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将企业社会责任融入企业文化的各个层面之中,不仅是对企业的社会要求,也是企业长期发展的战略需要。本文从企业文化和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与联系入手,简述了基于企业社会责任构建企业文化的意义,初步提出了相关机构和企业建立基于企业社会责任的企业文化的几点思路,以期帮助提高企业价值,增加国内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企业文化;融入;企业价值
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企业作为社会单位的历史地位不断提高,然而企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其社会责任行为却严重缺失。承担企业社会责任,将其融入企业文化中,将有利于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一、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文化概述
20世纪50年代后,学者们逐步对企业社会责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针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有关问题纷纷从不同学科领域、不同角度阐述了各自的理论观点。博文将企业的社会责任定义为:“企业家按社会的目标和价值向相关政策靠拢,做出相应的决策,采取合理的具体行动的义务。”哈罗德·孔茨和海因茨·韦里克认为:“企业的社会责任就是认真地考虑企业的一举一动对社会的影响。”周祖城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应该承担的,以利益相关者为对象,包含经济责任、法律责任和道德责任在内的一种综合责任。”企业的社会责任具体体现在企业对利益相关者的责任。利益相关者理论(stakeholdertheory)认为,任何一个企业都有许多利益相关者,如投资者、经理层、供应商、分销商、员工、顾客、政府部门、社区等等,他们都对公司进行了专用性投资,并承担由此所带来的风险。因此,企业不仅仅为股东服务,也应为利益相关者服务。20世纪70年代末,一场日美管理比较研究的热潮催生出了企业文化理论。一般来说,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和遵守的价值观,并借助一定的媒介在企业中代代相传。企业文化的灵魂与核心是精神文化,通过企业的理念展现出来,主要包括企业的价值观、目标、宗旨、道德伦理等。每个企业,都具有其特殊性,因此形成各自特定的、有特色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一旦形成,就会反过来对企业、管理者及企业员工发挥战略性的巨大影响,因而企业文化也必将影响到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
二、基于企业社会责任构建企业文化的意义
在企业内部强调社会责任,在注重企业的社会责任的基础上构建企业的文化,增强企业的软实力:以企业的文化推动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从而树立良好的形象,得到公众的认可,为企业长远发展奠定基础。许多专家学者对企业社会表现(Cor-porte Social Performance,CSP)与企业经济效果(COrporate Fi-nancial Performance,CFP)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实证分析,研究结果不断表明:CSP与CFP之间呈正相关关系,也就是说强调社会责任往往都有良好的经济效果。而基于企业社会责任的企业文化是把企业社会责任意识作为一种价值观念内化到企业实体中去。如果企业文化中没有社会责任的价值观,企业文化不能有效促进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则企业可能不能积极主动地承担社会责任,更不可能将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纳入到企业的战略和运行目标之中。结果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必定是被动的、少量的和短期的,这样的企业行为很难为企业增加软实力,并且很容易被竞争对手所模仿。因而在增加企业成本的同时,并不能给企业带来太多的差异和优势。相反,如果企业能够从企业价值观和企业文化的高度认识和接受企业社会责任,并将企业社会责任的思想纳入企业的运行过程和战略,具有这种企业文化特点的企业,其行为是企业自发表现出来的一种自觉的行为,而不是一种受到外界压力即他律的情况下的行为,则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将是积极主动的、系统的和长期战略性的。因此,能够使企业较大程度增加软实力,并且竞争对手很难在短时期内模仿,企业能够获得相应的差异化和优势。基于当前时代背景,在我国提倡建立基于企业社会责任的企业文化具有特别的现实意义。
1.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基于企业社会责任的企业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维护社会和谐的调节机制。“和谐社会”的建立不仅要依赖完善的法律法规制度,还需要富有社会责任感的包括企业在内的全社会所有成员的共同努力。如果说法律法规是刚性的,它从外在的角度为社会提供了一个规范性的行为准则,那么基于社会责任的企业文化则是柔性的,它从内在的角度规范了企业更多更好的行为的可能性,它注重的是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的长远目标与长期利益及其对社会的贡献。它有利于为企业带来良好的声誉,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企业生存于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受各个利益集团的影响,如股东、职工、工会、顾客、供应者、债权人和政府等。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文化能提高企业的声誉,利于企业吸引和保留优秀的员工并形成忠诚的客户群,从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为企业带来长远的经济效益。大量的企业实践也表明: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对企业的盈利具有积极的意义。
2.它有利于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中国加入WTO后,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正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参与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国际市场竞争必然要求国际通行的规则,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就是企业的社会责任。参与国际竞争的中国企业若达不到SA8000等企业社会责任相关标准,就很可能失去客户和订单,国际知名跨国企业成功的秘诀之一就是切实履行其社会责任,它们追求多种目标,而非单纯的经济目标。这些目标从长远来看并不矛盾,而是相互促进的。中国企业如欲成为国际市场中的一员,就必须遵守国际竞争的游戏规则,必须注重构建与国际接轨的企业文化,也即是以社会责任作为企业文化构建的基点,这是中国企业迈向国际巨头的必经之路。
三、基于企业社会责任构建企业文化的思路
1.建立科学合理的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由官方或半官方机构,借鉴国际通用的现有社会责任标准,结合中国国情,出台相应的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标准。现有国际标准,虽可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状况,但不足之处也较为明显,且该标准常常成了贸易壁垒等不正当竞争手段。新评价体系应当从经济、社会、环境三面入手,包括以下几方面评价要素:(1)法律。包含企业违法违规情况,企业偿还借贷归还情况等。(2)环境。包含企业所从事的各项日常经营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企业对环境影响采取的补救措施及其投入,企业主动治理环境的情况等。(3)员工。包含员工工作环境、工资、福利、工作时间,是否雇佣童工或非法劳工,员工是否被迫长期加班,工作是否有害员工健康等。(4)工会。包含是否已组建工会,工会是否具有不受企业干扰、独立自主运作的权利,工会在与企业谈判中的地位等。(5)社区。企业对所在社区的贡献情况,企业对所在 社区的负面影响,企业在所在社区的受欢迎程度等。(6)关联企业。与上下游企业的利益分享、契约执行情况。(7)捐赠。企业对社会的捐献,对弱势群体的捐助等情况。(8)其它。包含企业是否存在歧视性的行为,企业做出的其它有利或有害于社会的行为等。
2.建立科学合理的企业社会责任奖惩办法。由相关机构制定具体制定、执行奖惩办法,对于企业社会责任履行良好的企业,给予适度经济或政策奖励。对于企业社会责任履行较差的企业,给予一定的惩戒。对无视企业社会责任的企业,严厉惩罚,乃至取缔其经营资格,追究法律责任。
3纠正企业文化认识的误区。(1)责任意识的认识误区。强烈的企业责任意识是企业道德的基本要求,若企业及其员工没有责任意识、特别是社会责任意识,企业的诚信、相互的信任和依赖就缺乏基础。部分企业以眼前利益为导向,无视企业责任。必须走出责任意识的认识误区,才能真正形成现代企业文化。(2)表现意识的认识误区。一是以不切实际的空洞甚至虚假的口号作为企业精神,缺乏特殊化与实际内容,企业员工也不知如何来具体贯彻这些理念,根本谈不上真正企业文化。二是把企业文化当作“花瓶”,不是认真贯彻要它发挥作用,而只求好看。(3)目标意识的认识误区。企业目标是企业文化实践的落脚点,没有目标就没有方向,没有目标就没有动力。要建立起人的价值高于物的价值,共同的价值高于个人的价值,社会价值高于企业的短期利润价值的企业文化。那些能够持续成长的公司,始终保持着稳定不变的超越短期利润最大化的核心价值观和基本目标。因此,树立正确的企业目标和价值观,是企业长期发展的文化基础。
4.树立社会责任意识。企业要从其文化的基本假设和价值层面出发,自上而下树立社会责任意识,强化自律精神,促进企业社会责任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形成。这样才能更好地使企业全体员工在企业社会责任方面认识统一、行动一致,进而将企业社会责任融入到企业文化当中。
5.社会责任投入长期化。企业的社会责任是一个持续不断的投入过程,通过长期不懈地履行社会责任,才能真正发挥作用。企业应当在完成自身的基本任务,生产优质产品或服务,承担好经济、法律等基本责任的前提下履行社会责任,根据企业的具体发展状况、资源和条件,量力而行,分层次逐步去落实。企业的发展与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是相辅相成的,尽可能找到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运营发展的最佳结合点,使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效率和效果都实现最大化。
6.对企业绩效进行科学评价。对企业绩效的评价必须将财务绩效与非财务绩效综合考虑,这样才能更好地认识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必要性。企业通过履行社会责任,回报社会,促进社会财富第三次分配,将使企业从社会获得无形的价值如社会认同感、美誉度、品牌效应等,有利于提升企业的综合绩效。
7.循序渐进将企业社会责任融入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甚至是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因此,需要对基于企业社会责任建设企业文化做一个长远的整体规划,将企业社会责任从企业的各个层面分阶段逐步有序地融入企业文化中。
综上所述,企业的发展依赖于社会,企业必须勇敢地承担起社会责任,建立以超越短期利润为特征的企业文化。企业只有将自身的利益与社会利益结合起来才是负责任的企业,才能使企业受到全社会的普遍尊重和支持创造良好的口碑,提升企业软实力。鉴于企业文化的诸多特性,各企业应长期摸索适合自身的企业文化建设战略,同时将企业社会责任有机的融入其中。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企业文化;融入;企业价值
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企业作为社会单位的历史地位不断提高,然而企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其社会责任行为却严重缺失。承担企业社会责任,将其融入企业文化中,将有利于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一、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文化概述
20世纪50年代后,学者们逐步对企业社会责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针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有关问题纷纷从不同学科领域、不同角度阐述了各自的理论观点。博文将企业的社会责任定义为:“企业家按社会的目标和价值向相关政策靠拢,做出相应的决策,采取合理的具体行动的义务。”哈罗德·孔茨和海因茨·韦里克认为:“企业的社会责任就是认真地考虑企业的一举一动对社会的影响。”周祖城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应该承担的,以利益相关者为对象,包含经济责任、法律责任和道德责任在内的一种综合责任。”企业的社会责任具体体现在企业对利益相关者的责任。利益相关者理论(stakeholdertheory)认为,任何一个企业都有许多利益相关者,如投资者、经理层、供应商、分销商、员工、顾客、政府部门、社区等等,他们都对公司进行了专用性投资,并承担由此所带来的风险。因此,企业不仅仅为股东服务,也应为利益相关者服务。20世纪70年代末,一场日美管理比较研究的热潮催生出了企业文化理论。一般来说,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和遵守的价值观,并借助一定的媒介在企业中代代相传。企业文化的灵魂与核心是精神文化,通过企业的理念展现出来,主要包括企业的价值观、目标、宗旨、道德伦理等。每个企业,都具有其特殊性,因此形成各自特定的、有特色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一旦形成,就会反过来对企业、管理者及企业员工发挥战略性的巨大影响,因而企业文化也必将影响到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
二、基于企业社会责任构建企业文化的意义
在企业内部强调社会责任,在注重企业的社会责任的基础上构建企业的文化,增强企业的软实力:以企业的文化推动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从而树立良好的形象,得到公众的认可,为企业长远发展奠定基础。许多专家学者对企业社会表现(Cor-porte Social Performance,CSP)与企业经济效果(COrporate Fi-nancial Performance,CFP)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实证分析,研究结果不断表明:CSP与CFP之间呈正相关关系,也就是说强调社会责任往往都有良好的经济效果。而基于企业社会责任的企业文化是把企业社会责任意识作为一种价值观念内化到企业实体中去。如果企业文化中没有社会责任的价值观,企业文化不能有效促进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则企业可能不能积极主动地承担社会责任,更不可能将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纳入到企业的战略和运行目标之中。结果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必定是被动的、少量的和短期的,这样的企业行为很难为企业增加软实力,并且很容易被竞争对手所模仿。因而在增加企业成本的同时,并不能给企业带来太多的差异和优势。相反,如果企业能够从企业价值观和企业文化的高度认识和接受企业社会责任,并将企业社会责任的思想纳入企业的运行过程和战略,具有这种企业文化特点的企业,其行为是企业自发表现出来的一种自觉的行为,而不是一种受到外界压力即他律的情况下的行为,则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将是积极主动的、系统的和长期战略性的。因此,能够使企业较大程度增加软实力,并且竞争对手很难在短时期内模仿,企业能够获得相应的差异化和优势。基于当前时代背景,在我国提倡建立基于企业社会责任的企业文化具有特别的现实意义。
1.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基于企业社会责任的企业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维护社会和谐的调节机制。“和谐社会”的建立不仅要依赖完善的法律法规制度,还需要富有社会责任感的包括企业在内的全社会所有成员的共同努力。如果说法律法规是刚性的,它从外在的角度为社会提供了一个规范性的行为准则,那么基于社会责任的企业文化则是柔性的,它从内在的角度规范了企业更多更好的行为的可能性,它注重的是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的长远目标与长期利益及其对社会的贡献。它有利于为企业带来良好的声誉,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企业生存于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受各个利益集团的影响,如股东、职工、工会、顾客、供应者、债权人和政府等。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文化能提高企业的声誉,利于企业吸引和保留优秀的员工并形成忠诚的客户群,从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为企业带来长远的经济效益。大量的企业实践也表明: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对企业的盈利具有积极的意义。
2.它有利于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中国加入WTO后,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正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参与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国际市场竞争必然要求国际通行的规则,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就是企业的社会责任。参与国际竞争的中国企业若达不到SA8000等企业社会责任相关标准,就很可能失去客户和订单,国际知名跨国企业成功的秘诀之一就是切实履行其社会责任,它们追求多种目标,而非单纯的经济目标。这些目标从长远来看并不矛盾,而是相互促进的。中国企业如欲成为国际市场中的一员,就必须遵守国际竞争的游戏规则,必须注重构建与国际接轨的企业文化,也即是以社会责任作为企业文化构建的基点,这是中国企业迈向国际巨头的必经之路。
三、基于企业社会责任构建企业文化的思路
1.建立科学合理的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由官方或半官方机构,借鉴国际通用的现有社会责任标准,结合中国国情,出台相应的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标准。现有国际标准,虽可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状况,但不足之处也较为明显,且该标准常常成了贸易壁垒等不正当竞争手段。新评价体系应当从经济、社会、环境三面入手,包括以下几方面评价要素:(1)法律。包含企业违法违规情况,企业偿还借贷归还情况等。(2)环境。包含企业所从事的各项日常经营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企业对环境影响采取的补救措施及其投入,企业主动治理环境的情况等。(3)员工。包含员工工作环境、工资、福利、工作时间,是否雇佣童工或非法劳工,员工是否被迫长期加班,工作是否有害员工健康等。(4)工会。包含是否已组建工会,工会是否具有不受企业干扰、独立自主运作的权利,工会在与企业谈判中的地位等。(5)社区。企业对所在社区的贡献情况,企业对所在 社区的负面影响,企业在所在社区的受欢迎程度等。(6)关联企业。与上下游企业的利益分享、契约执行情况。(7)捐赠。企业对社会的捐献,对弱势群体的捐助等情况。(8)其它。包含企业是否存在歧视性的行为,企业做出的其它有利或有害于社会的行为等。
2.建立科学合理的企业社会责任奖惩办法。由相关机构制定具体制定、执行奖惩办法,对于企业社会责任履行良好的企业,给予适度经济或政策奖励。对于企业社会责任履行较差的企业,给予一定的惩戒。对无视企业社会责任的企业,严厉惩罚,乃至取缔其经营资格,追究法律责任。
3纠正企业文化认识的误区。(1)责任意识的认识误区。强烈的企业责任意识是企业道德的基本要求,若企业及其员工没有责任意识、特别是社会责任意识,企业的诚信、相互的信任和依赖就缺乏基础。部分企业以眼前利益为导向,无视企业责任。必须走出责任意识的认识误区,才能真正形成现代企业文化。(2)表现意识的认识误区。一是以不切实际的空洞甚至虚假的口号作为企业精神,缺乏特殊化与实际内容,企业员工也不知如何来具体贯彻这些理念,根本谈不上真正企业文化。二是把企业文化当作“花瓶”,不是认真贯彻要它发挥作用,而只求好看。(3)目标意识的认识误区。企业目标是企业文化实践的落脚点,没有目标就没有方向,没有目标就没有动力。要建立起人的价值高于物的价值,共同的价值高于个人的价值,社会价值高于企业的短期利润价值的企业文化。那些能够持续成长的公司,始终保持着稳定不变的超越短期利润最大化的核心价值观和基本目标。因此,树立正确的企业目标和价值观,是企业长期发展的文化基础。
4.树立社会责任意识。企业要从其文化的基本假设和价值层面出发,自上而下树立社会责任意识,强化自律精神,促进企业社会责任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形成。这样才能更好地使企业全体员工在企业社会责任方面认识统一、行动一致,进而将企业社会责任融入到企业文化当中。
5.社会责任投入长期化。企业的社会责任是一个持续不断的投入过程,通过长期不懈地履行社会责任,才能真正发挥作用。企业应当在完成自身的基本任务,生产优质产品或服务,承担好经济、法律等基本责任的前提下履行社会责任,根据企业的具体发展状况、资源和条件,量力而行,分层次逐步去落实。企业的发展与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是相辅相成的,尽可能找到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运营发展的最佳结合点,使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效率和效果都实现最大化。
6.对企业绩效进行科学评价。对企业绩效的评价必须将财务绩效与非财务绩效综合考虑,这样才能更好地认识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必要性。企业通过履行社会责任,回报社会,促进社会财富第三次分配,将使企业从社会获得无形的价值如社会认同感、美誉度、品牌效应等,有利于提升企业的综合绩效。
7.循序渐进将企业社会责任融入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甚至是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因此,需要对基于企业社会责任建设企业文化做一个长远的整体规划,将企业社会责任从企业的各个层面分阶段逐步有序地融入企业文化中。
综上所述,企业的发展依赖于社会,企业必须勇敢地承担起社会责任,建立以超越短期利润为特征的企业文化。企业只有将自身的利益与社会利益结合起来才是负责任的企业,才能使企业受到全社会的普遍尊重和支持创造良好的口碑,提升企业软实力。鉴于企业文化的诸多特性,各企业应长期摸索适合自身的企业文化建设战略,同时将企业社会责任有机的融入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