学生去美术馆参观画展等,都有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要提高学生美术欣赏的效果,提高学生的美术审美能力,美术教师就要加强自己的专业水平和美术欣赏能力,努力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选择优秀的美术作品去开阔学生的眼界,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陶冶学生的情操,不断提高他们的艺术素质和审美能力。例如,在《外国风景、静物画赏析》的教学中,通过多媒体屏幕推出几组16、17 世纪与 19 世纪末两两相对的风景画、静物画。引导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开展讨论,将现代艺术的起源、重要流派及代表画家和作品、各流派的艺术特点等在大屏幕上列表展示,强调现代艺术在表现手法、思想性、情感表达等方面的独特魅力。欣赏静物画范图,理解现代艺术与传统艺术的区别,从而丰富学生的美术知识,锻炼学习能力,提高艺术欣赏水平。
二、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途径
1、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进而培养审美能力。在美术课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应遵遁审美的规律,多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比较。在美术课堂和教师丰富的教学形式和手段,改革传统的美术说教课堂,将多媒体技术、信息技术充分应用于美术课堂。另外,教师不要急于用简单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感悟和认识,二应当通过比较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体验、思考、鉴别、判断,努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丰富的课堂教学形式是培养初中生良好的审美能力的关键。
2、师生互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美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美术教育离不开课堂的实践‘课后的互动等实践和实训的环节。美术教学重要培养初中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就必须要打实践环节的牌。美术教学中师生的互动是必不可少的,美术教师可以通过提问、交流等方式将美育传观念递给学生;可以通过美术欣赏课、课外实践、写生等课程,潜移默化的将审美情趣传递给学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师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培养兴趣。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勇于进行尝试,敢于改变自己,改变课的结构,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多让学生自主学习。课前要让学生初步感知本节课的主题内容,学生在精心准备的过程中,享受学习的快乐,体验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没一点成功与满足,在合作交流的学习中去欣赏。另外,在教学中运用比较的方法,也能提高课堂的效果。比较是美术课的一个重要方法,尤其是作品的艺术形式、技巧方面。如不同的画种、风格的作品,用文字语言来描述常常不容易说清楚,但如果将这些作品摆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很快就会区分开来。因此,在美术欣赏中切忌孤立的对待一件作品,而是要和其他作品联系起来看,进行多方面比较。将若干自然或艺术作品之间具有可比较性的因素进行空间平行性的比较分析,诸如历史背景的比较、艺术风格流派之间的比较、美术门类之间的比较等。将不同作品通过比较分析找出其相同的地方,以达到理解、再创造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95.
[2]吴世常.美学资料集[M].郑州 :河南人民出版社,2009.
[3]杨建滨.初中美术新课程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张鸿芩著.中国当代听说理论与听说教学[M].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5]缪维娜.借助绘本阅读提高低段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J].成才之路,2009( 15) .
关键词:审美教育 美术课 中学教育
美术作为艺术人文学科之一,是关于美学的艺术。美术教育具有改变人的视觉态度的重要功能,可以增强人的审美意识,培养人的审美能力。一、开展审美教育的目的
我国近代美学家、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说:“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冶感情为目的者也。”由此可见,审美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人,审美教育对完整个性、人格的塑造主要集中在个体的审美发展上。培养崇高的审美理想、健康的审美情趣,健全和完善审美心理结构,提高和训练审美能力,就是审美教育的具体任务。
一、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1、通过教学素材,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审美教育是对具体形象如线条、色彩、形体、结构、空间等绘画语言的鉴赏,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想象和创造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人生价值观。由于农村学生美术基础差,很少有学生喜欢美术。据了解,中学的学生喜欢体育的人数是喜欢美术的两倍,他们认为学生天生就不是学美术的材料,一般的学生都不喜欢上美术课。对美术的爱好和追求,是学习美术的动力,没有学习兴趣,就不可能去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只有通过对美术不断的欣赏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艺术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引起学生的兴趣,养成注意观察生活,提高在生活中发现绘画题材的能力,从平常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随着科技的发展,一方面使知识更新的频率加快,要求人们必须学会快速地获取知识和信息;另一方面,影视技术、多媒体技术、电子虚拟技术使美术作品更加丰富,为美术的欣赏教学提供了物质条件。美术作品的多样化,为中学的美术教学欣赏提供了更好的条件。如通过影片或三维动画形象演示的方法,可以使学生耳目一新。可以帮助学生在轻松、娱乐的课堂气氛中掌握知识。美术作品的欣赏一方面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另一方面可以给学生一个有趣的形象的概念,便于理解和记忆。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美术作品的多样性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欣赏中提高美术欣赏水品和欣赏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美术审美观。
2、在教学中,采用多种形式进行艺术欣赏活动。提高审美能力美术欣赏不应局限于课堂教学,应该把课堂的美术作品欣赏和课外的各种美术作品展览欣赏结合起来。采用多种形式去引导学生美术欣赏。例如,举办全校性的美术作品展览,包括名家作品和学生作品展览;请专家来校讲学;带领学生去美术馆参观画展等,都有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要提高学生美术欣赏的效果,提高学生的美术审美能力,美术教师就要加强自己的专业水平和美术欣赏能力,努力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选择优秀的美术作品去开阔学生的眼界,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陶冶学生的情操,不断提高他们的艺术素质和审美能力。例如,在《外国风景、静物画赏析》的教学中,通过多媒体屏幕推出几组16、17 世纪与 19 世纪末两两相对的风景画、静物画。引导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开展讨论,将现代艺术的起源、重要流派及代表画家和作品、各流派的艺术特点等在大屏幕上列表展示,强调现代艺术在表现手法、思想性、情感表达等方面的独特魅力。欣赏静物画范图,理解现代艺术与传统艺术的区别,从而丰富学生的美术知识,锻炼学习能力,提高艺术欣赏水平。
二、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途径
1、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进而培养审美能力。在美术课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应遵遁审美的规律,多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比较。在美术课堂和教师丰富的教学形式和手段,改革传统的美术说教课堂,将多媒体技术、信息技术充分应用于美术课堂。另外,教师不要急于用简单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感悟和认识,二应当通过比较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体验、思考、鉴别、判断,努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丰富的课堂教学形式是培养初中生良好的审美能力的关键。
2、师生互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美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美术教育离不开课堂的实践‘课后的互动等实践和实训的环节。美术教学重要培养初中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就必须要打实践环节的牌。美术教学中师生的互动是必不可少的,美术教师可以通过提问、交流等方式将美育传观念递给学生;可以通过美术欣赏课、课外实践、写生等课程,潜移默化的将审美情趣传递给学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师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培养兴趣。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勇于进行尝试,敢于改变自己,改变课的结构,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多让学生自主学习。课前要让学生初步感知本节课的主题内容,学生在精心准备的过程中,享受学习的快乐,体验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没一点成功与满足,在合作交流的学习中去欣赏。另外,在教学中运用比较的方法,也能提高课堂的效果。比较是美术课的一个重要方法,尤其是作品的艺术形式、技巧方面。如不同的画种、风格的作品,用文字语言来描述常常不容易说清楚,但如果将这些作品摆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很快就会区分开来。因此,在美术欣赏中切忌孤立的对待一件作品,而是要和其他作品联系起来看,进行多方面比较。将若干自然或艺术作品之间具有可比较性的因素进行空间平行性的比较分析,诸如历史背景的比较、艺术风格流派之间的比较、美术门类之间的比较等。将不同作品通过比较分析找出其相同的地方,以达到理解、再创造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95.
[2]吴世常.美学资料集[M].郑州 :河南人民出版社,2009.
[3]杨建滨.初中美术新课程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张鸿芩著.中国当代听说理论与听说教学[M].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5]缪维娜.借助绘本阅读提高低段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J].成才之路,2009( 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