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要问2009年最红的电视剧是什么,那一定是《蜗居》,
而最受瞩目的作家,当然就是《蜗居》的原作者兼编剧六六了。
在网上写小说,是为着玩儿,《双面胶》就是这么出来的。看了网上婆媳吵架的帖子,六六觉得有趣,“提笔就写”。她所有的小说题材,几乎都是上网看来的。
六六曾经笑言:如果知道我会这么红,大概会认真地起个笔名。当初起网名,她叫“少妇六六”,意思是少妇闲来无事,到网上溜溜。后来网友为省事,都叫她“六六”,这名字沿用到今天。
那时,她陪着攻读博士的丈夫,去了新加坡。因为她是专科学历,申请不到就业准证。更尴尬的是,当时新加坡正有一则关于伪造学历的消息传得沸沸扬扬,而消息里就提到了她毕业的安徽大学。
六六接连找了四个月工作,一无所获。那一段日子,就是周六一大早去买报纸,翻招聘广告,准备相应履历,周日晚上前全部投出去。然后周一到周五等待面试。她感慨地说:“地图上没画到的地方,我都去了。”每次去,都满怀喜悦和勇气,但每次,六六都失望而回。其实,她的英语说得不错,但几乎次次都卡在了学历上。她也曾经想过读书进修,也因为学历太低而屡试不成。所有的路,似乎都被堵死了。
不久后,丈夫的论文导师恰好需要一个临时保姆,照顾一下孩子。六六本来也闲着无所事事,就主动要求帮忙,没想到,最后收到了一张支票,六六高兴坏了。“非常感谢,这比所有的礼物都解决问题。”
大概真是万事开头难.之后,六六就断断续续得到了—些教中文的机会。终于她得以去幼儿园做助理了,职业生涯自此开始。
尘埃落定之后,六六像大部分时尚女性一样,花了很多时间泡网。一天有多少时间在网上?六六说:“不走动的时候都在床上,在床上时都在上网。”这还有一个段子:幼儿园老师跟她儿子陈偶得说:“你妈妈是作家。”儿子摇头说:“不是,她不是坐家,她是躺家。”—每天躺床上上网。
在网上写小说,是为着玩儿,《双面胶》就是这么出来的。看了网上婆媳吵架的帖子,六六觉得有趣,“提笔就写”。她所有的小说题材,几乎都是看网看来的。
为什么叫《双面胶》?随便起的。寓意就是,男人就像双面胶一样,把婆婆和媳妇两个完全不搭界的人粘在一块儿。”一个家庭是否和谐.就要看这块双面胶的质量了。”
写着写着,有出版社编辑看中了这小说,准备出版,又嫌这标题不醒目。两个人想来想去,还没想出什么更好的标题,《双面胶》已经在网上以病毒的速度传播开了,再改什么信达雅的标题,都没这名字有影响力了。于是,就以原名出版了。有人难免会问:“这是你的血泪史吗?”她大笑:“怎么会?”她十几岁就认识了丈夫,高一起就在未来婆家吃饭。与婆婆的感情,不是母女胜似母女。
写作脱离了生活,基本是不存在的;但写作如果完全建立在生活之上,就是枯燥的。而她所做的,就是虚实结合,把真实和梦幻安排在一起。
为什么在小说里,最后安排了丈夫杀妻,如此悲惨极端?她轻松地答:“因为我最后写烦了,不想写了,想快点结束,好干别的事情。这个毛病,我总是克服不了,虎头蛇尾是我的大敌。”
她给儿子起名“偶得”,取不刻意经营,妙手偶得之意。其实,她的写作事业,也是如此,不经意间,已经大红大紫。
在六六心目中,最最向往的爱情模式,就是她小说中的王贵与安娜,这也是她迄今为止写得最温暖的一部小说。
她曾经如此幽默地形容自己与丈夫的初识,“1989年他们学校提前放假,我在准备中考。我们都在图书馆里看书,他看我青春貌美,二八佳人,顿起西门庆之心,总从我桌前来回走过,不时掉支笔、掉张纸什么的……而我年幼无知少不更事,在毫无防备之心的情况下被其俘获,直到今天都套牢没有逃脱。”
人生若只如初见,是用滥的一句话,总之,2008年,他们曾经美好的婚姻,解体。那一年,对她来说,真是悲喜交加的一年,母亲两次大手术,自己一次手术外加一次骨折,同时,她还经历了婚姻的变故。而同时,电视剧《蜗居》开拍了,小说《王贵与安娜》上架了,“人生就是这样,祸福所倚”。
她一直渴望稳定,除了写作,她和别的家庭妇女没有两样,不在外面吃饭应酬,也没有夜生活,有空的时候,就是带孩子,旅游、听音乐和看演出。在《仙德瑞拉的主妇生活》里面,她记下了她生活的点点滴滴,被称为“劳工”的丈夫,和她二十年的相聚,恩爱,吵闹,小的过失。六六说:“我早在几年前其实就打定主意,把自己的老公当偷情的产物,这样即使躺在自家的床上,也有赚到的喜悦,并对待他像珍宝。人有时候关系紧张恶劣,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希望拥有,打着爱的名义。既然爱他.我又不希望失去他,我就当他是别人的,我拿来暂时用一用。”
她也说过:“我以为经过三十多年的人生磨砺,十几年的爱情洗礼,七八年的网络锻炼和一两年的母亲资格,我已经活得很通透了。经常冷冷笑看网络旷男怨女的转承离合,举重若轻地点拨—二,在文字的挥洒中显摆世人皆醉我独醒。”—直相信白头偕老的她,却主动向丈夫提出了分手,个中原因,她避而不谈。“我曾经以为婚姻是生活中必需的,一个女人肯定要有稳定的家庭,丈夫,孩子,别人有的我都要有,这会让人感觉踏实。但是人的想法是会变的,婚姻并不是一辈子的事情。”
在六六心目中,最最向往的爱情模式,就是她小说中的王贵与安娜,这也是她迄今为止写得最温暖的一部小说。“离婚大战每天都在上演,我于是很好奇,上一辈人,他们如何相守一生而甘之如饴。虽然两人的爱平淡如水,日子却静静地流过,我觉得这种感觉太美了,甚至就想这样停下来。虽然它没有起伏,但是让你很舒服。”
离婚后,孩子有一段时间跟着她过,但随着三鹿新闻,孩子也被查出得了肾结石。六六说:“我认输了。我—直以为,在身体健康和心灵健康之间,心灵健康是第—位的。可是,没有身体健康,还谈什么心灵呢?”不得已,她把孩子送到了新加坡跟前夫一起生活,“那边可能生活环境要好一点”。
另一个原因是,六六认为:“男孩还是跟着爸爸更好一些,男孩生活在全是女性的环境里,他会自然而然模仿女性的性格,比如爱打扮、爱照镜子什么的。现在儿子和爸爸一起生活.性格粗放很多。”
孩子不在身边,有失落吗?“当然有。但我看得很透,孩子不属于爸爸,也不属于妈妈,属于全世界。他跟谁,不取决于谁需要他,而是他需要谁。”
走出围城后,六六依旧相信真爱。“小时候,看三十多的女人,觉得她们那么老。六六自己到了三十多,感觉自己还是十八岁,甚至比十八岁还活力四射。心不老人就不会老去,就永远有爱的可能性。”
“《蜗居》可能不仅仅是上海的故事。它可能是纽约、东京、香港、新加坡,任何一个繁华国际大都市的故事。代表着希望、奋斗、财富和成功。”
2006年,当时还在中国和新加坡两地奔波的六六,留意到了上海当时的高房价,为了房子艰难挣扎的人民。“我看,《蜗居》可能不仅仅是上海的故事。它可能是纽约,东京、香港、新加坡,任何一个繁华国际大都市的故事。代表着希望、奋斗、财富和成功。”于是她开始动笔写下了《蜗居》。
小说很快被推上荧屏,以文学或者艺术的标准来看:《蜗居》并不是最精彩的,但它出现在我们周遭的冲突,已经强烈到顶点的节骨眼儿上,于是被推上火山口,成为时代焦虑的投射对象。它的红,让六六始料未及,六六没准备写一部官场小说.读者却不自觉地寻找宋思明;六六没打算替小三张目,海藻却成为争议话题。小贝和宋思明,迅速成为符号,变成男人的两极。
几乎是突然间,六六意识到自己成名了。“那时我看戏不用再买票,见的都是曾经的偶像。之前,还没感觉,认识的人也没把我当名人看。”
《蜗居》给她带来多少钱?六六只侧面回答:“我很满意。我当老师的时候,也很满足。衡量收入的标准,不是与他人比较,而是你内心的感受。凡是计较一时收入的人,丢的是一生的潜能。患得患失没有前途,包括钱途。”
编辑 赵真
而最受瞩目的作家,当然就是《蜗居》的原作者兼编剧六六了。
在网上写小说,是为着玩儿,《双面胶》就是这么出来的。看了网上婆媳吵架的帖子,六六觉得有趣,“提笔就写”。她所有的小说题材,几乎都是上网看来的。
六六曾经笑言:如果知道我会这么红,大概会认真地起个笔名。当初起网名,她叫“少妇六六”,意思是少妇闲来无事,到网上溜溜。后来网友为省事,都叫她“六六”,这名字沿用到今天。
那时,她陪着攻读博士的丈夫,去了新加坡。因为她是专科学历,申请不到就业准证。更尴尬的是,当时新加坡正有一则关于伪造学历的消息传得沸沸扬扬,而消息里就提到了她毕业的安徽大学。
六六接连找了四个月工作,一无所获。那一段日子,就是周六一大早去买报纸,翻招聘广告,准备相应履历,周日晚上前全部投出去。然后周一到周五等待面试。她感慨地说:“地图上没画到的地方,我都去了。”每次去,都满怀喜悦和勇气,但每次,六六都失望而回。其实,她的英语说得不错,但几乎次次都卡在了学历上。她也曾经想过读书进修,也因为学历太低而屡试不成。所有的路,似乎都被堵死了。
不久后,丈夫的论文导师恰好需要一个临时保姆,照顾一下孩子。六六本来也闲着无所事事,就主动要求帮忙,没想到,最后收到了一张支票,六六高兴坏了。“非常感谢,这比所有的礼物都解决问题。”
大概真是万事开头难.之后,六六就断断续续得到了—些教中文的机会。终于她得以去幼儿园做助理了,职业生涯自此开始。
尘埃落定之后,六六像大部分时尚女性一样,花了很多时间泡网。一天有多少时间在网上?六六说:“不走动的时候都在床上,在床上时都在上网。”这还有一个段子:幼儿园老师跟她儿子陈偶得说:“你妈妈是作家。”儿子摇头说:“不是,她不是坐家,她是躺家。”—每天躺床上上网。
在网上写小说,是为着玩儿,《双面胶》就是这么出来的。看了网上婆媳吵架的帖子,六六觉得有趣,“提笔就写”。她所有的小说题材,几乎都是看网看来的。
为什么叫《双面胶》?随便起的。寓意就是,男人就像双面胶一样,把婆婆和媳妇两个完全不搭界的人粘在一块儿。”一个家庭是否和谐.就要看这块双面胶的质量了。”
写着写着,有出版社编辑看中了这小说,准备出版,又嫌这标题不醒目。两个人想来想去,还没想出什么更好的标题,《双面胶》已经在网上以病毒的速度传播开了,再改什么信达雅的标题,都没这名字有影响力了。于是,就以原名出版了。有人难免会问:“这是你的血泪史吗?”她大笑:“怎么会?”她十几岁就认识了丈夫,高一起就在未来婆家吃饭。与婆婆的感情,不是母女胜似母女。
写作脱离了生活,基本是不存在的;但写作如果完全建立在生活之上,就是枯燥的。而她所做的,就是虚实结合,把真实和梦幻安排在一起。
为什么在小说里,最后安排了丈夫杀妻,如此悲惨极端?她轻松地答:“因为我最后写烦了,不想写了,想快点结束,好干别的事情。这个毛病,我总是克服不了,虎头蛇尾是我的大敌。”
她给儿子起名“偶得”,取不刻意经营,妙手偶得之意。其实,她的写作事业,也是如此,不经意间,已经大红大紫。
在六六心目中,最最向往的爱情模式,就是她小说中的王贵与安娜,这也是她迄今为止写得最温暖的一部小说。
她曾经如此幽默地形容自己与丈夫的初识,“1989年他们学校提前放假,我在准备中考。我们都在图书馆里看书,他看我青春貌美,二八佳人,顿起西门庆之心,总从我桌前来回走过,不时掉支笔、掉张纸什么的……而我年幼无知少不更事,在毫无防备之心的情况下被其俘获,直到今天都套牢没有逃脱。”
人生若只如初见,是用滥的一句话,总之,2008年,他们曾经美好的婚姻,解体。那一年,对她来说,真是悲喜交加的一年,母亲两次大手术,自己一次手术外加一次骨折,同时,她还经历了婚姻的变故。而同时,电视剧《蜗居》开拍了,小说《王贵与安娜》上架了,“人生就是这样,祸福所倚”。
她一直渴望稳定,除了写作,她和别的家庭妇女没有两样,不在外面吃饭应酬,也没有夜生活,有空的时候,就是带孩子,旅游、听音乐和看演出。在《仙德瑞拉的主妇生活》里面,她记下了她生活的点点滴滴,被称为“劳工”的丈夫,和她二十年的相聚,恩爱,吵闹,小的过失。六六说:“我早在几年前其实就打定主意,把自己的老公当偷情的产物,这样即使躺在自家的床上,也有赚到的喜悦,并对待他像珍宝。人有时候关系紧张恶劣,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希望拥有,打着爱的名义。既然爱他.我又不希望失去他,我就当他是别人的,我拿来暂时用一用。”
她也说过:“我以为经过三十多年的人生磨砺,十几年的爱情洗礼,七八年的网络锻炼和一两年的母亲资格,我已经活得很通透了。经常冷冷笑看网络旷男怨女的转承离合,举重若轻地点拨—二,在文字的挥洒中显摆世人皆醉我独醒。”—直相信白头偕老的她,却主动向丈夫提出了分手,个中原因,她避而不谈。“我曾经以为婚姻是生活中必需的,一个女人肯定要有稳定的家庭,丈夫,孩子,别人有的我都要有,这会让人感觉踏实。但是人的想法是会变的,婚姻并不是一辈子的事情。”
在六六心目中,最最向往的爱情模式,就是她小说中的王贵与安娜,这也是她迄今为止写得最温暖的一部小说。“离婚大战每天都在上演,我于是很好奇,上一辈人,他们如何相守一生而甘之如饴。虽然两人的爱平淡如水,日子却静静地流过,我觉得这种感觉太美了,甚至就想这样停下来。虽然它没有起伏,但是让你很舒服。”
离婚后,孩子有一段时间跟着她过,但随着三鹿新闻,孩子也被查出得了肾结石。六六说:“我认输了。我—直以为,在身体健康和心灵健康之间,心灵健康是第—位的。可是,没有身体健康,还谈什么心灵呢?”不得已,她把孩子送到了新加坡跟前夫一起生活,“那边可能生活环境要好一点”。
另一个原因是,六六认为:“男孩还是跟着爸爸更好一些,男孩生活在全是女性的环境里,他会自然而然模仿女性的性格,比如爱打扮、爱照镜子什么的。现在儿子和爸爸一起生活.性格粗放很多。”
孩子不在身边,有失落吗?“当然有。但我看得很透,孩子不属于爸爸,也不属于妈妈,属于全世界。他跟谁,不取决于谁需要他,而是他需要谁。”
走出围城后,六六依旧相信真爱。“小时候,看三十多的女人,觉得她们那么老。六六自己到了三十多,感觉自己还是十八岁,甚至比十八岁还活力四射。心不老人就不会老去,就永远有爱的可能性。”
“《蜗居》可能不仅仅是上海的故事。它可能是纽约、东京、香港、新加坡,任何一个繁华国际大都市的故事。代表着希望、奋斗、财富和成功。”
2006年,当时还在中国和新加坡两地奔波的六六,留意到了上海当时的高房价,为了房子艰难挣扎的人民。“我看,《蜗居》可能不仅仅是上海的故事。它可能是纽约,东京、香港、新加坡,任何一个繁华国际大都市的故事。代表着希望、奋斗、财富和成功。”于是她开始动笔写下了《蜗居》。
小说很快被推上荧屏,以文学或者艺术的标准来看:《蜗居》并不是最精彩的,但它出现在我们周遭的冲突,已经强烈到顶点的节骨眼儿上,于是被推上火山口,成为时代焦虑的投射对象。它的红,让六六始料未及,六六没准备写一部官场小说.读者却不自觉地寻找宋思明;六六没打算替小三张目,海藻却成为争议话题。小贝和宋思明,迅速成为符号,变成男人的两极。
几乎是突然间,六六意识到自己成名了。“那时我看戏不用再买票,见的都是曾经的偶像。之前,还没感觉,认识的人也没把我当名人看。”
《蜗居》给她带来多少钱?六六只侧面回答:“我很满意。我当老师的时候,也很满足。衡量收入的标准,不是与他人比较,而是你内心的感受。凡是计较一时收入的人,丢的是一生的潜能。患得患失没有前途,包括钱途。”
编辑 赵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