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泰国在走出经济危机、迈向再次繁荣的路途中,能否克服旧有的各种问题,获得持续、健康的经济发展?
2003年,泰国经济实现了6.3%的增长,在亚洲地区仅次于中国、越南之后,位居第三。如此骄人的成果无疑增加了他信治理国家的信心。在一次公开场合,他信称:“2004年,泰国的GDP增长率将达到8%,2005年将达到10%。”这一承诺顿时让泰国人民备感鼓舞。可是,对于这个目标的实现,他信究竟有几分把握?
CEO式的国家领导人
他信无疑是东南亚争议最大的国家领导人。记者将他描述为“CEO式的国家领导人”,学者认为他是泰国“全球化的经理人”和“转变的代理人”。他信的施政风格可以用以下三句话来概括:公司式的管理模式、强人的政治手腕、成为地区领导人的抱负。
他信认为,管理国家如同管理公司,多年的公司管理经验使他受益匪浅。他曾说,“管理政府和管理一家公司是非常相似的。在新经济秩序下,全球自由贸易就像是公司合并和采购。”事实上,他信在经营泰国最大宗出口商品大米时,就试图采用类似公司合并的手法。2002年3月,泰国和缅甸成立了促进大米生产的联合委员会。同年中期,他信与印度政府举行会谈,希望能加强两国在大米产业方面的合作。他的终极目标是与世界主要大米出口国结成卡特尔联盟,以便控制大米的国际价格。
他信上任后,从不掩饰想成为地区领导人的决心。领导国的职能之一就是提供或帮助建立“公共商品”,他信当然明白这个道理。他将目标锁定在一直议而不决的“亚洲债券市场”上。2002年,他信再次提出建立亚洲债券市场的建议。在他的推动下,2003年6月2日,“亚洲债券基金”正式启动,建立亚洲债券市场的构想成为现实。他信的决断力和行动力开始受到地区媒体的关注。
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着干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给泰国开出了药方:进行严格的金融体制改革,实行更紧缩的货币和财政政策。对此,他信公开表示了自己的不同看法。
他信认为,泰国的经济有两个部分组成:一是城市中的工商业人口。在以出口为导向、外资大规模涌入而出现的经济高速增长中,他们是受益者,但同时又是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中的最大受害者。二是贫穷的农业人口,他们在过去的经济发展中没有获得实惠,但只要能获得足够的资源,他们将成为推动消费和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他信认为,要使泰国经济获得长期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对这两类人提供资源和机会,使他们能够保持生产力和竞争力。有鉴于此,他信采取了双轨的经济政策:
在国内,放宽对个人和中小企业的放贷条件。首先,推迟欠债农民还本付息的时间,目的是对农业债务进行重组,使之与粮食生产周期相匹配。其次,建立“城乡运转基金”。第三,建立“人民银行”和“中小企业银行”。人民银行主要为乡村中贫穷的传统生产者提供生产资金。建立中小企业银行则是他信政府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计划的一部分。中小企业占泰国GDP的40%~50%,出口总值的38%,雇佣了国内69%的劳动力,因此他信一直将中小企业作为重点扶植对象。
在国际上,积极拓展泰国产品的市场空间。泰国经济是出口导向型的,泰国经济发展的最大动力是来自国外需求的增长。他信虽一直强调要减少国内经济对海外市场的依赖程度,但仍采取了大量的措施拓展国际市场,并以“泰国商品的国际推销员”自居。2003年1月,他信与新加坡总理吴作栋举行会谈,两国政府同意在“两个国家、一个经济体”的框架下整合两国经济,互相开放市场。2003年10月,泰国与澳大利亚完成了《泰澳自由贸易协定》的最后谈判。今年,泰国与美国、日本等国的自贸谈判也将陆续展开。除了巩固与传统出口市场的关系之外,他信还积极扩展中国、印度等非传统出口市场。2003年6月,泰国与中国签署了两国在《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早期收获”方案下加速取消关税的协议。根据该协议,双方将从2003年10月1日起,实现蔬菜和水果产品的零关税。
各种条件的限制
在他信政府一系列经济政策的刺激下,2003年泰国GDP的增长率取得了6.3%的好成绩,2004年泰国GDP的增长率是否能够达到8%,还有待观察。目前看来,泰国经济进一步的增长仍受诸多客观条件的限制:
首先,外部因素的限制。泰国经济的增长仍然主要靠出口来拉动。泰国的贸易伙伴主要有美国、欧盟、东盟和日本。这四个经济体中,除美国经济出现复苏迹象外,其他经济体对泰国产品需求的增长都甚为有限。虽然,中国经济增长势头强劲,但由于中国大陆和泰国贸易基数较小,短时期内中国市场对泰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会受到限制。虽然近几年来,由于泰铢贬值和劳动力价格较低等因素的作用,泰国传统出口产品的份额有所回升,但是在这些领域,面对印度、中国、越南等成本更低的生产者,泰国的竞争力正快速丧失。
其次,债务问题仍然严重。他信对草根经济的扶持虽然使民众感觉到手头可支配的钱多了,国内需求似乎也被提升了,但许多问题仍未被得到实际解决。一些专家认为,泰国政府在清除公司呆账方面的措施并不得力。现在,泰国的公司债务问题依然较为严重,约有25%的上市公司陷入无法偿还债务的窘境。他信政府为鼓励消费而加大公共开支、放宽信贷的做法,也遭到了一些反对者的质疑。他们指出许多借款人并非将借来的钱用于投资,而是直接用于消费,这使得政府原本想刺激投资的希望落空。由于无法在限期内偿本付息,一半以上的借贷者不得不举借高利贷。因此,民众并非变得更加富裕,而是更加贫穷。
第三,国内基础设施和国民教育水平的局限。在产业结构的调整中,泰国面临着技术人才短缺的问题。泰国现在的劳动力中有将近80%只有小学或更低的文化程度。大学年龄段的泰国青年中有22%虽在高等学院中注册,但其中大部分是在业余大学接受教育,这些学校的课程质量大部分不能达标。因此,转换到更高附加值和高技术产业所需的技能性人才处于短缺的状态。
此外,泰国还面临着一些非经济因素可能带来的干扰。一方面,今年年初禽流感的肆虐使经济受到了一定冲击;另一方面,泰国国内恐怖势力的重新抬头也对经济稳定发展造成一定威胁。
归根结底,泰国经济在2004年和2005年能否达到8%和10%的既定目标,并不是问题的关键。重要的是,泰国在走出经济危机、迈向再次繁荣的路途中,能否克服旧有的各种问题,获得持续、健康的经济发展。如果盲目追求数字,泰国经济还可能面对发展过热带来的各种问题。