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20年2月受“新冠”影响,中国高等院校延期开课,采用远程网络教学形式授课,这一时期的混合式教学授课形式、方法、手段,教学评价机制、教材教师资源共享情况、网络教学平台利用率等与以往相比产生重大的变化,形成了全国性的教学模式改革新局面,进入了混合式教学模式新时代。
关键词:高校;混合式教学;路径
2020年2月20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20年工作要点》明确指出:“把学习革命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生产力,建立‘互联网+教学’‘智能+教学’新形态,促进学习方式变革,提高教学效率,激发教与学的活力。充分利用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组织高校在线教学的经验,形成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慕课建设方案,打一场‘学习革命’之战。”[1]新型冠状肺炎时期(以下简称“新冠”)中国深入推进教育观念革命、慕课革命、技术革命、方法革命,全国高等教育形成了根本性的教学模式改革,进入全面混合式教学模式新时代。
一、新型混合式教学模式、方法及手段
根据2020年2月12日教育部就“新冠”时期教学工作的指导方针:“共同实施并保障高校在疫情防控期间的在线教学,实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12]全国各高校教学部门根据本校实际情况,选取与网络环境条件相匹配的教学方案,分别采用了以下三种混合式教学模式:一是以慕课教学为主,组织学生注册学习慕课,尤其是充分发挥“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示范引领作用,依托各级各类在线慕课平台、实验资源平台、校内网络学习空间等,积极开展线上授课与线上学习等在线教学活动。二是“慕课+小型资源平台+线下”,授课教师开设与慕课同步的小型资源平台,选择一部分慕课内容让学生自主学习,同时在小型资源平台上提供更多的学习内容,包括音视频课件、练习、测试、讨论等。三是“慕课+线下”,安排学生注册教师选定的某一门慕课课程,同时指定学生学习其中选定的内容,教师在疫情结束后通过课堂教學或其他形式完成剩余教学内容。
“新冠”时期全国高校网课正式开课时间为2020年2月末3月初,根据各校开学日期不同时间有所不同,进入2月份后各高校就已着手进行远程教学的前期工作准备。期间,授课教师先选定远程教学授课形式,再将计划报送学校有关部门后通知学生,学生通过提前查阅教务平台课程安排,获知任课教师开展在线学习的教学平台,并及时加入教师建立的教学班,按照任课教师要求进行课程学习,根据进度安排,做好各门课程预习准备工作。在网络课程教学过程中,一部分教师采用直播和录播的授课方式,借助在线课程建设资源、网络在线教学平台和网络社交工具等开展在线教学,另一部分教师选用与本课程教学目标、内容、安排等相似的已有慕课,在所在平台发布相关学习资料,组织学生学习,通过平台布置作业、师生互动、开展研讨式教学,指导学生通过慕课方式自主学习,同时完成在线辅导。学生在开课过程中,完成线上教学内容学习,并积极与任课教师进行网上互动,主动参与其设置的话题讨论,完成在线学习中布置的课堂测验和作业,达到课程教学的学习目标。
根据课程性质,高校课程可分为理论课与实践课两类,在“新冠”时期,理论课授课形式主要为线上教学,而实践类课程,因内容以训练为主,普通的线上教学无法达到实践类课程的教学效果,因此实践类课程主要利用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共享平台辅导教学的教学形式,不具备虚拟仿真实验条件的实验实训类课程,则先进行实验实训课程内相关理论教学,返校后继续进行实验实训课实操教学。
二、网络教学平台资源对新型混合式教学的重要性
2020年2月12日举行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就教育系统疫情防控工作的新闻发布会”(以下简称“发布会”)上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就“新冠”期间的教学软件平台对教学支持的议题,明确指出:“2.4万门课是面向全国所有高校免费开放全部的优质在线课程与虚拟仿真的实验教学资源;各在线课程平台要全力提供技术支持服务。”[1]教育部在“新冠”期间,向全国高校免费开放了22个教学平台的1291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000个虚拟仿真实验课与其他各类课程总计2.4万余门,覆盖本科所有12个学科门类及高职18个专业大类。
教育部于2月4日发布的《教育部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教高厅[2020]2号)指出:“积极做好开展线上授课和线上学习等在线教学活动的前期准备工作,保证疫情防控期间的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1]国内各大教学平台在“新冠”期间为加快提升教师信息化能力,免费向全体教师开展教学软件使用方法直播讲座,为教师开展在线培训服务,帮助教师快速适应教学软件的操作方法,还为任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提供后台大数据支持,随时了解学生学习的进度,协助导入教师、学生、课程等数据,除此之外,协助教师完成开课建课、辅助教师应用、学生学习、师生直播互动等。一些平台还免费协助授课教师开展各种形式的SPOC教学、微课教学、直播课程、PPT教学、语音教学、在线实验等,同时协助校方通过软件平台的后台数据查看教师线上工作量的记录,完成考核等教学管理工作。
例如“慕课联盟联席会”充分发挥专业性、区域性、跨区域性纽带作用,团结慕课联盟单位,通过专家工作组指导等方式,与高校有组织地开展以慕课主讲教师为主的线上教学,“慕课主讲教师+慕课课程工作组”为主的跨校协同教学,“慕课主讲教师+本地教师”的协作式跨校教学,借助慕课作为参考课,支持高校教师校内在线授课教学等多种形式的协同教学。
教学平台在授课过程中统计出的教学数据,为后期返校后的课堂教学的开展,重点与难点的补充讲解,后期的面对面的教学训练等提供了参考依据,为混合式教学效果的提升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三、教材、教师的资源共享与优化
中国“新冠”疫情在寒假期间突然出现,教育部紧急通知延迟开学,这就造成了很多学生在家中远程网络学习,手中却无教材的尴尬局面。为此,多个出版社向全国各高校免费提供电子版教材,解决了很多师生的燃眉之急。出版社未提供电子版教材的教学单位,通常任课教师开课前将教材进行扫描或拍摄,转发给学生,实现教材资源共享,保证课程正常进行。 在师资力量共享方面,在“新冠”期间,为提高授课效果,通常“并行课”即一门课程由多位教师讲授,可采用授课教师集体在线备课,共建课程,共享教学资源,合并课堂,集中直播授课,每人讲解课程中的一章节,以“接力棒”的形式,轮流授课,既可以使授课教师有更多的时间钻研、准备本门课程,又有力于统一管理学生,大大的提高了课程质量,学生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吸收多位授课教师的授课精华变为己用。
四、新型混合式教学的教学效果评价机制
2020年2月12日“发布会”就“新冠”期间的教学质量保障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各校要保障在线学习与线下课堂教学的质量实质等效。”[1]教学效果评价机制对课程质量具有重要的监督作用。
“新冠”时期,混合式教学的教学效果评价机制主要针对教学的三个阶段评价,一是开课前期準备工作质量评价,二是开课中期的教学进程评价,三是开课后期的教学质量评价。
开课前期准备工作质量评价包括对教师建课情况、学生选课情况、师生上课条件的评价,主要就教师开课前的教学资源计划、教学组织计划,学生对课程、教学资源、教学组织的期待,师生对教学软件的掌握情况等进行评价。
开课中期的教学进程评价是针对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教学资源运用情况的评价,主要就课程目标与内容的清晰度,课程内容的建设情况,教学进度与互动交流情况,教师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掌握情况等进行全方位的评价。通过在线作业进行学生学习效果测验,根据课程实际情况设置阶段性作业检测与线上互动检测,学生传送音频视频作业检测,网课自带的作业检测等等,确保学生学习了、学会了,防范学生漏学、不学的情况,同时与课程平台建立教学质量保障联动机制,充分利用学习行为分析数据,了解学生在线学习情况。充分发挥专业“虚拟教研室”的组织载体作用,利用有特色、代表性强、数量充足的在线实体,服务学生在线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课程挑战性。严把课程质量关,以此促进教学效果的良性循环发展。
开课后期的教学质量评价,除了从教师角度对课程进行评价,更要从学生角度对本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课程考核进行全方位、立体式的客观评价,包括课程设计与教学资源的实用性,教学安排与教学方法的合理性,考核方式的精准性,师生互动与学习效果的质量等,给予本门课的教学效果公正合理的全方位评价,以促进本门课程改良劣势,发挥优势,进一步良性发展。
结论
“新冠”期间各高校采取灵活多样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主要分为“慕课教学”、“慕课+小型资源平台+线下”、“慕课+线下”三种混合式教学模式,并将理论课与实践课分成两种不同的授课方式,理论课主要为线上教学模式,实践类课程则利用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共享平台辅导教学等,为实现教学效果的优良化,优化教师资源,实现教材与教师资源共享,并在混合式教学的三个阶段分别设置了教学评价机制,开课前期准备工作质量评价,开课中期的教学进程评价,开课后期的教学质量评价,全力保证教学质量,实现教学资源优化共享,关注学生学习效果,严把教学质量关,最终实现以改促建,即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促进高校专业发展的目标。
现阶段我国教学网课平台发展迅速,对教学的辅助作用和影响性巨大,在“新冠”时期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另一方面需要明确的是中国教学网还处在发展初期,在“新冠”时期的混合式教学过程中,诸多软件出现了卡顿甚至是无法登陆的情况,为尽量避免高峰期网络异常对教学效果的负面影响,各高校的教学部门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各别高校还采用了课后学生通过课程回放进行补休,或根据教学资料和教学任务及时自修的方案,此次“新冠”不但是对全国高校教师教学改革的一种挑战,也是对教学平台发展的一种考验。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教高厅[2020]2号),2020.02.04.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20年工作要点(教育司函[2020]1号),2020.02.20.
[3]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就教育系统疫情防控工作发布会,2020.02.12.
[4]蔡雨、Adaptive Japanese Teaching Optimization Based on Classification and Regression Tree.EI检索.2017.11.7.独立
[5]蔡雨、Research on the teaching model and reform for Japanese majors training in big data .EI检索.2018.5.12.独立
[6]蔡雨.杨洋.陈晶.著.APP辅助高校翻转课堂教学新模式.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17.08.
[7]王琪,赵岩.日语专业大学生心理控制源类型与学习指导策略研究[J].东北亚外语研究,2019,7(03):56-63.
[8]王琪.大学生日语知识获得方式研究——以三年级大学生为例[J].日语学习与研究,2019(01):51-58.
作者简介:蔡雨(1983-),女,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日语专业讲师,硕士研究生。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日语专业“一流课程”设计实施的原理与核心策略研究》(SJGY20190343);
哈尔滨师范大学混合式教学项目:《日本概况》(HJG20180022);哈尔滨师范大学教改项目:新“国标”视域下日语教育专业国际交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XJGY2020007);基于“课程思政”的《基础日语》教学改革研究(XJGY2020008)。
关键词:高校;混合式教学;路径
2020年2月20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20年工作要点》明确指出:“把学习革命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生产力,建立‘互联网+教学’‘智能+教学’新形态,促进学习方式变革,提高教学效率,激发教与学的活力。充分利用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组织高校在线教学的经验,形成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慕课建设方案,打一场‘学习革命’之战。”[1]新型冠状肺炎时期(以下简称“新冠”)中国深入推进教育观念革命、慕课革命、技术革命、方法革命,全国高等教育形成了根本性的教学模式改革,进入全面混合式教学模式新时代。
一、新型混合式教学模式、方法及手段
根据2020年2月12日教育部就“新冠”时期教学工作的指导方针:“共同实施并保障高校在疫情防控期间的在线教学,实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12]全国各高校教学部门根据本校实际情况,选取与网络环境条件相匹配的教学方案,分别采用了以下三种混合式教学模式:一是以慕课教学为主,组织学生注册学习慕课,尤其是充分发挥“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示范引领作用,依托各级各类在线慕课平台、实验资源平台、校内网络学习空间等,积极开展线上授课与线上学习等在线教学活动。二是“慕课+小型资源平台+线下”,授课教师开设与慕课同步的小型资源平台,选择一部分慕课内容让学生自主学习,同时在小型资源平台上提供更多的学习内容,包括音视频课件、练习、测试、讨论等。三是“慕课+线下”,安排学生注册教师选定的某一门慕课课程,同时指定学生学习其中选定的内容,教师在疫情结束后通过课堂教學或其他形式完成剩余教学内容。
“新冠”时期全国高校网课正式开课时间为2020年2月末3月初,根据各校开学日期不同时间有所不同,进入2月份后各高校就已着手进行远程教学的前期工作准备。期间,授课教师先选定远程教学授课形式,再将计划报送学校有关部门后通知学生,学生通过提前查阅教务平台课程安排,获知任课教师开展在线学习的教学平台,并及时加入教师建立的教学班,按照任课教师要求进行课程学习,根据进度安排,做好各门课程预习准备工作。在网络课程教学过程中,一部分教师采用直播和录播的授课方式,借助在线课程建设资源、网络在线教学平台和网络社交工具等开展在线教学,另一部分教师选用与本课程教学目标、内容、安排等相似的已有慕课,在所在平台发布相关学习资料,组织学生学习,通过平台布置作业、师生互动、开展研讨式教学,指导学生通过慕课方式自主学习,同时完成在线辅导。学生在开课过程中,完成线上教学内容学习,并积极与任课教师进行网上互动,主动参与其设置的话题讨论,完成在线学习中布置的课堂测验和作业,达到课程教学的学习目标。
根据课程性质,高校课程可分为理论课与实践课两类,在“新冠”时期,理论课授课形式主要为线上教学,而实践类课程,因内容以训练为主,普通的线上教学无法达到实践类课程的教学效果,因此实践类课程主要利用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共享平台辅导教学的教学形式,不具备虚拟仿真实验条件的实验实训类课程,则先进行实验实训课程内相关理论教学,返校后继续进行实验实训课实操教学。
二、网络教学平台资源对新型混合式教学的重要性
2020年2月12日举行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就教育系统疫情防控工作的新闻发布会”(以下简称“发布会”)上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就“新冠”期间的教学软件平台对教学支持的议题,明确指出:“2.4万门课是面向全国所有高校免费开放全部的优质在线课程与虚拟仿真的实验教学资源;各在线课程平台要全力提供技术支持服务。”[1]教育部在“新冠”期间,向全国高校免费开放了22个教学平台的1291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000个虚拟仿真实验课与其他各类课程总计2.4万余门,覆盖本科所有12个学科门类及高职18个专业大类。
教育部于2月4日发布的《教育部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教高厅[2020]2号)指出:“积极做好开展线上授课和线上学习等在线教学活动的前期准备工作,保证疫情防控期间的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1]国内各大教学平台在“新冠”期间为加快提升教师信息化能力,免费向全体教师开展教学软件使用方法直播讲座,为教师开展在线培训服务,帮助教师快速适应教学软件的操作方法,还为任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提供后台大数据支持,随时了解学生学习的进度,协助导入教师、学生、课程等数据,除此之外,协助教师完成开课建课、辅助教师应用、学生学习、师生直播互动等。一些平台还免费协助授课教师开展各种形式的SPOC教学、微课教学、直播课程、PPT教学、语音教学、在线实验等,同时协助校方通过软件平台的后台数据查看教师线上工作量的记录,完成考核等教学管理工作。
例如“慕课联盟联席会”充分发挥专业性、区域性、跨区域性纽带作用,团结慕课联盟单位,通过专家工作组指导等方式,与高校有组织地开展以慕课主讲教师为主的线上教学,“慕课主讲教师+慕课课程工作组”为主的跨校协同教学,“慕课主讲教师+本地教师”的协作式跨校教学,借助慕课作为参考课,支持高校教师校内在线授课教学等多种形式的协同教学。
教学平台在授课过程中统计出的教学数据,为后期返校后的课堂教学的开展,重点与难点的补充讲解,后期的面对面的教学训练等提供了参考依据,为混合式教学效果的提升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三、教材、教师的资源共享与优化
中国“新冠”疫情在寒假期间突然出现,教育部紧急通知延迟开学,这就造成了很多学生在家中远程网络学习,手中却无教材的尴尬局面。为此,多个出版社向全国各高校免费提供电子版教材,解决了很多师生的燃眉之急。出版社未提供电子版教材的教学单位,通常任课教师开课前将教材进行扫描或拍摄,转发给学生,实现教材资源共享,保证课程正常进行。 在师资力量共享方面,在“新冠”期间,为提高授课效果,通常“并行课”即一门课程由多位教师讲授,可采用授课教师集体在线备课,共建课程,共享教学资源,合并课堂,集中直播授课,每人讲解课程中的一章节,以“接力棒”的形式,轮流授课,既可以使授课教师有更多的时间钻研、准备本门课程,又有力于统一管理学生,大大的提高了课程质量,学生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吸收多位授课教师的授课精华变为己用。
四、新型混合式教学的教学效果评价机制
2020年2月12日“发布会”就“新冠”期间的教学质量保障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各校要保障在线学习与线下课堂教学的质量实质等效。”[1]教学效果评价机制对课程质量具有重要的监督作用。
“新冠”时期,混合式教学的教学效果评价机制主要针对教学的三个阶段评价,一是开课前期準备工作质量评价,二是开课中期的教学进程评价,三是开课后期的教学质量评价。
开课前期准备工作质量评价包括对教师建课情况、学生选课情况、师生上课条件的评价,主要就教师开课前的教学资源计划、教学组织计划,学生对课程、教学资源、教学组织的期待,师生对教学软件的掌握情况等进行评价。
开课中期的教学进程评价是针对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教学资源运用情况的评价,主要就课程目标与内容的清晰度,课程内容的建设情况,教学进度与互动交流情况,教师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掌握情况等进行全方位的评价。通过在线作业进行学生学习效果测验,根据课程实际情况设置阶段性作业检测与线上互动检测,学生传送音频视频作业检测,网课自带的作业检测等等,确保学生学习了、学会了,防范学生漏学、不学的情况,同时与课程平台建立教学质量保障联动机制,充分利用学习行为分析数据,了解学生在线学习情况。充分发挥专业“虚拟教研室”的组织载体作用,利用有特色、代表性强、数量充足的在线实体,服务学生在线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课程挑战性。严把课程质量关,以此促进教学效果的良性循环发展。
开课后期的教学质量评价,除了从教师角度对课程进行评价,更要从学生角度对本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课程考核进行全方位、立体式的客观评价,包括课程设计与教学资源的实用性,教学安排与教学方法的合理性,考核方式的精准性,师生互动与学习效果的质量等,给予本门课的教学效果公正合理的全方位评价,以促进本门课程改良劣势,发挥优势,进一步良性发展。
结论
“新冠”期间各高校采取灵活多样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主要分为“慕课教学”、“慕课+小型资源平台+线下”、“慕课+线下”三种混合式教学模式,并将理论课与实践课分成两种不同的授课方式,理论课主要为线上教学模式,实践类课程则利用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共享平台辅导教学等,为实现教学效果的优良化,优化教师资源,实现教材与教师资源共享,并在混合式教学的三个阶段分别设置了教学评价机制,开课前期准备工作质量评价,开课中期的教学进程评价,开课后期的教学质量评价,全力保证教学质量,实现教学资源优化共享,关注学生学习效果,严把教学质量关,最终实现以改促建,即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促进高校专业发展的目标。
现阶段我国教学网课平台发展迅速,对教学的辅助作用和影响性巨大,在“新冠”时期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另一方面需要明确的是中国教学网还处在发展初期,在“新冠”时期的混合式教学过程中,诸多软件出现了卡顿甚至是无法登陆的情况,为尽量避免高峰期网络异常对教学效果的负面影响,各高校的教学部门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各别高校还采用了课后学生通过课程回放进行补休,或根据教学资料和教学任务及时自修的方案,此次“新冠”不但是对全国高校教师教学改革的一种挑战,也是对教学平台发展的一种考验。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教高厅[2020]2号),2020.02.04.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20年工作要点(教育司函[2020]1号),2020.02.20.
[3]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就教育系统疫情防控工作发布会,2020.02.12.
[4]蔡雨、Adaptive Japanese Teaching Optimization Based on Classification and Regression Tree.EI检索.2017.11.7.独立
[5]蔡雨、Research on the teaching model and reform for Japanese majors training in big data .EI检索.2018.5.12.独立
[6]蔡雨.杨洋.陈晶.著.APP辅助高校翻转课堂教学新模式.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17.08.
[7]王琪,赵岩.日语专业大学生心理控制源类型与学习指导策略研究[J].东北亚外语研究,2019,7(03):56-63.
[8]王琪.大学生日语知识获得方式研究——以三年级大学生为例[J].日语学习与研究,2019(01):51-58.
作者简介:蔡雨(1983-),女,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日语专业讲师,硕士研究生。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日语专业“一流课程”设计实施的原理与核心策略研究》(SJGY20190343);
哈尔滨师范大学混合式教学项目:《日本概况》(HJG20180022);哈尔滨师范大学教改项目:新“国标”视域下日语教育专业国际交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XJGY2020007);基于“课程思政”的《基础日语》教学改革研究(XJGY202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